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4.第582章 借勢

不戰而收復蜀中,奇謀可定東關。

這是自褚裒北伐以來少有的大勝,桓溫在江東聲名大躁動,威信和聲望恢復不少,連謝安在桓溫面前都以臣下自居。

司馬昱乾脆求仙問道,不涉朝政。

晉帝再次升桓溫爲丞相,增食邑萬戶,加前部羽葆鼓吹,武賁六十人,召其入朝輔政。

“此二勝足雪合肥之恥乎?”桓溫對合肥之敗深以爲恥,尤在關中大敗之上。

北伐關中雖然敗了,但重創了氐秦,射殺氐秦太子苻萇,重傷苻雄,自己損失也就萬人。

但合肥大敗損失極大,晉軍被俘數萬,還令樑軍長驅直入,飲馬長江,江東一片惶恐。

“未可也!”郗超實話實說。

“今樑國兵力悉陳於河東,江淮空虛,苻堅與建康諸人皆勸吾北伐,衆位意下如何?”桓溫掃了一眼在座諸將。

桓豁、郗超、朱序、竺瑤、袁宏、朱斌、朱綽等荊襄將吏皆在列。

樑國重心在西邊、北邊,江淮防線兵力反而不多。

只有壽春樑嘯部五千黑雲精銳,淮北一萬鎮軍,鄧遐部兩萬水軍,加起來不到四萬。

如今東關在手,合肥近在眼前。

東關之勝,極大激勵了江東士氣,樑國並非不可戰勝。

自曹魏以來,合肥便是壓在江東頭頂上的一把利劍,必欲除之而後快。

是以孫權屢敗屢戰,孫權之後,江東亦多次出兵攻打合肥。

“苻堅勸兄長北伐,乃是爲緩解樑國壓力,至於朝廷諸公,只怕未安好意。”桓豁是桓家除桓溫外最有軍略一人。

其子桓石虔、桓石秀、桓石民等皆以武勇聞名。

郗超拱手道:“朝廷鼓動北伐,乃是置明公於火上烤也,合肥堅固,有水軍之利,一旦失利,明公威信不存也。”

非但北伐不懷好意,升桓溫爲丞相,入建康輔政,同樣包藏禍心。

桓溫離開荊襄,等於脫離了根基。

建康是江東士族的地盤。

當年王敦、蘇峻都曾入主建康,也都被各地士族豪強羣起而攻之,最終兵敗。

朝廷已經幾次徵召桓溫入朝,桓溫死活不肯去,一再推辭。

“如此說來,爾等皆不願北伐?”桓溫一臉平靜的望着衆人。

朱序道:“屬下以爲時機未到,樑秦並未交兵,江東亦未做足準備,貿然出兵,勝負難以預料,還望大司馬明察。”

“何謂時機?北國一日強過一日,今日不徵,明日不伐,乃坐視其壯大。”桓溫一反常態的堅決。

衆人皆不好再勸。

不過郗超最知桓溫心意,笑道:“明公之言是也,樑國屢次三番欺辱江東,乃是壓制江東人心士氣,假以時日,人心不在,士氣低靡,何以抵禦北虜?近日便有江北百姓北逃,不可不防。”

樑國攻心之計弄了這麼多年,每實施一次,江東之正統便去一分。

這讓江東有識之士大爲憂慮。

尤其近日,傳言只要北上,樑國便分田賜宅,吸引了不少人。

權臣之路永無止境,不進則亡,桓溫需要借北伐邁出最後一步,亦需借北伐凝聚人心。

“不錯,北伐勢在必行,不必多言,諸位各盡其職,各安其事,吾立即上書朝廷,奏請北伐。”桓溫大袖一揮,決心已定。

不數日,建康便收到了桓溫的奏表。“數年不戰,人心離散,畏北虜如虎,前有僞史問世,後有忠奸錄出,北虜亡我之心不死,今庚戌土斷頗見成效,府庫充足,將士用命,當獎勵三軍,激勵士氣,攜東關勝勢,一股蕩平壽春,全據淮南,國家方可圖久安之計也……”

王坦之抑揚頓挫的唸了出來。

謝安沉眉不語,王彪之閉目沉思。

司馬昱一臉煩躁,“哼,桓溫竟真敢北伐。”

原本以爲桓溫不敢北伐,所以故意鼓動,只要桓溫退縮,便有怯戰之心,然後他們運作一番,可以藉此事打擊桓溫聲望。

沒想到桓溫來真的。

“北伐又如何,我等在後掣肘,他還能成事否?北伐大敗,桓溫有何顏面見天下人乎?”王坦之叫囂道。

謝安淡淡道:“不可,前次北伐失敗,樑軍飲馬長江,此次若敗,樑師必下長江,試問江東何以拒之?”

