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衣食父母”

趕了一天路,潘二真累了,就着茶水吃完鍋盔就去洗澡,洗好澡就上去睡覺,一覺睡到大天亮。也正因爲睡的香,夜裡沒聽到柱子所說的哐當哐當的鬼敲門聲。

想到韓秀峰說過今天讓柱子陪他去出去轉轉的,一睡醒就下樓洗臉,結果發現柱子不在家,而家裡居然來了一老一少兩個客人,並且一看他們穿的長衫就知道是讀書人。

潘二渾歸渾,卻不敢在讀書人面前造次。

喊了一聲“四哥”,輕手輕腳地去打水洗臉漱口,洗完漱回到屋裡,老老實實站在角落裡不敢吱聲。

八仙桌上堆滿書和賬冊,邊上那些書雖是線裝的,但與其說是書看着卻跟賬冊差不多,因爲不是印的那種,而全是用手抄的。

韓秀峰把它們分門別類碼的整整齊齊,指着其中一摞賬冊道:“楊兄,這些冊子裡的七十二戶,柱子挨家挨戶幫我去知會過。他們不認得你,但認得柱子,也曉得柱子家這個紙人店,到時他們會過來,柱子也會去找你。”

看着跟韓秀峰差不多大的書生顯得有些拘謹,支支吾吾地問:“四哥,愚弟能否斗膽問一句,這保歇你是咋跟他們算的?”

“四成,不過楊兄你只能留一成。”韓秀峰輕拍着賬冊,不緩不慢地說:“另外三成中的一成給戶房經承,一成是進庫錢,給廒友。還有一成給司倉,也就是大老爺派去的長隨。要是大老爺沒派長隨去盯着,那這一成就便宜你了,不過這些年我是沒遇上過這樣的好事。”

潘二雖不是衙門中人,但保歇還是曉得的,他家鄉下有三百多畝地,其中只有六十畝投在楊舉人名下,剩下的兩百多畝是要交地丁銀的。

鄉下人怕見官差,就算不怕見官差在衙門裡沒熟人這個地丁銀也沒那麼好交,同樣的制錢他們能幫你折算少幾錢乃至幾兩銀子,同樣的碎銀他們會說成色不好,會把火耗往多裡算。

所以潘家每到交地丁銀時總要找保歇,也就是他姑父楊舉人的遠房親戚,同樣在衙門當差的王貴幫着交,就這樣每年也要多交五成的地丁銀。沒點門路的民戶會更多,最多的要多交七八成。

直到此刻他才曉得韓秀峰原來也給人做保歇,聽韓秀峰說保歇只要四成,潘二氣得牙癢癢,暗罵王貴太黑心,居然敢要五成,家裡這些年不曉得被王貴多賺走了多少銀錢!暗暗打定主意等會兒就託人給家裡捎信,讓他爹今後千萬別再找王貴。

這時候,韓秀峰又指着邊上的兩本賬冊說:“這兩本冊子裡的二十九戶,有些是今年收成不好的,有些是家裡遇到事一時週轉不開的。他們應納的地丁銀,我和餘叔、劉叔、關叔幫着墊上了。保歇照算,利也要算,不然誰會幫他們墊。”

“四哥,這二十九戶可靠嗎,萬一他們還不上咋辦?”年輕的書生急切地問。

“可靠,你放一百個心,他們全是老實人。”

“這種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年輕書生剛說完,老書生就恨鐵不成鋼地呵斥道:“這也怕那也怕,總是前怕狼後怕虎,能幹成啥事?況且也不看看這話是誰說的,縣衙九房在冊的、幫閒的和掛名的書吏三四百,他們的話加起來也沒志行的話可靠!”

“爹,我不是不信四哥,我是擔心……”

“有完沒完?”老書生瞪了他一眼,回過頭來尷尬地說:“志行,叔教子無方,讓你見笑了。”

“楊叔何出此言,楊兄的話不無道理,誰也不曉得這些民戶會不會遇到天災人禍,這種事誰敢打保票。”想到叔父韓玉財,韓秀峰不禁苦笑道:“就像我叔家,本來好好的,結果說落難就落難,害得我不得不去京城投供。”

老書生顯然認得韓玉財,竟不假思索地說:“都說死者爲大,但提到這事我真想說幾句不敬的話,你叔這個人啥都好,就是心太大,膽也太大。以前沒出事是運氣好,但運氣總有用盡的時候。”

做十幾年書吏就能回鄉買屋置地,這錢從哪兒來?潘二不是傻子,豈能聽不出老書生的言外之意,心想韓玉財沒死時可能比王貴更黑心。

果不其然,韓秀峰急忙岔開話題:“楊叔,逝者已逝,我們還是說正事吧。”

老書生也意識到說死人的是非不好,連忙道:“對對對,說正事。”

韓秀峰剛準備言歸正傳,年輕書生又問道:“四哥,你們給人墊的地丁銀,這個利咋跟他們算?”

