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禮,諸子百家,和夢想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辯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詞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

孔子主張以禮治國,認爲“不學禮,無以立。”提出“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耳且格。”

歷代儒家莫不將禮看成修身治國屢試不爽的法寶。

儒家最高的理想國莫過於“天下爲公”的大同之世,但此理想難於在現實中建立,退而求其次,即爲“天下爲家”的小康之世。

以此達到“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爲已”的目的。

與此同時,儒家認爲:禮的作用在於區分上下貴賤尊卑,維持等級制度,孝親尊君,進而穩定社會秩序,加強君主專制。

正因爲如此,中國曆代統治者、政治思想家均將禮視爲治國安邦的根本指導原則。

孟子“仁政”主張的理論基礎是“性善論”,而在人性中孟子強調仁、義、禮、智四端,並將禮看成體現仁義,進而實現“王道”的重要途徑。

荀子吸收諸子百家思想,認爲禮是治國安民之本。他說:“禮之於正國家也,如權衡之於輕重也,如繩墨之於曲直也。故人無禮不生,事無禮不成,國家無禮不寧。”所以他的禮法一體論爲統治者所崇。

禮治是中國傳統政治的基本傾向,調整社會、治理國家,無外乎兩種主要手段,即法律規範和道德規範。

中國古代治理國家,兩者兼用,以後者爲主,二者的結合融通,即爲禮。

誠如近代學人章太炎先生在其所著《檢論》中言:“禮者,法度之通名,大別則官制、刑法、儀式是也。”

中國古代的“法”有多種含義,但常用是指刑,尤今之刑法、刑罰。

西周時期,實行“禮治”,刑被禮所包容,刑即禮的一部分。

禮不僅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而且具有法律意義,人們的行爲違禮即被視爲觸刑。

婚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闢之罪多矣;鄉飲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而爭鬥之獄繁矣;聘射之禮廢,則諸侯之行惡而盈溢之敗起矣;喪祭之禮廢,則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衆矣。

二者功用有別,目的一致,禮是靈魂、統帥、總的原則,而刑則是禮的條文化、具體化。

西漢至清末,刑雖成爲獨立規範體系,不再爲禮的一部分,但與禮比較,刑仍處於從屬地位。借用中國傳統哲學範疇,禮爲“體”,而刑爲“用”。即所謂“禮法合一”。

中國古代以農爲主,工商業不甚發達,由此導致古代法律規範體系是諸法合體,刑重民輕。

但這不能說中國古代沒有民事法律規範,只不過是沒有形成獨立的民事法典而已。那麼,社會上大量的民事法律關係用什麼來調整呢?

一部分由刑法調整,更大部分,特別是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戶婚土田”所謂“細故”,直接用禮來調整。

自西周以來,用禮調整社會成員的身份、財產、繼承等重要民事關係。

中國古代地方上司法與行政合一,而地方行政長官自隋唐以後絕大部分來源於科考。

他們飽讀詩書,深諳禮的規範,因此以禮斷案,駕輕就熟。誠如近人蔡元培先生所言:“我們古代有禮、法之別。法者,刑法也;而今之所謂民法,則頗具於禮。”

綜上所述,禮治作爲一種治國模式,它高居於其他模式,如中國傳統的“法治”和治國手段之上,成爲中國傳統政治的基本傾向。

大唐,正是一個以禮治國典型例子,自科舉來,禮法,已經在慢慢的滲入華夏鄉土。

酷吏以法殺人,後儒以禮殺人,人死於法,猶有憐之者,死於禮,其誰憐之?

後世的理學,存天理,滅人慾,再後來的以禮殺人,恐正源於科考以後,以禮斷案的儒生。

姬長安其實正在試圖改變科舉,年前,姬長安開了一次恩科,不過效果其實十分的不理想,由於沒有殿試(殿試始於唐高宗),所以姬長安並沒有考校過那些秀才,但是姬長安看了那些試卷,就頭疼。

全部都是老成持重之語,曰禮曰仁曰德,沒有一個合姬長安心意的。

而且可能是因爲時間太短的緣故,姬長安的不拘一格,任何人都可以考試的命令,簡直可以用慘淡來形容,姬長安沒辦法,只好下令,這項命令長期有效,然後就丟到一邊了。

現在,姬長安只想讓諸子百家的人過來了。

大概還有幾個月的時候,諸子百家的人應該就能到,姬長安倒是十分的期待。

姬長安開口吟道:“安得百家諸子,開闢璀璨文明,師從孔孟言,德效老莊經,公孫尹文非馬,韓非商鞅尊法,兵謀孫家語,連縱間蘇秦,陰陽五行鄒衍,市賈不貳許行;家子所興,文韜武略,有慕中華士,不辭來朝!”

