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朱景洪和將校們

第119章 朱景洪和將校們

且說薛蟠出了行宮,他那懸着的心才落下。

事情比較緊急,他是半分不敢耽擱,於是立刻就上了馬,帶着親隨往府邸趕去。

一路回了府中,薛蟠找了最信任的管事,讓他們立刻去辦這件事。

和西洋人談生意,薛蟠雖也親自參與過,但還是沒下面具體執行的人熟。

“都聽清楚了,一定要找手藝好的,人是要帶給十三爺的!”

“若是辦砸了差事,小心你們的腦袋!”

聽到這話,薛家幾位管事豈敢不重視,紛紛表示會盡全力而爲。

待這些人離開,薛蟠纔去見了母親,把行宮發生的事講了一遍。

“十三爺說了,妹妹參選的事,他打個招呼就成了,讓咱家不必擔心!”薛蟠笑着說道,實則爲自己表功。

薛姨媽雖高興,但轉而發現了不對勁,於是問道:“那你怎麼沒提補缺的事?”

“額……兒子忘了!”

“忘了?這你都能忘?”薛姨媽頓時怒急,恨不得又請出家法來。

這時寶釵勸解道:“娘……總算不是壞事,您又何必埋怨大哥!”

“進京的兩件大事,如今兒子已解決了一件,母親不誇也就罷了,又何苦加罪於兒子!”薛蟠顯得有些委屈。

事已至此,說再多也無用,薛姨媽只得說道:“十三爺交的差事,伱可一定要辦好!”

薛蟠答道:“娘你放心,此事兒子親自盯着,必能保證萬無一失!”

三人又說了陣子話,薛蟠就帶上親隨離了家,這件事他也要親自參與。

確定今日不走後,薛姨媽下令家奴各歸其位,收拾好的行裝亦是被搬下了車,等待着下一次再拿出來。

陪母親又說了陣子話,薛寶釵纔回了自己閨房,兩個貼身的丫鬟正坐桌前下棋玩。

“姑娘,可是要走了?”鶯兒起身迎了出來。

薛寶釵答道:“過幾天再出發,行李先放着!”

“是!”

這時文杏端了茶過來,問道:“姑娘,去了京城我們住哪兒?”

坐到椅子上,薛寶釵徐徐答道:“京中舊宅久未修繕,暫時不能住人,母親的意思……是先投奔姨母家!”

“便是京城裡的榮國公府?聽說他們家富貴至極,這下可以去開開眼界了!”

文杏滿是歡喜,年少的她保留着天真,對新環境充滿了期待。

鶯兒瞥了她一眼,隨即罵道:“你這小蹄子,我看就該把你留在府裡,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去了豈不讓人看輕咱家!”

“我哪有?”

“就有,你還不承認!”

兩個丫頭鬧了起來,薛寶釵只得出手壓制,讓她們各自做事去了。

…………

太陽逐漸西斜,朱景洪也沒閒着,他在校場練習射箭。

距離大戰勝利,到今天已過了十來天,嘉獎的旨意已到了金陵。

有人升了官階,有人得了恩蔭,士兵們得到賞賜,陣亡的士兵將得到撫卹。

一切善後事宜,都在欽差的主持下井井有條,各方勢力都十分的滿意。

按照皇帝的旨意,再過兩天太子將啓程返京,朱景洪自是隨行返回。

所以在今天,要在行宮開慶功宴,太子將代表皇帝犒賞文武官員。

朱景洪正瞄準箭靶,卻聽身後侍衛提醒:“十三爺,有人來了!”

“誰來了?”

“好像是……金陵都司的人!”

射出一箭正中靶心,朱景洪滿意點頭後,這才轉過身看向來人處。

“十三爺,到處找你不見,臣猜您就在這兒!”

開口說話的,乃是金陵都指揮使王全義,在他身後跟着一衆金陵武官,其中還有陸育新的父親。

朱景洪面帶笑容,說道:“你們倒是來得早,慶功宴還有一個多時辰!”

孔金山跟着答道:“臣等不敢誤了時辰,所以提前到了!”

有都司的大佬在,其餘一衆指揮使,指揮同知和僉事,此刻根本插不上話來。

被衆人簇擁着,朱景洪徐徐說道:“提前到了,也該去跟太子說話,過來尋我是何道理?”

王全義無奈道:“太子那邊兒人正多着,臣等也擠不進去,無故還遭人白眼兒,所以……還是不自討沒趣的好!”

爲了今日這慶功宴,金陵各府縣衙門的官員,那可一早就在準備,許多提前三天四天就到了。

先前他們不配合太子辦差,是因清賬關係到他們的烏紗帽,眼下剿倭勝利了他們涌過來,同樣是爲了頭上的烏紗帽。

朱景源是皇帝嫡長子,是性格溫和的國之儲君,這幫官員又豈會不來露臉。

已經到場的文官,至少也有上百號人,他們自己都還不夠“分”太子,又豈會給一幫丘八面見太子的機會。

文官編排譏諷,自讓一幫武將憤懣不平,不願受這鳥氣直接離開。

於是他們就來到了校場,找上了朱景洪這位脾性相投的皇子。

“那般酸秀才,眼高於頂自以爲是,你們堂堂大丈夫……何必跟他們計較!”

