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1 苑中覲見

過了秦淮河,道路便寬闊起來,大道兩側也有了許多觀禮民衆。

最近這些年來,江東屢經動盪,幾乎有一代人的跨度那麼長,像這樣全城驚動的大喜事更是少之又少。就連當今皇帝登基大禮,都因當時外有方鎮強藩震懾而一切從簡,沒有大肆慶賀。

因而今日在道旁觀禮的民衆也尤其得多,南人北人俱有,全都立在道旁或是大街兩側的樓臺建築上,翹首以往等待觀禮。

鼓吹樂聲漸近,那極具威儀的幢蓋旗幡在長街上露出了輪廓,然後便是幾十名鎧甲光鮮、體態魁梧的宿衛甲士開道,陣列森嚴,神態肅穆,望之令人生畏。

圍觀者中有稍通禮法者,便向其他不明究竟的圍觀羣衆講解這些旗幡、幢蓋的威儀規格蘊含的意味。待聽到這乃是宗室諸王才能享受到的禮儀,圍觀者不禁感慨連連:“這吳興沈家得幸帝宗,真是闔家門庭尊崇。”

“沈家就算不幸帝宗,也是江東少有的高門!他家乃是江東豪首,富比王侯,單單這儀仗規模,又豈是尋常人家能夠擺出來的!”

另有圍觀者議論紛紛,其他人再看向這千人大隊,當中夾以車馬禮器,拉開了足足數裡的距離,益發讓人感受到沈家的人丁和財力之興旺。

“江東豪首又是什麼值得誇耀的事情,沈氏門第怎及琅琊王氏!不過是其家得趁時機,偶獲倖進而已!”

不需要仔細辨認,便知發言這人乃是南渡僑人,不忿於公主落於南人門戶。然而這話剛一出口,便被周遭人羣起而攻之。

講到人數優勢,終究是南人佔了上風,在時下人們對於鄉土的認同度,還要遠甚於對朝廷的認同。無論沈家是怎樣門戶,能夠代表南人得幸帝宗,穩壓僑人一頭,那就是南人之光,不容僑人污衊質疑!

南北隔閡,上至朝堂,下至鄉野,隨着彼此之間爭論越發激烈,也漸漸有了一絲火氣,若非道旁尚有宿衛禁軍遊弋,只怕即刻就要大打出手。

沈哲子眨着眼睛行過長街,對於道旁民衆的爭執聲略有耳聞,但也並不怎麼放在心上。他倒並不因這些人對他或褒或貶的評論而介懷,針對事件發表言論是這些吃瓜羣衆天然而有的權力。他從不奢望自己大婚能得到全天下人的善意祝福,那是完全以自我爲中心的蠢貨纔有的想法。

或贊或毀,娶公主的是自己而非別人。地域歧視是幾千年流傳的傳統,是人自然而有的認知模式,實在不必因此而介懷。尤其這種感官的不認同,隨時可以因爲簡單的利益衝突而改變,則更加不必放在心上。

當大隊儀仗行過後,緊隨其後的是負責發放禮錢的車隊。車上裝滿了成箱成箱的銅錢,雖然是時下流通中成色不算最好的沈氏錢,但勝在量大。幾十名壯僕用鬥具將這些銅錢拋灑進人羣,很快便引起了哄搶。

“哈,你不是說沈家武宗狂悖,遠不及王氏清高名重?怎麼現在也不嫌他家錢財腐臭?”

一名僑人所站位置正是一斗銅錢灑落集中點,不須挪動身形,撩起衣襟便承接了數百錢,臉上洋溢着濃濃喜色,下意識將這些銅錢護在胸口。聽到身邊南人交口指責,那人臉色頓時羞紅,只是看到沈家錢車仍在不斷拋灑喜錢,緊抿着雙脣,站在原地紋絲不動,兩眼則直勾勾望着下一斗錢的降落點。

儀仗隊行過太廟稍作停頓,沈哲子下馬在太常華恆引領下,站在太廟儀門外行參拜大禮。禮畢之後再歸隊,便不必再乘馬匹,轉而登上禮車,終於得以鬆一口氣。禮車內先備下的冰塊,這會兒早化成了水,幸而尚有一絲涼意,沈哲子連忙撩起一蓬涼水洗一洗臉,總算暑意暫消。

