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章 回訪日本(下)

其實貿易談判往往都會反覆進行多輪,有時會長達數年纔能有最終的結果,因此在談判的初期就陷入僵局,也是常有的事情。有時候在談判開始的一二輪中,雙方甚致會故意提高要價,讓談判陷入僵局,以示自己強硬的態度,並且爲自己在後面的談判中作出讓步留出足夠的空間來。而隨着談判的進行,纔會逐步降低條件,各自讓步,最終達成的協議也許和之前開出的條件幾乎完全不一樣,而談判的雙方雖未達到自己最理想的目標,但也是能夠接受。

而現在華東**和日本的貿易談判陷入僵局,實際是再正常不過的操作了。不過華東**爲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可以慢慢的磨時間,可現在日本卻是耗不起,因爲就在秦錚回國的第二天,英法俄三國正式通告日本,三國於即日起,徹底停止與日本的一切合作事項,並要求日本儘快改正錯誤,不得再損害【四國同盟】的利益。

原來華東**對日本的訪問情況,英法俄三國的駐日本大使館都詳細的傳回國內,雖然三國都知道日本是在故作姿態,用意是給英國施壓,因此才做出一付要和華東**和平交好的樣子來,但得知日本天皇都接見了秦錚之後,英法俄三國都有些沉不住氣了,英國、俄國都是君主制的國家,而法國現在雖然是共和國,但原來也是有悠久君主制歷史的國家,取消君主制還不到40年的時間,都知道君主接見使臣的意義相當重大,只有關係十分好的國家之間纔會有。

到這個時候,還說日本是故作姿態,恐怕就有些不符合事實了,畢競都到了這一步,看來日本是真的有意和華東**改善關係。因此英法俄三國也不能再無動於衷了,儘管這時華東**和日本的貿易談判還沒有結束,但三國決定立刻開始實施對日本的制裁。當然這時華東**和日本已經簽定了和平協議,實際己經損害了【四國同盟】的利益,現在就制裁日本,也說得過去。

當然英法俄三國的政治家也都知道,其實到了現在這一步,即使是實施對日本的制裁,也很難阻止日本和華東**改善關係,但在華東**和日本的貿易談判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實施對日本的制裁,可以給日本的談判工作進行干擾,使日本在這次談判中陷入被動的地位,而難以達到自己預期的目地,讓日本在與華東**日後的貿易關係中處於不利的地位,給日本和華東**之間打入一根楔子,再慢慢分化日本和華東**的關係,最終仍然將日本拉回到【四國同盟】的框架內來。也不得不說,英法俄三國作爲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對權謀的運用確實達到了一個很高水平。

果然,英法俄三國提前對日本實施制裁,確實給日本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現在只有儘快和華東**達成貿易協議,才能彌補英法俄三國對日本製裁造成的損失。但現在雙方的談判陷入僵局,正是互相比拼耐心、定位的時候,如果日本急於和華東**達成貿易協議,無疑是將會使日本在談判中陷入被動局面,而且必須要給華東**作出相里的讓步才行。這樣就算是最終雙方簽約成功,也不會讓日本達到滿意。

但現在的局勢不容日本和華東**慢慢的磨,那怕是簽定一個相對於日本並不十分有利的貿易協議,但也總比沒有簽定貿易協議要好,畢竟英法俄三國那一頭的貿易己經暫時停了下來,雖然日本也有意拉隴和美國、德國的關係,但現在和美國、德國之間還沒有華東**近,畢竟和華東**己經開始談了。

於是在接下來的談判中,日本明顯放底了姿態,降低了要求,將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條件,如要求雙方貿易用日元結算,朝鮮半島的要求等全都放棄,而對關稅的要求也不再堅持一定要降到最低限度,只要能夠達到日本可以承受的水平就行了。

