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另立新君(二)

朝堂上,小胖子朱由崧被劉宗周這番話說的有些心慌了。

他馬上看向馬士英道:“首輔儘快定下計策,朕可不想才坐穩龍椅便有變數。”

馬士英硬着頭皮上前拱手:“陛下,臣以爲劉總憲此話有些過了,新安伯即便是佔據湖廣等省,但是他手下軍兵也全是朝廷兵馬,各省主印官更是由朝廷任命,臣就不信當此大難之時,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作亂。”

“不過確實如總憲所說,對於新安伯還是應該大家撫慰,最好能夠將他召回南京爲官,如此一來本朝才能將長江以南牢牢守住,臣以爲,陛下可封新安伯爲侯,再加封爲太保,如此想來也夠了。”

劉宗周和黃道周等人對視一眼,心中滿是鄙夷之色。

這馬士英偷奸耍滑,只說給劉錫命虛的東西,卻不說內閣如何安排,這種旨意,依照劉宗周對劉錫命的瞭解,他會答應纔怪。

不過龍椅上的朱由崧聞言卻很是興奮,他胖手一揮高興道:

“此意甚好,就照首輔的意思去辦,此外朕以爲可命靖南侯黃得功、興平伯高傑等領兵屯駐安慶,如果新安伯不臣,便可率兵擊之,大家覺得如何?”

朝堂之上,黃得功、高傑等人臉色瞬間變成了豬肝色。

小皇帝不知道劉錫命麾下衆將的厲害,他們這些常年作戰的大將卻是知道。

這曹閻羅、邵判官的威名豈是浪得虛名,那可都是一刀一槍打出來的。

好在史可法趕忙出列阻止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先不說劉閣老手下兵馬俱是精銳,能夠在武昌城下抵擋三十萬流寇而不敗,便是現在天下之爭的重點,也在於流寇而非朝廷大臣,萬不可做此親者痛仇者快之事。”

黃得功等人這時才趕緊跟着出列,“臣等以爲史督師說的對,臣等還是應該留在江北拱衛都城纔是正理。”

