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一章 五人會議(五)

提到了談判的事情,秦錚便道:“你們接見過張佩綸沒有?”

徐濟超道:“外事部的李部長接待過他,但我和司令員還沒有接待他。。:。不過張佩綸向我們提出一個要求,希望這一次談判,能夠讓清政fu也參與進來,組成一個三方會談,同時還希望我們在這次談判中,能夠幫助清政fu少損失一些利益。”

秦錚皺了皺眉,道:“淸政fu要參加會談,這不是給我們塞進來了一個豬隊友嗎?以清政fu無能軟弱的特‘性’,肯跫會不惜出賣國家利益來換取八國聯軍撤出北京,在舊時空裡,清政fu和十一國簽定的辛丑條約賠贖白銀4.3億,加上利息一共是9.2億,是1900年清政fu財政收入的十倍啊。”

王雲鵬道:“所以清政fu纔想加入進來,搞個三方會談,不就是想借我們的勢力,來壓制八國聯軍,維護國家利益,所以我看這是好事啊。”

秦錚道:“未必是好事,我看清政fu的目地,只是想少賠一點銀子,而並不是維護國家利益,在慈禧太后看來,中國不過只是他們愛新覺羅家的‘私’產,想賣就賣,現在只不過是想少賣一點,給自己多留一點而己,但現在我們被牽扯進來,簽定了賣國條約,就脫不開干係,將來這恐怕就是我們的一大污點。”

肖建軍道:“那就拒絕張佩綸的要求好了,我們和帝國主義單獨談判,就讓清政fu自己去和帝國主義談判好了。”

夏博海搖了搖頭,道:“我到不這麼認爲,讓清政fu參與這次談判,對我們還是利大於弊的。首先是清政fu畢竟還是目前中國的合法政fu,因此讓清政fu參與談判,有利於確立我們的正統‘性’。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一點,迫使清政fu承認我們是中國人,這樣我們以後也就有了合法的身份地位,而且還可以向清政fu提出要求,把山東劃爲我們的勢力範圍,這樣我們在山東的統治也就順理成章了。至於擔心清政fu會在這次談判中賣國,我覺得我們有這樣的想法,是陷入了一個誤區,我到是認爲有我們把關,是不會讓清政fu有賣國的機會。相反,如果談成一個不割地、不賠款,維護了中國主權利益的條約,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聲望,當然,如果清政fu要參與這次談判,必須是以我們爲主導的才行。這一點要向張佩綸說清楚。”

秦錚道:“這些話對張佩綸說了也沒有用,他不過就是一個替李鴻章傳話的人,真正有決定權的人是李鴻章。”

夏博海道:“那就讓張佩綸去給李鴻章傳話,讓李鴻章來決定。”

秦錚道:“我到是覺得用不着對張佩綸說得那麼明白,最好是讓他帶話,請李鴻章來天津和我們面談,有些事情只有當面談才能談得好。當然,我們派人去上海拜訪李鴻章也行。”

夏博海的眉‘毛’跳了一跳,道:“說到了上海,我到是一個不算太成熟的想法,現在到是可以說一說,讓大家討論一下。”

秦錚道:“什麼想法?”

夏博海道:“我認爲這一次談判的地點不要設在天津,最好是設在上海。”

衆人聽了,也都覺得有些奇怪,因爲一般談判的地點設定,都是在佔有優勢一方的地盤,如南京條約的簽定地點是在停泊在南京江面的一艘英**艦上,而馬關條約的簽定地點則是日本馬關。而現在的局面明顯是穿越者佔優,而夏博海卻要將談判的地點設在上海,當然是讓人覺得十分意外。

夏博海進一步解釋道:“這一次朝鮮半島危機暴‘露’了我們在情報收集能力方面存在着重大的缺陷,這麼重大的事情,而且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朝鮮半島離天津只有300多公里,我們竟然遲了這麼多天才知道,幸好是朝鮮半島危機的結果是對我們有利的,否則後果恐怕是不堪設想,因此我們絕不能再忽視情報工作了。”

