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

八月初十,秋分。

今歲的秋祭大典遠比往歲來得盛大,是夜,皇帝劉徹率太子及羣臣往西郊設壇行祭,劉氏王侯亦皆隨行,原因無他,今日乃是太尉府既定戰略中,對百乘王朝正式征伐的發起日。

隨着大漢航海和對外貿易的不斷髮展,時差的概念已不算新鮮了,在漢軍專用的寰宇四海圖上,百乘王朝東海岸與大漢帝都長安劃分時差約爲三個時辰,這意味着大漢皇帝在長安西郊登壇行祭時,百乘王朝的東海岸正值午後。

四百艘大漢風帆戰列艦已抵達百乘東部沿海,這支艦羣是從保克海峽北上的,搭載的兵馬正是數月前登陸斯里蘭卡島,輕而易舉征服了獅子國的兩萬巽加將士。

獅子國臣服後,巽加將領依照巽加王案達羅迦事先頒佈的王令,屠盡原本的獅子國王族,扶持勢力最大且識時務的雅利安大貴族圖查加爲新王,又讓麾下將士休整了半月,便即又盡數登艦,北上百乘王朝外海。

現今的斯里蘭卡島上,壓根沒有半個巽加王朝,封鎖保克海峽的漢軍艦羣也已盡數撤離,然集結了大批兵馬的注輦國卻未渡海登島,重新奪回對獅子國的掌控。

諸多注輦大臣甚是不解,紛紛勸諫注輦王喀珮卡楠,皆以爲機不可失,該是迅速出兵奪島,並派重兵囤駐該島,如此即便大漢和巽加再想故技重施,也是再難得逞。

喀珮卡楠卻絲毫不爲所動,少數最得他信重的近臣亦曉得內情,紛紛傾盡所屬家族的力量,籌集更多的糧草,集結更多的兵力。

戰爭,尤是勝算極高的戰爭,往往是大貴族們發家致富的絕佳機會。

現下付出的一切,喀珮卡楠王必定會在取勝後加倍回饋給他們,在這年月,實是各國皆如此的,便連皇權穩固的大漢亦不例外,其實家族政治貫穿了整個人類歷史,不足爲奇。

深得君王信重,能獲知機密軍情的大貴族,自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早在大多數臣民毫無所知時便已做足了準備。

