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7 王門舊怨

秦淮河與青溪交匯處,位於城東府城附近,河道開闊,水流平緩。

此時在河道上,漂浮着十數艘樣式不一、規模也都大小不同的遊舫。爲首者三艘遊舫用鐵索勾連起來,首尾相接橫在江面,幾乎佔住了小半河道。左近雖是水波盪漾,但人行船上卻如履平地,絲毫不覺動盪。

在這爲首三艘遊舫之後,另有十餘艘舟船,偶或一字長蛇排開,偶或疾駛上前將那三艘遊舫簇擁起來呈羣星拱衛之狀。這些舟船上,大多懸掛着各色彩燈,交映生輝,隨着水波流淌,無論駛向哪一處,便將那一片區域照耀的猶如白晝一般。

在這些遊河舟隊之外,則是乘坐在舢板上的各家豪奴,各持槍刀弓索,負責爲後方船隊上的主人們開道,不讓過往舟船衝撞冒犯,以免驚擾到主人的雅興。偶有夜行的客貨船隻,還沒來得及靠近,便被那些舢板上的豪奴低吼呵斥,或是逼停,或是乾脆逐到江邊。

遊舫上除了掛滿船舷的彩燈之外,空壁船亭裡尚擺置着幾個炭火熊熊燃燒的銅盆,哪怕江上夜風潮寒,也能驅散寒意。而在銅盆之外,則擺放着盛滿了水的大鼎,鼎中之水被炭火烘烤得滾燙,又被竹筒引流到個人面前,注入瓷罐中,一者溫酒,一者驅寒。

因而圍繞着炭火團坐的許多年輕人,哪怕在這秋高夜冷的秦淮河上,也多是單衣敞衫,江風難侵。或高歌、或吟詠,或對坐清談,或獨坐深思,飲一杯溫熱美酒,佐一甕肥美蟹膏,恣意暢快,使人忘憂。

作爲這夜遊船隊的發起者,王興之當仁不讓坐在了中央遊舫的小閣中,左近不乏世家舊好,身畔則是秀色可餐的美伎偎於懷中,溫軟香嫩觸手可及,神態間也不乏通達於物外的悠然神采。

在王家一衆年輕子弟當中,王興之並不算特別出彩,當然這也跟他家教嚴謹有關,往年居家受業,既沒有機會彰顯任事之才,也少涉足年輕一輩的雅集宴會。

但是今次其父離都之前,叮囑他要學會邀名取寵,得此父教,王興之也是十分盡力,不可謂不用心。如他這種高門子弟,旁人只憂慮沒有接近的門路,若真願意躬身集衆,自然會有許多人會聞訊蜂擁而來。

只是要在那裡待客,卻讓王興之有些困擾。他家在都中並無廣產,原本其父受賞的府邸已經被拆除尚未建成,都外別業則又是家眷和二兄養病之地。加上其父與太保之間略有一些齟齬,也不適合在太保所建的金梁園裡廣宴賓客。

不過王興之自己雖然沒有此類經驗,但門下不乏這方面的人才,於是很快便有了主意。初時他懸燈泛舟遊河,不過家人親舊二三,隨着在秦淮河上往來次數多了,便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最多時候甚至三十餘艘遊舫齊齊出動,將這夜中秦淮渲染的風流滿河。

如今王興之遊舫上也有了一些固定成員,有的是繼承自兄長的人脈,有的則是家世相當、意趣相投,間或家中的從兄弟也會加入進來,座中漸無虛席。

“人生之樂,一者悠閒從容,二者俗塵不染,三者知交滿席。能得於一,已是至幸。如今數幸並集,也真是值得歌詠遣懷助興!”

王興之本人倒是文賦不勝,雖然不乏滿腹騷情,但若付諸於口,又不知該如何表達。他之所以有這些舉動,自然不乏要與那駙馬沈侯較勁的意思,若無文賦美述這夜遊秦淮的風流,總覺得差了幾分意思。

所以今天,王興之也是特意請來了堂兄王羲之,也是希望能暫借妙筆,頌此風流。所以稍作感慨之後,王興之便轉望向另一側席中的王羲之,笑語道:“早前幾日屢有所請,阿兄多不在家。今夜與諸友曠遊於江海,前後進退都無拘束,可謂恣意,不知可有所感?”