一見衆多文武反對,朱由崧這才悻悻然作罷,派出聖旨前往湖廣宣召不提。

~~~

武昌府,湖廣總督衙門。

此時的武昌城與一年前劉錫命剛到此處相比,已然再次變得繁華起來。

隨着吏治改革的順利推行,先是北湖廣七個府被劉錫命牢牢地納入了控制之中,之後不久,聽聞張獻忠率兵西征,劉錫命當然不會錯失這個機會。

曹變蛟、邵德榮等人各自率領五萬大軍,一路向東攻取江西,一路向南攻取南湖廣。

與朝廷和江南所知道的不同,此時的劉錫命在中原的麾下戰兵實際上已經擴大到了三十五萬之多。

原本南陽和襄陽就有十萬民團以及103師兩萬人,再加上曹變蛟、邵德榮和鄭敬才所部,這便有二十萬人。

等到湖廣全省被劉家體系逐漸滲透,劉錫命便已經悄然命令各地再行徵募了十五萬人。

只不過這些人既不向朝廷上報名冊,又不向兵部討要錢糧,加上各地官員已經被吏員架空成爲了瞎子,湖廣上空形成了一個信息黑洞一般的存在。

張獻忠等人還不知道,就在他們攻下成都的同時,劉錫命已經順利將整個南湖廣、江西西部的大西政權全數攻滅。

此時的劉錫命已然坐擁湖廣全省十六個府,河南南陽、汝寧兩府,江西南昌、九江、袁州、瑞州、臨江、吉安、南安、贛州八府。

如果再算上實際已經被納入控制的四川成都、順慶、夔州、重慶、保寧五府,再加上陝西漢中和鳳翔,劉錫命眼下實際據有三十三個府,人口高達三千五百餘萬。

這裡麪人口最多的就是湖廣和江西,由於連年大戰的原因,中原各省不少都向南方逃難,從而導致人口大量增加。

劉錫命這多年的普及教育總算有了些作用,在數十萬接受過六年義務教育的人才支援下,劉家已經具備了建立政權的基礎。

但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眼下劉錫命麾下雖然已經控制住了地方,基層官吏也不缺,唯獨在高層次官員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空白。

也正是因爲這一個原因,劉錫命一邊花費大力氣改革地方,一邊則不斷調動已加入大同社的復社成員包爾庚、王行儉等諸多官員前來湖廣任職。

眼下湖廣等地數百個州縣中,大同社社員已經佔據了絕大部分職位。

除此之外,因爲開封、西安等城被攻破,河南巡撫楊一鵬、保定總督楊文嶽、三邊總督孫傳庭等大員此刻也流落到了武昌,武昌城內也算文武雲集了。

才接到南京小朝廷成立的消息,劉錫命便立即將這些官員全都召集了起來,共同商討往後動向。

也正是在此時,湖廣巡撫何騰蛟帶着一衆湖廣官員匆匆來到了總督衙門。

就在他們其中,還有一個不屬於湖廣官員的面孔。

這人赫然便是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袁繼鹹。

袁繼鹹原本駐地設在九江,專門統籌江西、南直隸一帶兵馬對抗張獻忠。

張獻忠率領大西軍西征之後,劉錫命第一時間便打着剿寇的名頭將九江、南昌等府收復回來控制在自己手中。

此時劉錫命還是督師輔臣、太子太傅,袁繼鹹也不敢招惹他,因此只得將駐地繼續設在安慶府。

弘光朝一建立,袁繼鹹便向南京表態效忠,因此朱由崧便又任命他爲湖廣總督,想要利用他曾在湖廣任職的經歷前往武昌奪權。

只不過等到了武昌他才發現,何騰蛟等人雖然還任着官,但是實際上已經是命令不出巡撫衙門了,無奈之下,他只得請何騰蛟幫忙引薦拜訪劉錫命。

總督府衙中,劉錫命一臉淡然地接見了袁繼鹹一行。

此時正堂中密密麻麻地聚集起了湖廣、河南等地數十位知府、知縣等官員,袁繼鹹一進來便愣了一下,顯然沒有想到劉錫命會有這種準備。

不過他自恃有所依仗,對於這種情況反而更加高興,如果能將劉錫命說服,那湖廣等地旦夕可定了。

才一介紹完身份,袁繼鹹當即掏出朱由崧聖旨來大聲念道:

“聖旨下,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劉錫命接旨。”

正堂上,劉錫命左右望了望已經被他調到武昌的竇玉泉、黃宗羲等人,一臉疑惑問道:

“本閣早已得到消息,陛下已於五月駕崩,太子還未找到,這聖旨是從哪裡來的?”

大堂之中鴉雀無聲,何騰蛟等人額冒冷汗戰戰兢兢。

袁繼鹹此時也是一臉尷尬,他心中衝着馬士英等人破口大罵。

新安伯劉錫命貴爲朝廷次輔、太子太傅,又手握重兵,江南立君竟然不事先徵求他的意見,現在卻讓自己來做惡人,真是混賬東西。

不過話雖然這麼說,但是袁繼鹹也是多年老臣,此時處理起這些事情也是得心應手。

當即他便拿着聖旨笑道:“閣老說笑了,天崩已有月餘,太子等人至今沒有消息,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江南衆臣心繫天下,只能推舉福王殿下登基,這也是無可奈何之舉,還請閣老體諒。”

劉錫命鼻孔中冒出一聲冷哼,一臉不屑道:“好一個無可奈何之舉,京師陷落,內閣除本閣以外全體投敵,那本閣便是首輔,爾等另立新君竟然未曾知曉於我,此時卻要讓我承認,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這話顯然已經有決裂的意思了。

袁繼鹹略微有些慌神拱手道:“閣老息怒,陛下也知閣老功高蓋世,因此才遣下官前來撫慰。”

這會兒他也顧不上擺架子宣旨了,直接將聖旨展開給劉錫命看了看道:

“閣老請看,陛下已然在聖旨中下令,封閣老爲順德侯,升爲太保,只待閣老前往南京聽任,必有重任相托。”

第六百九十三章 驅逐韃虜(五)第四十八章 縣丞巡縣 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用力過猛第七十七章 登堂入室第七百二十八章 封藩日本(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督師中原(十九)第三百九十九章 建立船廠(二)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明丞相(四)第三百五十二章 義憤填膺第二百四十二章 實力威嚇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下大亂(一)第五百一十章 爭奪海權(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朝氣象(九)第五百二十九章 關於治理(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武當來訪(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幕不斷(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圖謀宗室(九)第三百一十章 名振府縣(五)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明覆滅(七)第四十一章 打擊報復第五百二十章 爭奪海權(十二)第四十四章 人心不古第三百八十四章 京城盤桓(四)第五百一十一章 爭奪海權(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名振府縣(八)第六百三十八章 另立新君(五)第六十四章 立功受賞 一第六百八十一章 攻取江南(一)第五十一章 以直報怨第一百一十二章 鼓舞技能第六百二十四章 吏治改革(五)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明覆滅(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全村排查第二百九十章 清理行動(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日本開關(八)第二百二十六章 仲春三月第一百零二章 再鬥黑虎 四第六百二十章 吏治改革(一)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取江南(八)第六百五十九章 改換衣冠(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香港海戰(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呂宋漢王(七)第一百八十八章 本色盡顯第四百二十九章 謀劃佈局(二)第一百六十章 永凱當官(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中頭名(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意呆利人第三百八十一章 京城盤桓(一)第六百一十九章 督師中原(二十)第八十六章 煉製鋼鐵 一第五百八十六章 圖謀宗室(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吏治改革(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朱仙之敗(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下大亂(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幕不斷(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朝氣象(九)第五百六十四章 救疫河南(二十七)第四百六十七章 佔領呂宋(十)第四百八十一章 縣令雷洪(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四處擴張(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驅逐韃虜(六)第六百九十七章 驅逐韃虜(九)第四百六十三章 佔領呂宋(六)第四百八十八章 京營點兵(一)第四百零六章 大獲全勝(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四川學政第五百九十四章 朱仙之敗(一)第二百零五章 過年準備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房落成第六百一十八章 督師中原(十九)第六百七十四章 呂宋漢王(十五)第五百五十七章 救疫河南(二十)第六百九十九章 驅逐韃虜(十一)第七百零六章 新朝氣象(一)第六百零四章 督師中原(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流賊聚首第四百五十三章 攻略安南(五)第三百九十章 劉家變故(一)第二百一十三章 救場之人第四百四十七章 崖州基地(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街頭賣藝第二百一十三章 救場之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意呆利人第二百八十二章 府城角力(四)第四十四章 人心不古第三十二章 真假難辨第三百八十章 崇禎問策(三)第五十三章 師出以律第三百二十四章 漢中風雲(七)第九章 府城見聞 一第四十六章 長槍突擊第一百三十五章 用力過猛第一百五十七章 分房計劃第四百三十四章 朝堂爭鬥(一)第六百三十八章 另立新君(五)第四百七十五章 四處擴張(一)第五百五十四章 救疫河南(十七)第九十七章 學子聚會 三第六百零五章 督師中原(六)第二百九十三章 結社!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