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耕

第98章 耕

“朝廷……”辛粲猶猶豫豫。

李躍斜眼望着他,“莫非辛老有何難處?”

身爲鴻臚主簿,本就負責外交事宜。

怎麼說服江東,怎麼要來東西,是他分內之事,李躍只管下達任務。

黑雲山不養閒人,享受權利就要承擔義務。

“屬下沒有難處。”辛粲白着一張臉。

“我列出一份表單,上面的東西儘量索要。”

漫天要價落地還錢,江東想拉攏自己,不能只憑一張白紙,要有真東西。

有棗沒棗,先打一竿子再說。

現在是江東拉攏黑雲山,不是黑雲山求着江東,主動權在誰手上不言而喻。

辛粲額頭冒出幾滴冷汗。

李躍直接讓令親衛取來筆墨,想了想,讓辛粲代筆。

自己的幾個字難以入目,江東猶重書法,表面文章做不好,他們一定不會買賬。

“糧食十萬石。”李躍一開口,辛粲眼珠子都直了,“甲冑三千領,刀矛一萬,弩機三千,布帛一萬匹,各類書籍三百套,牛馬……”

還沒念完,“啪嗒”一聲,辛粲手裡的筆就掉在地上,整張臉都綠了,“將軍……”

一旁的楊略、張豬兒也是目瞪口呆。

“辛老有話要說?”

“就算江東豐足,也不會拿出這麼多……況且將軍在江東……名聲不佳……”辛粲支支吾吾道。

江東重門第,一個流民頭子,在士族門閥眼中,自然不入流。

李躍尋思着要不要把便宜老爹李矩擡出來。

思索一陣後也就放棄了,李矩活着的時候江東都不怎麼待見,更不用說死了二十多年。

再說自己這層身份知道的人不多,又沒有確鑿的證據,說出去,人家只當是一個山賊頭子的穿鑿附會而已。

李躍道:“一次拿不出來,可以慢慢磨,能弄多少是多少,山上的情況辛老也是知道的,沒有外面接濟,很難立足,辛老才思敏捷,博古通今,定能成功,此事若成,辛老就是黑雲山第一功臣。”

自力更生太慢了,外部環境說變就變,上一次得罪了石宣,這一次拒絕了石韜,羯人未必會嚥下這口氣。

雖說加強了與李農的聯繫,但羯人真打來了,李農會爲自己出頭嗎?

黑雲山要抓住所有機會壯大起來。

對比枋頭、灄頭的十幾萬羌氐,黑雲山太弱小了。

這些東西對江東而言,並不算什麼。

辛粲咬牙道:“屬下盡力而爲!”

拱手退下後,旁邊的周牽這才上前,一臉古怪之色,“大河之南諸勢力,皆於江東暗通,將軍向江東伸手,甚是高明。”

“形勢所迫,不得不左右逢源。”人窮就要多動腦筋。

《漢書》有言:三考黜陟,餘三年食,進業曰登;再登曰平,餘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歲,遺九年食。

也就是三年豐收才能餘一年的糧,攢下三年的餘糧叫“登”,兩個“登”叫“平”,三個“登”才能算“泰平”。

一個泰平需要三九二十七年……

按這麼算,黑雲山簡直窮的叮噹響。

而且豐收不豐收,不是光勤快就完事了,還要看老天爺賞不賞臉。

去年又是水災又是瘟疫,還險些冬天無雪……

稍有不慎,不用別人來攻,黑雲山自己就會崩潰。

“屬下約略算了算,以目今人口,壯丁每日三斤糧食,老弱婦孺每日一斤半,需收糧二十六萬五千石方可維繫,需田十萬畝,汜水、洧水、索水周圍良田四萬七千畝,中田三萬八千畝,下田兩萬三千畝……”

漢魏時期,上等良田畝產粟米三四石左右,平均畝產兩石上下。

照這個算法,糧食勉強能維持一年所需,但想要餘下一些,就有難度了。 而且計算不可能精準,一年的收成充滿了各種不可預料的因素。

大雨、乾旱、蝗災、兵災,隨便一個就能讓田地裡顆粒無收、

“也就是說,田仍然不夠?”李躍揉了揉額頭。

周牽拱手道:“屬下正是此意。”

“那就只有一個辦法了,北面鞏縣的田種起來,到時候多修塢堡、營壘,防被洛陽的羯人,南面密縣以西以北的田全部搶佔。”

洛陽盆地自古就土地肥沃,適合耕種,一場瘟疫,死傷無數,田地荒着也是荒着。

而密縣跟着張遇攻打軒轅山,現在拿他們點地,應該問題不大。

周牽道:“耕作應當不難,難的是以後收割。”

李躍笑道:“我們是山賊,還怕別人搶?他們搶我們的,我們就搶他們的!”

