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丈夫且行千秋事

濯清的話擲地有聲,滿朝文武皆驚。

濯清接着又說道:“本朝自聖祖皇帝以來,一直施行仁政,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陛下更是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百姓負擔減輕,無不交口稱讚,皇上乃千古明君!

如今賤籍百姓何止百萬,他們生活困頓,亦是陛下的子民。朝堂上諸公,都自稱爲百姓的父母官,子女如今有難,難道不應該伸手幫一把嗎?”

太子一看時機成熟,出列道:“父皇,兒臣亦覺得,賤籍百姓乃前朝罪人,何況幾百上千年過去了,罪不及後人。兒臣贊同北靜王提議,廢除賤籍乃仁政愛民之舉,望父皇恩准!”

皇上贊同廢除賤籍,除了因爲仁政可以刷威望人品之外,也是賤籍人口太多,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也困擾着江南等經濟較發達的地區。

文武百官見太子帶頭贊同,也紛紛附議,主要這事對自己切身利益影響不大,最多就是不好公費嫖妓,換個名目就可以了。

稍微正派一點的文官,都自詡爲大儒,講究仁政愛民,更加要表態,體現自己是正統儒家思想。

皇上見大家都沒什麼反對意見,欣慰道:“諸位臣工都以“仁”爲上,朕甚感欣慰!如此禮部會同戶部、吏部理個章程,早日頒佈天下,廢除賤籍制度!”

大臣們都口呼:“陛下聖明!”

皇上沒有指派鴻臚寺參與,禮部尚書武襄自然高興。

因爲實施的時候只要打些時間差,那些急於擺脫賤籍身份的人,肯定要賄賂自己,到時候經手不窮啊!

鴻臚寺不參與,正好免得被濯清掣肘。

皇上要是知道,自己手下那些臣工,如此善於經營,鑽空子,恐怕會氣的吐血。

濯清只要廢除賤籍制度,自己的目的就達到了,爲將來廢除奴籍奠定基礎。

濯清之所以沒有提出廢除奴籍,就是涉及面太廣,自己的利益都要受損。那些王公貴族們,還不用吐沫星子淹了自己。

隨園的婢女和僕人不足百人,加上東府和莊園的奴僕,也不過堪堪兩百人左右,還不到忠順親王府的下人的三分之一。

隨園的婢女都沒有榮國府的婢女多。就這樣,濯清還想再減少一些僕人。

這是順應時代,爲宣傳“人生而平等”的思想做鋪墊,雖然這個過程很漫長,但總要走出第一步。

散了早朝,濯清剛想出宮回府,夏守忠親自來請濯清,說皇上要單獨見他。

濯清跟着夏守忠,兩人一邊走一邊聊。

夏守忠笑道:“王爺真是菩薩心腸,那些樂工歌妓們,怕是要給王爺您立生祠,供長生牌位了!”

濯清也笑道:“夏公公言重了,這都是皇上的恩德!本王不過是替皇上辦差,百姓必然對聖上感恩戴德!”

濯清是狡猾的人,自然不會落人話柄。

皇上在御書房等着濯清,見到他笑道:“愛卿來得正好,朕對你所提廢籍之事非常贊同。要是文武百官都像愛卿這樣勤政愛民,朕也就不用天天這麼操心了!”

濯清暗叫慚愧,自己也是怕被皇上質問,才臨時起意,提得這個廢除賤籍的奏摺。

沒想到歪打正着,撓到了皇上的癢處,讓皇帝非常的舒服。

皇上剛毅果敢,不怕被人議論,但是不等於他不重視名聲。

哪個皇帝都希望被稱爲明君,實施仁政,千古流芳!

濯清在早朝上稱皇上是千古明君,皇上能不高興嗎?何況濯清一直是“正直諍臣”的形象,不像忠順親王喜歡拍自己的馬屁。

所以濯清的話更像是心裡話,皇上心裡更覺得可信度高。

濯清看皇上心情好,也猜到幾分,於是說道:“陛下英明神武,仁愛寬厚!臣不過是做些分內之事,不敢居功!”

皇上笑道:“你少拍馬屁!哦說朕英明神武,那朕問你,朕比先帝如何?”

濯清心中咯噔一下:臥槽!這可是送命題!答得不好,兩邊得罪。答得一般,得罪皇上,那也是要命的。

濯清略一思索,便答道:“聖祖皇帝乃開拓創業之君,陛下乃是承上啓下守成之君。俗話說:創業難,守成更難!

陛下勤政愛民,將聖祖皇帝的開創的局面發揚光大。如今國庫充盈,吏治清明,國泰民安。可見陛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開玩笑,太上皇反正不在了,多誇誇皇上肯定沒錯。

從濯清私人感情來講,肯定和太上皇感情更深!

太上皇可敬可親,皇上可敬卻不可親,太子則是可親不可敬!

濯清對皇上所的話九真一假,可信度極高,所以皇上特別高興。

皇上正色道:“這滿朝文武人數衆多,若說還有人是朕的知己,就數愛卿一人!

世人都說朕暴戾,好像朕殺了多少人!他們大可以去查查案底,有幾人是不該殺之人!

朕的哥哥、親弟弟都要殺朕。難道朕就該坐以待斃,束手就擒嗎?”

