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章 新艦下水(四)

在不知不覺當中,船塢裡的軍艦以肉眼難以察覺的速度在升起,一直到甲板高出地面達1米多,船塢裡的海水己經全部注滿了,而還留在艦上的十幾名工作人員前後奔跑,檢查艦體的情況,其實在底層船艙裡還有10餘名工作人員,檢查各艙室的密封情況。

經過了半個多小時的檢査之後,基本沒有太大問題,因此給德國工程頒獎之後,軍艦下水的儀式也到了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出塢。

李亞首先下令開閘,只聽一陣“咯吱”、“咯吱”的刺耳金屬磨擦聲音,船塢的兩扇閘門緩緩的打開,而早己在船塢口等候的兩艘拖船立刻緩緩的倒船塢裡,並將船尾的纜繩拋給軍艦甲板上的工作人員,並且在甲板上固定住。然後兩艘拖船一起開動,拖動着軍艦,緩緩從船塢中駛離出去。

而在船塢邊上,又一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歡呼聲,工人們都奮力的揮舞着手裡的小彩旗,不少人都興奮的跳了起來,軍樂隊也又演湊起雄壯的音樂,甴其是在軍艦被拖離出船塢的時候,還燃放起了鞭炮,也使整個氣氛也達到了最*。

軍艦被拖船完全拖出船塢後,又有兩艘拖船過來,四艘拖船合力一起將這艘軍艦推到舾裝臺邊,並在岸邊固定,準備進行舾裝。而軍艦出塢以後,船塢的閘門緩緩的關閉,將進行排水清理,準備建造下一艘軍艦。德國那邊己經傳回消息,華東政府和德國的第二批造艦合同己經簽定,青島造船廠馬上又要開建兩艘裝甲巡洋艦,這個船塢馬上就又要用了。

而李亞也己經宣佈,軍艦的下水儀式才全部結束。工人們漸漸都散去,有人去舾裝臺邊準備新的工作,也有人回到另一艘軍艦的船臺那邊,因爲下一步就是這艘軍艦下水,不過那艘軍艦的下水,不在這次的儀式中。

而參加下水儀式的華東政府官員也都紛紛起身,和工作人員們一一握手,表示對軍艦成功下水的祝賀,而且夏博海、秦錚還和商人們代表交流了幾句,對他們的到來表示了歡迎,並且希望他們在青島的考查順利,而且華東政府一行重視民族工商業的發展,真誠的歡迎他們到山東來投資等等,然後才離開造船廠。

工商團則繼續留在造船廠裡參觀,李亞先帶他們去參觀叧一艘軍艦下水,並且向他們詳細的介紹這一型軍艦的詳細情況。當然李亞也沒有隱瞞,十分坦誠的告訴這一型軍艦是由華東政府自行設計,一共建造了4艘,其中兩艘在德國建造,而在青島建造的兩艘則是由德國派出技術人員,指導青島造船廠施工,而且造艦用的材料、設備、武器,絕大部份都是從德國進口,因此這兩艘軍艦並不能完全算是自行建造,最多隻能算自行組裝的。不過通過這兩艘軍艦的建造,讓造船廠積累了建造軍艦的經驗,並且培養了一批造船的技術工人,而且華東政府也正在逐步完善自己的工業體系,計劃用10年時間完成軍艦製造的大部份配套體系,達到軍艦建造的完全自主化。

其實這種購買國外的材料設備,請國外專家指導施工、自己組裝建造的模式,甚至連設計都是從國外購買,在洋務動運創辦的企業中也是非常普遍的,而且連許多洋務派都己經習以爲常了,因此華東政府從徳國購買材料、設備、武器,自行建造軍艦,在衆商人看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誰都沒有想到,海外華人竟然有這樣宏大的目標,要實現軍艦建造的完全自主化。

有些商人,如盛宣懷就十分清楚,完全自主建造軍艦,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系統,涉及到鋼鐵、煉建、蒸汽機、鍋爐、武器等多個配套系統,需要的相關工廠可能會多達上百家,這是原來清廷的洋務派官員們根本都不敢想建成完全自主建造軍艦的全部體系,海外華人竟誇口只用10年時間就要完成這一體系,如果是別人,盛宣懷肯定會不屑一顧,但海外華人從來不說懸話,而且海外華人這兩年多以來,己經做出了許多不可能的事情,因此盛宣懷對此也只能半信半疑。