早在七月下旬,注輦國早先集結的大部分兵馬就已往高韋裡水的下游移動,大批爲躲避大漢水師艦羣而駛入高韋裡水的巽加戰船也已載滿了糧草軍需。

到得秋分之日,高韋裡水下游已然集結了足足五個注輦薩拉姆,所謂“薩拉姆”乃是注輦軍伍編制,類似後世的軍團,每個薩拉姆軍團約爲五百頭戰象、三千騎兵、兩萬步卒。

五個薩拉姆軍團,意味着注輦國出動了高達兩千五百頭戰象,一萬五千騎兵,十萬步卒,如此龐大的兵力,近乎傾盡了注輦國的常備兵力,且還不乏諸多大家族的私兵。

要曉得,注輦國現今的屬民尚不足六百萬,養個二十萬常備軍已是極限,此番集結的兵力,生生抽調了大半,導致注輦各地皆是兵力空虛。

好在注輦國獨據身毒半島南端,陸地上無與之接壤的強大鄰國,海上除卻斯里蘭卡島的獅子國,更是再無他國了。

注輦羣臣認爲喀珮卡楠王太過小題大作,要重新徵服獅子國,派兩萬步卒都嫌多,足足五個薩拉姆軍團,血洗斯里蘭卡島都用不着這麼多兵力。

然就在他們暗自腹誹之時,儲君基裡瓦拉文已執君父王令,統率那十餘萬大軍沿高韋裡水溯流而上,悍然侵入高韋裡中游流域。

蜿蜒流淌兩千餘里的高韋裡水,上游和中上游爲百乘王朝佔據,下游入海口則在注輦國領土內,中段數百里流域則是兩國默契中的“緩衝區”,林立着諸多小國和城邦。

見得注輦大軍突是入侵,那些小國和城邦的軍民皆是嚇瘋了,不是出城歸降就是舉家出逃,壓根沒人打算作出無謂抵抗,以卵擊石除了憑白送命沒有任何意義。

基裡瓦拉文讓大軍就地停駐,任由注輦將士四處劫掠,然不得過於分散遠離,且須做好時刻拔營進軍的準備。

他在等,等百乘王朝派來使者譴責注輦國侵入高韋裡水中游流域的挑釁舉動。

他在拖,拖到百乘使者跪在地上哀求注輦國退兵。

退兵?

自是不會退的,百乘使者到時愈是哀求,他愈是不會退兵,反是會進軍高韋裡水中上游,從百乘人手中奪回他們泰米爾人的祖地。

一切的一切,都要看大漢和巽加是否能依三國密約的條陳,按照預定的時日,派出足夠的兵力在百乘東海岸登陸,並給予百乘王朝足夠的壓力,迫使其徵調大多數兵力到東部抵禦。

正因如此,百乘王朝到時派來的使者姿態愈低,說明其國內的兵力就愈發空虛,對於霸佔泰米爾祖地的百乘人,注輦國的絕大多數泰米爾人皆是極爲憎惡的,尤是身爲儲君的基裡瓦拉文,現今正等着用腳將百乘使者低下的頭顱踏入泥裡,再興兵奪回祖地,成爲注輦國的英雄!

一旦大功得成,再是無人能威脅到他的儲君地位了。

大漢和巽加確是沒讓他失望,秋分之日的黃昏時分,從保克海峽北上的漢軍艦羣與從巽加外海南下的五百戰艦會師於百乘東部沿海,送得足足五萬巽加兵馬登陸。

隨後月餘,漢軍艦羣不斷往返於巽加和百乘沿海,運送巽加兵馬和大批軍需。

巽加兵馬登岸後,僅是掃蕩沿海城鎮,卻未攻入百乘王朝的腹地,直至漢軍艦羣足足運來十五萬巽加將士,纔是緩緩向西推進。

百乘王朝早已傾盡舉國之力,徵調了三十餘萬步卒,五千戰象,兩萬餘騎兵,對外號稱“百萬雄兵”,壓根不懼絕大多數爲步卒的十五萬巽加大軍。

兵貴神速,百乘君臣覺着巽加的領軍將領實在愚蠢,連如此淺顯的道理都不懂,竟給了百乘充裕的時間徵調兵力。

將狂妄的巽加兵馬盡數逼到海里,活活溺死他們!

百乘君臣皆覺勝券在握,自是殺意凜然。

然待得百乘軍伍紛紛匯聚到東部,正待合圍巽加大軍時,北部突是傳來緊急軍情,數以萬計的騎兵已然橫渡戈達瓦里水,正在百乘北部大肆屠戮。

聞知此等軍情,百乘君臣皆是驚駭欲死。

戈達瓦里水乃是身毒半島中部最大的河川,發源於毗鄰身毒西海岸的西高止山脈東麓,橫貫身毒半島中部,蜿蜒流淌三千餘里,在百乘王朝東北部入海。

孔雀王朝末期,國力衰微,廣袤的疆域不斷崩解,身毒中部羯陵伽國的國君喀羅吠刺精武強軍,非但迫使諸多鄰近小國臣服,更數度出兵北上,連孔雀王朝的王舍城都一度被羯陵伽國攻佔,該國曾一度佔據了整個戈達瓦里水流域。

然喀羅吠刺英年早逝,且其死後羯陵伽國迅速衰落,加之巽加王朝取孔雀王朝而代之,穩定住了國內局勢,終於能騰出手來對付羯陵伽國。

身毒半島中部的案達羅人又不甘受巽加王朝的欺壓統治,在百乘部族的領導下,於戈達瓦里水以南自立建國,也就是百乘王朝。

風雨飄搖的羯陵伽國面對南北交逼,終是選擇了向巽加王朝屈服,雖未稱臣,但也繳納供奉,以示位卑。

之所以不向百乘王朝尋求結盟,蓋因羯陵伽國是雅利安人建立的國度,他們寧可屈從同爲雅利安人創立的巽加王朝,也不願與百乘王朝的案達羅人爲伍。

不要輕忽雅利安貴種的驕傲,婆羅門僧侶之所以能號召教衆對獅子國發動聖戰,除卻漢人的暗中慫恿,不也正因其臣服於注輦國的泰米爾土著,是雅利安人的恥辱麼?

