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第759章 問策

新年一開年比去年更忙。

棉花種子被送往各州,李躍還秦、夏、朔、湟等州以及高昌大力推廣種植,秋收賦稅時,可以直接以棉花交稅。

還派出鴻臚吏監督此事。

朝廷手上有兩淮、南陽、關中、河北、蜀中等數千萬畝屯田,糧食不再是大問題。

而且李儉攻下交廣二州後,以桓伊爲交州刺史,以劉應爲廣州刺史,恢復嶺南地區的生產。

雖做不到一年三熟,一年兩熟卻是有保障的。

交州的紅河平原在後世養活近一億的人口,這塊土地的脫離,是華夏文明永遠的傷痛。

除了棉花和糧食,兵部也在規劃今年秋收之後大舉反攻草原的戰略。

準備從西域都護府、秦國、涼州、幷州、幽州、遼東六路進攻,每路一萬騎左右。

爲了激勵他們的士氣,李躍傳召四方,所掠之物,七成會賞賜下去。

作爲主力的玄甲軍、驍騎軍、南軍在春耕時,依次進駐涼、並、幽三州,先適應氣候,做好心理準備。

糧草輜重包括冬衣提前運抵前線。

到了五月,李儉從廣陵回返洛陽,整個江南全部歸入大梁。

華夏真正意義上統一了。

朝野上下,李躍能感受到一片欣欣向榮之象。

以往用兵,多多少少總會有反對聲音,而這次出兵漠北,朝野上下彷彿形成了默契。

主要也是拓跋什翼健鬧的太厲害,動不動十幾萬大軍南下劫掠,帶來了巨大的危機感。

“內無法家拂士,外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外敵盡滅,必有內患。”私下場合,王猛有感而發。

“令君所言甚是,昔日匈奴頻頻侵擾大漢,圍漢高於白登,公然侮辱呂后,方有文景二帝勵精圖治,孝武皇帝橫掃漠北。”李儀這段時日活躍不少,圍着李躍身邊打轉,主動與王猛、房漠、桓衝等重臣名人結交。

李躍斜了他一眼,“照你這麼說,朕不該北征草原?”

“兒臣不是此意,代國必須誅滅,然則草原如此遼闊,鮮卑人覆滅,必有其他部族崛起。”

“你這話倒是不錯。”李躍點點頭。

依現在形勢看,滅亡代國應該難度不大,代國內部一團亂麻,矛盾重重。

難在有效控制草原。

“我兒長進不少,朕於漠北設周國,封你爲周王如何?”李躍滿臉期待。

接觸久了,忽然發現這個兒子優點頗多。

首先,見識不凡,其次,城府比較深,再者,極爲隱忍。

“父皇這不是爲難兒臣麼?”李儀連連搖頭。

王猛笑了一聲,“周爲尊爵,位在諸國之上,正合大殿下。”

“令君何必消遣小侄——”李儀拉長了臉,插科打諢,糊弄過去。

“朕不跟伱東拉西扯,你倒是說說,如何控制草原?朕聽說你最近藉着經營茶陵酒家的名義,招了不少幕僚,養了不少——門客。”李躍笑道。

換作別人,早就嚇破了膽,李儀卻一臉坦然,“果然什麼都逃不過父皇的眼,先說草原,兒臣認爲大梁可以滅亡代國,然則難以長期佔領草原,雖然這一代將士忠於陛下,願意爲大梁赴湯蹈火,但幾十年後,必然無人願意北戍,而那些留下來的將士,也會漸漸化爲夷狄。”

這幾年文學館從典籍中翻出不少有價值的東西,很多草原部落都或多或少與華夏有聯繫。例如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秦漢時,冒頓崛起,向西擴張,兼併西面的白種部落。

鮮卑,皇帝最小的兒子昌意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鮮卑爲號。

也就是草原上原本沒有這麼多部族,都是中土遷徙到草原,不能耕種,以遊牧爲生,逐漸與中原不同。

就連現在的代國,也有很多五胡亂華時投奔過去的中原人,他們已經逐漸被同化爲鮮卑人。

李躍這一代或許能維持對草原的統治,但下一代、下兩代,控制力必然會衰弱。

生產方式不同,習俗註定會隨之改變。

“繼續說。”

“兒臣以爲與其費力不討好攻戰草原,不如分而化之,以狄制狄,大梁只須控制一些肥沃草場即可。”

李儀的建議也有幾分可取之處。

不過他能想到了,李躍早就想過無數次了,“莫非華夏只侷限於農耕?”

