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隆不在和曼不羣;特殊的離別禮

柏林尚是拂曉時分,可在大陸的另一端,時間已經來到了正午。

“哎哎,周待詔他人確定是在這吧?”

兩名軍官急匆匆地奔進了參謀大學的藏書閣,左顧右盼地張望着。

周長風正在辛四號書架旁仔細找書,他打算找到自己想要的書以後就走,聞聲就拿着剛找到的書走了出來,“怎麼了?”

參謀大學江北校區的藏書閣一向冷清,很少有高級軍官願意靜下心來在這兒汲取知識。

所以來尋他的少校和上尉也就直言了,“太突然了周待詔,德人大舉進攻法國,這是動真格的了。”

“啊?”周長風本以爲是其它什麼急事,聽到這話都愣了一秒,“什麼時候證實的?”

“當地時間凌晨五時三刻,也就咱們這大半個鐘頭前。”

“所以,現在是去督府還是皇城?”

“督府。”

在之後的一路上,周長風都緊鎖眉頭,感覺這一切都太如夢似幻了。

不過歷史上好歹也是先把波蘭解決掉了再掉過頭去捶法國的啊,怎麼現在就突然調轉槍口了呢?

好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現在的波蘭也算是被平定了。

俄屬波蘭宣佈獨立之後就開始重整自己的武裝力量,起義的波蘭裔沙俄士兵、當地自發組織的工人民兵、積極勇敢的學生軍等等都開始接受來自波蘭共和國臨時政府的改編。

大都督府官署之間來往的大小軍官都顯得格外匆忙,許多人的臉上還掛着思索的神情。

新的消息還在接連不斷的傳來,拿着電訊的人小跑着來往於各處,有些人因爲沒趕上電梯就乾脆選擇了爬樓梯。

因爲事發突然,參與緊急會議的人多半沒來得及吃午飯,最多也就匆匆扒了幾口便趕了過來。

“看來德人的僞裝本事是真有幾下子,百萬大軍的調遣與集結竟沒被發現?”

“嘖嘖,這真的是瞞天過海啊。”

“好,安靜。”面色平靜的程翰推了推自己的金絲邊眼鏡,敲了敲桌子,“大體境況我想諸位已經曉得,看這邊,這是根據當下彙總的消息畫的攻勢圖。”

周長風仔細地端詳着前邊懸掛着的地圖,一個個紅色的箭頭、一列列黑色的番號、一條條藍色的虛線……

穿越前的記憶尚在,他記得戰史課學過的法國戰役的幾個戰例,也知道總體概況。

大體就是北線在比利時牽制、中線穿過阿登森林向縱深穿插、南線與馬奇諾防線守軍對峙。

【配圖】

從阿登森林沖出的奇兵是核心力量,他們突破了色當要塞,一路向西北方向勇猛進攻深入,打穿了北線英法聯軍主力的後方,幾乎截斷其退路。

原定歷史是這般,不知道而今德社人民軍會作何打算。

單看倉促繪製出來的信息不全、虛實不明的攻勢圖,沒法判斷出德社的戰役部署是怎麼樣的。

乍看之下,彷彿從北到南幾百公里的戰線上都在激戰,沒有主次之分。

甚至於連南線的馬奇諾防線都遭到了成規模的猛攻,據說德軍實施了“前所未有的駭人炮擊”。

“那邊已經亂成了一鍋粥,恐怕法國人自己都沒弄清,咱們根本無從判斷啊。只知道有人說自己瞧見防線捱了重炮轟擊,爆炸煙塵直衝雲霄。”一名情報軍官無奈地說道。

“馬奇諾防線捱了重炮?那……大概就是鐵道炮了。”

“錯不了的,尋常火炮可奈何不了法國人的鐵烏龜要塞。”

“是,普通固定堡的強化水泥壁厚達三公尺之多,升降鋼鐵堡的頂蓋…那可是三百公釐厚的鑄鋼。”

一名文質彬彬的上校高參沉吟道:“反正我覺着德國人不至於不長記性,歐戰時那個什麼施裡芬方略肯定行不通,再從荷比兩國突破就會在河邊撞上英法主力,就又成拉鋸戰了。”

“那還能怎麼打?阿登森林最多也就通行些步兵和騎兵,沒法帶大炮,出森林以後當面就是色當要塞。”

“是啊,總不能強攻馬奇諾防線吧?”