百乘君臣萬萬沒想到,會有大批騎兵從羯陵伽國的領土南下,渡過戈達瓦里水,侵入百乘北部。

依照呈報來的軍情,就目前所能估算的騎兵數量就已遠超五萬之數,羯陵伽國甚麼時候擁有如此龐大的騎兵部隊?

羯陵伽國自是沒有這麼多騎兵,即便是身毒霸主巽加王朝都湊不齊如此多騎兵,不是五萬,而是足足十五萬!

細柳騎營,義渠騎營,甌騎,閩騎,兩營烏桓騎射,六支騎營外帶諸曹輔兵,足足十五萬騎,外加備齊換成的戰馬,馬匹數量已然近愈二十萬。

饒是大漢國力強盛,爲集結如此龐大的騎兵部隊,也用了大半年光景,早先留在巽加外海的五百艘戰艦更是足足耗費三個月,往返於仰光,波拉島和羯陵伽國的東部沿海,才趕在秋分前將十五萬將士和二十萬馬匹運送完。

十五萬騎兵,真真將羯陵伽國君臣嚇死了,好在巽加王朝的使臣再三承諾,漢軍只是借道討伐百乘王朝,且待得戰後,漢軍也不可能賴着不走,到時必會將戈達瓦里水南畔的蒂利羯陵地區“折價轉賣”給羯陵伽國。

羯陵伽國之所以願意行險,正因心心念念要奪回蒂利羯陵,在羯陵伽國最強盛時,分爲南北兩部分,北部叫烏特伽爾,南部叫蒂利羯陵,蒂利羯陵呈三角形,每個角皆建有一座溼婆林加廟。

失去了蒂利羯陵的羯陵伽國,實是再難以稱爲羯陵伽國的。

說來說去,還是百乘王朝發跡太過迅猛,想要開疆拓土,必是要得罪人,既是佔了注輦國泰米爾人的祖地,又是佔了羯陵伽國雅利安人的聖地。

沒辦法,身毒中部最肥沃豐饒的土地,恰恰就是兩大河川,戈達瓦里水和高韋裡水之間的廣袤地域。

百乘王朝國力強盛,自是老實不客氣的佔了這片地域,然現如今大漢和巽加既要聯手討伐該國,過往吃了虧的注輦國和羯陵伽國自也老實不客氣的跟在後頭撿便宜。

比起出動大軍的注輦國,羯陵伽國只是借道,就能跟着喝湯,何樂不爲?

甚麼脣亡齒寒的,別說笑了,雅利安人甚麼時候和案達羅人脣齒相依過?

羯陵伽國就算被巽加王朝吞併,雅利安貴族們也仍能享盡榮華富貴,他們都是婆羅門,都是剎帝利,只要信奉婆羅門教,甚麼都好談。

在神權隱隱凌駕王權之上的婆羅門社會,區分敵我的往往不是國別,而是信仰,而是種姓,羯陵伽國的婆羅門僧侶即便到得巽加國都,也是頗受禮遇的。

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擊鹽商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三百九十章 大戰終結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症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六百一十一章 貴女出府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三十六章 背後真相 第七百三十八章 漢已八旬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軍遲來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一百六十七章 烏桓來使第八百一十九章 進逼龍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六百一十一章 貴女出府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島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變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來襲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四十二章 路在腳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殺人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獸猶鬥第六章 未央風起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二百六十五章 爲何而戰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