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

午初時分,九局賭賽盡皆決出勝負,果如劉越預料般,劉氏子弟狂取五勝,力壓世家子弟。

非是劉氏子弟天賦異稟,亦非世家子弟庸碌無能,實是劉氏子弟佔了教育的極大優勢。

宮邸學舍雖只創設兩年有餘,然其前身宮邸蒙學卻早在六年多前就已增設預學,且接納劉氏王侯府上的適齡子嗣入學。

今日出賽的十八位少年,皆是剛及束髮之年,按後世週歲算,都未滿十五,六年多前,他們還僅是八九歲的孩童。

劉塍等王侯子嗣入宮邸學舍接受系統教育時,同齡的世家子弟大多還處在肆意玩鬧,放飛自我的時期。

即便是心智早熟的世家子,能潛下心來刻苦認真的習文練武,苦修君子六藝,卻是不可能如宮邸學舍般延請衆多名師。

習文倒還好些,吟詩作賦更多是要靠天賦的,譬如太子劉沐等大多數劉氏子弟就沒遺傳甚麼文學細胞,怕是學到白髮蒼蒼,也頂多能吟出些勉強合轍押韻的打油詩。

練武可就不同了,天賦,名師,器械,飲食,乃至合適的陪練皆是必不可少的。

所謂富武窮文,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老劉家旁的優點沒多少,就是遺傳着虎背熊腰的好身板,加之祖傳的頓頓無肉不歡的好胃口,練武的天賦是有的。

若有人非要撇開身體素質,光談武學技巧,那未免也太過以偏概全了,一力降十會纔是通例,甚麼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那都是建立在身體素質達標的前提下才去考慮的,終日有氣無力的病秧子,真能練成武學宗師麼?

名師,器械,飲食之類的輔助條件,就無須多提,要說這些教育資源,現今大漢還有何處能比宮邸學舍多,能比宮邸學舍好?

更爲重要的是陪練,年歲相仿,實力相當的陪練,往往能使對練雙方能更好的查漏補缺,共同進步。

在宮邸學舍從未央宮遷往承乾宮後,蒙學館和預學館招收了更多的劉氏子弟入學,虛年六歲至虛年十五,足足九年學制,等若後世跨小學和初中,雖說不是每個王侯子嗣都能通過嚴格的入學檢驗,然現今的宮邸學舍已足有近千學子。

武課師長多是從黃埔軍學抽調的優秀教官,少數身份極高的,其武課師長更是郎衛和內衛將官,太子劉沐則每日皆得左右中郎將手把手的教導。

例常性的武課對練,且每歲入黃埔軍學暑訓,劉氏子弟對比武競技早是習以爲常,所謂熟能生巧,他們或許尚不是武課師長的對手,然對上同齡人,該如何敗敵致勝,多是瞭然於心的。

與之相較,世家子弟的習武條件就相對要差不少,大漢雖是鐵血尚武,然即便是軍武世家,也難以打造出宮邸學舍般的系統性武課教育。

教育資源的多寡很重要,天賦異稟能自學成才的是特例,而非通例,這類天生之纔在現今的大漢或許有,然今日參賽的九名世家子弟顯然皆不在此列。

單論騎射之術,這九名少年在黃埔軍學內的同齡世家子弟中已是出類拔萃的佼佼者,否則也不會被世家勳貴們選來參賽。

饒是如此,想靠天賦抵消六年多系統教育拉開的巨大差距,着實頗爲困難,尤是在劉塍彪悍強勢的先聲奪人後,參賽的劉氏子弟士氣大振,求戰欲和求勝欲皆是爆棚。

實話實說,餘下八名尚未上場的世家子弟在種種不利的情勢下,硬是在隨後的八場賽局中取得四勝,與劉氏子弟打平手,已然證明他們足夠強悍。

若他們與劉氏子弟獲得同樣的教育,抑或再讓他們多在黃埔軍學成長些時日,以他們今日表現出的天資,九場賭局的勝負結果絕不會似此時這般。

不敢說橫掃劉氏子弟,但絕對不會輸掉五局的!

世家子弟們頗不甘心,世家勳貴們亦如此,多是腹誹皇帝陛下不厚道,看着不偏不倚,實則早已用話術下套,讓黃埔軍學內更爲年長的世家子們無法參賽。

饒是如此,世家勳貴們也只得認賭服輸,輸了再反悔,這等有損誠信,沒臉沒皮的破事,誰也不願出面去做。

即便真有人不顧顏面,想來個耍賴不認賬,只怕不待皇帝陛下出手懲處,諸多劉氏王侯就會先跳將出來,不惜與世家勳貴們徹底翻臉。

高祖劉邦乃是市井起家,老劉家甚麼都能吃,就是從不吃虧!

想跟老劉家玩賴,誰特麼給你的狗膽?

