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6 德鄉爲桑梓

顧毗年在四十歲許,繼承父爵嘉興伯,官居散騎常侍,領大著作,兼國史。在時下而言,已經是文臣清要顯極,居清顯之職,無任事之勞。

顧氏同樣宅居烏衣巷,因此比較早的得知消息。門生報來此事時,顧毗尚高臥未起,一俟聽聞,整個人都無法淡定,只穿中衣衝出居室詢問消息來源。

手捧着紀府送來的請柬,顧毗心情複雜至極,首先生出的念頭,也和紀氏族人一般,詫異以及不解。不過他旋即又有了自己的體會,紀瞻這個老糊塗,是擔心自己死後他那幼孫沒了怙恃依託,不能守住家業,所以才爲此事,引吳興豪強作爲家援。

但這個決定在顧毗看來,是何其的愚笨!紀氏往來皆名門,信義之家,哪怕老頭子不在了,這些至交的名士肯定也會照拂其孫,怎麼可能會發生以枝凌乾的亂事!

對於吳興沈氏,顧毗向無好感。自恃豪強,勾連鄉人,篤而無禮,門楣不修,家風不肅,脅世邀位,是禍亂三吳的源頭。此前他曾奉皇命往武康一行去見沈充,目睹沈氏部曲悍卒列陳,一點士族的清雅志趣都無,這更加劇了他對吳興沈氏的惡感。

厭惡之餘,顧毗心中也不乏警惕和畏懼。以沈家德行不備的家風,一旦得勢躥起,糜而三吳,必然會讓世風急轉直下,屆時必然要壓迫顧氏這種清望高門。

心中自覺得計,顧毗自是對吳興沈氏敬而遠之,不與其牽連太深。只可惜他這份對人事的洞悉,能理解看透的寥寥無幾,就連本宗的族人都看不透這一點,反而要與吳興沈氏暗通款曲,眉來眼去,被一時的利害矇蔽了雙眼。

顧毗雖然繼承了父親的蔭澤,卻沒養成父親的威望,雖然三番五次告誡族人,但這現象卻仍然難以禁絕。這讓他鬱郁於懷,頗有煢煢孑立的感慨,大概能體會到前賢那種恨世不清、醉飲避世的情懷和做法。

雖然有感於懷,但卻無人能爲知己,怨忿之餘,顧毗索性不再理會,閉上門來不理俗事,不與那些眼界短淺的族人同流合污。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紀瞻竟然做出這種令人不齒的阿世之舉!

“老而不死,爲賊矣!”

儘管紀瞻乃是與他父親顧榮一輩的南人名士,顧毗此前對其心中也頗爲敬重,但尤其如此,他更加無法忍受老頭子墮落至斯,忍不住要破口大罵。

在家中憤怒良久,顧毗覺得自己不能再視而不見,應該要阻止這一件事。不止是爲了保全紀瞻的名聲,更是爲了保障整個吳士團體清譽,不能混入害羣之馬!紀瞻老糊塗了,不能由其胡鬧,既然身爲顧氏族長,他就有責任、有義務擔當成爲南士的盟主!

懷着這樣的心情,顧毗氣勢洶洶來到紀府門前,正看到那沈家孺子與紀瞻的孫子並肩站在一起迎客。顧毗更加怒不可遏,甚至都顧不上維持士族的體面和風度,不待對方見禮,便冷哼一聲,說道:“瓦器也能跟玉碗同席嗎?”

這話說得極其不客氣,紀友一時間不知如何應對,當即便錯愕臉紅。

沈哲子也沒想到顧毗一上來就擺明砸場子,說實話被貶斥爲瓦器他倒不怎麼生氣,但尤其受不了的是顧毗這種態度。

講到放嘴炮,沈哲子早已經達到與年齡不相稱的段位,當即便回道:“元公玉樹之軀,顧君葬之歸土,覆以砂塵,玉軀蒙暗,無皎皎之光,水蝕蟲蛀,這讓人情何以堪?顧君這個做法,是人子該有的作爲麼?”