鞏縣在洛陽盆地西北角,居高臨下,到時候誰搶誰還說不定,斥候們乾的就是這個勾當。

周牽莞爾,“將軍所言甚是。”

“另外,私鹽不可放鬆,可販去荊兗等州,換取糧食。”

“春耕之後,屬下着力操持此事。”不知何時起,他的雙鬢居然多了一撮白茬。

論勞心勞力,周牽不在自己之下。

李躍道:“前日斥候獵得幾頭黃羊,我再開個溫補的方子,你調養調養,我等大業剛剛起步,多多保重身體。”

周牽點點頭,男人之間沒那麼多的矯情。

黑雲山變得更加忙碌起來。

都這個時候了,李躍也顧不得愛惜馬力,山上的牲畜們也全部出動,或拉車,或拉犁。

人能活下去,它們纔有活路。

否則糧食不足,最先倒黴的肯定是它們。

豫州自古就是產糧重地,這時代人口凋零,土地更加肥沃。

上田中田種粟,下田山田種豆菽,能多耕種一分,就多耕種一分。

連周圍的塘堰都圍攏起來,用作養魚。

每次李躍回黑雲山,總能聽到山上雞鴨鵝和豬羊的叫喚聲。

山上放養的牲畜,個頭雖然小一些,但肉質鮮美,不用額外花精力管理。

婦人和孩童們會乘着春日挖竹筍採野菇野菜,每天也能弄到四五百斤。

若不是李躍爲了安全,不讓他們進更深的山,收穫還會更多。

耕種期間,鄭家派了三十多個老農過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鄭家在滎陽生活了近千年,熟悉此地水土,積累了豐富經驗。

而流民自北方而來,氣候、水土多有不同,常有疏忽之處被鄭家老農指出。

禾苗的間隙、土地犁多深、水渠從那個方向進田等等,有很多獨到之處。

李躍對他們印象轉變不少。

士族豪強之所以強盛到朝廷也沒辦法,不僅是因爲他們有人,還掌握生產技術。

人家關起門來,就是一方諸侯,能自力更生,凝聚力還特別強。

國家一統,士族豪強自然是毒瘤,他們兼併土地,隱匿人口,禍害國家。

但天下淪喪,這些士族豪強卻是百姓的避風港。

倘若沒有這些豪強的存在,異族們就會肆無忌憚,華夏百姓只會更悽慘。

當然,南方佔據朝堂的那羣門閥則另當別論。

(本章完)

第177章 傳話第296章 科舉第208章 圖謀第77章 身世第379章 破敵第321章 義兒軍第283章 取捨661.第659章 地六百五十八章 時務599.第597章 龜縮第298章 旱蝗605.第603章 暗鬥565.第563章 定遼604.第602章 翻船第438章 進退678.第676章 仇第439章 來回第294章 中原758.第756章 爭執第137章 先攻549.第547章 準備第314章 籠絡第383章 絕境509.第507章 伐心第407章 折戟第369章 東風第445章 橫跳第73章 考驗587.第585章 將盡第437章 迎戰(三)第370章 密信第191章 歸降550.第548章 江東子弟第270章 降將750.第748章 探索第340章 詭計732.第730章 渡第66章 野心第53章 流民帥第300章 爭奪535.第533章 苗頭676.第674章 議戰474.第473章 休沐第363章 思變第65章 出第774章 交易第257章 大敗498.第496章 宿將第354章 步卒530.第528章 放歸第452章 手足502.第500章 挽留第123章 席位661.第659章 地六百五十八章 時務591.第589章 質子第6章 截殺667.第665章 自污第244章 東進第275章 亂戰664.第662章 禽獸566.第564章 拷餉第140章 墜馬第320章 連環馬第113章 買賣577.第575章 潼關第227章 北伐第6章 截殺第313章 扶植第174章 雄傑第321章 義兒軍604.第602章 翻船第36章 消息718.第716章 重刑688.第686章 刀俎578.第576章 秦晉544.第542章 名士689.第687章 對外第448章 虛實第323章 生養第249章 轉折第295章 兩難第109章 謹慎554.第552章 勇烈第283章 取捨第444章 天縱634.第632章 謝氏522.第520章 沙門第198章 豪強第88章 七曹第382章 出手661.第659章 地六百五十八章 時務707.第705章 北塵第370章 密信565.第563章 定遼第28章 山第57章 治479.第477章 碧血第81章 戰第150章 渡河第155章 風起第193章 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