日本降底了要求,談判當然就變得容易多了,雙方很快就談成了多項協議,首先是在結算方面,日本認同華東**的條件,除了雙方的貨幣之外,以英鎊、美元、白銀三種作爲雙方都認同的結算貨幣;同時華東**也將對日本出口的礦產資源、生產原材料的份額增加到日本能夠接受的數量,並將出口關稅降到華東**規定的最底水平;而且華東**也同意盡力多進口日本的機械設備、鋼鐵製品等,並像徵性的確定了一個購買數量,但超出這個數量的部份,只能由市場決定,而日本也同意將這些商品的出口關稅降到最低,以增加自已的競爭力。

另外華東**還計劃每年從日本進口一定數量的農產品、海產品,以及部份工藝品,但要求日本降底這些商品的出口關稅。

農產品和海產品都屬於食物類,是華東**目前比較需要的物資,因爲華東**正在準備推翻清廷的戰爭,農產品、海產品都屬戰略物資,自然是越多越好。而日本的工藝品如***、摺扇、和傘、版畫、浮世繪、玩偶等在華東**內很暢銷,畢競現在元老們基本都有一定的政治經濟地位,生活條件也提高,自然有更高的追求,不僅僅是日本的工藝品,歐洲國家的工藝品在元老們中也很搶手。而正所謂是上行下效,元老們的生活習慣也影響到其他的歸化民,因此對工藝品的需求量也在與日具增,當然和華東**的對外貿易總量相比,只是極小一部份,對華東**的對外貿易格局基本不會造成什麼影響,行政院也沒有干涉。

而海產品和工藝品到還好辦,這本來也是日本對外出口的主要物品,海產品是向大海要出產,工藝品也就是費些人工,華東**要進口,對日本來說其實是再好也不過了,降低關稅無非就是少賺一點,還是可以接受的,但要求進口農產品,就讓日本的談判代團有些爲難了,因爲日本也不是農業大國,農產品自己都未必夠用,那能大量出口給華東**,但現在日本處於弱勢地位,不好拒絕華東**,而且弄不好連海產品、工藝品也沒有了,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日本**協商之後,最終還是接受了這個條件,畢竟還是賺錢要緊,由其是日本現在元氣大傷,需要多出口賺錢,至於日本的產量不夠,還可以從朝鮮半島、琉球、臺灣徵收,反正加稅就行了,至於那些地區的民衆死活,當然不會放在日本**的心上。

但最後談到日本出口中國的布匹、棉紗、紡織品、紙製品,等輕工產品,華東**則咬定不放,決不降低關稅,因爲這些產品和現在華東**的產業有很大後重疊,因此華東**要保護自己的這些產業,自然不會降低這些商品的關稅。

雙方在這個問題上又僵持起來,一連數天都沒有一點進展,最終決定將這相關的32種商品的華東**進口關稅問題暫時擱置,先將談好的部份簽訂成一份貿易協議,等下一次談判時,再討論這些問題。分階段談判,並簽定協議,這在貿易談判中也是常有的事情,因此華東**和日本就這樣簽定了第一輪貿易協議,並約定在三個月內,在青島進行第二輪貿易談判。

雖然這份貿易協議和日本的預期相距甚遠,但不管怎麼說,日本可以以較低的價格從華東**進口礦產資源、生產原材料,並可以向華東**出口一部份機械設備、鋼鐵製品、農產品、海產品,以及部份工藝品,也算是有所收穫,而且輕工產品的出口也沒有說死,還有的一談,因此日本也免強可以接受。

而就在華東**的貿易談判代表團離開日本的第二天,伊藤博文宣佈辭出首相的職位,解散內閣,重新選定首相組閣。

按照伊藤博文和山縣有朋達成的協議,伊藤博文辭職之後,由軍方的代表出任首相組閣,但讓山縣有朋爲難的是,現在日本陸軍找不出一個合適的人選來,因爲在遠東戰爭中,陸軍損失了多位高層人員,導至在高層人員中出現了斷層。有資格出任首相的首推桂太郎,但他是由於遠東戰爭的失敗而下臺的,總不能立刻就二進宮吧;其次是兒玉源太郎,但現在兒玉源太郎是日本陸軍碩果僅存的大將,擔負的重建日本陸軍的重任,讓他退出軍籍從政,對日本陸軍是巨大的損失。