王羲之這會兒狀態卻不大好,臉色略有蒼白,身上裹着一件裘衣,正偎坐在一個銅盆之畔。他本身也是雅趣濃厚之人,早先因爲常在沈園不知王興之攜衆遊河,重陽歸家後接受邀請也是欣然應允,今天才抽身加入。

夜遊秦淮別有風味,王羲之開始也是興致盎然,甚至與人一同服了一劑散,可謂放浪形骸。不過因爲沈園禁散,大概是長久未服,所以王羲之發散的時候用的時間便長了一些。船上雖然備置炭盆,但發散時又怎麼能拘於一處,多受夜風吹拂,所以這會兒便有些頭暈,身上有些發燙。

這會兒聽到王興之這麼問,王羲之便搖搖頭,同時打個寒顫,皺眉道:“倦意擾人,略有不適,實在未有雅思。”

王興之聽到這話,不免有些失望,不過見王羲之那模樣,倒也不好再多問強迫,便說道:“阿兄既然有不適,不妨入艙室暫歇片刻。”

王羲之聞言後也不推辭,當即便站起身來,只是這一站起來便更覺頭暈,險些栽倒進身畔炭盆中,還是旁邊侍立的家人眼疾手快,忙不迭上前去將王羲之給抱住。

熱浪灼人那一瞬間,王羲之也是驚出了一身冷汗,臉色不禁更加慘白,待到情緒有所平緩,他才略有後怕的離開炭盆,對王興之歉然一笑,說道:“今日身體實在欠佳,難以盡興長遊,要辜負稚陋你的好意,只能中途退場,不擾雅興。”

王興之倒也看出王羲之狀態確是有些不妥,因而也不再強留,站起身來剛待要吩咐人準備船隻將王羲之送上岸去,席中卻有一人冷哼道:“逸少世兄早前居於貉子華樓之上,屢有文賦流出,雅趣橫生。可是如今與我等共席,先是神倦乏思,後又身體不適,姿態倒是迥異。倒不知是我等諸友不堪共樂,還是世兄你別眼偏望。”

王羲之本來就因爲身體不適而略有心煩,此時再見發聲那人,臉上厭色更深,冷漠道:“我自爲此態,與你又有什麼關係?沈園樓高望遠,神寄物外,即便有一二厭人,也能避而不見。若非我家稚陋相邀,你道我願與你這卑夫同席!”

“王逸少,人自取辱,無怨旁人……”

“世忠,休得多言!我家阿兄確是不適,不要舊怨強爭。”

王興之剛行出幾步,聽到這話後便轉身回來,對席中怒嗆王羲之的年輕人說道。

那年輕人名爲宋延之,其父宋哲本是弘農太守,後來持愍帝詔書過江擁立元帝,以此功封野王公,並與琅琊王氏結親,這宋延之正是王興之的妻弟。

原本兩家關係倒也和睦,宋哲雖然隻身過江,但因手持愍帝詔書,是元帝繼承大統的法理所在,所以其政治地位是極高,而且並不強爭勢位。琅琊王氏乃是江東第一執政高門,對於宋哲這樣的人物自然也要加倍示好。

但問題總是出在不該出的地方,王羲之的父親王曠早年曾經奉東海王司馬越之命北上與漢趙交戰,一戰盡沒,其人也不知所蹤。原本衆人都以爲王曠應是戰死,但孰料宋哲南來後,其門下有一門生在外言道王曠未死而是降奴,屈事漢趙。

那時時局動盪,南北隔絕,消息往來本就不便。而且漢趙先是靳準之亂,又早在數年前便被後趙所滅,追究更不容易。宋哲門生此言,沒有確鑿的證據,因而時人倒也並不怎麼相信。但這對王羲之而言,這無疑是對其父最大污衊,因而自此以後便與宋氏結怨。

王興之的父親王彬與王羲之的父親王曠,俱爲王正之子,所以從血緣而論,他們的關係本來就較之別的堂兄弟更近一層。可是因爲他丈人家的關係,王興之與王羲之兩人之間反而要疏遠一些。

此時眼見妻弟和堂兄又因這一樁舊事起了爭執,王興之夾在中間也是左右爲難。他今天屢請王羲之才請過來,本來是打算讓妻弟宋延之避席的,可是宋延之卻不肯退避,原本彼此席中雖然沒有交流,但也還過得去。沒想到王羲之將要離開之際,宋延之終究還是沒能按捺住。

“我倒是不願舊事重提,只是不樂見有人逐遠疏親。”

宋延之在席中仍是振振有詞,對王羲之實在是不乏怨氣,且不說他自己因爲這一樁舊怨而多受排斥,就連他父親都隱隱受到王氏打壓排擠。歸根到底,只是王氏不肯正視王曠投敵這一件事罷了。

“世忠住口!”

