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3 三省六部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尤其當中又涉及到改元創制這等國之大事,因是整個河洛之間歡慶氛圍一直持續到了元月收尾,諸事才又復歸正常的秩序之中。

在元月慶典之中,比較引人矚目的一件事便是涼州張氏入洛歸義。張氏累代繼力,保全河西一脈,張駿嗣子張重華也得到臺城中樞的關照重視,原西平郡公名爵得以保留,又被馨士館禮聘學士,得到洛中時流禮奉追捧,更被臺城秘書閣任爲清貴,主持修編魏晉兩朝國史。

當然,張重華一人得於禮遇,並不足扭轉朝廷對於整個隴西、涼州的應對姿態,張駿庶長子張祚被朝廷定爲逆流,在二月初更下徵令,以隴右都督庾曼之爲征討主帥,並以鎮武軍兩千精銳爲前鋒,隴右、關中王師集結五萬大軍,並討涼州賊臣張祚!

涼州這一場區域戰事,無論規模還是意義都遠遠比不上此前的北伐作戰,所以討逆之餘,臺省諸多章制建設也並未受此影響,仍是如常進行。

河洛中樞肇始於淮南都督府,成型於洛陽大將軍行臺。雖然在職權方面已經涵蓋國務種種,但仍然不能免除霸府執政的諸多積弊,所以必須要經過一番自上而下的徹底整改,才能夠由非常態的霸府機構而轉變成爲真正佈政天下的中樞政府。

元月伊始,新年慶典上,皇帝陛下便昭告天下,覈定職官九品十八階,奠定中樞改制的基本思路。

洛陽霸府發軔承襲於江東中興政權,這一點無論新朝如何否定前朝政治都無從抹殺。雖然此前便已經喊出一斷前朝的口號,但落實在實際上,究竟如何各處前朝殘餘,世道時流也都翹首以望,甚至不乏人存着一種看笑話的心理。

口號喊起來簡單,但事實做起來卻艱難。

畢竟諸夏秩序傳承至今,還沒有哪一朝哪一代能夠完全免除掉前朝的影響,哪怕後漢之後歷經三國亂世這一大斷代,前晉中朝仍然繼承了相當一部分的後漢遺風,特別是在底層的秩序運行方面,對於後漢以來便頗具影響的豪族政治有加強而無削弱。

因是大梁新朝想要一斷前朝,註定是一樁浩大工程。

官員覈定品秩,這是從中朝便開始出現的一股政治潮流。

此前無論魏晉,俱都承襲兩漢以來的秩祿,譬如兩千石大員、四百石卑官,這其中一個鮮明的特色,便是官員的品級與俸祿直接掛鉤,一目瞭然。

但是從後漢諸侯紛爭開始,所謂的政權往往只是地方割據勢力,本身並沒有足夠的集權集財能力,因此官員的俸給往往也都是有名而無實。所以便出現一股潮流,那就是任命官員的時候,往往只是虛名規定一個品秩,而不再直言俸給多寡。

這就造成了朝廷既有明秩兩千石高官,又不乏明品而虛俸的加官。講到根本,其實還是經濟實力。譬如中朝一度濫封以至狗尾續貂,若真要明俸實發,則中朝一年財政所收,只怕都不足支撐滿朝公卿的俸給。

但趨利性是人的本能,朝廷定品而不發俸,官員大權在握,肯定要尋找一個權力變現的途徑,如此則就造成上上下下悖法成風。像是中朝名大一時的豪富石崇,後世人所共知其人所以發家就在於就任荊州刺史之際縱兵劫掠。

很多問題,不能形成章制定例,推及根本,往往是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原因。大梁新朝核定官秩九品十八階,官秩與俸祿直接掛鉤,這在後世看來應該算是基本的操作,但在此世觀來,則就是一種開闢之功。

爲官員覈定品級,發放俸祿,成爲大梁能夠一斷前朝的偉跡之一。這說法看似可笑,但在此世真的是有一種非同尋常的意義。須知後世歷史上,北魏制度創建中所作出的大貢獻如均田制和三長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北魏朝廷發不起官員的俸祿。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在很長時間根本是一個喊不起的口號。這就在於中樞朝廷的集權能力嚴重不足,從而影響到中樞財政,所謂封官授爵,往往只是開出一個空頭支票,具體收利多少便需要看官員具體能力如何。這樣一種粗放的統治模式,吏治自然無從談起。

如今的大梁朝廷,可謂是歷數近代而無有之強勢中樞,單單在控籍民便達到七百萬戶之巨,這還僅僅只是河南、江東、關隴等幾地籍民,至於河北、蜀中等地都還沒有進行系統化的入籍整編。

雖然較之中朝最盛時期仍有差距,但中樞與地方的行政能力與效率遠非中朝可比,最起碼一點是杜絕了地方豪強的上下遮蔽,這就使得洛陽中樞權勢大漲,遠非中朝可比。

如此一來,覈定官品官秩只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這一點得以確定,又使得朝廷吏治有法可依,雖然未必人人清廉如水,但在反腐倡廉方面,有了更加簡潔高效的操作方式。

中朝官制,還有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便是事權重疊、模糊與氾濫。普遍存在着一種一事多管、令出多門,而往往真正的要務又缺乏管制與監督。

這種現象的形成,也非一時積弊。魏晉俱爲權臣霸府得國,而權臣存在本能就在於模糊事權、儘量的攬權專擅,事權的重疊與模糊,有利於他們將真正的權力攫取、篡奪到手中來。

即便不論魏晉,哪怕追溯到後漢時期,光武帝大隕石術中興創漢,其人一生功業或是值得誇讚,但所留下的這一個東漢朝局,從一開始便是病在胎裡,是建立在王莽新朝躍進之後的一次大退步基礎上。

