第114章 三月爲期

對於軍隊的整編,如何整編,編制如何,當然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殿前司的正式成立,幾乎確定了今後兩衙並立的局面,同時再以樞密院立足於側掌調駁之權,這是劉承祐此次整軍的最終意圖。

當然,于禁帥將校們而言,他們更在意的是,是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得失的。如此大的整編,自然代表着軍職的巨大變動與調整。此次整軍的人事安排,眼下才是最重要的事。

在王峻將時下東京禁軍諸軍的情況通報一遍,各軍的整編計劃也加以敘說,孫立、馬全義等統兵將領有疑惑處,也盡由其解釋。一時間,樞密院內,王峻成爲了主角。

待其敘述完畢,文武的注意力都投到他這個皇帝身上之時,劉承祐方纔開其金口:“整軍方案,朕很滿意。”

語氣一頓,環視一圈,目露凜光,嚴肅道:“朕再強調一遍,整軍之事,勢在必行,斷無異議之說,不得遷延逡巡。諸君皆乃軍中將帥,爲家國江山計,爲將士軍心計,當勇於任事,通達上意,安撫人心!朕與諸君共勉!”

“是!”不管心頭做什麼想法,面對劉承祐的訓話,都積極表態。

“還是那句話,整軍之事,當依章程,穩步推行,裁汰之士卒,當善加撫慰,妥當安置!”劉承祐語氣加重:“三個月!朕要三個月之內,整軍計劃,初步完成!”

“請陛下放心,三個月足矣!”又是王峻,站將出來,很有自信道。

劉承祐稍微留意了下郭威的表情,看不出任何異樣,就是任由王峻完全代表樞密院的意見。

平靜地點了下頭,劉承祐又肅容說道:“關於殿前司將帥,朕意設殿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及都虞侯各一員,品秩與侍衛將帥相同,以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尚卿爲殿帥,侍衛副都指揮使李洪信爲殿前副都指揮使,負責殿前司的組建!”

將時下的侍衛司的一二把手,調到殿前司,就是劉承祐對以尚洪遷爲首的那部分將帥的“安撫”。

而聽其安排,兩個人,兩種反應,兩個表情。李洪信愕然之間帶着不解,按照他的預期,殿前司與侍衛司,他總得當一個衙門的頭頭,並且機會很大,沒曾想劉承祐竟會做這樣的安排。李洪信估計很難想明白,若在軍隊,他一輩子都只能當個老二了。

尚洪遷倒是稍作意外後,面露喜色。畢竟按照計劃,新設的殿前諸軍,編練成功後,將集禁軍之精銳,再揀天下之壯士,那將是大漢最強大的一股力量。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臣必定竭盡全力,以報陛下!”看見了好處,尚洪遷頭一次,表現得如此積極。

對其反應,劉承祐則一臉淡然。他是一點都不擔心將殿前司“暫託”於此人手中,只需看殿前司的組建成分便可知了。

內殿直,兵力雖不多,但都指揮使是李崇矩,這可是劉承祐的侍衛出身。大漢立國後新組建的軍隊,此前爲侍衛第一大軍,但西征之後,中上級將被整治了一遍,周暉、吳虔裕兩名高級將領也被調出,如今基本被劉承祐徹底收服了。至於龍棲軍,那自不必提了,這是劉承祐起家的隊伍,任何時候,都值得信任。

若是尚洪遷真有足夠高的政治智慧,就會發現,調離侍衛軍,反而脫離了“根基”,殿帥的位置可不是那麼好做的。

而侍帥調離,則更方便劉承祐對侍衛軍的改造調整。劉承祐雖欲集禁軍精銳打造出殿前軍,但不代表要將侍衛軍給廢了,他是要兩軍制衡了。目標中的侍衛軍,兵力仍舊龐大,得將外駐的幾萬禁軍給算上的,且裁汰老弱之後,戰力也當刮訓變強。

對於這些更深入的考量,看尚洪遷的樣子,顯然沒有意識到。

收回目光,劉承祐又繼續道:“至於侍衛司,以宣徽北院使白文珂爲侍衛都指揮使,殿前都部署李洪建遷爲侍衛副都指揮使!”