皇上是把濯清看成了自己嫡系,纔會吐露心聲,也是把壓抑許久的不滿釋放出來。

濯清其實最看好皇上的施政能力,他覺得太子將來就是個太平天子,只要蕭規曹隨就可以了。

濯清一些好的想法和施政方針,都會在皇上這提議。

等扶植太子繼了位,濯清就會急流勇退,陪自己的林妹妹去寄情山水了。

濯清想到這,安慰皇上道:“陛下勿憂!丈夫且行千秋事,功過自有後人評!皇上所行乃前無古人之變革,一些魑魅魍魎,跳樑小醜並不能阻止陛下的腳步!”

皇上拍案叫絕:“好!好一個丈夫且行千秋事!愛卿所言極是,朕就是要做古人做不到的事情!完成先帝所託未竟之事!”

夏守忠一看濯清如此深得帝心,暗自盤算,以後還是要和濯清多親近,這樣才能駛得萬年船。

皇上其實沒什麼事,就是喊濯清來嘮嗑,發發牢騷,釋放一下情緒。

畢竟忠順親王只是表面溫順,卻不知皇上心中所想。

真正會拍馬屁的人,就是像濯清這樣,拍馬屁於無形之中,此上上之馬屁也!

第六十九章 不畏浮雲遮望眼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土歸流減稅賦第三十六章 騮馬新跨白玉鞍第四百三十七章 計阻國丈入軍機第一百六十章 勤儉持家詩書長第一百六十九章 國之大事祀與戎第三百零四章 未思勝者先慮敗第二百零三章 綠暗紅藏起岫煙第六十四章 皮裡春秋空黑黃第二百七十七章 料事如神北靜王第九十章 秋盡江南草未凋第四百零七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二百九十三章 真是一物降一物第一百三十六章 爲有犧牲多壯志第一百零八章 忠魂埋骨在他鄉第二百零四章 漫叩窗櫺是彎月第二百九十二章 半啓猶含茉莉芳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得姿容絕世嬌第一百九十一章 閒序天倫之樂事第七十五章 芒種春困餞花神(已修改)第二百八十八章 眉黛煙青猶我畫第二百一十四章 犯法與庶民同罪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紙風行萬花綻第七十八章 深庭長日靜清煙(已修改)第二百五十八章 省親別墅會貴妃第二百零八章 蒼生平等廢賤籍第七十九章 晴樓幽鳥入野煙(已修改)第四百一十二章 怎一個悲字了得第三百零八章 排兵佈陣鬥法忙第二百一十章 御賜隨園封妃榜第一章 煙花三月下揚州第四百章 空城額爾德尼昭第一百八十五章 燕雀焉知鴻鵠志第四十二章 年年今日慶生辰第二百八十三章 稻香老農李宮裁第一百三十八章 聲傳海外播戎羌第一百九十一章 閒序天倫之樂事第四十八章 旌旗映日彩雲飛第四百二十七章 平定西域返都中第一百九十七章 紅袖添香賢寶釵第三十六章 騮馬新跨白玉鞍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舌利如金勝於槍第二百二十四章 層冰碾薄最不平第四十五章 流星白羽腰間插第一百六十八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十一章 細雨垂楊系畫船第四百三十三章 其樂融融敘親情第一百八十三章 烏里雅蘇臺將軍第一百零九章 巨舟浮天滄海遠第一百五十四章 軍機旦暮議前程第二百六十二章 冰肌蟾魄爭明豔第一百三十六章 爲有犧牲多壯志第一百一十九 花樓雨榭燈窗晚第二百九十二章 半啓猶含茉莉芳第一百零四章 生民立命開太平第二百八十二章 眉眼盈盈秋波長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高興興回家去第一百章 淤泥源自混沌啓第二十五章 俯仰回眸皆身鑑第一百一十五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四百二十五章 望殘煙枯草低迷第四百零七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四十四章 嚴於律人寬待己第二百八十一章 寰中自有真龍出第九十六章 芙蓉殘葉飄飄揚第四百三十五章 枕霞閣對弈日常第二百六十六章 柳絲榆莢自芳菲第二百三十一章 越羅衫袂迎春風第六十六章 泥蓮剛倩藕絲縈第一百七十四章 唯有患難見真情第七十二章 煙蕪寂寥春氣寒第一百三十八章 聲傳海外播戎羌第四百一十三章 提振士氣辦婚禮第九十九章 歸途路長風正北第二百二十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十九章 紅塵白日長安路第二百一十五章 冷蒸搓成金縷絲第一百六十五章 海流溪色澹霏煙第四百零二章 嘴炮無敵北靜王第一百二十六章 萬斛神舟絲綢路第二百二十九章 深明大義太子妃第二百零四章 漫叩窗櫺是彎月第九章 虎踞龍盤今勝昔第七十九章 晴樓幽鳥入野煙(已修改)第八十九章 隔窗芭蕉知夜雨第二百八十七章 骨格清奇非俗流第七十五章 芒種春困餞花神(已修改)第四百一十三章 提振士氣辦婚禮第四百一十八章 緩進急戰定天山第一百四十章 順風出去順風歸第一百六十二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九十八章 巾落謝花雁洋澱第一百二十四章 去路茫茫更險艱第一百五十八章 淡如晨風心清淨第二百六十章 鳳凰在庭朱草生第二百四十章 風流好似偷香蝶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龍白虎玉麒麟第四百章 空城額爾德尼昭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朝文武弔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