東漢無明君而不乏名臣,歷代皇帝幾無中興之英明,而所謂的名臣也並非通常意義上的褒義,僅僅只是名氣大而已。所謂漢以強亡,並不是說東漢真的國力強盛到人莫能侮,而是建立在強臣僭主的基礎上。這一點在東漢末年的諸侯割據中,可謂是表現的淋漓盡致。

東漢本身便沒有一個正常的政治生態,外戚、宦官、士大夫交相踐踏弄權。在這個博弈過程中,誰也稱不上是什麼絕對正確的一方,無非黨同伐異而已。

後世三國雖然羣星璀璨,但魏蜀吳無論哪一個,也都只是從流適亂的權力媾和,算不上一種常態的政治構架。並不是因當時人智力不濟,而是世道如此。

大梁新朝既然標榜一斷前朝,那麼無論是前晉新朝,還是更前的魏蜀吳三國,包括東漢政治在內,其實都乏甚借鑑的價值。但是制度的創設,又不能憑空而生,必須要立足於當時當世。所以後世重歸一統的隋唐盛世,便成了現成可供借鑑的模版。

雖然眼下的大梁新朝距離真正的隋唐之世,中間還有着幾百年的跨度。但這中間幾百年,都是戰火紛飛的南北混戰,關於制度上的探索其實可以說是陷入停滯的原地踏步。中間縱有英主一時涌出,提供了一種可以暫作維持的制度模式,但終究不能考慮到南北普羅大衆的切身得失。

幾千年的歷史進程,當中雖有苦難給予了諸夏生民以無盡痛苦,但也不得不說,正是因爲屢次浴火重生的存亡斷續,才使得諸夏得有不斷進步的動力與空間。

在這個進步的過程中,不斷有遠近諸夷崛起而勢大一時。但俗話說得好,沒事走兩步,鵲起於一時、桀驁於倏忽,沒有經歷過時間偉力的考驗,又有什麼資格恥笑一個榮耀與恥辱並抗、至今仍奮勇而前的文化傳承!

因是洛陽中樞在改制的時候,直接便提出三省六部這一盛世模版,明事權而斷職任。

中書長官詔命,此前一直主持行臺政務的杜赫自然當之無愧而就任中書令。尚書則管行政,下屬六部各任職勞,江東老人賀隰與河北名流崔悅分別出任左右僕射,至於尚書令則因事權過重而暫不選任。

中書省與尚書省本就前朝舊制,此次改制不過更加明確彼此職事,算不上是創建。那麼門下省的單獨創建且定爲中樞三省之一,則就可稱一種開創了。

正如六尚之一的尚書得以真正分曹任事而參與到外朝施政中,如果真要追溯門下省的前身,也可達於中朝前晉。但在此前,門下或是稱省、或是直稱侍中寺,大體相當於最初的尚書,僅僅只是作爲皇帝的親信侍從,處境可謂尷尬。

特別是在南渡中興之後,皇權本身便不振,依附於皇權的侍中處境則就更加艱難,或是作爲權臣加官,或者僅僅只是將人投閒置散而又表彰虛榮的一種安排。

可是現在,門下省被獨立出來,並被賦予執掌機要、共議國是,甚至給予審查詔令、簽署奏章的大權,中書詔令若是有失,甚至可以直接給予封駁,則就成爲皇帝的意志體現,用以制衡中書省權重,是對君權的再次延伸。

至於政務六部,則就是對魏晉以來的分曹任事進行制度上的加強,使得六部尚書得以真正的參與國事行政,令中書相權再次下方,對於皇權的加強更是意義重大。

0315 擲花盈野0803 意在丞相1138 名臣落幕0735 大勢強壓0361 委曲求全0392 採艾之思0595 長治江州1481 帝王殊禪0299 苑中橫行0073 捧殺不受1088 去留兩難0485 進退兩難0573 服散必懲0393 江畔偶遇1312 西路無事0034 授經之厚1174 將主輪調1169 老奴途窮0487 先生有教0095 無人爲耕1092 鄉情衆願0021 恨不生於豪富家0501 人心渙散0820 榮辱與共0097 寒冬抱木死0804 韶年情篤1175 河東謀略0679 帝宗劫餘0253 管教0412 一榮俱榮1214 捕系刑之0479 梁祝新說0234 高門泥胎0780 渦口烈戰0569 一面難求1493 三辭五讓1079 畿外逐殺1120 祖宗失德1018 慕容南行0507 國鼎南北1226 老羌東進0584 封樓1326 鬩牆在即1453 喋血御階1010 北藝南傳1187 嚴父可懼0804 韶年情篤0635 苦心孤詣1066 止戈罷戎0012 虞氏宗賊,聚嘯鄉里0389 冒認祖宗0286 溫公有疾0046 君心難測0548 滿城失色1334 破裂襄國1129 與人無尤0191 苑中覲見1364 不負義氣1194 館院學子1296 大軍入營0582 永不相棄0627 無畏浮雲0018 北府難爲兵0996 兵發合肥1075 藏甲於野0810 喜樂同行成漢篇20856 片言折獄0264 坐論蒼生1444 惡婚難拒0441 臺中禁嚴0599 除其爪牙1321 樹大難伐0204 春宵0047 投我以木瓜0131 破岡瀆1453 喋血御階1129 與人無尤0488 逸少耿直0972 淮南諸事0733 大獲歸南0092 少年營0156 騎樹少年1143 謀殺封氏0079 定品0849 兵入豫南0414 兌子0034 授經之厚0717 夜拔敵寨0190 迎親0925 弄巧成拙0429 前程可期0454 留下買路財0829 千金一帖1135 諸葛伏法1352 諸夏雄主0699 虜衆誓師0213 舟市波折0863 顏即正義0410 臨海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