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江陵

第226章 江陵

江陵,望江亭,高朋滿座,曲水流觴。

花錦步障外,響起絲竹管絃聲,障內舞姬腳步輕盈,長袖舒捲如雲,如柳般的細腰盈盈一握。

曲水之中,飄蕩着新採摘的各色花瓣,陣陣花香亦隨之浮動,酒樽擱在朱漆繪盤上,隨着流水緩緩而下。

曲水之側修竹成蔭,蒼翠淡雅,竹下燃着香爐,青煙嫋嫋升起,旋即又被穿過竹林的風吹散。

祓禊本該在三月上巳日舉行,但北方形勢驟變,桓溫既要整軍備戰,又要上書江東,請求北伐,諸事繁雜,是以延後了十餘天。

一曲終了,在座名士歡聲笑語起來。

“桓公平滅成漢,其功古今罕有,真乃當世周公也!”率先開口的是徵西參軍郗逸之。

於年,桓溫方纔三十八九歲,已貴爲當朝郡公,開府儀同三司,徵西大將軍,持節都督荊司雍益樑寧等八州諸軍事,坐鎮長江上游,手握十數萬大軍。

若非尚書左丞荀蕤勸止,桓溫封賞絕不止於此。

在座諸人之中,郗逸之只能算是個晚輩。

不過這話引起了一陣共鳴。

西陽太守桓衝取過流水中一樽酒,一飲而下,“河北大亂,石氏自相攻伐,能收復故土者,天下間唯桓公一人爾!”

“如今朝上,庸碌之輩當道,無能之人秉政,前者北伐,形勢絕佳,兵不血刃而得淮水兩岸,卻畏羯奴如虎,一觸即退,致使北方百姓盡皆喪於虎狼之口,依在下淺見,桓公何必等朝廷答覆?可先定三秦,再圖中原,後取河北,則天下事皆在桓公指掌之間也!”

衆人之中,一褒衣博袖者朗聲道。

雖風和日麗的天下,然清風中涼意猶在,此人袒胸露腹,神態狷狂。

正是桓溫記室袁宏,出身陳郡袁氏,其五世祖爲東漢司徒袁滂,六世祖乃曹魏郎中令袁渙。

其才學名震江南,先爲謝尚參軍,後追隨桓溫,頗受重用。

著有《竹林名士傳》、《三國名臣頌》等,極爲推崇竹林七賢,及三國名臣,

因此放浪不羈,心直口快。

“哈哈,彥伯醉矣。”垂坐在流水的北岸桓溫笑了兩聲,也沒太見怪。

江南士族垂拱而治,皇帝被架空,因此政治氛圍比之西晉大爲寬鬆,很少因言治罪,如此環境下,江東文才輩出。

桓溫坐鎮長江上游,與江東關係緊張,早已不是什麼秘密。

既然小皇帝司馬聃能被王謝荀殷等門閥掌控,桓氏爲何不能效仿之?

“江南有義士,興兵討羣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就在衆人不斷吹捧時,一人卻不合時宜的念起了魏武的《蒿里行》,還將開篇的“關東”改爲江南。

直接諷刺江南人心不齊、居心叵測。

原本一片祥和的氣氛瞬間被打破。

衆人循聲望去,卻見一三十五六的文士正捻鬚而嘆。

此人頭頂平上幘,直裾深衣,袖口被皮韝收緊,與在場衆人的寬衣博袖大爲不同,透着一股獨有的幹練。

“汝,何人也?”桓衝面色不善。

那人卻不卑不亢,“兗州,常煒。”

“現居何職?”

常煒此前出使過一次,與桓衝有過一面之緣,如今卻是故意在衆人之前以身份、家世、出身壓他。

“一參軍耳。” “哼,在座皆名士、太守,累世兩千石,汝一北虜,安敢大放厥詞?”桓衝面無表情道。

桓家最擅征戰者不是桓溫,而是桓衝、桓豁,歷任鷹揚將軍、鎮蠻護軍、西陽太守。

與遼東慕容家、枋頭苻家一樣,桓家亦人才濟濟,桓溫幾個弟弟在江南也算是一時之選,桓溫歷次大戰,都是他們鞍前馬後。

坐北朝南的桓溫笑而不語的望着兩人。

常煒拱手而起,儀態從容,絲毫不懼桓衝若有若無的壓力,“諸位皆乃衣冠名門,享華夏膏腴血食,今北國沉淪,百姓與胡人刀下水深火熱,翹首而望江東,怎奈江東竟無一人是英雄,皆是鷹顧狼視之輩,只爲一己之私爭權奪利,無人念及江山社稷百姓,煒今日斗膽一問,桓公北伐,所爲者何?”

