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章 天津見聞(四)

領到了飯菜以後,兩人又坐下來邊吃邊聊,李鬆晨道:“我們下一個目標就是進攻山東了,會在什麼時候開打。”

高珺道:“這個月大概是不可能了,我估計是下個月吧,因爲現在這樣的局面未必能夠保持長久,因此我們必須趁着現在的優勢,在年內攻佔山東,至少也要佔領山東的一部份,在帝國主義做出反應之前,造成即定的事情,建立穩定的根據地。”

穿越集團要進軍山東,在山東建立根據地,並不是什麼秘密,穿越者們可以隨意的在私下裡討論,而高珺畢竟還是軍方的人,因此對此有自己的判斷。

這時李鬆晨的心裡一動,道:“如果攻下了山東,那麼我們,像臨時執行委員會、行政院這樣的機構,是不是都要搬到山東去。當然可能臨時執行委員會這個名稱將會取消,換成一個正式的權力機構。”

高珺道:“應該是這樣,畢竟天津的地方太,又離北京太近,迴旋的餘地不大,而且人口基數有限,並不是一個有發展前途的地方,而在山東地區的發展空間就要大得多了,因此攻下了山東之後,肯定是會將重近移到山東去,不過俱體是在那座城市定居,那就不好了,濟南、青島、煙臺都有可能,只能等在山東站穩了腳跟再。”

李鬆晨了頭,道:“如果我們的重心遷移到山東去,那麼天津怎麼辦,會放棄嗎?”

高珺搖了搖頭,道:“這個我到是還沒有聽過,不過按我的看法,執委會應該是不會輕易的放棄天津,一來天津是我們從八國聯軍手裡奪回來的,如果輕易放棄,對我們的士氣,還有執委會的威信都是嚴重的打擊;二來雖然天津並不適合做爲根據地發展,但卻是北京的門戶,海河入海口,戰略位置還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天津也是這個時代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海運流通非常興旺,因此做爲我們直接管理的一個城市,還是可以的,我想執委會也決不會放棄天津,除非是有極大的利益來交換才行。”

李鬆晨聽了,到是有些意外,如果這些想法真的是高珺的個人看法,那麼明這個年輕的女軍官是一個有相當頭腦和大局意識的人,而不僅僅只是一個技術型的上尉軍官。

其實在舊時空裡,高珺雖然是軍人,但除了本專業之外,對軍國大事也並不感興趣,相反還頗有些追求資情趣,屬於典型的技術奼女。當然,以高珺的技術水平,無論是在軍隊還是轉業以後,都足以保證她的生活品質。但穿越之後,高珺的技術成了屠龍技,現實也迫使高珺不得不轉型,才能夠保證自己能在這個時代有一席之地。

當然,高珺並沒有穿越前輩們那種鳳臨天下、惑亂後宮的野心,只是希望在這個時空裡,自己也能像在舊時空一樣,依照自己的能力,保證自己的生活質量和在穿越集團中的地位。因此高珺才改變自己技術奼女的性格,一方面積極的組織女軍,另一方面也努力的惡補這個時代的歷史,以及軍事、政治等方面的知識,並且積極的向秦錚請教,而且高珺畢竟是十分聰明的人,經過了二十幾天的惡補以後,高珺的見識、閱歷也和穿越之前大不相同,有一套自己的看法。

而她和李鬆晨也比較熟悉,於是不自主將自己的觀念全盤托出。等完之後,高珺才發覺自己似乎的有些多了,道:“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可不是執委會的意見啊,不過你覺得呢?”

李鬆晨笑了笑,道:“得不錯啊,我的想法和你差不多,我們是絕對不會輕易的放棄天津,因此就算是重遷移到山東去了,估計會在天津單獨成立一個城市行政區,留下一部份人來管理天津。”

高珺了頭,心裡也頗有些得意,看來自己這些天的惡補並沒有白廢,對時局的看法到是有一些清晰的判斷,但就在這時,高珺的頭腦裡忽然靈光一閃,道:“你該不會是想留下來當這個天津市長,不想當農業部的部長了。”

李鬆晨笑道:“你覺得呢,是留下來當天津市長好,還是跟着執委會一起,到山東去繼續當我的農業部部長?”