好在此番賭局僅是決出明歲兩大學府的舉薦名額比例,真正的“利益相關者”,乃是與李陵同齡的學子。

因劉氏子弟是數月前剛得陛下準允大舉入學,即便也有不少虛年十七的劉氏子弟中途入學,也就是後世所謂的“插班”,饒是他們曾在宮邸學舍打下堅實基礎,但想要在短短半年完成黃埔軍學的課業,且達到舉薦的門檻,實屬不易。

這意味着劉氏子弟今日贏取的五成舉薦名額是用不完的,是會出缺的,補缺的自然是同齡的世家子弟了。

劉氏王侯和世家勳貴對此皆是心知肚明,今日這場看似兒戲的賭賽,實則更多是要爭顏面,順帶給彼此找個臺階下。

此等賽果,劉氏王侯贏了面子,世家勳貴們卻也沒丟太多裡子,算是彼此都能接受,世家勳貴們也就摸摸鼻子認了。

然若來年再有此等賽局,甚或往後數年都似這般,那世家勳貴可就沒法接受如此賽果了,依着現今情形,將來每歲從宮邸學舍出來的劉氏子弟大多都會進入兩大學府,且會越來越多。

若每年都輸掉五成舉薦名額,諸多世家還用混麼?

長此以往,不出十年,大漢的重要官職和軍職只怕大半都是劉氏宗親佔去了。

萬萬不可再輸!

世家勳貴們心有慼慼之餘,亦決意要想法設法敲打錘鍊自家子弟,再不能教他們安生閒逸的混日子,瞧這情形,將來雖仍能襲爵,然想如過往般通過舉薦任官,再不似往昔般容易了。

世家底蘊再厚實,若是接連數代無傑出子弟入列朝堂,也不免會漸漸走向沒落,古往今來莫不如是,後世“所謂”齊魯孔氏,可不就是靠着拍歷朝歷代統治者的馬屁,才得以“傳承”兩千餘年麼?

只是不知,在那九泉之下,孔老夫子可會因子孫不肖而捶胸頓足,羞見百家聖賢?

若教皇帝劉徹曉得世家勳貴們的心思,怕是要捧腹大笑的。

雖說現今是“家天下”的封建皇朝,可劉徹並不想讓劉氏宗親獨攬高位,光憑老劉家的子孫想治理好煌煌大漢,那特麼不是癡人說夢麼?

吃獨食,是要遭報應的!

從世家大族嘴裡搶出來的權勢大餅,可不是讓劉氏宗親獨享的,甚至讓他們分潤的僅是極小的一塊,真正要分潤下去的,無疑是過往難以獲得進身之階的寒門士子。

隋朝開創科舉制度,澤被後世,卻也因此得罪了舊有世家。

隋朝之亡,隋煬帝好大喜功,急於求成,濫用民力雖是主因,但諸多世家因科舉制度而強烈反彈,也是重要因素,最終憑白讓李唐撿了現成的,以隋朝打下的堅實基礎,開創了大唐盛世。

後世不少史家以爲種種原因,大肆撻伐隋煬帝,貶低隋朝,實在有失公允,就如儒家史官對秦始皇的評鑑,就因其焚書坑儒,就肆意扭曲史實,妄圖抹滅其曠古爍今的歷史功績。

秦始皇坑殺的腐儒,大多皆是反對郡縣制,堅持保留分封制,並藉此著書立說,造謠興謗的,在劉徹看來,殺得對,殺得好!

腐儒之無恥,亦可見一斑!

除卻漢代的《史記》與《三國志》,後世腐儒著就的史書,哪本能看,哪本能信?

爲尊者諱,爲賢者諱、爲親者諱,孔老夫子的春秋筆法,倒是被後世腐儒發揚光大了,對當政者,遮掩醜聞,擦脂抹粉,對不尊儒者,捏造罪證,興謗詆譭。

可恥,可恥至極!

後世磚家叫獸,大多亦如是,萬馬齊喑,華夏無士矣!

言歸正傳,且提現下大漢。

劉徹身爲穿越衆,自要以史爲鑑,大漢的官僚體制尚需世家權貴支撐,沒有這些精英階層,缺乏行政經驗,更缺乏政治歷練的寒門士子是撐不起來的。

沒必要直接摧毀世家政治,搞甚麼“休克療法”,否則大漢只怕會如後世的大蘇,瞬間分崩離析,只剩下奄奄一息的毛熊。

此番賭賽,實則最大的贏家是毫無所知卻憑白獲得一成舉薦名額的寒門士子們。

漢七十六年,臘月三十。

大漢皇帝劉徹頒佈今歲最後一道聖旨,自明歲起,由各地官府推舉入黃埔軍學和政經官學就學的寒門士子,學業優異者,亦可得由兩大學府舉薦,經公府核鑑派官。

聖旨一出,寒門士子的歡呼稱頌之聲宛如颶風過境,從帝都長安迅速席捲大漢全境。

世家權貴們雖心有不甘,卻也無計可施,蓋因劉氏王侯此番皆站在皇帝身後搖旗吶喊,加之民意如川,若是強自反對,怕是要聲名掃地,舉世皆敵的。

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一百零九章 將門犬子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衝突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連連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後之事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二百二十四章 魚餌香甜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宮赴宴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三百四十九章 劉舜務工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六百四十四章 宮邸女學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五百七十八章 賭賽開局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第五百七十八章 賭賽開局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四章 甘泉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