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四十章 徐明侯嶄露頭角

正月十六那天,郭汝信和叔叔郭奉孝就又一次來到徐明侯的府上,再次表達了求賢之意。一生鬱郁不得志的徐添早就想讓兒子建功立業了,所以他幫着郭汝信力勸兒子,最後竟然以命令的口氣讓他隨郭汝信前往省城;其時的藤原依依已經生育一男一女,女兒剛滿週歲,儘管她不捨得明侯遠離,但是她深明好男兒志在四方的道理,也勸丈夫投筆從戎。於是徐明侯就以中校參謀的身份進入郭汝信的幕府。

在郭汝信的所有幕僚中,徐明侯很快就嶄露頭角。因爲徐明侯談論時事,從來不看表面,而是剖根析源、入木三分,因此他的見解也就比別人高出一截,有時候三言兩語就能把紛雜的世事分析得一清二楚。

在一次酒宴之中,郭汝信有意地拋出一個話題: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中華民族爲什麼積弱積貧到現在這種地步。

話題一出,衆說紛紜:有的說讓慈禧太后把國家搞亂了套;有的說北洋軍閥爲了自己的利益長期混戰;有的說*讓中國人體質下降……惟獨明侯默默不語。

“明侯,談談你的高論吧?”郭汝信終於忍不住了,他之所以拋出這個話題就是想看看徐明侯的見識到底如何。

明侯沉默良久才徐徐開言:“國家的興亡在於國制,而最能體現一個國家國制的是法律。我的日本老師藤原先生曾經在課堂上給我們講過在日本近代法制史上一件影響深遠的事情,這件事情被稱爲‘大津事件’。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在光緒十七年五月,在日本訪問的俄羅斯皇太子被警備津田三藏刺傷。日本政府害怕此事影響與俄羅斯的關係,就對承審法官要求判處津田死刑,而當時的日本最高法院院長二島惟謙則認爲應該嚴守國法,俄羅斯皇太子在日本只是個平民百姓,應以普通謀殺未遂罪處理,結果津田三藏逃過一劫被判處無期徒刑。大津事件被譽爲‘在日本的裁判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足跡’,日本司法權獨立的傳統是在‘大津事件’中確立的。從此,司法權獨立這個原則在整個《明治憲法》時代一直得以貫徹,這一事件使日本民族在西方國家眼裡有了很高的地位,日本也迅速崛起在世界的東方。而此時的中國呢?在‘大津事件’發生幾年後,慈禧太后正忙着準備自己的六十壽辰,全國上下一片鋪張豪奢,戶部尚書閻敬銘壯着膽子膽子請求慈禧太后停下頤和園工程,結果被慈禧太后一陣臭罵。慈禧太后認爲自己的生日辦寒磣了不但洋人瞧不起,而且本國的百姓也瞧不起,一旦百姓都瞧不起你了,那他就會造反,祖宗的基業就會毀於一旦。”

徐明侯侃侃而談,其他人聽得津津有味。他稍微一停頓繼續說道:“在清朝乾隆年間,英國首相威廉•皮特在一次演講中說:‘即使是窮人,在他的寒舍裡也可以對抗國王的權威,風可以吹進他的寒舍,雨可以打進他的寒舍,但是不經過主人的同意國王卻不能踏進寒舍,後來他的這句演講詞在傳播中被演繹成西方的俗語: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而我們中華民族呢,卻一直在遵守着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刑不上大夫,法不治衆人。縱觀中國歷史,凡是錚臣多的朝代就是興旺的,凡是佞臣多的朝代則是衰落的,因爲錚臣行事依照的是法律,佞臣行事依照的是人情。總之,我認爲,自古以來中國的政治是人治,西方的政治是法治,人治必定要輸給法制,這是勿容置疑的。”

