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我們都是陛下的臣子

九月初三,在經過十天趕路之後,李暄終於返回了漢城。

大批的官員前來迎接,他們都很迫切想知道,此番出使談出了什麼結果。

沒錯,這次李暄出使的情況,沒有向朝鮮官員們通報,其父子二人是用秘報聯繫。

“邸下,大明大軍調動,兵鋒直指朝鮮……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邸下……莫非是因爲咱們改制的事?”

“邸下……此行確實僭越,朝廷震怒也在情理之中……”

官員們七嘴八舌議論着,一個個顯得惶恐不安,這些人裡多數都是應聲蟲,爲了上位選擇了支李暄改制。

“大明天兵降臨,我等便是死路一條……”

“邸下,您要勸諫殿下,定要……”

衆人七嘴八舌的聲音,把這迎接儀式搞得很亂,也讓李暄內心非常焦躁。

最終他實在沒忍住,便從轎子裡走了出來,然後一衆官員們圍了上來。

老實說,這些官員當下的行爲很無禮,眼下火燒眉毛他們已顧不得那麼多。

“諸位……”

“諸位……”

連喊了兩聲,現場才安靜了下來,衆人都焦急的看着李暄。

“諸位……那些是襄王殿下賜給我的禮物,我給諸位帶回了安定與和平,你們都可以高枕無憂!”

一聽到這話,在場所有人都鬆了口氣,於是紛紛誇讚李暄賢德睿智,這一刻他們是真心實意感激。

“諸位……既已安心了,按制該列班迎接了!”李暄笑着說道。

衆人都跟着笑,然後便有禮官主持現場儀式,將李暄迎進了漢城的南門。

進了國都李暄徑直趕往王宮,途中他打量着街道兩側房屋,不自覺便跟金州城內的繁華相比,很自覺就認爲漢城和鄉下差不多。

一路進了王宮,李暄第一時間趕往康寧殿,要去覲見自己的老爹。

“兄長……你終於回來了!”

“四弟,你才見了父王?”

“本想要來迎接兄長,但父王身體有些不適,所以臣弟才進宮來問安……還請兄長寬恕!”

在崔秀青的指點下,李暉這廝也學會了立人設,這段時間趁着李暄不在,可是沒少進宮在老爹面前盡孝。

在李暉看來,世子李暄觸怒大明,被廢黜是遲早的事,所以他這是爲接任世子做準備。

其實不需要崔秀青提點,李暉這廝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他本就不是個安分守己的人。

“你來父王跟前伺候,我豈會怪罪……”

李暉行禮致謝後,緊接着說道:“兄長出使歸來,可別讓父王久等,咱們還是儘快進殿吧!”

其實李暄想要單獨覲見彙報,但一想到所報內容正大光明,所以也就絕了支走李暉的想法。

“走吧!”

康寧殿點,朝鮮王李爍已到正殿就座。

雖然他要跟大明脫鉤,想着驅逐漢學明制,但在這正式覲見的場合,他仍穿着大明賜予的四團龍袍,前後看來多少顯得可笑。

“殿下,世子和明川君在外求見!”

所謂明川君,就是李暉的封號。

“讓他們進來!”李爍平靜答道。

他的身體確實不好,但還沒有到糊塗的地步,朝鮮實權仍被他牢牢掌握。

“是!”

幾息之後,李暄兄弟二人進得殿內,然後按照《大明會典》規定的禮節,向自己親爹行了大禮。

“詳細說說此番出使的情況!”李爍沉聲道。

雖然已經知道結果,但李爍更想了解細節。

李暉也很想知道,所以此時他也豎起了耳朵聽。

於是李暄便把此行遼東的情況,原原本本的講了出來。

而話裡的主題只有一個,大明很強朝鮮很弱,還是別折騰老實過日子爲好。

啥?大哥你竟變了想法,這讓我哪還有機會……李暉非常失望。

李暄做了大明的舔狗,他李暉就得靠邊站了,畢竟做舔狗也得有論資排輩,顯然他的資格比不上世子李暄。

這時李爍卻說道:“世子……莫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父王……這不是長誰的志氣,這是……”

沒等李暄把話說完,李爍就看向李暉問道:“老四,你說是不是這樣?”

