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影響

王太醫等人帶着條例告退後,我轉頭對安公公問道:“安公公,我‘廣隆昌’商號中,可經營糧食?”安公公答道:“回陛下,我‘廣隆昌’商號中雖然不以糧食經營爲主,然亦有糧食售買。”我聽後說道:“那你要告訴李勝,寧可不做糧食生意,也不可加價出售。更不可屯糧謀利,如若不然,朕也保不住他。”

安公公答道:“陛下放心,老奴自會知會那李勝,不過就算老奴不去說,想那李勝也不敢違背陛下之旨意。”我又說道:“酒水之物,乃是極爲耗糧之物,我自會下旨全國之釀酒業皆要削減其大半產量,五糧液亦不例外,此事你亦要告之李勝。”安公公答應了下來。

第二日是休沐之日,我早上起來後,見待者、宮女們又是送來一桌膳食,便對安公公說道:“去通知御膳房,自今日起朕之平日膳食四菜一湯即可,無須多做。”安公公遲疑了一下答道:“這是否過於簡陋了?”我答道:“大災之年,朕讓臣民們節食,朕豈有不帶頭之理?”

安公公又問道:“那幾位娘娘和小王爺、公主處,還有太后處又該如何?”我答道:“幾位娘娘和小王爺、公主處減半供給,老太后處不變。”安公公答道:“老奴記下了,這就去傳旨。”

吃過早飯後,見宮中無事,我便對安公公說道:“安公公,陪朕出宮走走。”安公公忙通知了侍衛,我便帶着安公公和四名侍衛一同離開了皇宮。

來到街上,還沒走出多遠,就看見一羣人圍在牆邊,牆內還有人在大聲的說着什麼。待我走近後才知道,原來成都府已經寫出了安民告示,不但張貼在公告欄裡,還派出了衙吏在大街上向百姓們宣讀和解釋。我聽了一會,基本上就是我在朝堂上講的幾條。

再看看百姓的臉上,並無多少驚慌之色,反而在議論着每人每天一斤糧是否夠吃之類的話題。我和安公公繼續往前走去,一路上所見除了糧店門口買糧之人排起了隊以外,其餘的商家倒是正常,只是酒樓倒有不少關門了。

我本來還想讓酒樓這樣的行業有一特殊的供給,又一想大災之年,酒樓少開一些也有好處,便不再去做了。這次旱災可能會給以糧食爲主的行業帶來不小的影響,可是這也是必須的,否則一邊是饑民遍地,一邊是花天酒地,這讓老百姓會怎麼看?

如今旱災纔剛剛開始,各種影響還沒有明顯,猶其是在成都府這裡,成都府的周圍,受災情況並不嚴重,故此百姓沒有多少惶恐也是正常的,可受災嚴重的地方會如何呢?這就不是我能看到的了。想到這,我對安公公說道:“安公公,你讓錦衣衛多注意一下受災嚴重之地百姓的情況和當地官府的情況,及時報來。”

安公公知道我的想法,答道:“老奴已命錦衣衛去做了,這一、二天就會有報告送來。”我點了點頭,對安公公說道:“嗯,做的不錯。我們去匠作監看看。”說完我帶頭往匠作監而去。

來到匠作監後,門口看門之人已認出了我和安公公,忙跪下行禮,同時派人去飛傳匠作監的官員。我讓他們免禮後,就和安公公舉步走進了匠作監。

剛走進大門不久,毛義帶着二人從裡面跑了出來,一見到我,忙要施大禮,我止住了他們,開口說道:“毛卿,你是否已得到工部下傳之旨意?”毛義抱拳答道:“回陛下,臣已得工部傳下之旨意,命臣加大水車,猶其是龍骨水車之製造,臣正在安排此事。”

我點了點頭說道:“此事關係抗災、救災之成敗大事,毛卿不可懈怠。庫存之水車須儘快送至需要之處。”毛義點頭稱是。我又說道:“朕今日前來,是要告之毛卿,自今日起,五糧液酒的生產減半,除了‘廣隆昌’商號以外的商家都不得從你處直接購買。”

毛義答道:“臣遵旨。”我隨後又在匠作監中視查了一圈後,才和安公公離開了匠作監。回到宮裡,我坐在御書房中開始思考我對這次大災的應對,有無不倒之處。

轉眼一個月過去,原本這個時候是收穫夏糧,播種秋糧之時,可更加嚴重的旱情,讓蜀國近一半的田地無法播種秋糧。從錦衣衛送來的密報上看,蜀國境內的百姓還好,依靠官府的幫助,生活還能夠保障。可是魏國之地卻有大量的災民涌入了蜀國境內。