“兩分,”想到那些農戶全是自給兒這些年的“衣食父母”,韓秀峰臉色一正:“楊兄,他們相信我,找我幫他們連交了幾年的地丁銀,隔三差五還託人往城裡給我捎東西,這一來二往也就有了交情。現在我把賬目交給你,這交情也就轉到了你身上。誰家不會遇到點難處,他們要是能及時還上自然好,要是到期還週轉不開,你也不要逼太緊。”

“我曉得。”

“曉得最好,”韓秀峰微微點點頭,接着道:“這些全是我叔和我這些年在謄抄時留的底,有府衙的公文,有道署的,有藩司的,也有臬司的。你一直跟楊叔讀聖賢書,沒學過律例,我想這些對你應該有點用。”

老書生沒想到韓秀峰連這些都拿出來了,喃喃地說:“昕兒,這些全是志行和志行他叔這些年學律的心得,你一定要仔細看用心學!”

“楊兄,大清律共七篇四十卷,但例卻多如牛毛。律既多成空文,而例愈滋繁碎,我和我叔這些年也只學了點皮毛。要不是你想頂刑房那個缺,我是萬萬不會拿出來的,因爲不曉得這對你是好事還是壞事。”

“四哥,我不是想頂刑房那個缺,而是隻有刑房有缺可頂。”

“這倒也是,”想到他就算買個缺底去刑房做書吏,但也只是個書吏,平時謄謄抄抄,沒資格去寫批詞,因爲那是刑名老夫子的事,不禁笑道:“當我沒說,不怕你們笑話,我天生膽小,總是杞人憂天。”

第二百五十章 許先生立大功第二百一十九章 新官上任(一)第六百五十二章 過河拆橋?第六百二十八章 “當頭棒喝”第七百三十七章 兩江不能去!第四百三十章 賣雞爽的苦肉計第六百九十三章 算計自個兒人算什麼第一百七十九章 舉頭三尺有神明(二)第七百三十章 只能指望鄂軍湘軍?第一百七十章 之前想簡單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再陰毒也得用!第九章 早有打算第三百五十二章 陸大明回來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守住了!第七百一十九章 誰也沒想到第七百三十八章 天下根本在京師第三百七十章 貪生怕死之輩第五十二章 銅天王(七)第三十三章 沒心沒肺第三百五十一章 郭大人的交代(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十四章 潘二進城第六百九十二章 朕很欣慰第五百零二章 韓四發威第五百七十二章 噩耗第五百三十三章 同鄉第五十八章 深夜驚魂(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拿人(一)第六百二十三章 你是志行推薦來的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跳樑小醜第五百六十三章 露臉!第五百零三章 公同議助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年初一第二百一十章 新巡檢要來第九章 早有打算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九十四章 四堂會審(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團聚(三)第九十五章 四堂會審(三)第四百六十二章 黃州兵敗第四百三十二章 迂腐!第四百零七章 韓四的來意第六百九十五章 愛說大實話的大頭第十二章 吉上加吉第一百五十九章 做師爺也有講究第三百零一章 名門望族第一百五十二章 沒錢但有前途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點利息第三百九十章 胸無大志第五百四十三章 屬官恩俊第一百四十章 有緣再會第三百九十四章 受之有愧第四十一章 人窮志短第二百六十二章 愛民如子第三百五十五章 吃柿子挑軟的捏第一百八十二章 古色古香第六百七十八章 想躲卻躲不掉的肅順第七百零八章 富貴要回來了第六百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第七百一十六章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第五百章 江北政局第二百三十四章 又放人第七百四十七章 王爺保重第三章 債主登門第八十一章 誰佔誰的便宜第二百九十六章 下馬威第六百三十一章 馳援武昌!第一百零五章 會館首事(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不值錢的東西第二百二十九章 拿人(四)第六百六十七章 機會難得第四百三十六章 他鄉遇故知第三百四十八章 恭喜賀喜第六百三十五章 山頭林立第四百一十四章 誥命宜人第四百九十八章 窮的讓人心疼第二百七十九章 從六品州同!第三百八十章 狗行千里吃屎第七百四十八章 密雲無戰事第一百三十三章 省館團拜第九十九章 重慶會館第四百四十四章 逮誰咬誰第六百零四章 危機四伏第六百五十八章 無過便是功第三百三十七章 靠山來了第七百五十二章 皇上駕崩!第二百二十三章 風聲鶴唳第三百七十二章 知進退第七百零七章 打就打吧!第六百一十章 物是人非第五百零四章 皇上變卦了!第十六章 百無禁忌第六百五十章 等!第七百三十九章 非同小可第五十七章 深夜驚魂(一)第六百七十二章 欽差第二十三章 出人命了第六百七十四章 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