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3 丹陽守國

因爲前線仍在緊張的應敵備戰,所以淮南今次歸都報捷也並未大肆聲張,僅僅只是派了十幾人輕舟歸都。

但是都中迎接報捷隊伍的場面卻是不小,皇太后親下詔旨示意如今已經該封淮南王的次子司馬嶽出城迎接。而跟隨淮南王一同出城迎接的,不乏公卿重臣,三公以降即便不能親自到場,也都各派長史屬官到場。

除了這些宗王貴戚並臺臣官員們,另有大量都內民衆出城相迎。當淮南軍報捷舟船抵達城外青溪時,人羣中已是歡聲雷動,洶涌之熱情甚至連負責警戒的宿衛都變得緊張無比,舟船靠岸後便先將淮南王並一衆公卿臺臣送至船上,待到羣情稍有平緩,又請報捷隊伍中人出面略作迴應,圍聚在城東青溪兩岸的民衆們才徐徐散去。

民衆雖然散開,但入都到臺城這一段路途也難平靜。夾道兩側多有民衆高頌沈侯之名,也有誇讚淮南軍卒英武可觀,所以當隊伍一路行來,沿途多有鮮花香果投擲於車,以此表達欣喜厚愛之情。

當然若僅僅只是邊事獲勝,民衆們雖有振奮,但不至於如此興高采烈的反應。可是此次大捷乃是由沈侯主持完成,那意義又有不同。都內民衆對駙馬沈侯的厚愛,絕非朝夕形成,說是眼看着這個年輕人漸顯於時局直至揚威於南北都不爲過,這種心理上的認同乃是其他邊將都所不具備的。

所以,淮南軍的勝利,除了振奮人心,維穩局面以外,更讓人有種難以表述的親切感,與有榮焉。

因而淮南軍這十幾名報捷軍衆在前往臺城這一路中,很是享受了一番擲果盈車的待遇。這麼一路轟鬧着抵達臺城宣陽門的時候,已經又過去了一個多時辰。

宣陽門這裡同樣又有許多臺城宮寺官長掾屬等待已久,其中還有負責傳詔的謁者、內侍等。一待報捷隊伍抵達,內侍便宣讀皇太后詔令,淮南使者不必落駕、可乘車直入臺閣。

皇太后對其賢婿厚愛,臺臣們已是習以爲常,甚至早在兩年多前,駙馬沈哲子便有劍履上殿、贊拜不名的待遇。如今再愛屋及烏,加殊榮於淮南來報大捷的使者,臺臣們已是麻木的懶得再去以禮制駁言。

不過淮南今次來報捷的使者品秩實在寒酸,大凡在職將領除了受傷難行,便是重任在身,也根本不能抽身歸都。作爲主要使者的田景乃是沈氏家將,淮南軍主,在臺內記名僅僅只是一六品將軍號,換在以往護軍府隨便一個分曹掾屬就能將之打發,如今卻與宗王共乘,公卿出迎。

而作爲副使的溫放之則更不堪,雖是名門出身,但早被歸入士籍,不獨在臺內沒有什麼記名的職事,在壽春也只是一個跑腿打雜的閒員,因而才被派回。徹頭徹尾一個白身,以往是連入臺都沒有資格的,如今竟也有機會乘車直入臺閣。

除此之外,這兩個使者也是得到暫賜華蟲卿服以入臺上殿面稟淮南大捷之軍事。

兩人少有面對此類情況,從在城外便被一路追捧至此,再獲諸項殊榮加身,更是暈乎乎的不知道該要接受還是該要拒絕。他們離鎮之前,駙馬只是交代了一些需要稟告的軍事,也根本沒教他們該要如何處理此類情況。如果不是他家老子在人羣裡陰惻惻望着他,溫放之已經要迷迷糊糊接過章服就打算在車上換衣了。

兩人囁嚅片刻,最終還是決定安分一點,不敢過分輕狂放誕,趕緊下車以拒絕殊榮。

“既可戎裝破奴,如何不能章服拜君?大功足勝此衣,不必推脫,即刻換裝入臺,勿令君王久候!”

隨着事權越發顯重,沈恪也不再是早年臺內敬陪末席的一個小透明,此時正立身諸多臺臣之前,見到兩人不知該要怎樣應對,便直接說道。

田景本就是沈氏家將,自然信得過沈恪指點。而溫放之也偷眼望向他家老子,待見溫嶠微微頷首,只是指着車駕擺了擺手,當即便有了然。

於是暫時披上了一身卿服,兩人又在臺臣們伴隨之下,步行跟在車駕後面行入臺城。

入臺之後,兩人隨身攜帶之奏報呈送臺輔諸公,而後又回答了一些公卿們的提問,順便講解了一下今次所繳獲的石虎一整套儀仗的規格。從象徵意義而言,石虎這一副儀仗器具,纔是今次入都獻捷的主要戰獲,也是稍後面君需要在殿上進獻的物品。