災民集中在了襄陽、洛陽、汝南和許昌這幾個州府之地。好在這幾處的主官是孔明、劉巴這樣的軍事、民政都十分了的之人,而太醫署的醫官已經到了這幾處,在當地官府的協助之下開始了衛生防疫的工作。因此雖然流民和災民不少,但基本上都給安置了下來,沒有什麼亂子發生。

可是這天的朝堂上,御史大夫許慈卻出班彈劾了雍州刺史尹默。這封彈劾的奏摺讓我很是奇怪,這尹默曾經是我的師長,無論人品或是才能都是上佳之人,否則我也不會認他出任雍州刺史這一要職。這是爲什麼許慈會彈劾他呢?我看了奏摺這才明白。

原來尹默的雍州境內有一縣郡安定,這次旱災中此地亦嚴重受災。而此地之城守正是尹默之門生,名叫韓良。尹默出任雍州刺史後,這韓良便投奔了他的恩師尹默。尹默愛其才華,便撥其爲安定城郡守一職。我在年初命各州、府、郡多備糧草之時,韓良並未放在心上。

安定因戰亂初定,本身人口並不太多,只是近年有不少羌人歸蜀,在安定郡定居下來,這才使安定郡的人口增加了不少。可韓良在上半年中並未多備糧草,如今一下受災,田中大部分皆顆粒無收。如此一來則郡城之中便無糧食來源。此事韓良本可求助於尹默,尹默看在是自己門生的份上,也不過訓斥一番,仍會相助於他。

然韓良卻沒有把郡城中缺糧之事,上報於尹默,而是自己去想法通過商人購糧。可是全國都是受災之地,又能住何處購糧?因此安定郡城內就發生了糧荒,城內的百姓還有官府所供一份粥食,尚可裹腹,而城外之鄉民卻只能離家求生。

此時韓良卻怕郡城糧荒之事外瀉,強令城外百姓不得離家,至使三個村莊,一百一十六戶人家,四百八十六口,餓死大半,只餘四十七口人存活。

第一百二十六章 小懲第七十九章 練兵(上)第二十五章 遊街[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桂陽第九章 見官[上]第十二章 香菸第六十一章 坐鎮第一百一十一章 山越[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巧計第一百三十六章 復奪第十七章 同學第五十七章 準備第一百六十八章 爭鋒第二十五章 遊街[一]第二十七章 遊街[三]第四十三章 趙廣第一百四十四章 暴雨第三十八章 操練第一百二十章 書本第五十五章 新幣第一百四十八章 黎陽第八十章 練兵[下]第五十四章 過年[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商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玻璃第一百五十八章 進獻第一百三十五章 府庫第一百四十章 晉陽第八十七章 比試第一百五十三章 受挫第三十二章 馬超第一百七十章 招兵第五十章 會面第五十六章 樂園第五十五章 新幣第八十三章 閱兵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六十一章 坐鎮第七十九章 練兵(上)第一百一十章 捷報第五十四章 過年[二]第五十九章 火炮第十章 見官[下]第四章 造紙第一百二十二章 紡機第七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麗兒第一百四十二章 影響第一百七十二章 用計第五十三章 過年[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爭奪第一百五十七章 香水第五章 改變第六十八章 鬥將第二十四章 店鋪第九章 見官[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自立第十八章 教師第三十章 南征第十九章 火柴第十三章 收徒第五十四章 過年[二]第三十章 南征第八十六章 商隊第三十三章 典禮第八十九章 劉巴第一百一十七章 變革第十七章 同學第七十一章 新法第九十章 船廠第一百六十二章 砂糖第九十九章 談判第一百六十二章 砂糖第一百六十五章 來犯第三十章 南征第三章 祭祀第一百一十六章 官制第四十章 琪兒六十二章 大捷第一百三十六章 復奪第一百二十六章 小懲第一百三十二章 迎娶第七十九章 練兵(上)第九十四章 許昌第一百五十三章 受挫第一百二十二章 紡機第五十章 會面第一百四十九章 公祭第一章 穿越第一百零六章 水戰第七十四章 再攻第五十四章 過年[二]第十四章 測試第四十章 琪兒第五十二章 封官第八十章 練兵[下]第八十一章 賢才第一百三十九章 譙郡第一百二十七章 商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