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勢已定

最要命的,其實還不是國史,國史只是記載大概發生的事情而已,要命的是,實錄和起居注等物。

國史基本上是紀傳體的史書,比較像後世的《舊唐書》《新唐書》。

而實錄以編年體爲主,主要按時間順序,羅列一個皇帝在位時發生的各種大事,更像是《資治通鑑》。

起居注是逐日記載皇帝言行的一種文字記錄,由“起居舍人”或“起居郎”每次朝會的時候拿筆現場記錄,除了記皇帝當天說啥、做啥,還廣泛記錄一切與國家大政有關的人和事。

起居注記滿三個月就送史館一次,所以數量比國史、實錄更加驚人,姬長安估計,現在起碼有幾百上千卷。

除了這些,還有許許多多,比如時政記,時政記一般是由宰相記錄的與皇帝小範圍談工作的要點,每天送史館一次。

還有各種祥瑞,由禮部記錄,每三個月報送一次;天文祥異,由太史局記錄並占卜吉凶,每三個月送報一次。

外國使節來朝貢的情況,每來一次,由鴻臚寺負責勘問那個國家的土地、風俗、衣服、貢獻方物、距離遠近、國王名號,報送史館。

蕃夷入寇及來遞降表,由中書省記錄並送報。

打了勝仗,寫報捷文書掛在一根杆子上一路宣揚入京(這文書叫“露布”),由兵部抄報捷文書,報送史館。

出征軍隊回朝以後,由統軍將領詳細記錄陷破城堡、傷殺吏人、掠擄畜產,並報送史館。

變改音律,新造麴調的記錄,由太常寺記錄原因來源和音樂歌詞報送。

改變州縣設置的記錄,以及哪裡出了孝義道德榜樣得到官府旌表了,只要有,就由戶部報送。

法令變改和審案新思路的記錄,只要有,刑部就報送。

農業豐收、歉收、饑荒、水、旱、蟲、霜、風、雹、地震、洪災各種災害記錄,一旦出現這種事,戶部和州縣詳細記錄時間地點,以及官府採取的賑貸存恤措施,一起報送。

封王、封國公、給封地、封高官顯貴相關的繼承事宜,主管的部門司府報送。

京城各部門主管,及外地刺史、都督、護、行軍大總管和副總管的授職和去職,連命令文書的內容一起報送,文官由吏部送,武官由兵部送。

各地刺史、縣令的善施效果口碑,由本州整理,去考覈的使臣帶回京城報送。

各色碩學異能、高人逸士、義夫節婦,州縣裡如果有這種人,要勘察確實,每年記錄下來給考覈使臣帶回京城送史館。

京城各部門主管的死亡記錄,由本司記錄詳細情況報送。

刺史、都督、都護,及行軍副大總管以下官員死亡,由本州、本軍負責報送。

公主和百官定諡號、總結一生事蹟,在外的王來朝,由宗正寺勘報。

除此之外,如果還有什麼事是史官聽說了、比較感興趣、認爲可以寫進史書裡的,還可以向負責部門下公文,要求該部門寫詳細情況報送。公文下到一個月之內必須報上來。

姬長安突然有點想吐血,當時下命令全部殺光爽是爽了,計劃是完美了,這段歷史也不會出現在正史裡面了,但是史館徹底完蛋了。

姬長安嘆着氣,走進了太極殿中,此刻的太極殿,雖然血腥氣仍在,但是屍體和血跡已經全部清理乾淨了,與此同時,諸位大臣武將正在太極殿中,等待姬長安的到來。

姬長安踏入太極殿中後,直接跑到了皇帝寶座之前,不過他並沒有坐下去,反而對諸位大臣行禮道:“昨天晚上,太子兵變……”

等姬長安把那通對李麗質說的瞎話重新說了一次以後,姬長安開口說道:“此刻的當務之急有兩個,第一,從天下宗室裡面選出新的帝國皇帝,第二,加快恢復帝國的正常運作,比如史館,太極宮,我們必須儘快的恢復帝國秩序,希望諸位齊心協力,過此難關。”

在皇親國戚已經徹底消失不見的朝堂上面,諸位大臣都是一臉悲痛的採納了姬長安的意見,可是實際上……整個朝堂此刻已經成爲了姬長安的一言堂。

直言上諫的魏徵?他忙着“哭”先帝呢,哪有那麼多時間“懷疑”姬長安做了什麼,與李世民關係最好的長孫無忌?抱歉,今天早上,長孫無忌已經因爲捲入太子謀反這個罪名死了。

李世民的老兄弟,程咬金,尉遲敬德等人?他們也在痛哭流涕,同時向與他們“同級”的姬長安“保證”,帝國軍隊絕對不會發生動亂,請姬長安“放心”!