高珺頓時來了興趣,認真的想了一想,才道:“我到是覺得這兩條路都是各有優劣的,但分不出來那一條路更好一些。”

李鬆晨道:“你到是得看,優劣都有那些。”

高珺一邊思索,一邊道:“如果留在天津當市長,可以在這一片地區當一把手,這也算是‘寧爲雞首,不爲牛尾’吧,另外天津是這個時代中國較爲發達的地區,而且我們在這裡還有經營一段時間,應該有一個不錯的基礎,也比較容易做出成績來,這些應該就是優勢,而劣勢就遠離中央,發展的空間有限,就算因爲在天津的政績突出,以後上調到中央去工作,但一切又都要從頭開始,想要出頭又不知需要多少時間。”

李鬆晨呵呵笑道:“得很好啊,那麼到山東去呢?優劣又有那些?”

高珺道:“應該是和天津正好相反吧,反正這就是我的看法,你呢?你是怎麼想的,也告訴我啊,可不能只讓我一個人吧。”

李鬆晨道:“你剛纔把留在天津的優劣得很得很詳細了,我也沒有什麼好補充的,所以我就來一到山東去的優劣。如果我跟着執委會一起到山東,當然還是當農業部部長,看起來當然要比天津市長要風光一些,因爲按照中國人的觀念,那怕是級別相同,中央的官員也要比地方官員高一級。但現在行政部已經設立了九個部門,還有七個預備成立的部門,另外將來還有可能成立其他部門。這麼多部門在一起,互相之間的爭奪想必也有十分激烈的,這段時間各部門的活動,你不會不知道吧。”

高珺了頭,笑道:“到是知道一些。”

李鬆晨道:“所以想在中央幹出一些成績來,要比地方困難得多,就是因爲有多方面的掣肘,限制太多,有時還不得不和其他部門進行妥協和利益交換,另一方面,儘管現在我們的各項制度還不建全,但隨着我們在山東建立了穩定的根據地,肯定會逐漸完善起來,官員職位都絕對不會是終身制,而且省部級己是相當高的級別,再向上晉升的空間己極爲有限,最多就是平級調動,轉換個部門再幹一輪,然後就算不退下去,也會被下派到地方去工作,基本就沒有再回中央的機會了。因此還不如先在地方上幹出一些成績來,同時也可以多積累一些工作經驗,然後再到中央去工作,就算是重新開始,也要好一些。”

高珺聽了,也若有思,道:“你這樣想,到也有一定的道理。”

其實還有一些話李鬆晨還不好出口,因爲在舊時空裡,國家的領導人都是相當重視地方上的管理經驗,往往需要在地方上幹過十年以上的時間,並且在縣、市、省三級都擔任過一把手。畢竟中國實在太大,而且人口又多,必須要在地方上積累足夠的行政治理經驗,成爲國家領導人之後,才能夠管理好這麼大的國家。另外,在地方工作時,還可以慢慢的培養自己的班底,將來成爲國家領導人以後,纔有人可用。畢竟沒幾個靠得住的人,再有能力也做不成什麼事。

當然,現在穿越集團還是處於一個初始階段,並不能算一個國家,目前的各級官員基本都是從舊時空的平民百姓直接提升。不過目前穿越集團實際控制的地方也就只有一個天津城,就算下一步佔領了山東,那也不過只是一個省,從人口和麪積上看,山東省在中國都不算是大省,因此現在穿越集團,也根本就沒有地方官員。而且各級官員們到也是可以隨着發展,逐步的積累治理國家的經驗,到並不看重地方工作的經驗。

