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0 長城竹海

庾條親眼見沈哲子單單在長城縣,僅憑几句話便可調集將近兩千萬錢的財貨,心內之震撼簡直無以復加,早先他因在京口、晉陵拉攏諸多資友,心內已是不乏自豪,此時見到吳中土豪手筆,才益發覺得人外有人。

當宴席散去,衆人離開後,庾條便忍不住對沈哲子感慨道:“吳中之富,果然不同凡響。哲子郎君長居此豪富之鄉,難怪這麼年輕便深通貨殖之法。更難得此鄉民衆對哲子郎君信重不疑,一呼百應,千萬資財旦夕可集!”

沈哲子聞言後笑道:“我不過上承父祖餘蔭,因而才得鄉人信重相托。庾君你在京口一帶白手興家,基業草創,纔是真正的令人敬仰。”

“若無家世蔭澤,沒有哲子郎君教我,我如今也不過只是晉陵一浪蕩閒人而已。眼下也無旁人在場,哲子郎君再如此謬讚,實在讓我汗顏。”

庾條也算經歷世事磨練,已經有了自知之明,雖然心情很愉悅,但也並不因沈哲子的隨口誇獎而得意忘形。略加沉吟後,他也如方纔長城縣內其他人家一樣疑惑不解,皺眉道:“此商盟之議,單在長城一縣便備受追捧。正應集重資以開偉業,哲子你爲何只限定兩百股?這兩百股,應是絕難將吳興、會稽兩地人家都羅網其中……”

在和庾條談論時,沈哲子倒可以少一些顧忌,講得更透一些。他笑語道:“眼下只是草創而已,諸多章程規矩都待磨合創建,可知未來仍有諸多變數。兩千萬資財已足用眼下,再有更多,也是閒置而已。牽涉太多人家,反而讓我等做事太多掣肘,難得從容。”

庾條聽到這話,倒是頗有感觸。他已經過了見錢眼開的初級階段,眼界漸高,加之深受隱爵系統構架臃腫之苦,聽到沈哲子的解釋,便也明白過來。既然集合更多財貨也只是虛置,那也實在沒有必要牽涉更多人家來分割事權。

“眼下這兩百股,確是難將各家都網羅其中,不過這資股也不是一成不變,等到商盟日漸壯大起來,各家奉股之人也可請議將資股分拆,一爲二、爲三乃至十、百,可買賣互易,亦可轉贈繼承。”

沈哲子又笑道,商盟的股份也如隱爵股份一樣,允許自由買賣,當然印花稅是一定要收的。但眼下他卻沒有成例可供參考,因而並不強求一蹴而就,未來的計劃也會隨着新的變數和發展而改變。

庾條聽到這裡,倒是大點其頭,笑語道:“諸如先漢時之漢武推恩,資股分割,挾衆雖多,事權卻難撼。”

聽到庾條悟性越來越高,一語道破關鍵,沈哲子也是大笑起來。儘管他漸漸收回隱爵主導權,但庾條必然是他需要信賴的好幫手,個人能力漸漸提升起來,對沈哲子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兩人又傾談片刻,才各自回房休息。

第二天,各家又聯合來宴請沈哲子與公主,地點則在長城錢氏位於巖山的一座山莊中。盛情難卻,加之這裡距離武康也不過一日行程,倒也不必急於歸家。

能夠離開儀駕去別處遊玩,公主也是興致盎然,可是到了錢氏莊園才發現與自己想象中大不相同。長城縣各家夫人們陪着她在房內安坐閒聊,而沈哲子他們則乘着肩輿進入竹海,讓她眼紅羨慕並憤憤不已。

她也想去那竹林中悠閒漫步,跟這羣陌生的中年婦人們又有什麼可說的?無非是絮絮叨叨誇讚沈家在郡中有多勢大,沈哲子在吳中又有多出色。最初聽這些話,她倒有種與有榮焉的竊喜,可是聽得多了,便漸漸厭煩起來。苦於不想在沈哲子的鄉人面前失禮,有些忸怩彆扭的坐在那裡,滿心的不自在。

沈哲子在竹林中接連打了幾個噴嚏,旁邊錢氏家長連忙示意僕下奉上一件錦袍,稍帶歉意道:“竹林風寒氣溼,與外間炎炎不同,哲子郎君若是難禁溼冷,我們便退下山去。”

“不妨事。”