衆生衆像,在帝國最高的權利中樞,每個人都“悲痛萬分”,每個人看起來都是先帝的“忠臣”,可是在這個朝堂下面,隱藏着的是什麼呢?他們的面具下面,隱藏的是什麼?

下面隱藏的,或許是慾望,罪惡;或許是無奈,悲哀以及無力反抗的妥協;又或者是爲了自己的家人,愛人所作出的艱難抉擇……姬長安做了很多事情,很多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從來沒有完美的人,所以,他現在掌控了一切。

不過姬長安也知道,這種關係肯定有一天會走向崩潰,只要他死……姬長安看了看自己屬性上面的壽命一欄,嗯,他也就只能活個百八十年了。

姬長安現在並不在意他們的想法,大勢已定,就算是他們真的集體後悔,給姬長安反戈一擊,那充其量也只是讓姬長安稍微麻煩一點而已,這羣理智的老狐狸可不會那麼做。

說實話,姬長安也覺得自己的手段卑鄙無恥,過於狠辣了,不過他會慢慢改的,當然,是成爲皇帝以後。

姬長安的目標,是成爲一個始皇帝那樣的人,一人,便可壓服天下之心,在姬長安看來,如果不是活得太短了,始皇帝未嘗不能建立一個如同大漢一般的帝國。

姬長安自信,他肯定會比始皇帝活得久,而且他掌握了帝國幾乎所有的兵力,想掀桌子隨時都可以,所以他還是那句話,大勢已定。

第五十三章 求娶第二百四十章 白澤現,麒麟出,河圖與洛書第十三章 刀名臨赫第三百二十八章 抑鬱症第七十章 長樂入侯府第一百四十章 世家十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運河樓船第三百九十一章 血海深仇第六十九章 大朝會第五十八章 不殺與殺第三百三十一章 雞皮疙瘩吹上天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突圍,方向——亞歷山大!第十八章 彎弓射天狼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船第三百二十八章 抑鬱症第八十章 陽謀第四十三章 李世民第一百九十八章 防禦第三百六十二章 蒸汽機車第二百九十六章 墨家的不屑第二十九章 只是生意第九十七章 長今第三百章 戰爭,戰爭永不改變第十一章 馬上弓弦疾第四百一十一章 豪賭第二百三十九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四十八章 墜海第二百七十章 禁罌粟第三百二十二章 城南已合數重圍第二百二十九章 隕石天降第一百三十一章 效忠第九十五章 韓跑跑第二百九十八章 草原將亂第二百七十五章 三族朝覲第三百六十五章 血戰開伯爾第六十九章 大朝會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夜魚龍舞第八章 薛仁貴第六章 演員第二百三十九章 登基大典第二百六十章 拔刀相向第五十九章 帝國之東第三百二十三章 突營射殺呼延將第一百三十七章 詳解第二十一章 慶功宴第二百七十章 禁罌粟第二百四十六章 死守岷里拉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唐海軍之精華第十一章 馬上弓弦疾第三百四十七章 黃河之水天上來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港第一百九十七章 絕筆第四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宅子第二百四十三章 立妃風波第一百三十八章 竊賊第一百六十七章 裴行儉第三百六十七章 準備開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突然的溫暖第三百三十一章 雞皮疙瘩吹上天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長安四年第二百二十八章 欲擒故縱第八十四章 極致的對衝第二十八章 酒樓第一百七十五章 戰爭的前奏第三百四十六章 長安四年第三百三十七章 與朱棣談判第一百九十章 儀禮·士昏禮第一百八十三章 立軍虎賁第二百七十八章 怒殺多爾袞(求訂閱)第八十二章 圍三闕一第二百一十三章 但願長醉不復醒第一百四十一章 閒逛第八十一章 攻打平壤城第四百二十四章 姬長安的虧欠第四百二十七章 殺王第四百三十五章 九龍塔第十一章 馬上弓弦疾第十章 大唐邊軍第五十四章 交易第三百二十四章 岳飛殘兵不得歸。第四百二十九章 三位皇子第二百一十五章 混亂前奏第四百三十三章 華夏之辯第二百八十一章 女漢子(求訂閱)第三百三十四章 神秘的玩意第四百零八章 女人多真麻煩……第五十八章 不殺與殺第二百三十九章 登基大典第二百四十五章 戰爭來臨第二百四十九章 宋遊的決心第三百一十八章 穿越者又如何?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仲馬第四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宅子第四十二章 九月初九第二十三章 興奮的程咬金第三百一十七章 會面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爭結束第二百五十三章 雜事諸多第一百二十七章 太湖匪第二百六十章 拔刀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