徐明侯的一番剖析讓所有的人爲之折服。

有一天,郭汝信的老家郭家莊來人找到他,讓他給村裡新建的戲樓題寫一幅對聯。郭汝信的家鄉觀念一直很重,所以欣然同意,他把幕僚中的秀才們找來,一個人寫一幅,從中選出中意的來,結果所寫的對聯不是太俗就是太雅,郭汝信一幅也沒有看中。他只好對徐明侯說:“賢弟,還得勞你大駕。”徐明侯再*讓不過,只好提筆寫下了一幅對聯,字體是顏體正楷,蒼勁有力,內容正在雅俗之間,他寫的是:喜怒哀樂春秋筆,南北東西識鑑人。郭汝信大喜,立即選定了這一幅。直到今天,徐明侯的這副對聯仍然高懸在郭家莊戲樓兩側的柱子上。從那以後,郭汝信將軍的幾乎所有信件的起草,所有送人的喜聯、輓聯一概由徐明侯動手。

徐明侯處事從不張揚,在郭汝信的幕府中,他的威信很快樹立起來,有的幕僚竟然稱呼他“明侯公”。——此時的徐明侯不過只有二十七歲!

在郭汝信的軍中關於徐明侯的傳說很多。許多在郭汝信軍中當兵的明侯的學生說徐老師不但會說七八個國家的話,而且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的輪廓他能在幾秒鐘之內閉着眼睛畫出來,徐老師對於古董的識別能力相當驚人,玉器類的東西他老遠一打眼就知道真假。

關於識別古董這件事,許多人曾經拿着各種各樣的老物件試過徐明侯,徐明侯略一打眼馬上說出真假。

有人送給郭汝信一塊戰國玉佩,郭汝信送給徐明侯請他鑑定真假。郭汝信剛剛把玉佩從口袋裡掏出來,徐明侯馬上說:“贗品。”郭汝信不相信,他請徐明侯多看兩眼,徐明侯堅持說是贗品。郭汝信半信半疑,他偷偷派人去省城裡最大的古玩店去鑑定玉佩,果然是贗品!

郭汝信對徐明侯佩服得不得了,他一再追問徐明侯何以練就這番工夫。徐明侯微笑不答。郭汝信誓不罷休,堅持問個究竟,徐明侯只好透露了實底:“真的看多了,假的自然就瞞不過眼睛。”郭汝信恍然大悟。

徐明侯之所以答應郭汝信出山相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郭部的駐地是省城,他不但可以經常回家探望老父親,而且妻子藤原依依可以經常帶着兩個孩子和他相聚。郭汝信在自己住所的附近給徐明侯置辦了一所房子,便於他們互相往來。藤原依依每次來頂多住兩天就要回去,因爲家中有老公爹需要照料。

三月裡的一天,藤原依依帶着兩個孩子在幾個僕人的護送下來到省城與徐明侯相聚,談話間,藤原依依無意中說出了一件事讓徐明侯非常感興趣。藤原依依說鳳鳴鎮於家老三在四月初十成親,女方是他舅舅家的姑娘。

藤原依依問丈夫到時候誰去賀喜纔好,徐明侯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我去!”