姬長安已經可以想象那種場景了,儒家爲皮,法家爲骨,道家統治信仰,墨家制造器械,兵家統兵,名家與縱橫家合縱連橫,遊說天下,農家提高糧食產量,小說家強健人民精神……

姬長安想建立一個偉大的,萬世不易的帝國,這是始皇帝的夢想,也是所有皇帝的夢想,更是姬長安的夢想。

姬長安相信,遲早有一天,這件事情,不會再是夢想,而是真正的現實。

長達一個世紀的生命,足夠姬長安去實現這個夢想了。

姬長安很貪心,他想要愛情,想要權利,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想要很多很多。

姬長安看着白茫茫的雪地,並不認爲自己的貪心不可以實現,相反,他覺得,自己的那些夢想,簡直是觸手可及,只要自己,統一世界!

第二百九十二章 百家思想(五)第十一章 馬上弓弦疾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期而遇,班荊道故……第三百三十四章 神秘的玩意第二百一十章 靈均靈玉第六十九章 大朝會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秘石頭第二百五十四章 吃火鍋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港第二百六十四章 撤軍第三百九十二章 草原風雲再起第三百零八章 屠中都第三百七十八章 放風箏和接舷戰第三十七章 長孫衝之死第三百八十章 鹹的是什麼?第三百九十章 長安九年不長安第二十九章 只是生意第四百二十七章 殺王第四百一十章 局勢危急第四百一十八章 走投無路的凱撒第一百三十四章 胡思亂想第三百八十六章 秦懷道殺虎第三百四十四章 自由之學風第四百零九章 太極殿燈火永不熄第一百零八章 火燒皇城司第一百六十四章 虎和狐第十一章 馬上弓弦疾第三百六十二章 蒸汽機車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秘石頭第一百四十六章 地獄之花第四百三十五章 九龍塔第七十六章 岳飛第三百五十章 獵鯨第三百二十一章 百戰沙場碎鐵衣第三百五十四章 姬方圓,使宋國第三百二十二章 城南已合數重圍第二百五十八章 草原雄鷹第七章 設伏第三百二十六章 岳飛諡忠武第九十章 戰爭的號角重新吹響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明寺第一百八十一章 四年前的羽林郎們第三百九十八章 巴爾思入長安第四百零五章 世界之敵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婚第一百九十四章 陰山被阻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明寺第五十六章 長樂未央第一百一十四章 十字坡第六十五章 新宅缺人第八十章 陽謀第二百三十章 可恥的陽謀前奏第七十一章 遇刺第二十七章 刺客大師第四百零一章 刺殺凱撒第一百三十三章 白澤第三百七十九章 背叛?還是愛國?第二百零八章 晉國公第二百六十三章 岷里拉之援第三百七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二百六十七章 驚天陰謀第四百一十章 局勢危急第二百八十四章 禮,諸子百家,和夢想第三百九十六章 爲了父親第八十三章 繼續攻城第一百七十九章 僧敲月下門第二百五十八章 草原雄鷹第五十三章 求娶第三百七十九章 背叛?還是愛國?第三十七章 長孫衝之死第一百六十六章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第二百六十六章 向死而生第一百一十一章 地下宮殿第六十六章 衛士與侍女第二百二十二章 染血既血衣第四百零六章 不問和,問怎麼打第一百七十六章 國庫告急第三百九十九章 西方局勢第四百零一章 刺殺凱撒第四百三十四章 逐漸崩潰的五德第七十九章 處置第一百四十一章 閒逛第四百一十一章 豪賭第三百六十章 教育興國第四百三十五章 九龍塔第一章 穿越錯亂時空第二百六十三章 岷里拉之援謹記汶川地震十年第五十章 秀才科第一百二十二章 運河樓船第二百四十四章 改元第三十三章 飲得大河倒掛第三百零六章 大明傾危第十四章 對飲成四人第二章 系統與這個世界第十五章 大戰將起第五十九章 帝國之東第三百五十五章 忠心耿耿秦會之第四章 成吉思汗第四章 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