“德國人真的是…唉,原本東進拿下俄國是多妥當的上策?汲取資源以後能安心抗衡,多好。像現在這樣棋走險招…太冒險了。”

督府參謀處的將領和高參們都吐槽德社的做法太激進和大膽,明明有更優選,卻非要行此冒險之舉。

周長風對衆人的議論紛紛不感興趣,他對接下來戰局的發展充滿了好奇。

以前他曾向克莉絲問詢過一些將領的名字,後者因爲職業本能而頗爲警惕,沒問幾句就拒絕回答了。

反正周某人現在已經確定曼不羣沒在德社人民軍中就職,不知所蹤,但是隆不在、古不帥這倆人倒是還在。

在內戰中期的一次戰鬥中,埃爾溫所指揮的連隊被包圍,孤獨困守四天三夜,打光彈藥以後不得不投降,他本人也受傷被俘,之後就一直在養傷。

海因茨則是在內戰初期就因爲作戰失利而被撤職,離開騎兵部隊調至輜重部隊,等到內戰結束就辭職去了漢諾威消防隊,直至英法干涉軍來犯時纔再度出山。

其實周長風不知道的是,在二十年代重新完成了軍官培養體系以後,德社“辭退”了一批留用的舊軍官,但仍有不少歷史上的將領如今也混得還行,比如凱塞林、李斯特、魏克斯。

大都督府參謀處緊急召開的會議沒談出個所以然來,明軍將領們抱着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審視着歐洲戰事。

多數人覺得這場戰爭遙遙無期,他們篤信將會重演二十年前的相持戰。

不過他們同時也認爲德社不必向東線分出太多兵力,可以全力對付西線,而且德社可以很輕鬆的從內亂的沙俄那兒設法搞到所需的資源,不至於陷入歐戰時的窘境。

爲了杜絕“蕪菁之冬”的可能性,德社十多年來不斷向匈牙利無償提供農耕機械、化肥,並向後者援建化肥廠,從而大大提高了匈牙利的糧食產量,

如此一來,本就擁有優良耕地的匈牙利現在能夠提供足夠的糧食,再無食品短缺的憂患。

綜上,大都督府的初步判斷是戰爭將會陷入僵持,大約在一年以後隨着英法承受傷亡過多而出現轉機。

周長風不願意和他們嚼舌頭,而且他也沒法斷言戰局變化,所以只在之後跟皇帝提了一句。

“……不過陛下,其實也存在另一種可能性,也就是德軍向阿登森林部署裝甲部隊,成功完成突破,然後一路向北海發展,截斷英法大部隊後路,這樣可以讓英法直接崩盤。”

顯然朱泠婧覺得難以置信,“這有些匪夷所思…那麼多戰車怎麼穿過森林?”“這個怎麼說呢,戰車的地形適應能力很好,通過林間小徑是完全可以的,只是行進速度會低很多。”

“所以這僅僅是你推測的一種境況?”

“是。”周長風點點頭。

“若是真因此崩盤了,那可有好戲瞧了。”若有所思的朱泠婧隨口說道:“往後無險可守,戰略縱深也不多,巴黎難保。”

不過無論是皇帝還是內閣,決策依據仍然首重大都督府的判斷。

“歷史總算循環往復啊,相持一年之後,那想必美國人也會如二十年前一樣再度藉機參戰了。”

說着,朱泠婧翻了翻御案上的一冊備忘錄,很輕鬆地說:“不錯,出口貿易量已經有攀升的苗頭了,物價指數倒是還穩着。”

歐洲打成什麼爛樣子都與大明無關,大明君臣現在還開開心心的指望再像從前一樣當一回戰爭販子大賺一筆。

接着,朱泠婧提了一下關於西伯利亞的問題。

西伯利亞的廣袤荒原對於現在的大明而言可謂唾手可得,但這個唾手可得只是相對的,難免要承受大量非戰鬥減員,而且物資損耗也不容小覷。

她伸出食指,在身後的大幅地圖上連點了三下,“烏拉爾山以東,從葉城(葉卡捷琳堡)到伊城(伊爾庫茨克)都被當地駐軍將領割據,按內閣的草案,外務司已經派人前往商議了。”

大明計劃從西到東扶持三個傀儡國,分別是哈薩克王國、阿巴坎王國、薩哈王國,這一圈傀儡國將形成一層絕佳的緩衝區,同時也能免去實控成本。

“根據已有的情報,葉城的割據將領應該很容易就能拿下,不過伊城那個有點棘手。”周長風如是說道。

“該出兵就出兵。”朱泠婧不以爲意,不鹹不淡地說:“犀利些,要拿出順昌逆亡的勢頭來,否則那些軍閥往後也容易心生輕視,不好管。”