李爍的這一舉動,其實是在警告李暄,自己不只他一個兒子。

李暄讀懂了,所以他沉默了。

相比於李暄,李暉在政治上還小白了些,此刻沒有洞悉其中內涵。

但他也滑頭,當即答道:“我聽父王,父王說什麼就是什麼!”

李爍笑了笑,然後就沒理會李暉,而是繼續說道:“前幾日,羅剎使臣維克多和日本使臣伊藤來拜,跟爲父聊了很多!”

聽到這話,李暄就知道情況不簡單,所以他沒有隨意插話,他想先聽完再說。

“當下,大明和破屋一樣四面漏風,正是推倒他的大好時機!”

“安南不穩,西北有大戰,明國自顧不暇……這正是我們掌握國家,乘機崛起的好時機!”

李爍苦口婆心般的說着,他確實想要說服兒子,讓他跟自己一條心幹下去。

他李爍,不想被士大夫挾制,不想王室權力被篡奪,就一定要跟大明脫鉤才行。

也是這個時候,李暉才知道朝鮮改制,竟是自己老爹幕後推動,他一直以爲是李暄的意思。

情況變成這樣,讓李暉一時間很糾結,此時他是真不能確定,自己對此該是什麼態度。

“父王……一旦撕毀約定,大明震怒調兵來伐,如何抵擋?”

“羅剎國和日本能幫我們?”李暄說出關鍵問題。

“羅剎國會在西北增兵牽制,日本會派兵來協防!”

前半句完全是廢話,所以李暄直接忽略掉,隨後他便問道:“日本人能派多少人增援?”

“數萬精兵!”李爍答道。

日本有精兵嗎?比之大明如何?李暄表示懷疑。

“父親……此事你當慎重!”李暄嚴肅提醒。

“你以爲我瘋了?”

“兒子是覺得,父親低估了大明的實力!”

“我看是伱高估了明國的實力!”

“我意已決,改制等事照舊,且訓名正音正式頒發!”

訓名正音修成已有數月,李爍偏選在這個時候頒發,其挑戰大明的意思已非明確。“父親……您得三思!”李暄焦急勸道。

殿內沉默了一陣,好一會兒後李爍纔開口:“世子,你若怕了就回府上好生讀書,政務之事無須你再理會!”

這句話,表明了李爍的堅定意志,廢掉李暄他也要一意孤行。

同意老爹的意見是絕路,但反對更是絕路……李暄知道自己沒得選。

“兒子……願遵父王訓示!”

李爍露出了笑容,隨後說道:“既然如此……初五朝會,便由你正式頒佈法令!”

“是!”李暄鄭重答道。

既然勸不住老爹,且跟着踏上了不歸路,李暄覺得有必要盡己所能,把這條路走得更長一些。

於是他答道:“父王……既要如此行事,我朝必早做準備,以應對不測!”

“此事我已有安排,前些日子以應對明國調兵爲由,我已將南方軍隊調往北方各道,且軍糧軍械準備充足……”

順着這思路,這父子二人繼續商議起來,好一會兒他倆才意識到,還有李暉這個傢伙待着旁聽。

這畢竟是朝鮮最高機密,即便是親兒子李爍也信不過,於是便讓李暉趕緊退下。

李暉當然不想走,但也不敢違逆老爹的意思。

出了康寧殿,回想起剛纔聽到“談話內容”,李暉只認爲父兄已經瘋了。

是誰給他們的自信,讓他們以爲大明很弱?李暉不禁問自己。

“他們知道京軍十二營嗎?見過親軍二十二衛嗎?知道這些軍隊有多強嗎?”李暉心中在怒吼。

他出使過大明,知道這些軍隊有多生猛,所以他可以清醒判斷出,父兄二人會把朝鮮帶入深淵。

“他們一意孤行,李氏王族只有死路一條……”李暉如此想到。

嘆了口氣,李暉自覺人微言輕,對此事根本沒法插手,所以他已經在想如何避禍。

“以我跟十三爺的交情,想開發他會救我一命!”