坐到椅子上,接過張臨遞來的茶水,朱景洪又說道:“他們總說治國平天下,自以爲讀了些書就無所不能!”

“要我說……他們治國興許有點兒用,可平天下這種事,還不得靠咱這些武人!”

這話說得解氣,衆人對朱景洪更多了些好感。

這時有一指揮使開口道:“十三爺說的對,咱們不跟他們計較……”

緊接着又有人說道:“剿滅倭寇,是咱們捨生忘死打的仗,那些人卻圍着太子爺表功,臉皮也是夠厚的……”

衆人吵吵嚷嚷,朱景洪聽得也煩,當即提高了聲音:“行了……”

只一句話,一衆武將立刻噤聲,可見朱景洪威嚴深重。

朱景洪抱拳虛行一禮,而後說道:“功也好過也好,吾皇聖明燭照,自有明斷……不是誰巴結幾句,就能淹沒真功實勞的!”

孔金山第一個出言附和:“十三爺說的是,聖上英明睿斷,豈會被那幫人矇蔽!”

一時間,衆人都稱頌起皇帝的聖明,一派良將賢臣的模樣,似乎太子身邊的都是奸佞小人。

在場都是武夫,此地又是校場,衆人閒聊一陣之後,便開始比拼起了武藝。

衆人世代武職,雖已做到衛所高官,但從小練的本事卻沒丟下,習練起來倒也有模有樣。

或許是有了事做,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太陽便落山了。

“十三爺,前面已要開宴,太子爺已派人來請!”

餘海匆忙前來稟告,也讓校場裡的歡笑時光結束。

(本章完)

第163章 你也不想岡本家覆滅吧!214.第214章 刀架脖子43.第43章 薛家的難處82.第82章 佃戶第506章 媳婦德薄427.第427章 去京營340.第340章 世祖在天地之前342.第342章 秦家事2215.第215章 到此爲止第135章 乾清宮的夕陽78.第78章 閣臣207.第207章 賈家的應對第143章 釵黛夜談第58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495章 端倪現311.第311章 閣樓上有火藥360.第360章 黛玉受召274.第274章 寶玉被逼第493章 流言起331.第331章 是寶姑娘說的203.第203章 與薛姑娘一見如故308.第308章 賈芸的機會第587章 風起神都16.第16章 求十三爺第178章 上林苑內第172章 御前軍事會議368.第368章 十三卸甲第149章 不過是個登徒子罷了303.第303章 商君之政264.第264章 服也不服252.第252章 寧國府內第541章 說好做一輩子姐妹第613章 關係變動272.第272章 柳湘蓮的智慧324.第324章 來自親王的威壓10.第10章 逆子第119章 朱景洪和將校們339.第339章 看煙花368.第368章 十三卸甲482.第482章 三軍不可無帥303.第303章 商君之政231.第231章 朱景淵的處置254.第254章 勸降第115章 仗義疏財不好做第91章 事情真相第512章 聖壽節266.第266章 聖君在位第546章 離別第539章 連襟第59章 當堂拿人431.第431章 慷慨解囊睿王妃412.第412章 皇帝蓋飯第564章 燕山事已畢318.第318章 兩兄弟第59章 當堂拿人249.第249章 二龍相見464.第464章 鞍前馬後第55章 太祖之怒458.第458章 風波已起第179章 豈不是輕而易舉第494章 釵黛秘語484.第484章 首功第494章 釵黛秘語455.第455章 吾死之年,十七而已!423.第423章 冊封419.第419章 不知妻美朱景洪第514章 人事287.第287章 滿嘴順口溜第36章 各家反應214.第214章 刀架脖子425.第425章 林如海歸京第559章 銀安門外的槍聲306.第306章 死纏爛打式進言409.第409章 打而不打第59章 當堂拿人第132章 神都洛陽第87章 薛家別院第523章 公主的知己282.第282章 豈敢怪十三爺27.第27章 好風憑藉力第124章 驛站歇腳第48章 幫忙414.第414章 朱十三的媳婦兒276.第276章 初見湘雲219.第219章 有十三弟在我安心第165章 臨別之言261.第261章 別出了岔子244.第244章 東廠的考量第488章 朕可沒他這麼勇第589章 太子很爲難330.第330章 要談笑風生134.第134章 釵黛會於榮國府第11章 金陵的地方官204.第204章 賈珍欺我太甚450.第450章 區區小事209.第209章 我只是想學下棋374.第374章 再至襄王府236.第236章 你的膝蓋太硬了第56章 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