又過片刻,再有中使前來宣詔,於是兩人便跟在一衆兩千石臺閣大員身後往太極前殿去拜見皇帝。

殿堂上,先由王導上前將淮南捷報呈送皇帝並皇太后,然後兩人便再次上前,重複講述了一下穎口一場戰事的經過和結果。由此臺內衆臣們也都明白了淮南如今的情況,穎口一場大勝雖然斬獲俘虜數萬奴衆,暫時逼退了奴軍大部,但真正的危機仍未解除。

首先淮南軍所打退的僅僅只是羯胡大軍中的一部,其餘各方戰事仍在進行着,而且就算這一部奴軍,也並沒有完全被打垮,仍然存在捲土重來的可能。所以眼下的局面,尚不能說就是今次大戰的最終結果。因而淮南軍仍在厲兵秣馬、勤備兵事。

當然臨行前駙馬所交代最重要一點,爲鎮中大功將士請賞名爵之事,田景也並未因爲緊張而忘記,力陳這不獨只是單純的犒賞有功,更是激勵士氣的一個重要手段,對於接下來的戰事進行有着很大意義,希望臺閣能夠儘快落實。

講完了這些,他們作爲淮南報捷使者的任務便完成的差不多,先是在殿上領受了一些直接的財貨犒賞,謝恩之後便被引下太極殿送往通苑休息。

待到淮南使者離開,殿上衆臣們便開始發言,主要的話題自然是該要如何封賞淮南之功。

首先開口的便是皇太后了,她向來因爲自家愛婿屢建大功但卻名爵仍卑於人下而耿耿於懷。今次淮南再得大勝,又是在各方都不看好的情況之下,欣喜之餘更讓皇太后有吐氣揚眉之感,所以當即便有表態,如果要議封賞,必須要就大封!

聽到皇太后的表態,臺輔諸公們心情也是複雜。如果他們沒有記錯的話,沈哲子至今尚未年滿二十,未及弱冠之齡便已經是實據封土的二等開國侯,實在是與皇太后那一臉委屈不忿的表情沾不上邊。不妨開口問問殿上這些公卿,有多少人願意將自己那郡公、縣公之位去換沈哲子那個實實在在、不打折扣的侯位!

但道理是這個道理,卻沒有人敢這麼直接質疑皇太后,否則那便是送上臉讓皇太后去抽打,要反問他們一聲多享國犒、中興以來又立功多少?

看皇太后的意思,擺明了是要大封。一干對吳人尤其是對沈哲子多懷薄怨的臺臣自然有些不忿,拒不發聲。而沈恪、賀隰等一衆沈氏嫡親盟友們,其實也都擔心現在議封不是一個好時機,要知道沈哲子那個烏江封國眼下乃是軍需械用所在,直接關乎到淮南的戰事,所以就算是要謀取大封,也實在不宜搶在當下,因而也並不熱心爭取。

皇太后滿懷歡欣,結果卻被臺臣們潑了冷水,乏人迴應,心內自然有些不平,甚至在殿上直接指着沈恪指責他沒有一個長輩關懷晚輩的態度,倒讓沈恪尷尬不已。

最終還是王導出面,說道眼下戰事仍未徹底結束,沈維周身爲主將,眼下倒也不必多論封賞,若是來日再有大功,還要再作改議,不妨等到戰事徹底結束之後,再來討論這個問題。

皇太后所熱心之事,被這麼和稀泥的擱置下來,當然是有些不滿,對於接下來的討論便也不再上心。

略開沈哲子的封賞,其他類似郭誦等戰將的功賞倒也輕鬆得多。在這方面,沈恪等人便不再留力,挾此大勝之勢竭力爭取,其他人縱然有些不滿,但眼下仍在戰時,對於淮南軍有功之士的封賞不獨只關係到淮南一鎮,其餘邊鎮也都在看着,所以也都不敢有什麼掣肘非議。

因此,淮南軍今次所報之二十餘名有功戰將,位號各有進益。而其中表現優異者,也都是名爵大賞,郭誦直接攫升爲二等縣男,曹納等將也都各有封爵,封侯者便達六人之多。而韓晃、路永因有舊劣雖然不得直接封爵,但也都加太守職,算是徹底與此前的逆跡劃清了界限。

因爲最熱心之事被臺臣們聯手擱淺,皇太后心存不悅,早早便退殿,諸公們雖然連夜議定封賞,但也還要第二天才能呈送行詔。這一夜討論到很晚,他們也不知皇太后在退殿後又召丹陽長公主入苑。