肖建軍對收集情報的工作也十分重視,畢竟戰爭有很大一部份就是建立在情報工作上,因此對這個話題到是很感興趣,道:“我到是贊同加強情報收集工作,不過搞情報工作最重要是布點,布的點越多,越廣,卻麼獲得情報的渠道就越多,但以我們目前的情況來說,想要廣泛的布點,難度相當大啊,更不要說是在國外布點了。”

夏博海道:“我們現在當然不可能到國外去佈設情報網點,但上海可以,而且上海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社會最複雜、最多元、最國際化,也是各種牛鬼蛇神出沒的城市,這樣的社會環境,就是收集情報的最好地區,在舊時空裡,世界各國都在上海設有自己的情報機構,我們的先輩們也不例外,無論局勢多麼艱難,都沒有放棄上海的情報站。雖然現在的上海還沒有達到舊時空裡十里洋場的盛況,但己經是目前中國與國外聯繫最廣最緊密的地方,並且初步形成多元化。而且也是南方的經濟中心,因此如果我們能在上海設立一個情報點,那麼獲得國內外情報信息的渠道就會大大擴展,再發生朝鮮半島危機這樣的事情,我們一定能夠及時獲知,同時還可以依託上海,向南方擴展情報網絡。另外,以後我們要建立我們的工業體系,發展經濟,在前期還需要引入相當一部份國外的設備機器,同時還要購買大量的資源,另外還要有一個產品銷售的渠道,這些都離不開上海。”

秦錚道:“你的意思是借在上海談判的機會,在上海建立我們的情報站?”

王雲鵬道:“我看還是先建立一個商行要好,以商行爲掩護再建立情報站,大部份情報人員都是用商人的身份爲掩護的,這樣即可以收保情報,又可以發展經濟,一舉兩得。”

徐濟超道:“現在建立商行,做什麼生意呢?現在我們輕重工業幾乎還是一片空白,提供不了任何產品,建立商行不過就是一個空殼子,相反還引人懷疑。”

王雲鵬道:“不賣東西可以買東西啊,現在我們需要的東西多去了。建立商行進行收購,完全說得過去。”

夏博海道:“俱體怎麼‘操’作,我現在也沒有想好,細節可以慢慢討論,這裡就不展開了,不過我們可以藉着談判在上海先設立一個辦事處,以後怎麼辦,再一步一步來吧。”

秦錚道:“這個建議我認爲是可行的,明天我先接見張佩綸吧,看看他怎麼說,然後讓商務部和安全部拿出一個俱體的計劃來。”

夏博海點了點頭,道:“還有什麼事情要討論的?”

肖建軍道:“備戰啊,這麼重要的事情怎麼能不討論。”

夏博海笑道:“這是軍事事情,等到軍委會議上再討論吧,不過老肖可以先準備一下,拿一個初步的備戰方案出來。”

隨着穿越集團勢力的擴張,現在夏博海、秦錚的‘精’力都逐步轉向政務,只有肖建軍對政務不太感興趣,因此只有他主抓軍事,形成了較爲明確的分工。

徐濟超道:“還有一件事情,就是執委會遷移到青島之後,天津怎麼處理,是建市還是建立軍分區。”

秦錚道:“我看還是單獨建市好,駐軍肯定是有,但軍分區應該設下市以下,畢竟天津離山東也不遠,沒必要單獨建立一個軍分區。”

徐濟超道:“如果是建市的話,但是釆取什麼模式建市,自治、部份自治、還是完全受執委會控制,是否有自己獨立的財政,還有就是市長的人選。”

王雲鵬道:“我看最重要的還是把天津市長的人選定下來,當然我認爲現在最好不要稱市長,天津也不要稱市,而是叫行政區或特別行政區,市長就叫行政官,這樣也不致於太過刺‘激’清政fu。”

秦錚道:“頭銜到是其次,我也認爲先應該把人選定下來,這樣纔好討論天津未來的倶體模式。老夏,你們有合適的人選嗎?”

