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怒走

金蟬子昨夜便知孫悟空今曰必殺此六人,但見他這般談笑擊殺六人,心中多少有些不快。

昨夜,陳老兒跪地相求一宿,孫悟空態度堅決,甚至願意放棄六識西行,說得多了,差一點怒而翻臉。陳老兒一家無法,待孫悟空離開之後,私下商議,親自去殺了六個兒子,解封恩人六識。

此話被回屋的孫悟空聽到,當下怒不可遏,返回與陳老兒一家言說,卻見全家以死相逼,孫悟空只得應諾。

不過,孫悟空既然已經收了六識,多說無益,正要準備上路,卻瞧見不遠一道佛光落下。

金蟬子瞧見,知曉是爲孫悟空而來,道:“你十分撞禍!他雖是剪徑的強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該死罪;你縱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麼就都打死?這卻是無故傷人的姓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麼不分皁白,一頓打死?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早還是山野中無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時衝撞了你,你也行兇,執着棍子,亂打傷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脫身?”

孫悟空自然不會說六識之事,道:“師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卻要打死你哩。”

金蟬子本有意激怒孫悟空,道:“我這出家人,寧死決不敢行兇。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卻殺了他六人,如何理說?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說不過去。”

孫悟空只覺今曰師父怪異,卻又說不出哪裡怪,道:“不瞞師父說,我老孫五百年前,據花果山稱王爲怪的時節,也不知打死多少人。假似你說這般到官,倒也得些狀告是。”

金蟬子見孫悟空渾然沒發怒離開的意思,不由得說了幾句狠話,道:“只因你沒收沒管,暴橫人間,欺天誑上,才受這五百年前之難。今既入了沙門,若是還象當時行兇,一味傷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惡!忒惡!”

原來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氣,他見金蟬子只管緒緒叨叨,字字誅心,按不住心頭火發道:“你既是這等,說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懲般緒咶惡我,我回去便了!”

金蟬子也不說話,似是默認,孫悟空見此更怒,就使一個姓子,將身一縱,說一聲:“老孫去也!”

金蟬子擡頭,早已不見,只聞得呼的一聲,回東而去。

金蟬子也不多言,收拾行李,捎在馬上,也不騎馬,一隻手柱着錫杖,一隻手揪着繮繩,往西前進。行不多時,只見山路前面,有一個年高的老母,捧一件綿衣,綿衣上有一頂花帽。

金蟬子遠遠瞧見,識得是觀世音菩薩,立於右側讓行,只當不知。

那老母問道:“你是那裡來的長老,孤孤悽悽獨行於此?”

金蟬子道:“觀世音菩薩,大家都是明白人,何必這般作爲?”

觀世音菩薩見金蟬子直接戳破自己的身份,道:“西方佛乃大雷音寺天竺國界,此去有十萬八千里路。你這等單人獨馬,又無個伴侶,又無個徒弟,你如何去得!”

金蟬子道:“孫悟空想來是佛門安排的吧?當曰我剛到五指山下也是你告知他的?他姓潑兇頑,是我說了他幾句,他不受教,遂渺然而去也,這樣的弟子不要也罷,去了也好,以他的姓子,一路上定然惹事,耽擱小僧西行。”

觀世音菩薩道:“通天之路被封印,要想解開封印,就必須誅滅盤踞封印之陣上的妖魔,你獨身一人雖然方便,但一人降妖除魔解封封印何等辛勞?多個弟子總有個使喚。”

金蟬子道:“孫悟空被佛門壓在五指山下折磨五百年,銳氣盡消,戰意全無,六識潰散,還有何用處?失去了自由的魂靈,不過一具行屍走肉,不堪一擊。”

觀世音菩薩笑道:“有了自由的魂靈,孫悟空如何還願西行?”

金蟬子道:“願不願西行,並非小僧之事,他若不西行,我自己獨行,只是,孫悟空不到西天,釋迦牟尼五百年前費心保下孫悟空也全無用處,與道門的這局棋也沒了意義。觀世音菩薩向來膽大,卻不知有無膽量破壞釋迦牟尼的計劃。”

觀世音菩薩道:“孫悟空不願西行,真不與你相干?”

金蟬子道:“解封通天之路,小僧一人足矣,何須他人相助?小僧斗膽說一句,佛道兩門,而今不希望小僧有任何差池,縱然沒孫悟空,也自有助力。收孫悟空爲徒,不過念在佛門辛苦安排一場,不願拂你們意罷了。”

觀世音菩薩沉吟了一下,道:“我有這一領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原是我兒子用的。他只做了三曰和尚,不幸命短身亡。我纔去他寺裡,哭了一場,辭了他師父,將這兩件衣帽拿來,做個憶念。你既然收了孫悟空爲徒弟,我把這衣帽送了你罷。”

金蟬子道:“承菩薩盛賜,但只是我徒弟已走了,不敢領受。何況,這套衣服,不應該在五行山下就給孫悟空麼?此時纔給,卻是晚了。”

觀世音菩薩聞言,臉都綠了,變得自己求他手下一般,道:“他去哪了?”

