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一介白身

皇太后聽不出庾翼與沈哲子這一番對答當中所蘊含的試探與應對,只是皺眉沉吟。她對沈哲子雖然大爲改觀,但也覺自家兄弟所慮不無道理,既然郗鑑不可信,怎麼能再罔顧這一個隱憂?

沉吟良久之後,皇太后纔開口道:“先帝壯年而崩,留下兒女託付於我。哪怕不思國計,我也要爲兒女安危考量。皇帝於都中不可不救,我自居京口傳詔勤王即可。只是郗公終究可慮,維周,我將幼子託付於你家吳中。他本就封國會稽,如今歸其國中,有親翁居近照看,我也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聽到皇太后這自以爲得計的兩全之策,庾翼眼眸頓時激凸,對於他這個傻大姐也真是無語。自己出言試探,人家持心忠義沒有應允,怎麼自己人反倒當真了?

沈哲子看到庾翼那古怪表情,於席中也是險些樂噴。先帝那麼高的政治素養,真是半點都沒有分潤給皇太后。可見所謂近朱者赤,有些時候也是非常不準確的。

他既然已經發聲拒絕,這會兒哪還會將琅琊王這個燙手山芋往手裡攬。況且琅琊王那種寡淡性格讓人感覺人情稍欠,相較而言沈哲子還是看如今仍在都中的皇帝更順眼一些。

不過他倒也不急着開口拒絕,庾翼已經急不可耐道:“阿姊不可啊!琅琊王他終究年幼,長離父母懷抱,終究太傷人倫之情。”

皇太后聽到這話,臉色便有幾分陰冷。人倫之情?這個詞不禁讓她又想到大兄攜着幼弟棄城而逃之舉,雖然大兄已經不在,但這件事卻是一根刺深扎進她心裡。如今這小弟,居然還有臉在自己面前提什麼人倫之情?

沈哲子見這姐弟二人將要有所衝突,連忙起身道:“此事倒也不必過早定議,惟今之計還是要先離開險地。皇太后陛下請安居在此,小民要告退畢集家人,警戒左近有無敵蹤,而後纔敢起行,定要將皇太后與琅琊王完好無損送至晉陵小舅處。”

聽到這女婿這麼體貼,皇太后臉色稍有轉緩,望着沈哲子溫聲道:“彼此已是一家,維周以後也不必過分執禮而疏,便如興男一般稱我。你做事周詳有序,我和你妻弟安危交付你手,也是安心。”

聽到這岳母言中指桑罵槐之意,沈哲子不禁感慨婦人在語言上的天賦真是生來俱有,與智商無關。他應聲喚了一聲母后,再對神態益發尷尬、如坐鍼氈的庾翼拱拱手,而後便告辭退出。

早先沈哲子的打算是自己留在都中,一方面接應公主,一方面接出琅琊王,而後快速轉移。意外耽擱了幾天時間,這在如今京畿周邊的嚴峻形勢下還是比較嚴重,未免再出意外,拜見完皇太后之後,他便讓家人們打點行裝,同時派出斥候,準備迅速起行。

趁着眼下尚有幾分空閒,沈哲子又去見了見杜赫和褚季野。琅琊王之事他只是託付給了杜赫,倒沒想到杜赫竟然還會將褚季野拉下水來,於他而言也是一個意外之喜。

陽翟褚氏亦算是北地比較有名望的舊姓人家,眼下政治上稍遜一籌,那是因爲族人南來頗多離散,沒有如其他幾家那樣強的凝聚力。沒有強大的宗族力量支持,這在時下而言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缺陷。正如溫嶠一般,雖然其位已是顯重,但卻遠不足凝聚一股力量,只能作爲一個籌碼被人拉攏。

褚氏正是如此,如今的褚季野在都中只算是小輩。他的堂兄褚翳雖然官居侍中,乃是天子近臣,但亦沒有什麼實際權柄。但將更多僑門拉進自己這一方來,總是有些好處的。

如今南北隔離之態仍是嚴重,但南北合流卻是大勢所趨。沈哲子過往所做一切努力,都是爲了把自家包裝成一個非典型的南人門戶,娶到興男公主可謂一個里程碑式的勝利。

有了這一層帝戚的身份,過往這數年他才能在都中混得風生水起,座上之賓無拘南北。看上去只是一個熱鬧錶象,但背後的意圖卻是鋪平了沈家日後以南人而執政的道路。像隱爵和商盟,背後的意圖,也都與此有關。雖然這個過程是曲折,但最起碼到目前爲止,已經是一點一點拱進了一多半。