顧毗沒想到這小童還敢對自己反脣相譏,只是這反譏之語卻拙劣到了極點,冷笑一聲後便說道:“衆生必死,死必歸土。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這是亙古相傳的人孝大禮,坤土載德,厚生萬物。我父生而清奇於世,死則葬於德鄉,這有何不妥?”

沈哲子作受教狀,繼而又笑道:“取土之精,烘爐煅燒,雕琢成器,既益於世,亦無愧於世。坤土德鄉是我桑梓,多謝顧君讚譽。”

聽到這話,顧毗彷彿胸口被人狠狠捶了一拳,臉都憋得通紅,他是在誇這小子?語義被如此曲解,他偏偏無從反駁,難道要承認土器污濁,自己把老爹土葬是人間之大不孝?

此時紀府門庭外不乏訪客,亦多曾受到顧陸高門類似的言辭羞辱,聽到沈哲子這番言論,尤其看到顧毗苦於無從自辯的窘狀,當即便有人忍不住擊掌讚歎。以後再有人譏諷他們瓦同玉陳,大可以以此反擊。

聽到有人讚許,顧毗更加情難自控,幾乎忍不住要拂袖而去,但要他承認在一個垂髫小兒面前落荒而逃,則更加難以忍受。臉色青紅變幻不定,他恨恨道:“讓客人長久站在門庭之外,這是什麼待客之道?”

紀友受此牽連,心中也是委屈不忿,既然辭鋒不勝,老老實實進門就是了,偏偏自己要呆在這裡丟人現眼,自取其辱又能怪誰?

雖然腹誹不已,紀友還是一副恭謹模樣,先把顧毗引入門中,交待門生領其入府,而後才又走出來,不乏欽佩的對沈哲子說道:“維周你辭鋒如劍,顧散騎想在這方面跟你爭雄,真是自尋煩惱。”

沈哲子即將成爲紀瞻的弟子,輩分上比紀友高了一層,讓他以長輩之禮對待一個比自己還小的少年,情感上有些無法接受。直呼其名,未免又有些不恭。折中之下,便以表字稱之。

此前對沈哲子雖然有冷眼不忿,但接觸下來,紀友少年心性,眼見到沈哲子與成人應答都不遜色,還得到大父的讚許認可,心裡漸漸生出些許佩服,便有了親近之意。

“還是要多讀書啊,文學。我華夏文字博大精深,常人能用不得一二,辭辯小道,徒逞意氣而已,於事無補。”

身受紀瞻如此擡舉之厚,沈哲子自然要投桃報李,時或指點紀友一下。古人治學,自然要比後世精深嚴謹,但是閱讀面未免就狹隘一些。

紀友深以爲然,倒不是想要如沈哲子一般縱橫捭闔,時下清談成風,一個人如果能夠雄辯滔滔,在社交場上本就是一項重要技能。這種風氣,大概類同於後世那種靠臉吃飯的小鮮肉爲了萬人追捧,不惜花錢臠割寸剮其肉,也要弄出一個清新精緻的外貌。

隨着顧毗入府,賓客到訪達到一個高峰。建康乃是吳人主場,紀瞻又是南人碩果僅存的國士,吳興沈氏雖然清望不著,但亦非等閒。

因此但凡南士,無論關係遠近親疏,一旦得知這個消息,紛紛上門來拜賀。儘管今天還不是正禮之日,但聞訊趕來的賓客還是絡繹不絕。除了露個臉刷刷存在感之外,也不乏想要探一探紀、沈兩家聯合更深的內幕。

時下局勢波詭雲譎,高門寒士俱是惶惶不安,各有煩惱,因此希望能從一些標誌性的事件中,稍窺一絲局勢演變的軌跡。紀瞻南人之望,要收江東豪首的沈家之子爲弟子,無疑就是一件極具徵兆的事件。

抱有這個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因此很快,烏衣巷就匯聚起長長的人流。過往絡繹不絕的車駕幾乎塞滿尚算寬闊的街道,甚至發生了極爲罕見的擁堵現象。

