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

西安府轄區東與河南布政使司接壤,西鄰鳳翔府,北接延安府,南達漢中府,轄關中大部及陝南一部,是整個陝西布政使司的核心區域,而如今西北地區雖然人口經濟都衰退的厲害,遠比不得漢唐盛況,西安比之從前的咸陽、長安等國都而言地位更是差了不少但不管怎麼說,西安府都是整個大明西北毫無疑問的政治經濟中心,甚至連甘肅、寧夏等地的駐軍,都要靠這裡轉運的物資來供養。

翌日,朱雄英終於來到了其治所西安城。

這座古都的城牆巍峨壯觀,其高度朱雄英目測就有十幾米,大約四五層樓高的樣子了,不過有一點卻與藍田縣城不同,那就是外牆整體顯得極新。

實際上也確實是新修的,此前隋唐時期的長安城作爲國都是三重城垣,而五代時期宮城和外郭城被拆除僅留下皇城,在宋金時期作爲京兆府城,元朝則爲奉元路城,“西安”之名乃是洪武二年時由奉元路改來的,取“西北安定”之意。

洪武三年時,確定了秦王府和一大批新增的陝西三司衙署都要搬過來,所以才進行了擴建,將西安府城向東、北兩面拓展,而西南兩面城垣仍利用的隋唐皇城舊址,整體工程到洪武十一年才竣工,耗時八年之久。

而擴展後的西安城則是一個標準的矩形城,四面各闢一門,即南門永寧門、西門安定門、東門長樂門、北門安遠門,而鼓樓則位於四門連線的中心,鐘樓位於鼓樓偏西的位置,直到萬曆年間纔會新建鐘樓,成爲西安城的新中心。

這裡與朱雄英一路走來看到的所有地方都不同,西安城內街道寬闊整潔,兩旁的商鋪琳琅滿目,行人絡繹不絕,展現出了一派繁榮景象。

朱雄英先去換了少量銀錢,然後把背囊放在客棧的房間裡,隨後手持解縉的親筆信,來到了秦王府。

說是王府,其實就是西安的內城,內外二重城垣,內有磚城,外有蕭牆,之間爲碧波盪漾的護城河,河水通過龍首渠從城東滻河引入,王府周長四十里,宮室八百間,皆以金漆與碧色琉璃瓦飾之,可謂是字面意思上的金碧輝煌。

朱雄英遞上信件,不一會兒,便被引入府內,安置在一間別苑,並被告知等待召見即可,不許擅自走動。

等到下午得到召見的時候,朱雄英才發現秦王府內更是別有洞天,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假山池水相映成趣。

引路的管事無不自豪地介紹道:“好教諸位知曉,咱王府不僅孔雀、仙鶴來自南方,園中花草也是來自江南,累迭假山的石頭是從泰山、華山搬來的,千竿翠竹則移自渭川。”

朱雄英不禁心中有些感嘆。

“這裡果真是人間仙境,便是現代去看的恭王府,都沒有這般景象。”

他與幾名僧道跟隨引路的僕人,穿過重重回廊,終於來到了王府的核心區域中秦王正妃的居所。

屋內,觀音奴獨自靠在房間的軟榻上,她的身影在昏暗的燈光下顯得異常瘦削。

她的臉色蒼白,幾乎不見血色,眼眸中也沒有了往日的光彩,只剩下深深的疲憊和無盡的哀愁。

房間的一角,香爐裡的檀香緩緩燃燒,煙霧繚繞,卻無法驅散她心頭的陰霾。

她就這樣靜靜地倚坐着,彷彿在等待什麼,又彷彿已經放棄了所有希望。

“娘娘。”

管事小心翼翼地行禮,對觀音奴說道:“各州縣推薦的大師都來了,還請娘娘選一個。”

觀音奴微微頷首,只道:“都傳進來吧。”

西安府內各州縣推薦的僧道都一併走了進來,頓時讓屋子裡更壓抑了些。

當這些人一字排開後,觀音奴挨個打量了起來。

由於並沒有隔一層簾子或者輕紗,朱雄英也得以窺見這位王妃的真容。 跟想象中蒙古女人圓臉塌鼻的模樣不同,觀音奴長相極美,雖是三十許人,卻依舊是風姿綽約,她的肌膚白皙如玉,眉眼溫婉,塗了胭脂後脣色紅潤如櫻桃,長髮未綰,略顯凌亂地披在肩頭,幾縷髮絲垂在額前,更添了幾分柔弱之美。

儘管此刻她面帶病容神情憔悴,卻依然難掩其天生的麗質.她的美,是那種沉靜而內斂的美,如同深秋的湖水,平靜而深邃,讓人一眼望去便被深深吸引。

只是看觀音奴的身體情況似乎並不好,她的手指纖細,此時無力地搭在膝上,手背上的青筋若隱若現。

“這就是趙敏的原型嗎?”

朱雄英看着觀音奴心中不禁暗歎。

來的路上,他便聽說過王保保這位“天下奇男子”的妹妹亦是風華絕代的美人,如今一見,果然名不虛傳,這樣的美貌,確實世間少有。

同時,他也開始好奇,究竟是怎樣的病痛或心事,能讓這樣一位美人如此憔悴。

這時候,觀音奴正在打量着面前的僧道們,她的目光在每個人身上停留的時間都很短暫,但卻彷彿能看透什麼似的。

可當她看到朱雄英的樣貌時,目光卻是微微一頓,剪水般的眸子裡顯出極大的驚異。

——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

觀音奴這句話幾乎要脫口而出。

不過,她最後還是勉力把話語嚥了回去。

不是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沒有這麼年輕,但長得實在是太像了.這年輕僧人的模樣,讓見過朱標樣子的觀音奴極爲訝然。

朱雄英並沒有察覺到這一點,他早早收回了目光,這時候垂眉向觀音奴行了一個佛禮。

“便是這位法師吧。”

聽到此言,朱雄英愣了剎那。

不會這麼倒黴吧?

但看着觀音奴的手指指的明顯就是自己!

這時候跑也沒得跑,祈福好像也不是什麼要掉腦袋的活計,朱雄英按下心中念頭,恭敬應了聲。

隨後,其餘僧道魚貫退下,房間內只留下了觀音奴與朱雄英兩人,門倒是敞着的,以免有人誤會,但門口幾個身形剽壯的蒙古、色目婢女卻牢牢地守在那裡。

“小和尚,你上前來,讓我好好看看。”

歷史類最高均訂作品,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書!

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130章 藍玉案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67章 徐達背疽!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96章 保險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130章 藍玉案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196章 保險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53章 主僕矛盾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196章 保險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67章 徐達背疽!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130章 藍玉案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79章 牛痘接種法的神效,震撼的江南災民!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62章 第一個任務:整頓莫愁湖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