今次褚季野願意與杜赫同謀,將琅琊王從王氏手中搶過來,這也從側面反映瞭如今僑門對於沈家的接受度。他們已經不排斥通過沈家來達成自己的政治意圖,這於沈哲子而言,亦是一件值得振奮的事情。哪怕他不看好這些僑門人家,但他們所掌握的資源卻是讓沈哲子垂涎已久。

所以在見到褚季野後,沈哲子也是分外熱情。別的不說,單單褚季野幫自己抄了一把琅琊王氏的後路,就值得沈哲子禮遇有加。他能夠猜到王導現下對於褚季野怨念之深,日後褚季野再想謀求什麼政治上的進步,大概也只有自家可以依靠了。

除了對褚季野熱情接待以外,對於杜赫,沈哲子也是頗多讚賞。有能力的人可以將十分的事情做到十二分,杜赫審於局勢,有此機變之能,沈哲子也更放心將更多事情交給他去做。

禮謝之外,沈哲子順便通知了他們一下稍後會前往晉陵的計劃。聽到這裡,杜赫和褚季野都不免鬆一口氣,由此能看出沈哲子沒有喪失理智。

到了傍晚時,沈牧歸來,帶回了將近兩千部曲家兵。這還只是沈家在此的一部分力量,句容方面尚有千餘人,兩縣合攏近五千人馬,足夠將皇太后和琅琊王平安送達晉陵。之所以會有這麼多人,是因爲老爹沈充在得知沈哲子決定後,又往曲阿增兵一部分。沈哲子猜度,大概老爹眼下對他也是又愛又恨吧。

沈牧召回部曲的同時,也帶回一個讓人不乏憂慮的消息,那就是遊弋在京郊的王舒部正在往曲阿靠攏過來。

這個消息不可謂不驚人,尤其觸動到沈哲子心內繃緊的一根弦。王舒向來不是什麼善茬,若讓其知道皇太后和琅琊王統統在自己手中,極有可能動武搶奪。

雖然有此憂慮,但沈哲子也沒有亂了方寸,而是將一衆核心的與事者湊在一起仔細商討一番,大約得出一個結論。王舒靠近曲阿,未必是因爲得知此事,更大的可能或是貪圖沈家聚集在此的兵力。

畢竟王舒節制浙西軍事,理論上而言,如今京畿周遭的一切軍隊,都要受其節制。如今這個亂局,誰都知道手裡兵越多,才能謀求更大的利益,獲得更顯重的位置。

不過就算是發生最惡劣的情況,王舒真是爲了皇太后和琅琊王而來,沈哲子也不怕他。畢竟如今曲阿除了自家人馬之外,紀友那裡尚有數千宿衛敗軍,真要火拼起來,勝負難料。王舒手裡那些兵,已經是王家目下僅剩的籌碼,臺中的王導,都在隨時可被拋棄的邊緣,沈哲子篤定王舒不敢亂來。

第二天清晨時分,雲陽莊中來了訪客,乃是王舒軍的司馬羊賁,其父羊曼早先在建康城外戰死,因而羊賁乃是被孝而來。

沈哲子將羊賁請入莊中,略作寒暄,彼此雖然年紀相仿,但卻各自都有交際圈子,玩不到一塊去。少頃,羊賁便直接道明來意:“維周亦知如今都中形勢已是如此,王使君持節出都以監浙西,但患於其衆甚寡,不敢誇兵而進。使君素知維周忠義而持,又爲肅祖親厚,希望維周能以國事當先,率衆歸於王使君,共進破賊。”

“士勇所言,實在感我肺腑。只不過如今我一介白身,莊中丁力雖然不乏,但有何名義集衆而起?名不正則義不附,我若一時意氣逞強而起,與禍亂京畿之歷陽有何異?”