王興之聽到宋延之仍是不肯收聲,也漸漸有些惱了。王曠乃是他的嫡親伯父,惡名坐實的話,對他而言也是一樁恥辱。

然後他又轉過身來對王羲之歉意一笑:“世忠年少性躁,偶有失言,阿兄你不要介意。”

“本就言而無據的妄誕之語,我自然不會放在心上。”

王羲之冷笑一聲,繼而指着王興之說道:“稚陋,其實我也有一言相贈。憑我家家世門第,子弟哪怕是中人庸碌之才,自有清聲舊譽相加,仍是顯拔於衆。你集衆夜遊,沽名邀寵,本就是多此一舉。更可況列席居然不乏卑劣,無爲之事又添惡聲,實在大爲不美。你或有強比於沈侯之心,但其實所出不同,稟賦相異,本就沒有強較的必要。”

王興之聽到這話,頓時尷尬而又羞憤,臉色一時難看到了極點,對於王羲之遷怒於他也是分外不滿,只是眼下諸多友人在場,反倒不知該要如何反駁纔算是不失禮。

恰逢此時,將那一邊幾條火龍陡然沖天而起,被簇擁在當中的沈園摘星樓也是瞬間撕開夜幕,顯於天地之間!

“如此勝態,真是絕美壯觀!”

王羲之轉首看到這一幕,兩眼中已是流露出濃厚的興奮之色,當即也顧不上再與王興之多言,擺手對家人說道:“速速備船,我們去沈園!”

今天有點不舒服,就一更吧。。。關於宋哲這個人,其實我都有點陌生,毫無疑問他對琅琊王稱帝是有很大貢獻的,但關於他的記載實在不多,晉書裡都沒有傳,如果不是王興之夫婦墓誌,都理不清楚他的生平。都是小事,就算我編錯了,也不影響主劇情。。。

0488 逸少耿直0431 文法高義0725 季龍之謀1493 三辭五讓0696 戰前採購0001 江東之豪1394 壯心不已0676 大功殊榮0944 主少國疑0274 天子奇趣0242 摯友相陷1116 司空歸來1323 慎獨克己1220 先取長安1295 虎將待用0551 一拍即合0833 假順之賊0229 機關算盡太聰明0417 江東無人0166 園中驚魂0261 水火際遇0495 郗氏可代0408 財大器粗0792 分道揚鑣0927 天助我也0859 嗣傳有信0335 膏粱子弟行0866 諸王爭立0659 目若仇寇0093 格物致知0448 賢者不隱0850 涼州來使1211 分割關中0793 羣情激涌0064 造反不如生娃0463 重整家業0808 風雪夜歸1266 小沈甘糖0021 恨不生於豪富家1408 恥居人下0517 玲瓏心竅1042 公卿趨迎0972 淮南諸事1293 斬功待時0764 淮陰失守0814 試刀0015 吾從班定遠0468 衆望所歸0353 宗王長史1179 虎狼犬馬1106 引而不發1223 兵臨灞上1314 調虎離山0617 沈充入都0533 南北並重1103 禍及身後1437 諸侯實封1259 山河疆土1214 捕系刑之0296 兵臨城下0568 割鹿分炙0638 臨陣死戰0037 南人慾爲大事1068 徐鎮大定1485 人間良緣0933 入彀0741 大勝可喜1324 乞活冷眼0290 京畿蕭條0083 歡欣須歌1124 悲慟傷形0107 酎金之疑【求首訂!】0973 大日普照0493 高樓懸賦0719 奴事百哀0075 生當做人傑0315 擲花盈野1061 告羣僚書1179 虎狼犬馬0914 不堪一擊1468 暴主缺德0478 庶民之用1213 荒謬鄉鬥0736 烈戰穎口1084 伐蜀可期0797 誓守婦德1474 功成此夜0048 思君如疾0489 藍田落寞0651 載譽而歸1399 目無奸邪0895 河南殷實0927 天助我也1011 獨牛連磨0320 東揚成軍1493 三辭五讓0257 南苑兌票0866 諸王爭立0630 整軍待發0938 桑梓歸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