不過隨着穿越集團的勢力擴大,肯定會需要大量的地方官員,而且穿越集團慢慢國家化以後,各種制度、管理、行政各部門逐漸完善,那麼地方上的工作經驗,也將會越來越重要的,也肯定會成爲晉升成領導人級別的重要條件。

在目前的穿越集團中,五名常任委員就相當於是最高領導人,但五個人的年齡都在五十歲以下,在政治中算是十分年輕的,一般來,如果不出大的意外,是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最後還會再増補二到三個人,但李鬆晨估計自己基本沒有什麼機會,因此在短時間內,自己留在中央工作,都不大可能再有較大的晉升空間。不如先留在地方上工作,一方面是積累工作經驗和政績,以級足夠的人脈關係,另一方面也是爲以後上調到中央工作做準備。

這到並不表示,李鬆晨從現在起,就己經瞄準了領導人的位置,只不過有備無患,先把自己的基礎打好,等有機會的時候,自己才能夠抓得住。當然,這些話現在確實沒有辦法對高珺。

感謝書友劉辰予的豪華章,也感謝書友追夢赤子、江555的貴賓票

第五十四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五)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三七八章 對馬海戰(五)第五七三章 預備會議(八)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二三九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二)第三八二章 足球比賽(三)第三九二章 新聞發佈會(六)第三七二章 德國的收穫(下)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一四三章 北倉之戰(二)第四四四章 遼陽之戰(六)第三六三章 大戰之前(十)第三二三章 騎軍(七)第二六八章 根據地(十)第二章 收關行動(二)第五七八章 袁世凱來訪(二)第五二三章 談判(一)第九十八章 新根據地(一)第七一七章 上海談判(四)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一三九章 上海新區(三)第四九八章 各方態度(一)第五七九章 袁世凱來訪(三)第八十二章 婚禮第四六三章 圍殲日軍(七)第六二四章 登陸日本(六)第四六五章 迎擊俄軍(二)第七一三章 日本屈服(下)第四七五章 山海關之戰(四)第五九八章 濟南衆態(七)第五六四章 陰謀(二)第三八五章 足球比賽(六)第六四六章 日本本土作戰(六)第一三四章 海軍假期(五)第二六七章 進城(三)第四四二章 遼陽之戰(四)第二三零章 後續影響(五)第四一一章 北京攻略(七)第一零三章 新根據地(六)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三六七章 餘波未平(四)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二九八章 革命者(三)第三十二章 年度總結(二)第六六八章 臺灣海峽之戰(九)第九十章 青州之亂(三)第六六零章 臺灣海峽之戰(一)第四六八章 迎擊俄軍(五)第一九四 訪問天津(六)第四一一章 北京攻略(七)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三五四章 大戰之前(一)第五五五章 土地改革(十)第一四一章 震動(下)第九十四章 天津租界(一)第四九一章 歸附(上)第二一三章 爪哇之戰(三)第二七二章 戰爭開始(一)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六二八章 登陸日本(十)第六九八章 求和(五)第一六二章 對日談判(七)第十八章 海紅旗16第一八二 開平煤礦(下)第二五零章 創業(三)第四六一章 圍殲日軍(五)第六三五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七)第五二八章 談判(六)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二零九章 奇襲庫倫(三)第一九六章 巴達維亞(四)第三九五章 全面開戰(四)第四一九章 北京攻略(十五)第一一六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二)第五九九章 濟南衆態(八)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第四十一章 敘舊(下)第五一四章 清廷招撫(十一)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九十五章 青州之亂(八)第一二零章 秋收行動(九)第二三一章 總結(上)第六零三章 應對計劃(三)第一一三章 接管天津(五)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一四七章 徳國之行(四)第三四六章 歐洲危機(三)第二一四章 青島攻略(三)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五十一章 佔領大沽口(二)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三五一章 上海警戒(四)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一四四章 北倉之戰(三)第三五八章 大戰之前(五)第二九五章 制海權的歸屬第二一零章 戰爭規則(六)第二八五章 協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