“乾脆……這幾個月開採的黃金,全部都送給他好了!”

心裡盤算着這些事,李暉走出了王宮,以最快速度往自己府上去了。

見他愁眉苦臉,崔秀青便問起了情況,李暉便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唉……如此大禍,咱們得想辦法,逃得一命纔是!”

李暉才把話說完,就聽崔秀青道:“我看這不是大禍,而是你一飛沖天的機會來了!”

“機會?”

“這個時候,你若把實情報給襄王,朝廷平叛這就是大功一件!”

聽到這話,李暉訝然道:“你是要我背叛朝鮮?背叛自己的父兄?”

崔秀青冷笑道:“是你父兄背叛了朝廷,背叛了朝鮮!”

這話也有道理,李暉稍微平復了心情,但他還是說道:“那可是我親爹,親哥哥!”

崔秀青平靜問道:“比起活命,比起朝鮮王位……孰輕孰重?”

“這……這……我得好好想想!”

知道李暉需要時間接受,於是崔秀青也不在逼迫,只是告訴他要儘快決斷。

九月初五,這是李暄返回漢城第三天,今天是朝鮮大朝會的日子。

已有消息傳出,今日將有重大情況宣佈,這讓朝鮮文武個個充滿好奇,所以早早的就來到了勤政殿外。

時間一到,在禮官引領下,文武官員在丹陛之前排班站好,等待着大朝會正式開始。

衆人沒站一會兒,就聽到樂曲之聲響起,然後便見到世子李暄如往常一般,來到丹陛之上主持朝會。

李暄的位置在王座之前,待他落座後衆人紛紛參拜,然後李暄根據制度叫衆人平身。

因今天要做的事太重要,所以李暄沒有多浪費時間,直接便讓一旁的宦官宣“詔”。

“大王詔命……”

“朝鮮古國,歷史悠久,文化璀璨,禮儀傳頌……”

“幹載歲月,國運昌盛,國富民強,繁榮興旺……”

這份“詔”書,以非常直白的語句,把朝鮮誇成了當世第一,聽得現場官員都很懵逼。

但最終,還有讓他們更懵逼的事。

“於今日頒佈訓民正音,以教化萬民,保萬世之基……”

詔書還在念,因爲除了訓名正音,一些禮制也要進行更改,這可讓官員們炸了鍋。

一方面,大家學漢文寫漢字用漢禮,隨意更改不但影響生活,更會動搖他們的統治基礎。

www ●ttκд n ●¢ Ο 沒錯,就是統治基礎,在如今的朝鮮,士大夫是和王室共天下,這都得益於他們有聖人之訓站臺。

另一方面,更改制度和文字必定引來大明討伐,這完全是要絕大家的活路。

即便是以前支持改制的官員,到這真刀真槍執行的時候也慫了,於是跟着其他官員一起上前勸諫。

這一刻,不需要任何人組織,多數官員都達成了一致,明確表示反對此“亂命”。

好在現場將領沒說話,這給了李暄很大的底氣,也暗贊自家老爹對軍隊掌控之強。

“都退下,你們要造反嗎?”李暄大聲呵斥。

既然勸不住親爹,他就只能加入這場豪賭中,所以如今他的態度也很堅決。

“全都退下!”

李暄的呵斥沒有作用,不但官員們沒有退下,反倒有更多人加入了進來。

“邸下,此爲亂命……臣等實難奉詔!”

這個人李暄很熟,乃是他提拔起來的親信,此前還參與過訓民正音的修訂,如今在司諫院任職。

這人站出來反對,理由其實非常簡單,皆因其家鄉是在平安道,直接與大明遼東接壤。

換句話說,只要大明官軍一到,他的家鄉很可能會被打成廢墟,其家族基業也將毀於一旦。

“邸下……還請勸諫殿下,收回此詔命吧!”