這句話一出口,兩人同時愣住。

站在農耕文明的角度,草原問題無解,但李躍心目中的大梁,是以農耕爲主,遊牧、航海爲輔的三元文明。

“羌氐、鮮卑、烏桓,皆爲華夏!”李躍望着二人道。

這話不是李躍說的,司馬遷在史記中認爲:秦人、楚人、吳人、越人、蜀人、西南夷、匈奴、古朝鮮皆爲華夏。

孔子也說過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

幸好華夏文明不是基於血緣認同,而是文化認同。

羌氐、烏桓、匈奴其實早已漢化,劉淵自稱是劉邦外孫,還給劉禪立了宗位,石勒更是誇張,誰要是敢在他面前提起“胡”字,立即砍頭。

司馬家八王之亂,這些部族提刀爲司馬家征戰,不過打着打着,忽然發現司馬家如此弱雞,才紛紛起兵。

這年頭周邊部落,都想來蹭一蹭華夏的榮光。

不然也不會一個個的削尖腦袋往中土鑽。

“朕可以選拔善牧之子民,移居漠北!”

沙俄奴役東歐草原上各大部落爲其征戰,清朝能控制蒙古諸部,李躍覺得大梁也可以。

關鍵在於統治水平政治手腕。

“父皇雄才大略。”李儀懶洋洋的拍了個馬屁。

“你說的也不錯,分而治之,以狄制狄,朕雙管齊下。”

李儀的建議與李躍並不衝突。

這麼大的草原,大梁肯定管不過來,所以必須讓草原諸部不合,在草原維持一定的兵力,然後效仿後世某國的“離岸平衡”之術。

“那麼再說說你弄這麼多門客幕僚,意欲何爲呀?”李躍似笑非笑道。

種種跡象表明,這小子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人畜無害。

而且他也沒有刻意掩飾。

第55章 敗562.第560章 討價第23章 內第26章 斥候第423章 瞞天670.第668章 治理469.第468章 取涼552.第550章 惑敵543.第541章 廢立第102章 算計第223章 軍師第418章 密報第274章 倉惶第270章 降將616.第614章 擒殺696.第694章 器械第45章 人情第224章 身死第402章 苻堅第20章 援兵767.第765章 雪第273章 形勢713.第711章 門戶679.第677章 威第213章 亂年620.第618章 寬仁第80章 擊593.第591章 洶涌第111章 絕路757.第755章 猛虎第165章 捉生第359章 讖言599.第597章 龜縮663.第661章 教誨473.第472章 勒索766.第764章 風第220章 妥協547.第545章 海763.第761章 請退第244章 東進第205章 軍功爵第457章 籌劃553.第551章 決心738.第736章 穩第279章 正法764.第762章 涌動669.第667章 打壓731.第729章 離562.第560章 討價第68章 勇者第34章 誓601.第599章 梟臣747.第745章 建康第393章 拒戰746.第744章 亂軍493.第491章 靜氣第355章 壓力第1章 序章第171章 變第58章 乞活517.第515章 公道第242章 南下第118章 面見534.第532章 僵持第27章 鄴城第71章 距離762.第760章 志向第267章 再勝517.第515章 公道578.第576章 秦晉第184章 魯郡第368章 殘兒726.第724章 人才第215章 三令第143章 收攏第193章 迎戰第452章 手足709.第707章 亂第326章 招賢753.第751章 封賞第768章 逆子711.第709章 畏敵第209章 弒514.第512章 命數第104章 渡河第79章 攻心第384章 爭搶749.第747章 封王第410章 兵變第62章 京縣609.第607章 戒子703.第701章 膏肓第192章 激將476.第474章 開商第361章 劫掠第65章 出609.第607章 戒子第443章 不攻第386章 抉擇565.第563章 定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