隊伍繼續前行,又過了將近一個時辰,總算到達了臺城外。沈牧從儀賓隊伍中行出,頂着炎炎烈日在臺城門前大禮而拜,禮求放行。

過不多久,臺城門戶大開,沈哲子下了車,踏着錦毯行到隊伍最前方,而後一衆儀賓紛紛下馬,在沈哲子身後列隊,一同行入臺城。至於後面的儀仗大隊伍,只能等候在臺城外,不得入內。

進入臺城後,沈哲子便看到馳道兩側各以彩帛裝點,今天這場禮儀,單單所用到的絲帛最起碼都有數千匹之多。幸而這些禮儀用品也不會浪費,稍後都會裁剪分發給出席參禮的公卿。

臺城內早已經搭起高臺,當沈哲子行入時,都中百官趨行而來相迎。以三公爲首,各着具服,儀式感十足。沈哲子立在幢蓋下,沈牧則苦着臉跪在道中正對內苑,心中再無清晨時那種幸災樂禍的惡趣,熱騰騰的地面烤得他昏昏沉沉,苦不堪言。

百官行來時,沈哲子首先看到的是神情肅穆的庾亮,在其身前尚有一個長鬚美髯的中年人肅然而行。當沈哲子望過去時,正見這中年人也饒有興致的打量自己。

由其身上的具服品級和所站立的位置,沈哲子便猜到,這中年人便應是至今以來都無緣得見的太保王導,心內不禁略感詫異。他本以爲今天王導應該不會出席觀禮,沒想到居然還能有幸見到。

沈哲子心內對於王導這典午朝內第一名臣已是心儀已久,只是一直緣慳一面。說實話,第一眼看到王導,沈哲子心內是略感失望的。此人面相和善,雖然列在羣臣最前,但是威儀卻稍遜,並沒有那種讓人望而生畏的權臣氣質,甚至不及其後方的庾亮氣勢嚴峻,倒於沈哲子心中臆想的形象有些悖離。

但他也不敢因此而小覷王導,畢竟對方的身份和功業擺在那裡。因此,雖然章程中並無這一道程序,沈哲子還是正冠肅容對王導深揖爲禮。就連先帝都要邀請王導共登御座,他區區一個帝婿駙馬,又有什麼資格不禮拜對方。

王導見沈哲子對其行禮,眸子微微一閃,旋即便頷首微笑以作迴應。他今天確是並不打算出席觀禮,但是心內卻多少對這個曾經過他家門而不入、如今又在諸多候選者中脫穎而出的少年存有好奇,因而才又來到臺城。

對王導行禮過後,等到庾亮行到近前,沈哲子則退一步再爲深揖,禮節比對王導還要莊重幾分。這一幕落在臺城衆臣眼裡,心內卻禁不住生出別樣聯想。庾亮略顯詫異後,臉上便流露出少有的和煦笑容,腳步不停,隨着王導行上觀禮臺。

藉着這個場合,沈哲子對時下臺中這些大佬們也都認識個遍。像是高平郗鑑、陸氏二公、侍中諸葛恢等等。而在沈哲子觀察這些人的同時,這些人同時也在審視沈哲子。雖然這個少年年輕的有些過分,倒也不至於讓人過於詫異。但是其身後那一衆儀賓,則是頗爲讓人側目。

不同於城中那些單純看熱鬧的觀禮民衆,臺中這些官員們考量要更多。沈家這幾十名儀賓,南北兼具,讓人頗感詫異。

雖然這只是後輩們之間的交際往來,但多多少少也能折射出一點訊息。沈家如今所展示出來的人脈廣度,遠勝於大多數人的想象。雖然背後也有庾家幫襯的因素,但也要沈家確實值得結交,這些人家纔會賣庾氏一個面子。

一時間,倒有許多人心內不乏後悔。沈家早先未必沒有請到他們,只是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而讓自家子弟推卻了。如今看來,似是錯過了一個可以示好的機會。