到了第二天,皇太后再登殿上,不再執着於沈哲子封賞問題,而是在諸公議定的結果上又加兩條,沈充加少保銜,而丹陽長公主加守國之號。

沈充加銜少保,這個非議倒是不大,此人眼下已是揚州刺史、京畿首長,臺中卻無掛號,而其人三公未滿,少保也是一折衷。況且功溢蔭封,從來都是以父及子,少有以子及父,沈充享此待遇,以常情度之,大概也不會感到高興。

至於丹陽公主守國,在皇太后的解釋下衆人才明白是個什麼意思,就是說來日沈哲子的嫡子,可以繼承丹陽長公主的食邑封國。

聽到這一點,臺臣們頓時又炸了鍋,封爵之類向來都是父子相繼,未有繼於母親者,就算是公主之子也不能例外!更何況,丹陽長公主本身便是大封之號,若真由其子完繼,那麼來日不就是一個丹陽郡公?而且,就連中興羣臣之首的王導,食邑不過四千多戶。而丹陽公主食邑足足兩縣將近八千戶,根本就不是人臣的規格!

所以一時間,羣臣俱都發聲力辯,希望皇太后不要這麼做。然而皇太后態度卻很堅決,無論羣臣如何申辯,俱都不予迴應。至於沈恪,昨天在被皇太后點名批評之後,今日也是痛改前非,堅決擁護皇太后的決定,自然不乏聲援。

殿中一時間陷入僵局,包括王導在內,多希望能夠將話題引回昨日擱置下來沈哲子的封賞問題。就算是大封,那也脫離不了臣格,跟公主的封邑不是一個等量級的!

皇太后這裡態度堅決,而淮南請封需求也是非常迫切,如果拖延下去或就會有不好的變數。眼下兩個問題混爲一個,需要從速以決。於是在一番窮爭之後,衆人也只能暫時先認下這個結果。大不了戰事結束後,再以輿論掀起新一輪的討論,抨擊這一項決定,絕不能由之落實。

圍繞封賞之議,總算有了一個定論。皇太后自是一舒昨日之悶氣,其實她本來也不是如此拔異固執的性格,但是明明沈哲子大功確鑿,封賞卻屢屢被羣臣阻撓,讓她心裡積攢了不小的怨氣,因此這個決定也算是稍作回敬,以警告這些臺臣不要太肆無忌憚欺凌主權!

至於臺臣們心情如何,那也實在難以言述,一腔怒氣總要有所傾瀉。所以石虎那些儀仗禮器便就遭了殃,被衆口一辭決定焚燒於秦淮河大桁之南。而且不乏臺輔忿念,不獨要燒了逆賊儀駕,來日如果擒獲逆賊本人,也要如此處理!一把年紀長在了狗身上,原來只是小兒誇功之本,這就是下場!

1086 舊事奸讀0813 軍械重工0348 面君0669 以命衝陣0264 坐論蒼生0765 同病相憐0105 捨我其誰0770 推食共享0229 機關算盡太聰明0155 殺父之仇0303 何去何從1421 一發全身0919 河洲苦戰0267 物議傷名0854 鄉射之禮1043 刀兵威嚇0455 太康餘音0288 逃人1200 幼鹿麟信0605 的盧鎮南1045 交戟叉頸0142 隱而待沽1377 坑陷強敵0570 舍家投獻0531 各有所圖1350 圍而不殺0917 魏王石堪0829 千金一帖0992 少年壯行1489 我亦能爲1505 科考取士0260 命蹇途窮0694 羣賢演武遼東篇11065 臨危受命0253 管教1251 隴胡代興0850 涼州來使0935 鐵血定亂0156 騎樹少年0187 衝宮0087 沈維周捉鬼0080 夜襲0976 雲泥之判1346 歸途艱辛0841 鄉叟閒言0056 趁火打劫0321 不爭即退1140 佈政荊鎮0651 載譽而歸0969 沈氏阿秀0360 用兵石頭1286 雄大當國0894 兵不血刃1337 佛蹤杳然0796 木秀於林0853 馨士館0590 劣跡斑斑0512 貧富懸殊1392 勇作貪功0954 肝膽俱裂0708 汝南懸瓠0351 開府1113 整裝待詔1229 兵駐長安0338 功成在即言猶未盡,梳理一下殺庾亮的一個脈絡1168 痛殺名門1275 涼士入關0680 通苑逞兇0083 歡欣須歌0087 沈維周捉鬼0188 天子之淚0836 荊州可取0516 庭戲0090 我家有娘子0654 妙計難施0934 封王可期0062 蒸甕新釀0786 興邦定亂0650 無地自容0347 一步之遙0705 京府何鎮1328 斬草除根0799 尚書僕射0878 鄉土榮幸1122 社稷大幸0197 醋娘子0609 瑣伯遭厄0274 天子奇趣1069 人盡其用1001 寧得賢良0386 第二戰場0818 凱旋而歸0568 割鹿分炙1306 河南厲鬼0933 入彀1077 歷陽蓄甲1349 以命搏生0228 供銷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