大明對於沙俄遠東地區的滲透比較徹底,數十年如一日的情報工作卓有成效,作爲葉卡捷琳堡軍區總司令,伊利亞中將的底細早都被摸透了。

這樣一個充滿權力慾的牆頭草,不難搞定。

至於伊爾庫茨克軍區總司令阿爾傑米,他既是大俄羅斯主義者、又是堅定的保皇派,顯然很難通過威逼利誘來解決。

敵人不投降,那就只能令他滅亡嘍。

差不多在同一時間,身在公使館的克莉絲正在收拾個人行李,因爲明天她就得啓程回國了。

來大明這近兩年的時光,她自認爲合格的完成了工作任務,不過也覺得這兒的環境有點太安逸了,容易消磨鬥志。

比如說她就因爲各種美食而長胖了五公斤。

宿舍中,她把工作薄也塞進了行李箱,然後思索自己有沒有遺漏什麼東西。

這時候,那位與她同宿舍的女打字員走了過來,向她遞上了一封信。

“給我的?”

“是,剛剛有個女孩過來,要求把信直接交給你。”

疑惑不解的克莉絲翻看了一下信封的正反面,發現都是空白的,便疑惑着拆開了火漆,展開了信紙。

「親愛的克莉絲-裡希特:

當時我確實沒想到能在中國再見到你,我還以爲伱是專門來找我的,很意外。現在你要走了,我想也是,像你這樣的人一定不會安於遠離戰火的地方,希望你在回國以後能安全結束每一次任務。考慮到各種因素,我給你留了一份特別的離別禮,附在信封中,這大概纔是能讓你這種人開心的。

你的朋友、第五〇國際旅指揮官。

祝你今後安好,再見。」

克莉絲默默的將信紙放到了桌上,然後展開了疊起來的兩張紙。

第一張紙上繪製的手稿樣子奇怪,她第一眼看過去還以爲這是個剷煤的煤鬥。

根據歷史上東德裝備的M56型鋼盔,周某人手繪了相仿的稿圖。

這是一種其貌不揚、外形古怪的鋼盔,甚至可以說醜陋,如同一個倒扣在腦袋上的煤鬥似的。

【配圖】

不過它醜有醜的道理,在凱夫拉頭盔出現之前,M56型鋼盔是當仁不讓的金屬防護頭盔第一名,防彈性能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種鋼盔。

在15m的近距離射擊測試中,M56型鋼盔能夠輕鬆擋下槍口動能四百多焦耳的9㎜帕拉貝魯姆手槍彈,而傳統的M35鋼盔卻被擊穿。

它甚至能夠擋下八百多焦耳的.357馬格南手槍彈,僅僅略有凹陷。

在更遠些的距離上,即使是上千焦耳的步槍彈,只要入射角度小一些也很容易滑跳彈飛。

這種鋼盔實際上源自大戰後期,然而卻被阿某人拒絕量產,主要緣由是過於醜陋、敗壞德軍形象。

第二張紙則看上去是一件背心?

克莉絲掃視了一下註解,根據文字描述,這是一種特殊的單兵攜行具兼防護器材。

可加裝插板的戰術背心就是周某人隨手而爲的了,樣式太多,大致提供一個靈感即可。

這年頭雖然沒法搗鼓出陶瓷插板,然而表面硬化裝甲鋼同樣也能作爲插板,防彈能力基本夠用。

即使在後世,許多武裝力量也用不起奢侈的陶瓷插板,而是使用鋼製插板。

一塊25㎝×30㎝標準尺寸的切角鋼製插板,2.3㎜厚度爲1.3㎏,能夠抵擋各種手槍彈;6㎜厚度爲3.3㎏,能夠抵抗全威力步槍彈。

與刻板印象相反的是,相同防彈能力下,鋼製插板其實只會比陶瓷插板重10%而已。

身前身後各一塊能夠抵擋全威力步槍彈的鋼製插板也不過十四斤,對於日耳曼超人來說並不困難。

鋼製插板最大的缺點在於,子彈撞在鋼板上破碎以後會沿着平面向四面八方飛濺,造成二次殺傷;而陶瓷插板則會將之吸收。

可如今是什麼年代,還要什麼自行車?