沈哲子作爲當事者之一,站在紀府門前迎賓,感覺自己就像是礁石一樣,承受着人流一次次猛烈的衝擊。

來訪者大多有官身,來赴這樣的集會自然要擺出與身份相應的儀仗纔不至於怯場。所謂的冠蓋雲集,沈哲子今天總算見識到了。他感覺自己就像後世人代會的迎賓,這一天下來所見到的官多不勝數,滿腦子嗡嗡亂響,這個郎、那個監,又或什麼什麼將軍。

到最後已經不必再分辨對方來自哪一家,是個什麼官位,只需要機械的點頭作揖應答寒暄。人言看殺衛玠,如果太受歡迎了,身體不好實在消受不起。

爲免於自己先於紀瞻掛掉,沈哲子只能退敗下來,請幾位族人代勞接待。同時也不忘把沈沛之安排在那裡,讓這位未來吳興沈家的大名士先習慣一下大場面。

同處烏衣巷中的琅琊王氏今天仍然宴客不輟,但卻遇到了一些難題。街面往來太擁擠,這讓那些要趕來王府赴宴的賓客被堵在巷口,根本就進不來。

王氏國朝第一高門,怎麼甘心受這種氣,當即便有王氏子弟帶領一干門生僕從衝出門來想要驅散行人。若是以往勢單力孤時,南人們大概都會選擇暫避鋒芒,但眼下衆目睽睽下,沒人肯弱了氣勢,各自指揮僕從反擊。

經受如此猛烈圍攻,王氏雖然人丁興旺,但也不可能在府中豢養大規模的護衛軍隊,很快就不敵退敗,緊閉府門。饒是如此,仍有南人不忿,疊羅漢一般扒住牆頭往裡面丟垃圾。

眼見羣情洶洶,王氏府內卻並無長輩在家主持局面,最終還是王允之翻牆而出,請來宿衛禁軍團團圍住王府,才避免了事態進一步惡化。

即便是這樣,王氏大門仍被南人口啐,亮晶晶一片,掛滿了口水濃痰。其後再過其門者,無不掩住口鼻,疾行而過,實在受不了那噁心的畫面。

0067 孤注一擲1449 塔下藏藥0569 一面難求0124 山行受阻0828 陳怨舊仇1175 河東謀略0098 老叟自賤0080 夜襲0867 戰前0583 勝負手0620 羽衣公卿1338 世道極品0270 舉手之勞0650 無地自容268 報仇1489 我亦能爲1313 奇謀不用1504 章制悉定0850 涼州來使0037 南人慾爲大事0564 情寄杯中0818 凱旋而歸1179 虎狼犬馬1227 奮武無敵0422 治郡之選0893 北上滎陽0674 困守孤城0509 千鍾買首1501 張氏歸國1440 無人能免1084 伐蜀可期1009 百工南來1135 諸葛伏法0776 敗亡未遠0586 人言不足畏0704 奸謀敗露0881 接掌彭城0448 賢者不隱1502 邊事輕重0354 偶遇故人0942 難作相忍0672 攻城1411 不棄殘軀0559 黃雀在後0067 孤注一擲1416 夜抵廣宗0376 天生權骨0944 主少國疑1095 難入石頭1272 胡膽裂寒0855 三番四矢1398 天兵可畏成漢篇10879 誅殺鄉賊0133 膏粱難共事0122 白龍魚服1319 巧於藏拙0248 危樓高百尺0436 以死構陷1055 人莫能阻0679 帝宗劫餘1153 鵝鵝鵝1450 燕王跋扈0526 文籍如山0068 吳興郡中正0317 郗公之困0050 賜爵關內侯268 報仇0373 太保讚賞1352 諸夏雄主0937 都下民潮0615 風水流轉0817 三吳第一門戶0582 永不相棄1444 惡婚難拒0344 一泄千里0250 相煎太急1044 通苑驚變0091 武康山神1232 相期大業0449 窮寇宜追0663 江河水沸1466 社稷清白0998 分道揚鑣0504 軍魂0935 鐵血定亂0915 殊功難捨0397 弒君之秘0142 隱而待沽0635 苦心孤詣0949 河洛之險0967 父子積怨0420 營建新都0343 京畿大亂0255 歸都0216 甘糖之飴0419 賑濟0392 採艾之思1400 不求口惠0632 匹夫持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