第一卷_一三三章 徐燭獻計搶存糧(二)第一卷_七十五章 十里亭初戰告捷第一卷_一一四章 五百英魂照鳳嶺(三)第一卷_二十四章 刺頭兒做刺頭事(三)第一卷_六十章 尷尬人赴尷尬宴第一卷_一三八章 大結局1(三)第一卷_九十一章 人百負之而不恨(二)第一卷_四十四章 神秘所在神秘人第一卷_一零九章 若有人兮山之阿(三)第一卷_一零八章 活剝人肝喂惡犬(二)第一卷_第七章 搬起石頭砸了腳(二)第一卷_一一五章 徐明候連出妙手(二)第一卷_一零一章 肥豬突然變猛虎(二)第一卷_九十一章 人百負之而不恨(二)第一卷_一二零章 憶君清淚如鉛水(一)第一卷_二十四章 刺頭兒做刺頭事(三)第一卷_九十七章 問世間情爲何物(二)第一卷_一一三章 李隊長窺破謎底(二)第一卷_七十四章 於昭湘義劫縣長(二)第一卷_一零九章 若有人兮山之阿(一)第一卷_一二三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二)第一卷_七十五章 十里亭初戰告捷第一卷_一三七章 崔霽清走投無路(二)第一卷_一一六章 生不同衾死同穴(一)第一卷_九十五章 李琪天下第一覓(一)第一卷_六十六章 癡老漢捨生取義(二)第一卷_九十三章 桃花有意逐流水第一卷_八十三章 正軍紀槍決逃兵(一)第一卷_一一五章 徐明候連出妙手(二)第一卷_七十五章 十里亭初戰告捷第一卷_六十五章 有親堪搶直須搶第一卷_一百章 全軍上下齊扮豬(一)第一卷_七十三章 韓晉落魄歸故鄉(二)第一卷_三十章 忤逆兒子氣死爹(一)第一卷_二十一章 湖光山色兩相和第一卷_一三八章 大結局1(三)第一卷_六十五章 有親堪搶直須搶第一卷_八十九章 風馳雨驟立腳跟(二)第一卷_七十章 此恨綿綿無絕期第一卷_一零一章 肥豬突然變猛虎(二)第一卷_八十六章 明候內舉不避親第一卷_三十九章 親上加親未必親(三)第一卷_第六章 雛鳳清於老鳳聲(二)第一卷_四十九章 一副春聯奪五命(一)第一卷_四十二章 槐蔭侯故技重施第一卷_一二五章 骨肉相殘爲哪般(三)第一卷_一三六章 浴血奮戰河陽城(三)第一卷_七十六章 慘絕人寰大屠殺第一卷_一一零章 深山抱得美人歸(一)第一卷_八十二章 何景泗變節投敵(二)第一卷_一二七章 於廣憶戲於廣源(一)第一卷_五十七章 兩利相權從其重第一卷_六十八章 乾柴烈火兩相悅第一卷_二十七章 神奇山水謎樣人(一)第一卷_六十六章 癡老漢捨生取義(二)第一卷_第七章 搬起石頭砸了腳(一)第一卷_七十三章 韓晉落魄歸故鄉(二)第一卷_九十六章 衆志成城反掃蕩(一)第一卷_一一五章 徐明候連出妙手(一)第一卷_一零六章 伊仁伍大限將至(二)第一卷_八十章 日軍再襲鳳鳴村(三)第一卷_二十七章 神奇山水謎樣人(二)第一卷_一一四章 五百英魂照鳳嶺(二)第一卷_一三三章 徐燭獻計搶存糧(二)第一卷_一二八章 趙魏鐵嘴說明候(二)第一卷_一零三章 伊仁伍無惡不作第一卷_十二章 此情可待成追憶第一卷_一二二章 裡許元來別有人(二)第一卷_一一三章 李隊長窺破謎底(二)第一卷_八十七章 何景泗死裡逃生(二)第一卷_一三六章 浴血奮戰河陽城(一)第一卷_一二四章 李琪身世大揭秘(二)第一卷_一一七章 一朝成名天下知第一卷_一一八章 天涯遊子歸故鄉(一)第一卷_一二二章 裡許元來別有人(一)第一卷_九十六章 衆志成城反掃蕩(二)第一卷_七十六章 慘絕人寰大屠殺第一卷_二十章 徐明候智對逼婚(三)第一卷_四十六章 一隻猛虎鬥羣狼(一)第一卷_第二章 一樹梨花壓海棠第一卷_四十五章 人之*我靈芝第一卷_二十七章 神奇山水謎樣人(一)第一卷_八十三章 正軍紀槍決逃兵(一)第一卷_六十二章 誰道書生無虎威第一卷_第五章:鳳鳴鎮人過大年(一)第一卷_四十六章 一隻猛虎鬥羣狼(一)第一卷_一一三章 李隊長窺破謎底(一)第一卷_第一章 於繼祖獨佔花魁(二)第一卷_三十九章 親上加親未必親(二)第一卷_一二七章 於廣憶戲於廣源(一)第一卷_四十六章 一隻猛虎鬥羣狼(二)第一卷_一零九章 若有人兮山之阿(三)第一卷_一三六章 浴血奮戰河陽城(三)第一卷_二十四章 刺頭兒做刺頭事(三)第一卷_一零九章 若有人兮山之阿(三)第一卷_三十章 忤逆兒子氣死爹(一)第一卷_二十章 徐明候智對逼婚(二)第一卷_三十四章 明侯初識於昭湘(一)第一卷_十一章 拄杖侄子襁褓姑第一卷_一三一章 眼中人是面前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