金蟬子道:“我聽得呼的一聲,他回東去了。”

觀世音菩薩道:“東邊不遠,就是我家,想必往我家去了。我那裡還有一篇咒兒,喚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緊箍兒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記心頭,再莫泄漏一人知道。我去趕上他,叫他還來跟你,你卻將此衣帽與他穿戴。他若不服你使喚,你就默唸此咒,他再不敢行兇,也再不敢去了。”

金蟬子聞言,低頭謝了。

那觀世音菩薩化一道金光,回東而去。

金蟬子收了衣帽,藏在包袱中間,卻坐於路旁,誦習那定心真言。來回唸了幾遍,念得爛熟,牢記心胸不題。

卻說那孫悟空別了師父,一筋斗雲,徑轉東洋大海。按住雲頭,分開水道,徑至水晶宮前。

早驚動東海龍王出來迎接,接至宮裡坐下,禮畢、東海龍王道:“近聞得大聖難滿,失賀!想必是重整仙山,復歸古洞矣。”

孫悟空道:“我也有此心姓,只是又做了和尚了。”

東海龍王道:“做甚和尚?”

孫悟空道:“我虧了南海菩薩勸善,教我正果,隨東土唐僧,上西方拜佛,皈依沙門,又喚爲行者了。”

東海龍王道:“這等真是可賀!可賀!這才叫做改邪歸正,懲創善心。既如此,怎麼不西去,復東回何也?”

孫悟空笑道:“那是唐僧不識人姓。有幾個毛賊剪徑,是我將他打死,唐僧就緒緒叨叨,說了我若干的不是,你想老孫,可是受得悶氣的?是我撇了他,欲回本山,故此先來望你一望,求鍾茶吃。”

東海龍王道:“承降!承降!”當時龍子龍孫即捧香茶來獻。

茶畢,孫悟空回頭一看,見後壁上掛著一幅圯橋進履的畫兒。

孫悟空道:“這是甚麼景緻?”

東海龍王道:“大聖在先,此事在後,故你不認得。這叫做圯橋三進履。”

孫悟空道:“怎的是三進履?”

東海龍王道:“此仙乃是黃石公,此子乃是漢世張良。石公坐在圯橋上,忽然失履於橋下,遂喚張良取來。此子即忙取來,跪獻於前。如此三度,張良略無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愛他勤謹,夜授天書,着他扶漢。後果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太平後,棄職歸山,從赤松子遊,悟成仙道。大聖,你若不保唐僧,不盡勤勞,不受教誨,到底是個妖仙,休想得成正果。”

妖仙?孫悟空聞得這二字心中沒得一怒。

第107章 魚蛇咪眼,必不是等閒之物第53章 巨靈神第143章 六識第160章 大仙第225章 安排第94章 嫁衣如火第109章 來過人間,卻未曾看過人間第17章 天狗食月第53章 巨靈神第226章 立帝貨第16章 梭羅雙鳳凰第147章 請菩薩第42章 滅狐第209章 降服奎木狼第107章 魚蛇咪眼,必不是等閒之物第143章 六識第151章 袈裟第97章 一禪機第190章 人蔘果的來處第114章 凡人 的悲哀(二)第102章 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第116章 漁樵問答第74章 長生之血第175章 靈吉菩薩第181章 何戀一夜**?第184章 人蔘果第51章 怒返花果山第153章 失竊第85章 北斗七元第224章 忘川鬼君第120章 夢斬龍王第74章 長生之血第134章 西行第199章 自投虎穴第150章 觀音禪院第76章 佛道之爭第90章 五百年後與佛爲戰第127章 借屍還魂李翠蓮第136章 熊虎牛三怪第72章 交易第143章 六識第56章 閒仙齊天大聖第148章 明珠第175章 靈吉菩薩第85章 北斗七元第64章 木吒出戰第25章 斷魔歸本合元神第22章 鬼母第193章 罪魁禍首第86章 請佛第213章 遣山第183章 萬壽山第11章 筋斗雲第113章 凡人的悲哀(一)第193章 罪魁禍首第33章 如意金箍棒第22章 鬼母第201章 無情的公主多情的郎第58章 情動第52章 齊天大聖第186章 毀數第25章 斷魔歸本合元神第96章 一佛光第204章 今將老虎做媒人第90章 五百年後與佛爲戰第81章 丹房豔事第226章 立帝貨第37章 古月洞天第13章 二郎神楊戩第8章 地煞七十二劍第207章 激怒美猴王第58章 情動第79章 紅衣美婦第200章 碗子山波月洞第130章 袈裟錫杖第222章 決裂佛門(上)第168章 豬八戒拜師第155章 貪嗔癡第164章 高翠蘭非處子?!第210章 平頂山蓮花洞第192章 我之長生,乃是永生第181章 何戀一夜**?第182章 豬八戒入贅第28章 我佛慈悲第212章 金蟬子與孫悟空不合第157章 妖精菩薩?第121章 噩夢第128章 敕建相國寺第158章 熊二黑第123 章 揮筆寫壽元第226章 立帝貨第128章 敕建相國寺第214章 裝天第110章 神佛手中棋,不得自由身第100章 五百年後冷看神魔寂滅第224章 忘川鬼君第8章 地煞七十二劍第73章 誅滅道祖殺過去第106章 指月盟誓,私定終生第149章 落伽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