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第439章 圍獵上林苑

第439章 圍獵上林苑

關於做海貿的各項文書批覆,如今全部都已經辦妥,接下來就到了實操的環節。

事實上,就連金陵水師和浙江水師那邊,朱景洪都已經專門打過了招呼,讓他們要格外多看顧一下他的船隊。

這也意味着,柳湘要正式去做生意,此刻他就是來領銀子的。

十萬兩的現銀,當然不是直接交給柳湘,而是將銀子運往戶部的府庫,再由戶部再打一張“欠條”給襄王府。

然後柳湘拿着“欠條”,以及戶部的文書勘合,就能直接到金陵地方衙門提十萬兩銀子。

這樣一來,就省去運送銀子的麻煩。

當然了,正常來說不可以這樣操作,朱景洪同樣是求的皇帝特許。

且說寶釵回到寢殿,看着眼前十萬兩的單子,她還是覺得格外的肉疼。

自打入主王府,爲攬銀子她沒少費心思,如今一次出去十萬兩,她真的有些難以接受。

這也是人之常情,但寶釵與常人不同在於,理智不會受個人情感的阻撓。

所以她拿起了金印,親自蘸好了印泥,然後蓋到了單子上去。

以往這些過程,都是由鶯兒替她來做,今天則是她親自來做,只爲親身體驗十萬兩花出去的感覺。

“你和文杏……親自拿到銀庫去,讓他們提銀子吧!”寶釵淡定說道。

畢竟是十萬兩銀子,即使有王妃的印章,也很難讓庫房的人相信。

鶯兒和文杏,乃是寶釵的貼身丫鬟,有她倆一同拿單子去,方可證明這確爲王妃之意。

鶯兒拿起了十萬兩的單子,雖然實際觸感輕飄飄的,但卻讓她覺得分量極重。

“還不快去!”寶釵沉聲說道。

“是!”

鶯兒拿着單子,喚上文杏便往庫房去了。

庫房的人接了單子,並按單上開始取銀子,柳湘則是帶着侍衛在庫房外“接貨”。

看着一箱箱銀子出庫,庫房管事王義平還是覺得不放心,於是便派了人去銀安殿請示,即使他能確定這是王妃的意思。

這其實也說明一個道理,寶釵的權力是來自朱景洪,所以一切都得看朱景洪的意思。

當然了,最終王義平得到了肯定答覆,這才讓他安心下來。

最後柳湘取了銀子,便由侍衛護送着往戶部趕去,接下來的事情都很順利。

很快來到了第二天,柳湘帶着王府十幾名宦官和侍衛,與薛蟠一道往金陵應天府趕了去。

在柳湘與薛蟠踏上征途時,朱景洪則是入了宮,要向皇帝稟告昨天的情況。

按道理說,他昨天下午就該入宮,偏偏他喝多了就躺平了。

進入宮中,來到幹清宮外,皇帝此時正在接見大臣。

於是只能只能到偏殿等着,順道跟當值的小宦官閒聊起來。

這一等就是半個時辰,然後纔有宦官過來傳他。

暖閣之內,朱鹹銘正在喝茶,上午該做的事他已做完,此刻到午膳這段時間他可以放鬆下。

所以此時,他在欣賞忠順王新送來的寶貝,乃是唐代賀知章的真跡。

拿着放大鏡看了又看,朱鹹銘還是無法確定,這東西到底是不是真的。

聽到外面傳來的腳步聲,朱鹹銘隨即放下了鏡子。

只見朱景洪進入殿內,而後依禮對皇帝參拜。

“叩見父皇!”

“起來吧!”朱鹹銘平靜到。

起身之後,朱景洪開門見山道:“爹……兒子都問清楚了,那葉赫部之所以願意出兵,其實就是想撈些好處!”

“一則想着可由大明供應糧草,二則可以……”

葉赫銘恩的話,朱景洪一字不落的講了一遍,順道好提了葉赫部這兩年的饑荒。

南鎮撫司的密探,幾乎遍佈各番邦部盟和土司,所以對葉赫部的大致情況,朱鹹銘還是有些瞭解。

這些人日子很難熬,想來是硬扛了兩年,如今確實扛不住了……朱鹹銘暗暗想道。

“你怎麼看?”朱鹹銘不鹹不淡問道。

“兒子愚笨,哪能有什麼看法!”朱景洪乾笑道。

誰知朱鹹銘問道:“要麼贊同要麼反對,還能有何看法?”

