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甘爲前驅

《大漢帝國史·公孫弘傳》中記載的關於丞相公孫弘的事蹟,並不是很多。對他早年的經歷一筆帶過。即便是他當丞相的那幾年的所作所爲,也都是輕描淡寫。但卻對他在最後卸任之前所做的幾件事,特別給與了濃墨重彩的描畫。

“……時帝疾,久不愈。當此非常時期,太子監國,理政事。朝中有重臣糾合衆議,不欲太子。公孫弘以丞相位,當殿慷慨,歷數諸臣之隱罪,老而彌辣,膽氣豪壯,聞者無不爲之奪氣……以此係獄論罪者,自御史大夫以下凡四十餘衆,朝野驚恐,天下震動……久之,勘察明白,罪證確鑿,廣佈內外。朝堂議時,有爲諸罪臣申訴者,太子猶疑,問於羣臣,意見不一。公孫弘振衣而出,力主嚴懲,以懲前毖後,警醒世人……稍後,朝廷露布出,張貼長安,昭告天下。有罪之臣,皆予以重治,一時之間,棄市者衆……自此以後,朝政爲之一清。以元公主導之大漢王朝煌煌盛世,之所以吏治清明,不腐不蠹,公孫弘正本清源、承前啓後之功,功不可沒也……!”

不管是爲了當政者的需要,還是客觀事實的記載,這位老邁的丞相在當時所起到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重要。

雖然在含元殿上,以御史大夫張湯爲首的大批朝廷臣子被當場拿下。但在當時,還極少有人明白,他們會成爲歷史新時期的祭奠品。更不會有人意識到,這是一場轟轟烈烈整治天下吏治的開始。

其實,當初做出這樣的決定,還是經過一番激烈討論的。最終是公孫弘與元召定策,太子同意,然後實行。只不過,這一場略微不同的爭論,外界少有人知罷了。

“古往今來,上下幾千年,王朝興衰更替,似乎已經形成了一個固定的規律。那就是,異常蓬勃的發起和興盛,然後發展到最鼎盛的頂端,再從這個至關重要的頂點開始急轉直下,進入衰落的過程……這是一個很難避免的歷史週期律。大漢王朝發展到今天,正是處在頂點的時候,所以我才說,這也是最危險的時刻!”

說這話時的元召,神色非常嚴肅,一改他往日的輕鬆。未央宮太子居處,這是一場小型的議會。在座的除了太子劉琚,元召,丞相公孫弘之外,就是司馬相如、東方朔等諸人。而在一邊面無表情只做傾聽狀的青年俊朗男子,赫然就是最近一段時期一直侍奉在皇帝身邊的董宴。也不知道元召讓他到這裡來,究竟是有何目的。

放眼當今朝堂,除了待罪在身的繫獄臣子們之外,一些老臣或病或退,已經很難依靠他們來獻計獻策了。尤其是幾個忠正老臣,如汲黯,鄭當時,姚尚等都已經病故,令人唏噓。

太子劉琚的臉色並不好看。自從在父皇面前受到嚴厲的責罵之後,他的心中其實一直有些愧疚。不管怎麼說,自己的所作所爲,從世俗的觀念來說,即便是頂着大義的名分,畢竟是有幾分有違孝道的。

然而面對東宮屬官們的雀躍之情和許多人殷切的目光,他卻不得不硬着頭皮繼續做下去。尤其是爲了元召,他既然希望自己這樣做,那就去做好了。即便不是爲了別的,太子也不希望讓元召的一番努力成空。

正在胡思亂想的太子,並沒有注意到元召話中的深意。他有些驚訝地擡起頭來,疑惑的問了一句。

“天下人不都是說,王朝的發展現在已經是歷史最好時期,繁榮昌盛的局面,前所未見。長樂侯爲何又說出這等話來?所謂的危險……究竟從何而來呢?”

丞相公孫弘和很多人一樣,在心底暗自嘆了口氣。太子雖然聰明好學,但認真說起來,好像並不是最佳的帝王人選。換另一種說法就是,守成有餘,開拓不足。

不過,所有人看向站在他身邊的元召,又把這種多餘的擔心悄悄地消除了。生逢盛世,天下黎民安居樂業,好像並不需要君王怎樣的英明,只要他不亂折騰不勞民傷財好大喜功就行了。從這一方面來說,作爲接班人,仁德寬厚的太子劉琚倒是非常合適。

“太子殿下,記得臣曾經看過,前朝時候那位聞名天下的賈誼所寫的文章。他系統的描述了當時局面,看似平靜,其實危機四伏,隨時都可能爆發!而今天,在某一些方面,和那時候的情形非常相似。並且,方方面面形勢之複雜,猶有過之而無不及也!”