此言一出,衆人不禁又沉默起來。

“難道全力協助桓溫北伐不成?”王彪之亦深恨桓溫。

滿朝文武,也就王家敢如此。

桓溫掌權,損失最大的便是王家,王與馬共天下,有可能變成桓溫一家獨大。

“大司馬未必真要北伐,而是借北伐凝聚人心、激勵士氣,北攻合肥,茲事體大,未有兩三年準備,焉能成事?”謝安是除郗超外第二個看穿桓溫心意之人。

喊着北伐,不一定真要北伐。

就算北伐,什麼時候出兵,什麼時候動手,都大有講究。

桓溫雖然兩次北伐都失敗了,但其兵略,依舊爲江東之最,不會不知道北伐時機未到。

而如此叫囂北伐,還能牽制樑國,響應氐秦。

樑國大軍壓在西面,窺望關中,苻堅壓力極大,桓溫總要做點什麼。

不然在盟友面前過不去。

“原來如此!”司馬昱嘆了一聲,“他要北伐,便讓他北伐去,我等靜觀其變即可。”

“然則,樑國斥責當如何應對?樑若真出兵伐我……”

這幾天面對樑國使者韓緒的,都是王彪之,低頭挨訓,擡頭陪笑,滋味實在不好受,更讓他擔心的是黑雲軍再次南下。

幾人目光都投向謝安。

謝安神色還是那麼和緩,思索一陣後,慢悠悠道:“樑之宿敵,秦也,秦未滅以前,定然不會南下,且大司馬雖進取不足,防守有餘,東關、濡須、襄陽、樊城皆在,江東可保無虞。”

樑國斥責的越厲害,越是不會南下。

江東當孫子憋了這幾年,也積累了些實力。

“不錯,即便黑雲軍南下,要煩心的也是桓溫,我等急什麼?他桓溫不是想篡位麼?先去過樑國這一關!”王彪之眉頭舒展開來。

言語之中,對桓溫的忌憚還在樑國之上。

有氐秦在,江東其實沒那麼大的壓力。

魏蜀吳三國鼎立了六十年,如今樑國雖強,未必強過當年的曹魏。

而氐秦實力遠勝當年蜀漢。

江東君臣的心態已經發生了變化,從王導時的“克復神州”變成了偏安,對收復故土已經不抱什麼希望。

638.第636章 河套第305章 兩虎732.第730章 渡第777章 大結局709.第707章 亂第86章 添花第446章 守勢472.第471章 進貢第275章 亂戰第163章 怒592.第590章 海島第338章 契機469.第468章 取涼第427章 利器683.第681章 乏587.第585章 將盡第342章 殺706.第704章 南定728.第726章 南征第148章 對策第405章 北使709.第707章 亂500.第498章 名士744.第742章 死志第363章 思變第19章 接戰514.第512章 命數714.第712章 三省第57章 治598.第596章 斬將487.第485章 合肥605.第603章 暗鬥第9章 糧食第274章 倉惶671.第669章 破解第452章 手足522.第520章 沙門710.第708章 不變第53章 流民帥第361章 劫掠第142章 籠絡549.第547章 準備第441章 陷阱第47章 騎兵第114章 不敵第214章 太寧第50章 等級718.第716章 重刑第76章 父子第172章 撤軍597.第595章 樊城第149章 迎接第4章 吃肉第327章 大才第87章 共鳴572.第570章 五銖590.第588章 謀第137章 先攻650.第648章 出擊第264章 立威第117章 狂妄469.第468章 取涼698.第696章 剿撫710.第708章 不變第309章 立國472.第471章 進貢第155章 風起第131章 軍令622.第620章 三秦677.第675章 計第157章 星火第92章 來使629.第627章 附第144章 激憤第58章 乞活第87章 共鳴548.第546章 忽聞第262章 退兵第285章 鐵馬572.第570章 五銖第201章 驅虎第91章 亂554.第552章 勇烈594.第592章 等593.第591章 洶涌第169章 整軍492.第490章 釣魚第37章 聯手730.第728章 調第115章 血將第7章 回山第386章 抉擇478.第476章 雄傑第233章 人情第371章 膨脹第93章 計略532.第530章 果斷634.第632章 謝氏610.第608章 就食568.第566章 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