臺中又有一套繁瑣的求見禮儀,但與沈哲子關係不大,他只是站在幢蓋下,看着大汗淋漓的沈牧在炎炎烈日下不斷跪拜行禮,倒是略償早間飽受譏笑的怨氣。

又過了將近一個時辰,太陽已經漸漸偏西,終於等到了姍姍而來的吉時,苑中內侍手捧詔旨而來,宣詔沈哲子入宮覲見。

這一次倒不用沈牧再跪拜行禮,沈哲子上前跪叩,然後在內侍帶領之下,單身一人行往苑中,去面見他的岳父岳母。

苑中同樣張燈結綵,充滿喜慶氣息,只是少見宮人行跡,較之外間稍顯冷清。入苑後沈哲子先被帶入一座偏殿換下這身早已被汗水浸透的禮服,匆匆沐浴之後,換上了朝拜覲見的具服,而後才行出了殿,前往正殿去覲見。

一俟行入正殿,沈哲子便嗅到殿堂中瀰漫着一股淡淡的湯藥氣息。這讓他心中一動,越發感覺到皇帝的健康狀況堪憂。

拋開心中諸多雜念,沈哲子趨行入內,用眼睛的餘光掃視殿中,發現這殿中雖然也有一些喜慶擺設,但卻亦有一種難得的生活氣息。胡牀軟塌在側,案上備有各類餐品吃食。只是上首屏風遮擋視線,並不能看到皇帝。

行入殿內三分之二的距離,沈哲子便大禮跪拜下去,按照禮法章程規定,大聲道:“皇帝嘉命,禮下卑臣,吉辰令時,肅奉典制,恭承聖訓。”

沈哲子說完後,屏風後卻沒有迴應,過了好一會兒,才響起皇帝略顯倦怠的聲音:“虛禮不必多持,入席歇息片刻吧。”

好尷尬,今天沒寫完婚禮。。。馬桶坐了這麼久,屁股總得擦乾淨,明天三更肯定能寫完。。。有想要寄刀片的,到付一律拒收。。。

0611 江州大敗1021 冥冥之志0898 再復酸棗0168 不如婦人0228 供銷一體0696 戰前採購1364 不負義氣0523 臺中佳居0180 大勢已定1450 燕王跋扈1206 僞漢難王0007 軍旅0062 蒸甕新釀1397 徒河慘敗1130 蒼天有眼1221 衣帶血詔0069 道途相爭0322 大誓三軍1230 京西戰事0656 大事可託1284 不負七尺身1108 德不配位1364 不負義氣0760 奴軍渡淮0656 大事可託1091 靈堂驚變1207 關中民悍0491 秉筆述賢0632 匹夫持戈0534 檻下老犬0363 沈氏之興0264 坐論蒼生0038 塵埃落定0182 貪得無厭0905 敗走河南1389 父子情深1098 畿內連喪1146 天中學府1166 鄉情網羅0115 千金市骨1043 刀兵威嚇0700 少帥可憂1469 愁城難離0570 舍家投獻0440 本非弄潮兒0125 七娘難配1371 物歸原主0818 凱旋而歸0845 官民共營1386 誓殺老賊0169 婦人之見0894 兵不血刃成漢篇20074 鹽梟之家0355 歡欣忘形0563 倉立都南0347 一步之遙1418 乞活難謀0347 一步之遙0984 淮南偉力0844 樑郡新墾0687 教子1088 去留兩難1382 僭主定勢0223 郗公強勢0649 都下傳捷0760 奴軍渡淮無標題0868 亂世劫餘0905 敗走河南0271 不爭無害,頤養安年0942 難作相忍1134 鷹爪虐臺0737 壯烈赴戰場0792 分道揚鑣1445 張姝幸許1365 謀事遼邊1048 陷君悖禮0305 女兒密事1398 天兵可畏1373 稚子難謀1312 西路無事1078 行商苦旅1220 先取長安1268 關西軍弊1460 雅宴鄉賢0548 滿城失色0085 養我肥田生米膏0046 君心難測0351 開府0445 殺氣盈懷1179 虎狼犬馬0072 公器歸我1054 不作驕狂1035 以命相搏1143 謀殺封氏0845 官民共營0806 世道務實1004 稚恭智淺1316 轟殺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