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江東

第175章 江東

煙波浩渺的大江東奔而去。

瓜州渡口停滿了大大小小的船隻,渡口上力夫、僕役忙碌着裝卸貨物。

江東被東吳經營百年,衣冠南渡後,大量沒有“衣冠”的百姓也跟着南渡,讓江東如烈火烹油一般繁榮起來。

不過跟渡口邊停泊的小船相比,江面上的那艘五層赤樓帛蘭船異常顯眼,船上旌旗林立,士卒披甲持矛而立,船身飾以錦帛,桅杆上懸着一面“徵北大將軍的”的大纛,隨着江風徐徐飄揚。

江東最有權勢者並非王謝荀殷,而是徵北大將軍、都督徐、兗、青、揚諸軍事、兼任徐兗二州刺史的褚裒。

其女是當今太后,其外孫便是當今江東之主司馬聃。

尚書令顧和、揚州刺史殷浩皆是其故舊。

其妻謝真石乃謝氏女,小舅子正是西中郎將、假節、督揚州六郡諸軍事、豫州刺史謝尚。

早年康帝駕崩,新君司馬聃年幼,王胡之、何充等人便上書建議讓褚裒總攬國政。

褚裒懼遭人猜忌,便上疏請求出鎮京口。

樓船之上,褚裒望着浩浩蕩蕩江水,心中也不免激盪起來,就在五日之前,羯趙的揚州刺史王浹以淮南投降江東。

西中郎將陳逵進兵,乘勢收復壽春。

壓在江東頭頂上的一把利劍就此折去。

不止是壽春,徐州也暗中投附褚裒,還有羯趙豫州刺史張遇也派人聯絡江東。

江東形勢一片大好,彷彿整個中原都在渴望東晉北伐。

褚裒此番南下,正是爲了遊說江東朝廷,乘羯趙將亂,主動北伐,一舉收復故都。

而南下之前,他就已經派前鋒督護王頤之直奔淮北重鎮彭城,督護麋嶷進軍下邳,趙軍望風而潰,麋嶷兵不血刃拿下下邳。

“大都督此番北伐必定馬到功成!”一旁的謝肅恭維道。

謝、褚情同一家,謝肅兵敗黑雲山之後,被送到了荊襄桓溫處,桓溫又送回建康,謝家顏面盡失,免去了散騎常侍之職,貶到京口大營擔任參軍。

“吾秣兵歷馬六載,麾下將士皆是北地僑人,勇烈善戰,今可一戰而克洛陽,再戰而直搗鄴城!”

這並非是褚裒的狂言。

衣冠們都南渡了,壓制江東士族,佔據建康朝堂,而北地南下的流民大多被安置在江北僑郡之中。

褚裒麾下四萬精兵,糧草充足,裝備齊全,部將王頤之、麋嶷、王龕、李邁勇冠三軍。

“大都督此時進兵略有不妥。”謝肅拱手道。

褚裒正在興頭上,卻被人打斷了,不悅道:“這是爲何?”

“中原百戰之地,大都督已得壽春、彭城、下邳等重鎮,亦屯兵淮北,坐觀北國之釁,召聚流民,石虎雖卒,然其爪牙姚弋仲、蒲洪、段龕等依舊犀利,今石遵首作俑者,其後必有人效焉,大都督只需作壁上觀,便能坐收漁利也,待羯趙國力耗空,大都督提淮北流民北伐,必事半功倍!”

謝肅原本底子並不差,兵敗之後,經過挫折,人也沉穩多了。 褚裒爲人謙和,不然當初也不會辭去錄尚書事之職,而效仿郗鑑出鎮京口,遠離朝堂是非之地,“識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也,汝言甚合時勢,此去建康,稟明陛下之後,吾便提兵北上彭城,坐觀中原大戰!”

與褚裒一同上表請求北伐的還有江陵桓溫。

滅掉成漢之後,桓溫並未在蜀中投入過多的精力,佔領成都僅僅一個月,便提兵返回江陵,只是將蜀中人口遷出一部分到荊襄。

這也導致蜀中空虛,成漢餘孽時叛時降,王誓、隗文各擁兵萬餘,不過都成不了什麼氣候。

此刻桓溫更關注的是江東。

當初出兵蜀中,並未得到江東朝廷的允許,桓溫便與徵虜將軍周撫、輔國將軍司馬無忌率軍西進。

成功之後,威勢大勝,建康忌憚不已,擔心其日後難制,會稽王司馬昱推舉與桓溫齊名的殷浩,參與國事,以期能制衡桓溫。

但此刻的桓溫佔據蜀中、荊襄富庶之地,還持節都督荊司雍益樑寧六州諸軍事,麾下五十萬大軍,自然不會將一個殷浩放在眼中。

不過朝廷一直不答覆桓溫的北伐請求,讓他深感鬱悶和不滿,“前者滅成漢,朝廷本欲封吾豫章郡公,卻因荀蕤勸止,最終封了一個臨賀郡公,孰爲可恨!殷浩志大才疏之輩,焉能與某相抗?”