此言堪稱字字誅心。

桓溫何許人?早年混跡於建康名士之中,與殷浩、謝尚等齊名,最在乎的便是顏面。

常煒等於當着江東名士們的面打桓溫的臉。

不過桓溫依舊笑而不語。

他從容淡定,桓衝、桓豁卻勃然大怒,“大膽,來人!”

花錦步障後面立即走出十餘帶刀甲士,“將此人……”桓衝斜了一眼桓溫,後者眼神動了動,“下沸鍋烹殺之!”

“咦——”

在場的名士們色變者有之,幸災樂禍者有之,欣賞者亦有之。

所謂名士,最喜風骨,越是出其不意,越是中他們的意。

但常煒卻面色不變,大笑三聲,從流水中取過一樽酒,一飲而盡,“好酒!”

說完扔下酒樽,大步走向甲士。

“且慢。”袁宏出手制止,“此人不遠萬里而來,爲民請命,倒有幾分膽色豪氣,今若烹殺之,北人必笑我荊襄無容人之量也。”

爲民請命四個字正搔到了桓溫的癢處。

常煒爲北國百姓向桓溫請命,背後的含義便是桓溫天命所歸。

袁宏追隨桓溫多年,自然摸清了他的脾性。

“哈哈,衆人勿驚,方纔戲言也,常先生風骨勁正,膽色過人,乃北國名士也!”桓溫撫須而笑。

一把黑亮的鬍鬚保養極好,襯托出他的姿貌偉岸。

而桓溫之句,加上今日之事,也必將在江南傳爲美談。

所謂名士,首先就是一個“名”字,常煒犯顏直諫,桓溫豪爽大度,兩人各取其“名”,恰到好處。

從魏晉時,名士們便互相題表,互相吹噓,名聲就這麼起來了……

如王戎吹噓王衍: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外物。

王戎又被裴楷吹噓爲:戎眼爛爛,如巖下電。

真到了社稷危亡時,神姿高徹、戎眼爛爛都沒擋住胡人的亂刀……

甲士退去,現場的氣氛又融洽起來。

常煒拱手道:“在下方纔一時情急,多有不敬,桓公恕罪,如今羯趙大亂,胡人自相攻伐,荊襄一軍而出,可制北國司命,收復故都,常言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桓公當起兵也!”

(本章完)

第182章 立場第767章 老賊第191章 歸降第1章 序章第32章 立威749.第747章 封王第435章 迎戰(一)692.第690章 回第143章 收攏605.第603章 暗鬥第194章 追殺725.第723章 勸進710.第708章 不變第766章 不仁第211章 雙喜第777章 大結局520.第518章 牽扯683.第681章 乏第220章 妥協638.第636章 河套第244章 東進第100章 靠山第64章 兵變第434章 出兵第187章 柳暗第286章 生擒563.第561章 士氣第103章 盟友第318章 聯姻648.第646章 西東第196章 血雨469.第468章 取涼第237章 西進第152章 鼓動628.第626章 殞735.第733章 圍第15章 狹路729.第727章 君臣670.第668章 治理692.第690章 回554.第552章 勇烈第775章 梟第22章 戰損第766章 不仁626.第624章 旱546.第544章 冊封第396章 罷兵514.第512章 命數第776章 天下第82章 叛第216章 胡夏710.第708章 不變601.第599章 梟臣第26章 斥候第251章 宴會536.第534章 國力756.第754章 裝糊塗第342章 殺第356章 辭官630.第628章 出第212章 鏡合750.第748章 探索662.第660章 牽連第294章 中原688.第686章 刀俎第120章 上架感言第356章 辭官第379章 破敵第384章 爭搶481.第479章 心思第445章 橫跳第412章 整軍第767章 老賊第39章 圍584.第582章 借勢第145章 推脫第63章 名聲第144章 激憤第255章 天象第249章 轉折第456章 玄虛600.第598章 水火第452章 手足第258章 殺第186章 飛蛾第164章 三樣533.第531章 用兵第266章 再戰第25章 議事第425章 鞭刑第301章 詭計第412章 整軍第322章 動搖546.第544章 冊封第257章 大敗751.第749章 紡織548.第546章 忽聞第260章 糧食第278章 戰起第174章 雄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