衆人聽到這裡,已經有些明悟。賈誼雖然在朝堂上的地位並不高,但他的名聲之大,已經足以蓋過袞袞諸公,可謂是千古表率人物。他的那些策論文章,在座的當然都拜讀過。兩相對照之下,果然有些情形非常相似。

元召並不去看別人的表情,他繼續說了下去。今日目的,必須要讓所有人都明白。下一步一個新的開局之前,統一認識,無比重要。

“王朝第一要務,在於吏治!一切朝代的敗亡,在很大一部分原因上,都是因爲吏治的敗壞。尤其是所謂的盛世,因爲社會的繁榮發展,各種享樂之風的開始盛行,上行下效之間,愈演愈烈。如此以來,各種弊端開始出現,最直接的表現方式就是當權者的任意妄爲,以個人意志凌駕於大漢律法意志之上……而且更可怕的是,這將不是少數的個例,而是形成了一股官場風氣。如同一顆滋生的毒瘤一般,開始侵噬整個王朝的軀幹。並且,越到後來,腐爛的越嚴重,一直到擴散到整個天下官僚體系中,沒有任何辦法來加以根除……!”

聽他說的如此嚴重,所有人都正襟危坐認真傾聽。有的人已經頻頻點頭,表示極度贊同。有的人則還在擔心什麼,免不了欲言又止。

元召把一切都盡收眼底。他不動聲色的看了公孫弘一眼,見對方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隨後話題一轉,終於提到今天的正題。

“我之所以說這麼多,就是要提醒太子殿下和諸位,匈奴大患平定之後,大漢王朝將迎來一個與任何往日都不同的新局面。我們在座的大家,作爲將來的擔負責任者,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正當時也!”

不過一日的功夫,從草原上傳來的巨大好消息早已經盡人皆知。今天來的這些人,當然也都已經瞭解清楚。想到有生之年,能夠親自經歷這些重大事件,臉上都不由自主的浮現出振奮之色。

一直在旁邊安靜傾聽的董宴眼睛睜開一下,掃視了一遍所有人的表情,又重新閉上了。他的心情很複雜,不知道回去之後要怎樣稟報給皇帝陛下今天的所見所聞。

“元侯,老夫有一句話想問一問……當前的局面,你打算如何料理?”

丞相公孫弘面無表情的插了一句話。誰都知道,這位丞相最近的與衆不同,看到他的威嚴之態,許多人心中有些凜然。

“公孫丞相,我想……那些戴罪之人,還是等到罪證確鑿之後,單獨奏報給皇帝陛下,看看他是什麼意思吧!”

說出這句話時的元召,其實有些微微的不自然。他當然知道公孫弘接下來會怎樣做,之所以故意相問,不過是爲了給他元召的名聲儘可能的留下最大的餘地而已。

“元侯此言差矣!”

果然,接下來離座而起的公孫弘不顧大家驚詫的目光,他直起有些佝僂的身軀,來到太子劉琚面前,神情嚴峻,話語出口,不容置疑。

“太子殿下,現在既然當朝理政,就應該有必要的決心和魄力。有些事情當斷則斷,不必遲疑。如此,才能夠迅速穩定最近的大局,防止拖延太久,生出不應有的禍端來啊!”

太子劉琚也有些吃驚的看着公孫弘,不明白他要幹什麼。而元召則拱了拱手,退到一邊,把這片舞臺交給公孫弘去發揮。

“老臣公孫弘以漢丞相的名義,在此向太子殿下請命,願意全權負責負罪之朝廷大臣之事。老臣在此保證,一定在最短的時間內,查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讓罪臣們得到應有的懲罰!請太子殿下應允。”

太子劉琚就算是再沒有從政經驗,他也聽明白了。素來以圓滑著稱的丞相公孫弘,這是要把所有的爛攤子都攬到自己身上來啊!他的眼睛不禁一下子瞪大了,看了看公孫弘,又看了看低頭不語的元召。心中似乎明瞭了很多。

元哥兒果真厲害!就連公孫弘也心甘情願的爲他背黑鍋。要知道,這件事可不是鬧着玩兒的。那麼一大批朝廷重臣呢,每個人的身後都盤根錯節關係複雜,如果有人要對他們殺人、抄家、嚴查的話,恐怕會被無數人所嫉恨,冤仇永世難解!

“太子殿下!老臣請命……!”

“好吧!我暫且代替父皇准奏……丞相,保重!”

太子監國終於下放了世間最重的權柄。殺人利器,奉天行事!