介紹完了造艦的情況之後,李亞又向衆商人們介紹了造船廠的情況,管理機構,職權責的分佈,生產流程、監督監管等等,然後又領着衆商人在造船廠裡參觀其他正在建造中的軍艦。

雖然青州級防護巡洋艦的性能優越,但畢竟是屬於大型防護巡洋艦,造價較爲昂貴,而且這一型防護巡洋艦主要是用於遠洋破交、護航,在目前人民軍海軍序列中,不會大量建造,因此需要設計一型噸位較小,而且價格較便宜,可以大量建造的防護巡洋艦,兼具遠洋破交和近海巡航的作戰能力,並且和青州級防護巡艦形成高低搭配,這也就華東政府造艦計劃中的3500噸級的中型防護巡洋艦。

這型軍艦的設計是在1902年11月就己經定稿,艦體的尺寸爲:長95米,寬12米,吃4.8米,排水量約爲3500噸;艦載武器爲:前後各一門雙聯155毫米主炮,副炮爲2門雙聯100毫米炮,4門雙聯75毫米炮,4門雙聯50毫米速射炮;裝甲爲:穹甲低部厚度爲100毫米,弧頂厚60毫米,主炮裝甲150毫米,副炮裝100毫米,司令部裝甲180毫米;動力爲:兩臺5000馬力往復式三漲蒸汽機,鍋爐12座,預計航速爲22-23節。造價預計在80-90萬白銀左右。

和青州級防護巡艦相比,這型軍艦的排水量只有6成左右,艦載武器更是縮水到4成,裝甲也取消了側舷裝甲,只保留穹甲,而航速也下降三節左右,但造價卻是相當可觀,一艘青州級防護巡艦大約可以建造2.5艘這型軍艦。另外儘管火力、防禦、航速都大幅下降,但仍然可以執行破交、護航任務,畢竟完成這些任務也並不需要很強大的戰鬥力。

這型軍艦是在1903年1月開建,由於這時鋼鐵廠己經能夠生產這種中小型軍艦的龍骨鋼材,以及均質鋼板,因此材料的自產化己經得到大幅提高,可以說除了裝甲鋼板以外,其他的艦體鋼材華東政府基本都能夠自產,可以說這是造艦自產化的一個重進步。

而且有了建造青州級防護巡洋艦的經驗之後,穿越者也開始償試獨立建造這一型軍艦,所有工人全部都是青島造船廠的員工,而徳國的技術人員全部都不親自動手,只是在必要的時候提供顧問和技術指導。

除去這一艘中型的防護巡洋艦之外,穿越者還設計了兩型驅逐艦,也是按高低達配,高端的一型噸位在1500-1600之間,艦長90米,寬10米,吃水3.5米,配備的武器爲前後各一門雙聯裝125毫米徑主炮,兩門雙聯裝75毫米徑副炮,4門雙聯50毫米速射炮,三聯裝530亳米*發射管兩座,航速24-25節。這一型驅逐艦的任務主要是能夠協同主力軍艦進行遠洋作戰。

而低高端的一型噸位在1000噸左右,艦長86米,寬9米,吃水3.2米,配備的武器爲前後各一門單裝125毫米徑主炮,兩門單裝75毫米徑副炮,4門雙聯50毫米速射炮,雙聯裝530亳米*發射管兩座,航速21-22節。這一型驅逐艦的任務主要是近海巡邏、護航、護漁,海上治安,以及進入內河作戰。

由於這樣兩型驅逐艦的建造技術水平比較低,而且對艦體材料的要求也不高,一般的鋼材也就夠了,而艦載武器也都可以由青島兵工廠生產,只有蒸汽機、鍋爐、電機等少數關建設備需要從德國進口,因此自產化率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在1902年11月就己經開始建造,現在都己經基本成型,預計在一個月內就可以下水,只不過由於這兩型驅逐艦實在太不起眼了,而且驅逐艦這一艦種在這個時代的海軍序列中屬於炮灰的角色,穿越者也沒有進行大肆的宣傳。