“哦……兒子覺得,可以給他們個機會,若好用就讓他們打,不好用攆回去就是了!”

“嗯!”

應了一聲後,朱鹹銘又說道:“這裡有道摺子……你看看!”

聽到這話,朱景洪越發的心驚,只覺得老頭子近些日子,未免過於看得起自己。

“爹……這不太好吧!”

“伱幹壞事還少了?”朱鹹銘平靜問道。

“額……這……”

“別廢話了,這是五軍都督府擬的水師整軍章程,你仔細的看看!”

關於水師建設乃是朱景洪一手推動,正統十一年這一整年,五軍都督府和兵部都在爲此事忙碌。

士兵的兵籍,現有戰場數量和情況,火炮及相關的軍械等,要搞清實際情況確實很繁瑣。

此刻朱景洪所看的,就是這一年整理出的東西。

現如今朝廷水師有三支,分別是遼東水師、金陵水師和浙江水師,實際兵力加起來有近三萬人。

三萬人的水師規模,對於大明的體量確實簡陋。

關於戰船,三支水師加起來有兩百餘艘,但真正具有作戰能力的僅有八十多艘。

在這八十多艘戰船中,兵部和五軍都督府還進行了評級,分爲甲乙丙三個檔次。

需要特別說明的事是,甲級戰船對標的是西洋最先進的戰船,大明如今是一艘都沒有。

乙等對標西洋優秀戰船,大明也僅有二十七艘算得上。

丙級戰船對標西洋普通戰船,大明共有五十八艘。

細細看完之後,朱景洪也不得不感慨,跟盤踞世界的西洋諸國相比,大明的水師實在是太弱了。

僅以呂宋南部的西班牙海軍來說,他們有甲類戰船十六艘,乙類戰船三十艘,丙類戰船五十艘。

如今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正在大西洋與其他強國爭雄,駐紮在呂宋的僅是一支偏師,就比大明全部水師都要強。

而如今大洋之上,除了西班牙還有葡萄牙,以及佔了印度的英法兩國。

如今大明已是被強敵環繞,若再不調整國家戰略,再拖百多年又會走上不歸路。

大概過了十分鐘,見朱景洪擡起頭來,朱鹹銘方問道:“看完了?”

“看完了!”

“對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的意見,你有何看法?”

這兩個機構,自然給出了強兵的辦法,左右不過是購買戰艦徵召士兵,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兒子不敢亂說!”

雖然很想表達意見,但朱景洪還是先說了這句話。

“有什麼說什麼,又不是讓你來決斷!”

“是!”

在這種全新領域,朱景洪覺得自己沒必要藏拙,因爲這是彰顯自身不可替代的機會。

又假裝看了兩遍,朱景洪方說道:“兒子以爲,第一要緊的……是提升對水師的重視!”

“對水師的重視……還不夠?”朱鹹銘顯然不認同這個說法。

這一年過去,爲了整理水師情況,五軍都督府和兵部沒少費心思,勘察的人來回跑了十幾趟,各種分類彙總評判……

“確實不夠!”

應了一句,朱景洪分析道:“以遼東水師爲例,堂堂提督才正四品,遼東都司都指揮使都從三品呢!”“你覺得,遼東水師要跟遼東都司一樣?”朱鹹銘反問。

“不……兒子覺得,還得再往上提一級,以正三品爲提督勉強何事!”

然而事實是,如今京營總兵官也就正三品,還得由都督僉事兼任。

眼看皇帝有疑慮,朱景洪方說道:“爹您也知道,西班牙、葡萄牙外加英法兩國,如今是何等的重視水師!”

對外面世界的情況,朱鹹銘一直有了解,近一年更是惡補了許多知識,如今自是明白西洋諸國的情況。

“只有給夠了好處,水師才能建得好,才能給您賺銀子回來!”

事實上,水師的重要性朱鹹銘已知道,只是把水師提督增至正三品,他還需要找朝臣們商議。

“還有就是,兒子覺得不該三支水師齊建,而應該集中優勢財力,先打造一支強兵出來!”

“嗯!”朱鹹銘微微點頭,這一點他還比較贊同。

“先加強哪支水師?”