“邸下,此等亂命,乃是藐視朝廷,藐視皇帝陛下……會遭天譴!”

宣詔之前,李爍就知道會有人反對,所以他一直在偏殿靜聽,以備隨時出面穩控局面。

現場勸諫的話很多,唯獨最後這一句讓他心中刺痛,於是他決定正式出面了。

隨着鼓樂聲響起,現場官員們安靜了下來,然後衆人便看向了東側,李爍被宦官和侍衛簇擁着出現了。

這是近五年來,李爍第一次出現在朝會上,現場官員一個個都深感意外。

這個時候,很大一部分人都還覺得,今天的事跟李爍無關,完全是李暄一個人搞出來的。

所以現場官員們都期盼着,李爍出場來撥亂反正,澄清玉宇。

然而等李爍升座,問出第一句話後,現場官員們就都傻眼了。

“一口一個朝廷,一口一個陛下……你們究竟是朝鮮的臣子,還是朝廷的臣子?”

下一刻,一直沒開口的領議政陳泰民出班,在衆目睽睽下義正言辭道:“殿下,我們都是陛下的臣子!”

第489章 旨到前線第545章 屆時你我,再不分離第522章 鞭笞295.第295章 雲丫頭也有想法?第51章 學子的要求第489章 旨到前線323.第323章 臘月涼水澡第545章 屆時你我,再不分離460.第460章 曹賊之心第616章 三春皆在269.第269章 寶釵告假第138章 賈家的憂愁第552章 成年人都要第530章 天家306.第306章 死纏爛打式進言第550章 內鬥409.第409章 打而不打第531章 私會於竹林第149章 不過是個登徒子罷了第562章 黛玉將離京第161章 小妹不才第39章 審案78.第78章 閣臣293.第293章 只怕你教不會7.第7章 太子的憂愁第561章 妙玉:我何不反客爲主126.第126章 甄琴391.第391章 王妃終選23.第23章 好一個薛家299.第299章 御前高級軍事會議328.第328章 侍衛來請第113章 遲來的聖旨第527章 釵黛第40章 審不動384.第384章 加冠封王195.第195章 是十三爺的意思第161章 小妹不才第525章 探黛玉350.第350章 弟弟們的投名狀第510章 內府之事第28章 給你主持公道430.第430章 新年獻禮第116章 雞飛狗跳的賈家第546章 離別307.第307章 薛蟠欲使壞第159章 都怪十三爺23.第23章 好一個薛家318.第318章 兩兄弟第535章 夫妻第590章 到漢城去過年317.第317章 北靜王的煩惱第601章 大明襄王抵達恭順的漢城134.第134章 釵黛會於榮國府466.第466章 總督西北平叛行署第104章 定有厚報第529章 正統十三年第534章 借刀殺人354.第354章 姓朱真好第96章 賈元春第104章 定有厚報320.第320章 你也要陷進來了第68章 金陵才俊第609章 萬兩黃金的作用第604章 一夜春宵420.第420章 歸府第179章 豈不是輕而易舉255.第255章 去見林妹妹361.第361章 爹,您未免太小氣!440.第440章 你得管住他第156章 寧壽宮內第167章 這個妹妹我見過第542章 我也想要啊!第106章 勝利就在眼前第66章 高書言的忌憚361.第361章 爹,您未免太小氣!193.第193章 秦業251.第251章 寧榮街第64章 憋不住第486章 朕之乳虎第555章 爲了神教大業第171章 兄友弟恭422.第422章 旨到薛府第605章 姐夫你可算回來了第546章 離別7.第7章 太子的憂愁第588章 皇家兒媳不好做第497章 朱家兒媳441.第441章 朱景洪論英雄452.第452章 別白費功夫了246.第246章 吃醋了352.第352章 我來擔着230.第230章 對太子的猜疑第73章 線索350.第350章 弟弟們的投名狀第517章 襄王要出京第69章 朱景洪的面子242.第242章 錦衣衛的消息第19章 錦衣衛第106章 勝利就在眼前444.第444章 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