沈哲子笑着擺擺手,他如今身體日趨強健,早不復最初那麼體虛。相對於外間的炎熱,這竹林內清幽雅緻,涼風習習,確是一個絕佳的避暑聖地。他心內倒是有些後悔,不該跟這羣老男人混在一起,與公主漫步在這幽幽竹林之中,欣賞那女郎宜喜宜嗔姿態,也是一樁樂趣。

庾條身披一件博領鶴氅,闊步行在這竹林小徑中,興致盎然大笑道:“這竹海果然不負其名,行於其中似無別界,遠離俗世喧囂,讓人神清意暢,薰然已醉。就連我這濁人,都忍不住生出清奇意趣。”

時人愛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庾條這番感慨,也讓其他人頗爲認同,那錢氏主人笑道:“哪怕長居此鄉,見此竹海壯美,仍讓我悠然忘形,平生夙願能埋骨清鄉。”

長城竹海確實蔚爲壯觀,哪怕經過千數年的砍伐,到了沈哲子所生活的後世,仍是江南面積最爲廣闊的竹海。時下山野河澤本就開墾不足,一切都保持着欣欣向榮的自然原生態,這竹海便更加壯美,從長城縣一直蔓延到義興郡治陽羨,巨竹參天,鬱鬱蔥蔥,漫步其間,確有世外出塵之感。

然而沈哲子卻沒感受到多少清趣,他看到的是漫山遍野的銅錢。時下竹材用途極爲廣泛,食用的竹筍、竹筍,藥用的竹實、竹汁,亦可造紙,民屋舟船,橋樑車駕,不只關乎民生,更是極爲重要的軍用物資。陶侃比較讓人推崇的行爲就是在荊州任上收取廢棄竹頭保存起來,等到桓溫北伐時都能取用。

如此大面積的竹海,簡直就是一座予取予求,根本不必節制的寶庫。單單竹海自然的生長,便完全能夠補充這種消耗。

相對於木材,竹材更加輕便,易加工取用,耐水蝕蟲蛀,而且成材更快,雖然在堅固性上遠遜木材,但有這麼多優點,在許多方面都可以作爲木材的代替品。在沈哲子的構想中,竹材也是要往京口大量調運的大宗商品,因而今天才答應各家邀請,實地來看一看這漫無邊際的竹海。

一邊在竹林漫步,沈哲子一邊聽長城縣各家言道竹海的開發和利用。這樣廣闊的竹海,遠非一家一戶能夠壟斷霸佔,而且在盛產竹材的長城縣,竹材根本就賣不上價格。

而且竹節橫生,擴展速度極快,以往長城縣人非但不能因此得利,反而深受其害。不只要砍竹,還要掘根,以防竹林蔓延侵佔本就不多的耕田。至於砍下的竹子,除了少量用於製造各種器具之外,絕大部分都是用來當做薪柴焚燒。

一直等到沈家牽頭疏浚河道,使得長城縣水道也連接到整個吳興的水網中,運輸的成本大大降低,各家才因此而得利。如今在長城縣,伐竹已經成爲了僅次於耕織的民生產業。

沈哲子特意趕去伐竹場看了看,大批鄉人在此砍竹,粗長的竹竿堆放在剛剛砍伐出來的空地中等待運輸下去。而在這竹竿堆下面,又有許多竹筍頂破了土層往上生長,可見這竹海生命力之旺盛。

鄉民們砍竹,並不區分大小,一路平推過去。在這樣的壞境中,考慮什麼可持續發展簡直就是一個笑話。這些人砍竹的速度,甚至還不如竹林自然生長的速度快。其中大的有販賣價值的被挑選出來,小一些的則被隨地丟棄,由其腐爛。

看到這一幕,沈哲子便有些心疼,這些被丟棄的竹材,在一些缺竹的地方也價值不菲。對於鄉民們的這種浪費行爲,他也知不好勸阻,吳興水道雖然暢通,但也不可能盡數用來運輸竹材。在有限的運輸力下,自然要挑選回報更高的材料。

但若任由這些竹材被浪費,又實在不是沈哲子的風格,所以在竹林中繞行一週後,他漸漸有了一個決定,趁着下山之際與長城縣各家商議起來。

“造紙?”