第248章 漢字漢語太難了;順勢與逆勢第273章 第二七章 不宜觸碰;竟無一人是男兒第404章 第四章 試製突擊炮設計;胥吏的常規第243章 第二四章 突然的議案;劍走偏鋒第367章 遊街展示,耀武揚威;爭購南征公債第192章 第五〇國際旅第276章 我們是儀仗隊;死神之鐮!第234章 比爛大賽;國際包裹第186章 空襲!空襲!第264章 花柳病防治;那兩個是美國最窮的州第199章 突破;爲正義而戰!第193章 第一九〇章 這不是坑人嗎?第11章 邊境戰爭伊始(下)第343章 A艦隊;還有一支王牌第193章 第一九〇章 這不是坑人嗎?第248章 漢字漢語太難了;順勢與逆勢第120章 復讀(╳)補課(√)第384章 第三八章 結硬寨 打呆仗;成化級特第546章 多種學說齊頭並進;拜託了第146章 隔岸觀火;你爹兇不?第83章 同樣的地點 不同的境況第526章 上帝保佑亞美利加!燃油危機第90章 糜爛混亂的荷印軍第398章 你囂張一點;讓棲霞監獄準備一下第29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中)第535章 土崩瓦解;海軍上將的離去第527章 周待詔,拿好救生圈;友軍有難不動第144章 紅鷹,出擊!第82章 不速之客第486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美葡安全保障條約第527章 周待詔,拿好救生圈;友軍有難不動第509章 偷奇襲珍珠港構想;美軍來攻!第175章 李約瑟難題第529章 鏖戰之終末;讓他們下地獄吧!第456章 靜默戰?試製四式中型坦克第44章 恪盡職守第498章 第五四章 接敵;陸軍那幫笨蛋!第369章 是禍躲不過;龍目海峽海戰第387章 隆不在和曼不羣;特殊的離別禮第361章 急急國王;神兵天降第149章 鈔票大大滴有第193章 第一九〇章 這不是坑人嗎?第546章 多種學說齊頭並進;拜託了第451章 島嶼攻防戰的實質;裝甲航母學派第536章 之前你們還勸降來着?最後一戰阿羅第448章 遲到的奇襲;別具一格的懲處第136章 我這幫麾下實在是…第441章 託雷斯海峽的瘋狗;迷航卻青史留名第11章 邊境戰爭伊始(下)第298章 待詔;勾決可惜沒有斬首了第495章 第五一章 解決了但沒完全解決;暑溫第89章 前期偵察第322章 幸虧留了後手;誰敢戕害欽差?第218章 從重治罪;轉機第544章 第五五章 要那些錢做什麼;求你別折第454章 第四六章 火爆的債券;周某人的論文第519章 鴨嘴獸行動的勝負;突擊上陸!第389章 強攻!長驅直入第41章 收縮防線第276章 我們是儀仗隊;死神之鐮!第376章 長遠的保險;周大將軍請回吧第233章 第二三章 滅口;笑容轉移定律第160章 何謂機械時代之巔峰第217章 臨時假釋;各方反應第250章 猖獗的柺子;驟然變卦第312章 第三八章 北上?謀求空戰第107章 第一〇四章 挖牆腳的海軍第353章 美國人的糾結;東方直布羅陀的末日第67章 火焰山第435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止對澳攻略?第552章 小小波瀾;不吃肉,怎麼興國安邦?第520章 勇往直前;死也要死在山口上!第314章 第三一章 旗鼓相當的纏鬥;給你挖個第416章 務必嚴加管教;水桶一號反應堆?第349章 永樂級戰列艦;詭異的新敵第15章 夜襲鋼纜橋(下)第75章 提防戰後綜合徵第142章 什麼叫外簡內奢啊第329章 好自私;請天文學家和天文臺做好準第452章 裝母三號改六方案;被俘獲的後果第110章 第一〇七章 朝廷送予萬國宮的贈禮第243章 第二四章 突然的議案;劍走偏鋒第488章 孤注一擲;最精銳的部隊 最差勁的待第238章 拋磚引玉之用;高昂車價第145章 血戰大學城第14章 夜襲鋼纜橋(上)第443章 這就是一種自信;發偏師 出奇兵第266章 生死無常 青黴素;告假歸國第366章 喜迎王師收復舊港!戰爭債券和黃金第188章 請證明我有病第57章 航班上的趣事第388章 防彈背心和三聯胸掛;鐵道炮第87章 重要通知,務必閱覽第116章 喜新厭舊的傢伙第219章 食物問題;大魚吃小魚第84章 不情之請第268章 克莉絲的來訪;電磁波探測儀第519章 鴨嘴獸行動的勝負;突擊上陸!第510章 慘烈的一天;恨鐵不成鋼!第59章 論述裝甲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