夏博海道:“我和徐主任討論過,認爲李鬆晨同志出任天津市長,或者叫天津地區行政官最合適。”

徐濟超接着道:“我們佔領天津以後,李鬆晨同志一直都負責農村工作,在新農村建設,以及恢復農業生產,劃分土地等工作上都有十分出‘色’的成績。而且他有在基層工作的經驗,又熟悉天津地區農村的環境,現在天津地區的主體仍然還是農村,因此我和司令員認爲,李鬆晨同志應該是適合的人選。”

秦錚點了點頭,道:“問過李鬆晨同志的個人意見沒有?”

徐濟超搖了搖頭,道:“這到還沒有。”

秦錚道:“就我個人來說,是信得過你們的眼光,不過首先最好是問一問李鬆晨同志的個人意見,看他是否願意擔任這個職位,另外還是拿行政大會上去討論之後,再做最終的決定。”

這一次五人會議,足足開了近三個小時,五個人討論了許多重大的事情,並對穿越集團未來的發展定下了基調,實際的意議十分深遠,並不並於此前的大沽口會議、天津會議、二次會議。不過由於參加這次會議的只有五個人,許多決議實際是由五人討論決定的,因此這次會議的俱體內容,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不爲人所知,因此並未與三大會議並列。一直到很久以後,五個人全都作古,會議的內容才逐漸解密,被命名爲五人會議。。

第五九二章 上海租界(四)第七三一章 決策(五)第五五八章 地主聯盟(二)第六四八章 日本本土作戰(八)第六十九章 睡不着的人(三)第五一零章 清廷招撫(七)第六章 設伏計劃第五八五章 隔空交手(一)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二一二章 爪哇之戰(二)第六十章 遠東戰爭結束(下)第八十五章 戰前準備(二)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六七七章 大獲全勝(八)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二十四章 挾持人質第一六四章 年終(上)第三三九章 李鴻章來訪(十六)第四十三章 導彈命中第三三一章 海歸(二)第三六二章 大戰之前(九)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二十三章 錦州告急(二)第一六八章 決議第三五四章 徳國特使(二)第三九八章 全面開戰(七)第二五四章 圈套(二)第五十三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四)第三百章 革命者(五)第一六四章 年終(上)第四五五章 山海關(一)第一六五章 年終(下)第一八九章 德國海軍戰略(七)第五零五章 穆棱河之戰(一)第六零七章 東北戰事再起(五)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一六四章 年終(上)第五二四章 反圍剿(四)第四五七章 山海關(三)第六十八章 德國使團(八)第三十七章 圈孑(下)第七十一章 海軍顧問(下)第六零二章 應對計劃(下)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擊(四)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第二五六章 公審大會第四一三章 北京攻略(九)第三十五章 陸軍盤點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島(五)第四二四章 停戰期(五)第九十章 安置營(六)第一二二章 秋收行動(十一)第五五一章 接受談判(三)第八十二章 災民(二)第五四六章 土地改革(一)穿越艦隊簡介一053H3導彈護衛艦第五八八章 農場巡視(三)第三八九章 新聞發佈會(三)第四九零章 激烈博弈(四)第五六二章 夜襲(三)第六一零章 朝見風波(二)第十八章 海紅旗16第六六四章 臺灣海峽之戰(五)第二三七章 作戰計劃(五)第二七四章 戰爭開始(三)第六十五章 艦上見聞第三四八章 前往青島(一)第四九六章 襲取海參崴(五)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撫(九)第一三九章 上海新區(三)第二零三章 從軍第三一六章 軍隊擴編計劃(四)第一一四章 接管天津(六)第五八一章 青島密約(上)第四七九章 登陸作戰(一)第四十三章 天津分治(一)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四三六章 政客(一)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第六八五章 結束戰爭(六)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議(三)第五八二章 青島密約(二)第二七四章 朝鮮半島危機(上)第四八四章 登陸作戰(六)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一)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第四七二章 戰前(四)第六十八章 工業(五)第一九八 超強硬對強硬第二五七章 公審大會(二)第三零四章 反制行動(二)第三零七章 反制行動(五)第三一二章 結局第五一四章 清廷招撫(十一)第二三零章 訪日艦隊(一)第一一二章 抓捕(下)第三七六章 對馬海戰(三)第一七一章 投資考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