聽到沈哲子的想法,衆人都不免有些詫異,在他們看來,竹海取用不竭,人力本就週轉不開,實在不必多此一舉。況且造紙在時下也並非什麼尋常可見的技術,長城縣素無造紙傳統,也就沒有這些技藝流傳,更不可能召集到大批造紙匠人。

“不錯,就是造紙。時下竹材所造箔紙,乃是紙中上品,價高數十倍於竹材,又便於轉運售賣各方。”

沈家有一個不大的造紙作坊,早在年前整頓自家產業時,沈哲子對此便有所瞭解。箔紙乃是早年間被老爹沈充殺掉的張茂所改進出來的一種書寫用紙,用嫩竹榨取纖維來造紙,在時下而言乃是品質非常高的一種紙張。

東海蔡倫改革造紙術,至今已有數百年,但也並未用之四方,時下仍是紙張與簡牘並行。沈哲子早先對造紙術並不怎麼上心,是因爲家裡並沒有成熟的優越條件,從頭開始準備,性價比也算不上高。

可是在看到長城縣如此多的優質原材料,沈哲子便按捺不住了。對他而言,技術不是問題,自己不懂就讓人研發,研發不理想就重金挖人,集思廣益,讓工序簡潔下來,能夠投入量產,爲此不惜降低一部分紙張的質量問題。只要能造出紙來,總比眼看這些上天賜予的財富腐爛廢棄在山林間要好得多!

“人力技藝方面,諸位不需操心。我歸家後會盡力籌措此事,請諸位在此間爲我準備一片山林,興建幾座水碓。待到我家準備妥當,彼此再談細節。此業不入商盟,乃是我家與諸位合營之私業。成品直輸商盟,以市價收取。”

沈哲子笑吟吟說道,他從不避諱與人分利,合作的人越多,才能爆發出越大的產能。

各家人聽到這話,也是欣喜。他們在郡中並不算強勢,對於能否搶到商盟之股也有懷疑。眼下卻有另一樁產業可與沈家合作,彼此帶挈生利,也是一樁難以拒絕的好事。

長城竹海就是如今的宜興竹海,宜興就是古時的陽羨,從宜興到長興,大片竹海,有幸去過一次,規模很大,很壯美,只是那裡物價有點高。。。讓主角霸佔這裡,砍光竹子,以報宰我之仇。。。

0478 庶民之用1020 樑公舊態0368 殺無赦0148 苑中有詔1058 勇奪關道0491 秉筆述賢0298 以死報之1270 走避是非0873 通衢大道0650 無地自容0230 流民帥0107 酎金之疑【求首訂!】1005 雉兒不恭1244 涼土難王0748 姑妄言之0657 乏人可用1161 投桃報李0007 軍旅1124 悲慟傷形1304 諸方待戰0403 論功0382 鼎仍未冷1324 乞活冷眼0699 虜衆誓師0292 宿衛圍府0649 都下傳捷1068 徐鎮大定1499 無勳不襲0058 朱門惡客1285 爲我斬單于0813 軍械重工0163 孤男寡女0072 公器歸我1453 喋血御階0434 同仇敵愾0776 敗亡未遠0869 天良未泯1205 與敵同行0947 左右爲難0041 名士養成記0076 鄉品難入0038 塵埃落定1176 河東軍府0510 肆無忌憚1211 分割關中0436 以死構陷1222 以命搏命0333 曲阿事變0406 袍澤情誼0198 鄉土厚望1023 忠親誠事0901 一網成擒0481 苦命娘子0139 王氏諸子1194 館院學子0031 亙古長夜黑如墨0391 有家難回0448 賢者不隱0747 汝南迴防0848 十軍五護1497 萬世不祧1077 歷陽蓄甲0910 一步不退0938 桑梓歸否0071 嗜賢如命0526 文籍如山0730 天命之爭0025 剛愎自用0251 北地孤忠0792 分道揚鑣0414 兌子1196 小兒可恃0805 同儕共扶1011 獨牛連磨0669 以命衝陣0582 永不相棄0005 傳世家學1097 太后震怒0068 吳興郡中正0207 絃歌雅意1302 狼子爭功0897 還能戰否1354 死之奢侈0786 興邦定亂0975 郗公取捨0793 羣情激涌1075 藏甲於野1158 壯居日久0125 七娘難配1233 清河續嗣0188 天子之淚0550 王郎囊澀1501 張氏歸國0087 沈維周捉鬼0392 採艾之思1473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0040 政不出臺省0325 首戰0436 以死構陷1032 與狼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