山縣有朋再三思考,最終決定由寺內政毅出任首相,其實寺內政毅並不是最合適的人,資歷免強夠了,但寺內政毅是由於遠東戰爭的失敗而引咎辭職的,現在讓他擔任首相,不是不降反升了嗎?但除了寺內政毅之外,也真找不出人來,只能免強頂一頂。

但山縣有朋推出的人選遭到了海軍的強烈反對,海軍部認爲在陸軍情報人員獨走這件事上,寺內政毅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且這件事情給日本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整個陸軍都應爲此負責,不宜從陸軍中選擇首相。海軍部的意見也得到大批**官員的支持,都反對陸軍出任首相,如果一定要從軍方選人,也應從海軍中找。

現在的山縣有朋也是老奸巨滑的政客,到了這個時候,那還不明白自己原來是被伊藤博文算計了,但現在的大勢已定,陸軍也無力迴天,就算免強將首相的位置搶到手,也難以長久,因此也只能順水推舟,將首相的位置讓給海軍。於是最終由海軍部長山本權兵衛出任首相,重新組閣。

第二一二章 爪哇之戰(二)第一四四章 訪問(四)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三十六章 圈孑第三八四章 足球比賽(五)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六十五章 工業(二)第七二六章 臺灣來客(下)第三一二章 備戰(六)第二八五章 年終會議(一)第二四五章 王家寨(七)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一九零 訪問天津(二)第二七四章 朝鮮半島危機(上)第二九三章 漁人行動(五)第八十五章 造艦競標(二)第一四九章 進攻楊村(二)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四九三章 聯盟終結(上)第四九一章 歸附(上)第六四八章 日本本土作戰(八)第二八七章 年終會議(三)第七一八章 上海談判(五)第二零六章 艦隊出發第五百章 各方態度(三)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三五八章 徳國特使(六)第六一九章 登陸日本(一)第一六六章 新艦下水(二)第三七五章 上海(三)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七)第四八七章 登陸作戰(八)第一一八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四)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七十二章 【協議】與【宣言】第二零七章 戰爭規則(二)第一七九章 南下上海(九)第二一七章 爪哇之戰(七)第五百章 各方態度(三)第二零六章 正面進攻(四)第七十五章 來訪者(三)第二七八章 中立(二)第二三六章 訪日艦隊(七)第一六九章 德國之行(一)第二零五章 懲罰行動(下)第一三零章 外調(四)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一四七章 北倉之戰(六)第二零九章 奇襲威海衛(三)第二三六章 作戰計劃(四)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一八九章 登陸爪哇(一)第一五二章 上任(六)第三九八章 全面開戰(七)第二零三章 英國干涉(五)第二零七章 奇襲庫倫(一)第五九九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上)第五五七章 接受談判(九)第六二三章 登陸日本(五)第三九零章 新聞發佈會(四)第一六九章 新艦下水(五)第二四一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四)第十九章 海軍編制(三)第六十七章 睡不着的人(上)第七十一章 海軍顧問(下)第二一三章 青島攻略(二)第三一七章 騎軍(一)第一一二章 接管天津(四)第一六四章 年終(上)第四零二章 全面開戰(十一)第四二九章 進攻北京(八)第二十章 投降第四二六章 停戰期(七)第六九二章 再度出擊(三)第一二一章 晚餐(下)第九十四章 安置營(十)第二零二章 作戰計劃(下)第十四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一)第五八七章 隔空交手(三)第三十一章 市長上任(三)第四四六章 外交斡旋(三)第二十二章 增援部隊(下)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一七二章 德國之行(四)第六八九章 反制(三)第五五九章 地主聯盟(三)第一一四章 失蹤(下)第一八七章 護僑行動(九)第二一九章 談判(一)第五三五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六)第三六零章 徳國特使(八)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議(上)第四七一章 戰前(三)第二二九章 技術討論第三四二章 軍事計劃(上)第二七九章 五人會議(三)第五六七章 陰謀(五)第四八三章 統一商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