在青島造船廠裡轉了一圈之後,工商代表團的商人們都頗有感觸,雖然說這座造船廠有德國原來的低子,但海外華人在接手兩年以後,就能夠達到現在的樣子和技術能力,以過去清廷的標準和效率來衡量,都是相當難得的。商人們在上海都聽說過海外華人重視實業工商,與歐洲各國相似,但畢竟都沒有親眼見過,而且這些商人誰也沒有去過國外,因此沒有一個直觀的感覺,而在商人們想法中,大概也就是和洋務運動成立的什麼江南製造局、天津機器局之類的工廠企業類似,當然要稍好一些也是應該的。

但參觀了青島造船廠之後,衆商人們才知道自己以前都想錯了,海外華人建立的工廠和洋務運動創辦的工廠在組織結構、管理、運作等方面都有本質的不同。這麼看來,在青島接下來的考察大概還會有更多的驚喜。

由其是盛宣懷,因爲李鴻章創辦的洋務工廠幾乎全部都有他的參與,而且大部份都是由盛宣懷主導創辦,不禁給盛宣懷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聲望,同時還讓盛宣懷由商入政,現在也掛着朝廷的從二品大員,因此盛宣懷有時也會頗有自得,認爲自己這輩子也算建立了不小的功業,但和海外華人建造的工廠相比,盛宣懷這才發現自已原來創辦的企業雖多,但卻根本就不值一論。

其實不僅僅是盛宣懷,袁世凱和李經方同樣也是大開眼界,原來工廠企業還可以這樣創辦,大感這次來青島確實是不虛此行。

而到這個時候,袁世凱和李經方在青島的工作也全部完成,於是兩人也向華東政府告辭,返回北京去交令。

第五八零章 進攻瀋陽(四)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七十六章 來訪者(四)第二九五章 制海權的歸屬第三六六章 軍營釆訪(上)第二十一章 接管濟南(十四)第一四零章 震動第二九一章 漁人行動(三)第三八八章 對馬海戰(十四)第二一一章 爪哇之戰(一)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三六九章 餘波未平(六)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二五零章 鑑定圖紙(下)第一五四章 新農村建設(五)第二六五章 進城(一)第五九七章 濟南衆態(六)第一九四章 巴達維亞(二)第八十二章 災民(二)第九十一章 天津戰役(四)第二四零章 教育(上)第一零五章 電報第四七四章 山海關之戰(三)第四一一章 北京攻略(七)第五三二章 新機構第五七三章 預備會議(八)第六五四章 遠東遠征軍(一)第四十五章 天津分治(三)第一零二章 天津租界(九)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六七七章 大獲全勝(八)第二二三章 青島戰役(七)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動(十四)第九十二章 安置營(八)第六六零章 臺灣海峽之戰(一)第四三三章 進攻北京(十二)第五十三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四)第六零六章 東北戰事再起(四)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六五二章 撤僑(四)第三一四章 錦州(二)第一九九章 英國干涉(一)第五百章 各方態度(三)第五四四章 鎮南浦登陸(四)第五六二章 夜襲(三)第一二五章 天津會議第九十章 青州之亂(三)第四二四章 停戰期(五)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一五八章 對日談判(三)第二六五章 進城(一)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四二五章 進攻北京(四)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四十四章 錦州之戰(二)第六零八章 滿洲里戰役(一)第二六四章 根據地(六)第二二五章 舞會(下)第四十章 敘舊(上)第一七二章 南下上海(二)第四十三章 導彈命中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四九二章 歸附(下)第二八六章 年終會議(二)第四零四章 旅順攻略(一)第六一四章 朝見風波(六)第六七零章 大獲全勝(一)第一三九章 渤海海戰(八)第三零七章 反制行動(五)第一七五章 南下上海(五)第一七七章 南洋鉅富(四)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五九一章 上海租界(三)第七十七章 陸軍編制(一)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二十五章 責任問題第四七一章 迎擊俄軍(八)第一九一章 訪問英法(二)第一二三章 學校(二)第五五一章 接受談判(三)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第一二八章 外調(二)第六三八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第五七四章 談判(二)第四七五章 山海關之戰(四)第五一六章 穆棱河之戰(十二)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四十二章 造艦計劃(六)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八十六章 戰前準備(三)第五五七章 地主聯盟(一)第四十章 敘舊(上)第四四九章 遼陽之戰(十一)第四五零章 遼陽之戰(十二)第一二三章 學校(二)第七十二章 金融(三)第五六八章 預備會議(三)第二一零章 奇襲威海衛(四)第七十章 金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