兩晉的郡公都是實封,可以郡立國,封國置相,世襲罔替。

雖然都是郡公,但豫章是秦漢以來的大郡,在荊襄之側,桓溫得之,如虎添翼。

而臨賀郡則在嶺南大山之中,爲孫權所置,荒無人煙,遍地蠻人。

桓溫連望一眼的興趣都沒有。

新招募的徵西府椽郗超道:“朝廷是擔心明公再建奇功,封無可封,賞無可賞。”

滅亡成漢讓桓溫嚐到了巨大甜頭,而如今石虎卒,諸子奪位已成定局,羯趙必然大亂,若能收復洛陽,朝廷會如何封賞?

桓溫心中一片火熱,治下荊益二州,名義上還都督關中、中原、漢中諸州,手握二十萬大軍,近千萬之民,沒有野心肯定是不可能的。

主簿王珣道:“羯趙大亂,何必急於一時?褚裒、謝尚、殷浩之流皆清談文弱之士,安能與北國虎狼相抗乎?公有大功於晉室,天下皆知,不妨稍待時日,褚裒、謝尚、殷浩鎩羽之事,便是明公恢弘宇內之時!”

心腹大將袁喬再滅成漢後不久便病逝了,桓溫傷心不已,恰好此時郗超來投,桓溫很少稱讚別人,卻對郗超咋不絕口,遂引爲謀主,與王珣同受器重。

王珣的話雖然一半是在阿諛奉承,但另一半卻正中天下實勢。

羯趙將亂未亂,此時北伐無利可圖,反而會吸引羯趙重病來攻。

桓溫捻鬚而笑,“卿所言是也,朝廷重用此等人物,焉能成事?”

早年在建康時,桓溫便與褚裒、謝尚、殷浩打過交道,對三人品行多有了解,清虛空談之士而已,名聲大,卻並未有實才。

一個是靠裙帶關係,一個是靠家族廕庇,還有一個隱居十年,因與桓溫齊名而被重用……

(本章完)

第457章 籌劃515.第513章 掠奪第231章 翻臉第72章 將才546.第544章 冊封第398章 殘暴604.第602章 翻船722.第720章 乞和第237章 西進第173章 許諾749.第747章 封王592.第590章 海島第179章 慎558.第556章 狂妄478.第476章 雄傑第3章 兄弟第88章 七曹第214章 太寧第156章 複合第315章 兵變571.第569章 三物第340章 詭計第240章 收成545.第543章 上國第459章 勸降474.第473章 休沐第180章 將亂660.第658章 冊封第139章 力戰第771章 都護714.第712章 三省505.第503章 秦勢680.第678章 西進第137章 先攻552.第550章 惑敵746.第744章 亂軍561.第559章 圖謀664.第662章 禽獸第88章 七曹第13章 殺賊第433章 龜縮第102章 算計第422章 疲國第419章 奇兵第272章 雄心574.第572章 轉化第339章 陰霾495.第493章 決戰第180章 將亂463.第462章 攻薊第305章 兩虎第164章 三樣第13章 殺賊第59章 窮困第448章 虛實第189章 生擒第385章 圖謀503.第501章 權臣第769章 封第276章 對峙第424章 糾纏第413章 敲詐681.第679章 紐帶第302章 結盟第95章 工匠第447章 投降第123章 席位第146章 替罪第232章 果實第232章 果實第101章 擾動704.第702章 指路第212章 鏡合第28章 山614.第612章 勸降第201章 驅虎583.第581章 圍堵第401章 病累669.第667章 打壓第438章 進退第4章 吃肉第84章 勢第269章 南北580.第578章 連環第445章 橫跳543.第541章 廢立第152章 鼓動489.第487章 耗第290章 入鄴第166章 勢均第229章 誆騙第444章 天縱第58章 乞活第87章 共鳴第213章 亂年第389章 選鋒第149章 迎接742.第740章 小戰第326章 招賢613.第611章 窮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