“謝陛下!”舅父李洪建起身應道,亦微喜。

對李洪建的任命,算是酬其此次西行平叛之功,雖然這個舅父,從頭到尾,並沒有太過出彩之處。

“其餘軍職調動安排,由樞密院領銜二衙議定上報!”劉承祐做着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安排,目光炯炯地掃着衆人:“此次整軍,由郭卿,統籌其事!”

“是!”

此命下,王峻的臉色不禁變了變,前期章程的籌備都是他在做,“掛帥”的卻不是他,他豈能甘心。但是,不滿也只能暫流於面上。

而聽劉承祐之安排,底下的文武,多無異議。郭威面上若所思,非但沒有受要任的興奮,反而面色凝重。

此次,劉承祐對禁軍的整飭動作,規模可要比正史上郭榮整軍要大得多,需以威望隆重統籌執行,細數內外,只有寥寥幾人有資格負責此事。

史弘肇、郭威,餘者不論......

至於擔心郭威趁機擴大在禁軍中的影響力,結黨斂權之類,劉承祐會有所防範,但不至太過。

一者,劉承祐更加強調的是,樞密院在此次整軍中當起到的作用,郭威代表的,是樞密院的權威;二者,此次大整軍,除了強化禁軍戰鬥力之外,本就是爲了弱化侍衛將帥的權力,轉而增強他這個皇帝對禁軍的掌控與影響。

......

御前會議之後,劉承祐對於禁軍的整飭動作,正式展開。東京禁軍各軍,依次進行變動。

對於殿前諸軍的組建,劉承祐是當真將侍衛司的牆角都給挖塌了,以內殿直、小底、龍棲三軍爲根本,大量其他軍隊的勇銳軍官、士卒,都給劃歸殿前司。年輕的軍官中,似高懷德、李重進、趙匡胤、張永德等人,都在其列。西征河中平叛過程中,功過軍官的升貶,一道在整軍中體現。

而剩下的侍衛諸軍,劉承祐又自龍棲、小底兩軍中分撥出一批可靠軍士,用以充盈新編護聖、奉國、興捷、武捷四軍的組建,並且藉機提拔了一批資歷不足中下級軍官。

涉及到十數萬人的整頓,當然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工程,但自啓動之後,便如登上馳道的馬車,不達目的,誓不停歇。

在這個過程中,劉承祐當然是躬親是問,隔三差五,便要親自巡視新舊諸軍,撫慰軍心,煊示存在感。

當然,免不了的,是軍職被貶、遭受裁汰的一干軍卒,彼利益受損,自不會輕易罷休。由於劉承祐對於軍隊的嚴密監控,有聚衆鬧事者,皆爲所擒,火速平滅。

早有鑑於此,對於裁汰下的老弱,劉承祐主要安排了三個去處。一爲禁軍輔兵,這是應有之義,待遇減半;二爲京畿州縣巡檢士卒;三放置於地方,準其還家,爲鄉里職吏。

同時,針對禁軍將士,劉承祐新出臺了一份軍功授田的政策......

多管齊下,在劉承祐及郭威等將臣嚴密掌控之下,大漢禁軍的軍改,就如劉承祐所期待的那般有序推進,雖然免不了波折,但整體平穩。

爲此,劉承祐在這段時間內,完全沒有在其他方面,進行折騰,就爲了營造一個安穩的整軍環境。

甚至於,高祖劉知遠的喪葬儀式,都給耽擱了。

在初入十月的時候,楊邠報,“睿陵”終於修建好了,而劉知遠的遺體,還躺在宮中的冰室內。

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141章 祭關公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98章 追捕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465章 “教匪”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27章 父子座談第63章 朝廷應對第112章 整風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30章 滿堂春宴第14章 大論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296章 缺人了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151章 聽政2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95章 大洗牌第21章 西巡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80章 春夜第110章 西南將帥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68章 二次北巡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71章 兵臨壽春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35章 楊村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413章 分食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5章 堂議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90章 安東國王?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6章 進士樓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26章 名將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216章 馬政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73章 西北隱患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1772章 處置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59章 元臣多鄙第67章 又去一老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