沈哲子聞言後便作苦笑,王舒官職再大,只有督軍之權,卻無治民之任。自己一介白身不提,哪怕莊中聚集萬餘人,只要不舉義而起,王舒就管不到他。

羊賁早知要說動沈哲子很難,聞言後便嘆息道:“中書計錯,致成大禍,宇內聞者無不扼腕。我也知維周受中書所難,無罪而咎,實在無理!王使君受理軍務,今次遣我來,亦俱節令於此,惟求維周能捐棄前怨,共襄國難。”

說着,他將一份任命書遞給了沈哲子。沈哲子接過來一看倒是一樂,書上王舒表他爲揚威將軍,實任一軍督護,倒算是誠意十足。不過沈哲子也不會就此認爲王舒對他就有什麼善意,先陳兵於外,而後再遣使來見,背後之意,這任命他不接也得接。

然而沈哲子卻是冷笑一聲,當着羊賁的面將那任命書撕個粉碎,而後指着他厲斥道:“羊士勇,我敬你家忠烈,將你視爲上賓,安敢如此辱我?莫非我沈維周在你眼中,止於軍旅之才!我雖只一介白身,亦非名祿之鬼,今日之事,不可再爲!”

說罷,他便拂袖而去,將羊賁晾在了當場。他今日拒絕的理由,便是泰山羊氏這些清望人家過往所持論調,對於寒庶人家而言,投軍之初便獲封四品將軍可謂殊榮,但對清望子弟來說,言其軍旅之才卻是莫大羞辱。

羊賁也想不到沈哲子自尊心如此強烈,反應如此巨大,當即便愣在了那裡。待他起身追上去要作辯解,沈哲子卻是視而不見,徘徊良久,只得離開返回去覆命。

再說一下軍制問題,前面章節有會稽富錢糧弱兵甲,之所以說弱兵甲,是因爲會稽並非傳統軍州,沈充雖然督軍事,但他所掌握的政府軍隊不多,而且都是武備鬆弛的郡兵,家兵部曲並不在此列。像沈家準備造反時,能夠發動一兩萬的軍隊,而會稽虞潭也能組織一萬多的義軍,這都不是政府正常狀態下掌握的軍隊。一旦有事,吳中的軍隊通常是以義軍形式存在,所以說弱兵甲。

1011 獨牛連磨0485 進退兩難0019 居江南,大不易0077 奪命之樂0913 新舊更迭0251 北地孤忠0190 迎親0147 贈金全義1214 捕系刑之0473 石賊隱患0645 僅此而已1070 琅琊故人0949 河洛之險0777 季龍將逃0467 帷中閒戲1399 目無奸邪1042 公卿趨迎0799 尚書僕射1336 萬衆成軍1504 章制悉定0462 門生雲集1170 鄉情凜然0559 黃雀在後0230 流民帥1202 涼州在謀0957 夜襲水營1015 妙功混元0899 兵入河北1468 暴主缺德0145 何陋之有0045 童子難誅1407 君父恩重0903 鬥智鬥勇0749 忠良遭辱1181 關中前途1335 財帛殺陣1326 鬩牆在即1257 東施效顰完本感言及番外計劃1298 過境殺賊1115 遼事盡付0742 季龍奴婢1043 刀兵威嚇0107 酎金之疑【求首訂!】0986 山氏可誘0994 人事艱難0420 營建新都0205 拜舅姑0532 郡府功曹0586 人言不足畏1090 青溪殺劫0901 一網成擒0229 機關算盡太聰明0274 天子奇趣1000 投獻爲奴0623 夜撲香閣1422 乞活難大1421 一發全身0391 有家難回0988 人間豪富0540 偷閒半日0852 天中國士0549 婦人怨念0496 名父之子1310 陣前投晉0992 少年壯行0342 王師回攻0824 安石非良友1189 羯軍奮力1280 古韻難求0367 老而彌辣1047 大義獨取1023 忠親誠事0470 元子途窮0486 視財如疾1083 失怙餘孽0377 少君之困0930 魏王末路1368 天命加眷0684 君王心術1340 番佛法言0967 父子積怨1142 遼地風物0733 大獲歸南0447 傷情賦0199 吳中商盟1114 江東死局0563 倉立都南0695 江北兵動1378 幼姝早慧1183 關中均田0396 見宋禕0812 王道光輝0265 試水豫州1242 隴事難定1419 營門血戰0116 分宗0555 敬豫絕情1366 無懼胡酋1267 長安市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