朱景洪答道:“就遼東水師吧,他們離日本最近,訓練好了正好用來試試手!”

“有點兒道理!”

雖然皇帝沒有明確表態,但朱景洪也能確認他聽進去了。

“還有個事,兒子以爲不妥!”

“說!”

朱景洪答道:“章程裡說了要買多少戰船,直接買雖然方便,但兒子卻覺得……這東西最好是自己造船!”

“一是買太貴了,自己能造會更便宜!”

“二是我大明,往後必定要跟西洋人對上,到時他們不賣戰船給我們,我們能自己造就不會慌!”

聽了這話,朱鹹銘再次點頭。

他也有長遠目標,知道朱景洪說的是對的。

相比於提升品級和優先加強遼東,朱景洪提出的第三個建議,很明顯就要麻煩許多。

造船廠,誰來造船?如何造出好船?在何處造船?又要耗費多少銀錢?

這些都是問題,解決起來也很麻煩,聽得朱鹹銘頭都大了。

可即便是頭大,作爲一個有作爲的帝王,朱鹹銘也知這確實是真理。

“西洋人的甲級戰船我們一艘都沒有,到時候真要是打起來了……只怕咱們很難打得贏!”

“到時別說是出去撈好處,只怕咱們都得變成別人的肥肉!”

雖然朱鹹銘有超前陽光,但也只能多看三五十年,放眼百年的尺度上他也就看不清了。

“杞人憂天了……我大明即使水師不強,陸戰又何須懼他們?”朱鹹銘沉聲道。

“料敵從寬嘛……要從長遠來看,爹您格局要大!”朱景洪答道。

格局要大……

這四個字朱鹹銘已不是第一次聽,且全是從朱景洪口中蹦出來,只因其他人沒這麼大膽。

“小兔崽子,你放肆!”

“爹你瞧,兒子一句話你都受不了,這心胸確實有點兒……”

“嗯?”朱鹹銘怒目而視。

“兒子胡說,兒子亂放屁……”一邊說着,朱景洪還一邊打自己嘴巴。

“夠了……除了這些,還有什麼要說?”

本以爲朱景洪話說完了,誰知他還真有話要說。

“兒子覺得……還要注重水師人才培養!”

聽到這話,朱鹹銘頓時笑了起來。

“你一個不讀書的夯貨,也敢說什麼人才培養?”

“爹您可以笑我,但不能說兒子的話是錯的?”

這話也有道理,朱鹹銘遂斂去笑容,問道:“如何培養?”

本來朱景洪想說設立學堂,但又覺得步子邁太大了,於是他說道:“從勳貴中選些人,去水師任職跟着看跟着學,時間長了也就會了!”

這話朱鹹銘很認同,以爲除了可以培養人才,還能加強朝廷對水師的控制。

略微思索後,朱鹹銘說道:“水師歷來衰弱,且地處偏遠,只怕沒幾個人願意去!”

歷來衰敗意味着沒有前途,地處偏遠說明離家遠生活差,勳貴子弟不願去纔是人之常情。

“跟他們講明大義,想來他們還是願意去……”

“無需人多,只消幾個人去就行,到時候給他飛速升官,其他人看見有好處,自然也就願意去了!”

道理雖然是這樣,但要把人給勸過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勳貴子弟入龍禁衛,然後外放親軍和京營,這纔是當下認可的“正途”,就跟讀書人的科甲正途一樣。

而這世上最難改變的,就是人的思維定式。

“還有話沒有?”

“額……暫時沒了!”

聽到朱景洪沒話說了,朱鹹銘此刻卻又略感失望,本質上他還是希望聽朱景洪提看法。

“沒事就回去吧!”

“兒臣告退!”

待朱景洪離開後,朱鹹銘把賀知章的“真跡”拿到了一邊,然後拿紙提筆寫了起來。

“三品提督,先改遼東,製造戰船,培養人才……”

朱景洪提出的四條意見,都被朱鹹銘寫了下來,然後他盯着看了很久。

“這小子,明明不學無術,偏又有些歪才……當真是奇也怪哉!”朱鹹銘不自覺露出笑容。

本來下午他打算歇歇,但聽了朱景洪這番話他改了主意。

“傳朕口諭……讓五軍都督府幾位都督前來議事!”