第四百四十八章 山河戎馬 曾經一段佳話第三百零七章 踏征途 將旗出第八百二十六章 玉門關上燃烽火第六百五十一章 甲兵入殿第一百五十六章 義烈傳說 此間英雄第七百三十五章 金盃共飲第八百九十三章 大難來時以身當第四百一十一章 風起未央 美人如玉縈懷第二百九十九章 戰鼓驚雷沖霄漢第二十七章 財貨天下重 權謀身爲輕第二百三十四章 逆水行舟踏煙波第一百三十九章 山河如舊 袖裡乾坤第八百四十七章 心似絕代天驕種第一百三十五章 赤膽雄心 烈焰追魂第一百二十章 溫酒棠梨 青戈劍氣第三百四十二章 千軍斬 氣如虹第四百一十四章 系入詔獄 其中多少冤魂第六百五十九章 甘爲前驅第二百五十八章 鐵騎衝陣試鋒芒第二百七十五章 寂若花開心似海第三百零二章 將進酒 利刃誅第六百九十八章 名將選擇第四百五十九章 傳說蓬萊 曾借靈氣三分第二百八十二章 半生風雪長安路第三百六十七章 雁門關 將士血第五百四十二章 席捲千軍如草芥第六百七十七章 生死在握第五百一十五章 縱虎歸山兩拼殺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城內外 是我故鄉第四百一十三章 將來夙緣 卻在此時註定第六百三十八章 世間蠱毒第四百八十九章 明日披甲 素手打點元戎第二百四十二章 畫屏深處起天瀾第七百零三章 首惡必誅第八百二十四章 一去紫臺連朔漠第三百四十六章 長風烈 貫西東第二十二章 驚若飛鴻影 血浴暗花形第四百四十五章 文韜武略 青史篆刻瀟灑第七百七十七章 琅琊又別第一百零二章 有心藏劍 無形雕琢第八百三十六章 十萬敵虜盡誅殺第七百九十章 上林伏兵第五百一十五章 縱虎歸山兩拼殺第四百六十六章 九劫不悔 唯吾尚且從容第八百三十三章 天人之姿世無雙第八百八十六章 王城之外逆水寒第二百六十九章 恩斷義絕摧肝腸第五百零七章 刀劍如夢傲紅衣第四百七十七章 心昭日月 贏得華夏長安第二百五十章 長刀所向殺氣生第七百七十二章 叛亂開始第五百三十三章 龍城大戰萬兜鍪第八百零八章 隻手乾坤潑肝膽第二百三十一章 爲卿添得英雄色第七百五十六章 青史斑駁第六百一十六章 皇權威重第四百二十六章 夙日之恨 當以鮮血相酬第八百四十八章 劍如崑崙山勢傾第五百零四章 雲沙蒼茫單騎去第八百八十九章 名將得來非虛名第五百四十四章 屠龍還須翻雲手第四百四十一章 俠骨柔情 仁義重於生死第七百六十八章 琅琊王府第八百零一章 未央宮深尋舊恨第一百零二章 有心藏劍 無形雕琢第三百六十五章 卷千騎 披星火第四百九十一章 下弦月落 大漠雄風似刀第四百九十二章 長刀映日 昭烈漢家英雄第七百零四章 顛倒乾坤第三百四十四章 銀鞍照 霜雪明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鼓無聲殺意隨第七百七十三章 東海之鯊第六百章 龍吟清嘯入長安第三百一十六章 當無敵 萬軍破第二百一十四章 良方苦口利於行第七百一十五章 堯母門中第四百三十三章 巾幗紅顏 爲誰紅塵一瞥第六百八十二章 霜刀似箭第二百七十五章 寂若花開心似海第八百九十九章 從來絕境心彷徨第七百二十章 春雪飛煞第七百七十七章 琅琊又別第八百一十六章 不勝人間傷離別第九百九十章 大漢雄風起第六十三章 踏碎琉璃夢 今夜滿城風第六百零三章 風雷雲動第三百八十五章 河上誡 曾聽聞第四百六十八章 九龍階下 今日且去疏狂第一百二十八章 英雄赤血 長虹貫日第二百七十一章 半步青蓮彈指開第四百四十四章 浮生若夢 守你盛世容華第七百四十九章 山崩地裂第三百四十二章 千軍斬 氣如虹第四百二十章 最難消受 美人情深意重第六百四十七章 殺人立威第八百六十二章 列陣鬥破沙塵滅第一百七十章 光輝歲月 從此啓程第五百四十七章 殺王奪命消怨恨第七百七十八章 矯旨傳召第四百二十八章 飛弩殺敵 赤火疾若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