“是!”

且說朱景洪出了幹清宮,沒走多遠就碰上了太子。

“十三弟!”

“四哥!”

搬出皇宮後,朱景洪更多是往上林苑跑,他們兩兄弟見面的機會不多,總體而言還是生分了一些。

“聽說你派了人去做生意,你王府真就如此缺錢?”

“四哥,確實是……”

可沒等朱景洪說話,朱景源就接着說道:“若是有難處,你就跟哥哥說,難道還能不幫幫你?”

“堂堂皇子親王,爲了點兒銀子專門做起生意,這說出去臉面何在?”

這就是古人的思維定式,在講究士農工商的時代,那怕是正經差事的皇商,也會遭受世人的非議,何況如朱景洪這邊直接參與。

朱景洪渾不在意道:“四哥,我要臉面有啥用,再說我本來也沒臉面了!”

這……就讓朱景源無話可說了。

“四哥,你還有事沒?沒事我得去上林苑了,今天跟人約好了打馬球!”

其實除了說教,朱景源找他還很有事。

“十三弟,後天上林苑會獵,四哥想請你幫個忙!”

“四哥你吩咐就是!”

“這個……你知道,我不善於騎射,所以到時候你可否……”

“可否給哥哥……勻一些!”

 

第566章 去遼東第119章 朱景洪和將校們第534章 借刀殺人第495章 端倪現185.第185章 果然是一支寶釵355.第355章 正月裡第一盆涼水第513章 家宴之上235.第235章 兄弟之國458.第458章 風波已起第164章 鳴冤204.第204章 賈珍欺我太甚第519章 陰差陽錯395.第395章 歸鄉23.第23章 好一個薛家190.第190章 揭你的皮480.第480章 軍心在我365.第365章 艱難的廠衛第593章 進擊的襄王妃第130章 十三爺來訪248.第248章 定計第503章 新鮮的好256.第256章 臉怎麼紅了383.第383章 初選已過第99章 攤派第115章 仗義疏財不好做第108章 臨機專斷之權484.第484章 首功第566章 去遼東52.第52章 是錦衣衛的意思1.第1章 人在應天,剛下馬車!第65章 給天下一個交代482.第482章 三軍不可無帥381.第381章 皇帝的胃口第179章 豈不是輕而易舉234.第234章 武英殿賜宴358.第358章 我來得不是時候第107章 爲了兩國邦交287.第287章 滿嘴順口溜285.第285章 要不你說要不我說263.第263章 嚇兒子302.第302章 到底是誰的侍讀第116章 雞飛狗跳的賈家185.第185章 果然是一支寶釵301.第301章 嫡子的煩惱第615章 王府之宴349.第349章 派系隱而發第507章 歸京455.第455章 吾死之年,十七而已!35.第35章 錦衣衛報第178章 上林苑內第582章 襄王嫡長子第626章 你他孃的是饞人家身子第107章 爲了兩國邦交第66章 高書言的忌憚331.第331章 是寶姑娘說的360.第360章 黛玉受召393.第393章 膽大妄爲第617章 以身相許的想法第520章 邂逅430.第430章 新年獻禮第577章 一無所有朱景洪276.第276章 初見湘雲82.第82章 佃戶第557章 戲妙玉191.第191章 雙喜臨門419.第419章 不知妻美朱景洪267.第267章 爹害苦了你256.第256章 臉怎麼紅了第530章 天家484.第484章 首功第525章 探黛玉449.第449章 黛玉不對勁355.第355章 正月裡第一盆涼水第182章 你不會是喜歡她吧?415.第415章 賈芸的手段262.第262章 十三哥靠不住216.第216章 李文釗來訪346.第346章 你這是作死318.第318章 兩兄弟256.第256章 臉怎麼紅了第160章 連林妹妹也變了第151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39章 審案第592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430.第430章 新年獻禮第604章 一夜春宵第167章 這個妹妹我見過361.第361章 爹,您未免太小氣!44.第44章 口諭第30章 密議455.第455章 吾死之年,十七而已!273.第273章 跟寶姑娘一個味道第555章 爲了神教大業第6章 你要去秦淮河?第94章 提攜423.第423章 冊封449.第449章 黛玉不對勁274.第274章 寶玉被逼第102章 得找人制他第166章 天上掉下個楊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