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

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

第二天早晨,朱雄英早早起身整理好衣袍,前往幹清宮給朱元璋問安。

朝霞映紅了半邊天,宮中的琉璃瓦在初升的朝陽下有些刺眼,經過大善殿的時候,宮牆角落攀爬的薔薇也悄然綻放,帶着點點晨露,顯得生機勃勃。

然而,當朱雄英到達幹清宮時,卻被告知皇帝已在坤寧宮,他於是轉道向北前往坤寧宮,心中不禁有些好奇,不知皇爺爺一大早在坤寧宮作甚。

明朝跟唐朝不一樣,玄武門不在南方,不是用來給羣臣入朝用的,而是在後宮的最北面而幹清宮跟坤寧宮其實是一個大的建築羣,中間有分隔,但也有通路,過了坤寧宮,就是玄武門了。

踏進坤寧宮,朱雄英遠遠就看到朱元璋正陪着馬皇后在悠然散步,這裡雖然比不得西面的內花園,但坤寧宮裡也養了很多花花草草,都是馬皇后親手養的。

看到這幅溫馨的畫面,朱雄英心中一暖,放輕了腳步,生怕打擾到他們。

不過朱雄英還是被馬皇后發現了,馬皇后一身素雅衣裙,臉上帶着溫和的笑容招呼着他。

“皇爺爺、皇奶奶,孫兒來給您們問安了。”朱雄英恭敬地行禮道。

“快過來。”

說着馬皇后便親切地拉過朱雄英的手,上下打量着他,眼中滿是喜愛。

朱雄英也看着馬皇后的衣裙,這個慈祥的老太太雖然貴爲皇后,但卻依舊秉持着樸素的生活習慣,衣裙上面甚至還有很多補丁,只不過這些補丁都是用近似布料打上去的,所以看起來倒也沒有什麼不和諧的破爛感。

馬皇后突然問道:“英兒啊,你年紀也不小了,有沒有心儀的姑娘啊?要不要奶奶從勳貴家的女兒裡給你物色一個?”

朱雄英沒想到馬皇后會突然問及此事,只打趣道:“確有心儀的姑娘,但是人家不見得下凡呢。”

朱元璋咳嗽了一聲:“英兒現在還年輕,這事不急。”

“怎麼不急?別人家孩子這麼大的時候都抱孫子了。”

馬皇后輕輕拍了拍朱雄英的手背,語重心長地說道:“好姑娘可是要趁早下手啊。”

朱元璋不禁笑出聲來,指着道:“還是你奶奶疼你吧。”

“別往外岔,再往後就晚了。”馬皇后輕輕嗔了朱元璋一眼,假裝生氣地低下了頭。

朱元璋連忙像模像樣的作了個揖哄她開心,看到這一幕,朱雄英心中暗笑,連忙轉移話題。

“皇爺爺,皇奶奶,孫兒今日來,是有正事相商.”

隨後,朱雄英把自己如何改造莫愁湖的計劃和盤托出。

朱元璋聽完後,讚歎道:“這法子有些‘丁謂挖溝’的意思啊,前後呼應一舉數得,不錯,咱大孫果然是有想法的。” 所謂“丁謂挖溝”指的是北宋時期開封皇宮失火,將皇宮燒成廢墟,宋真宗命宰相丁渭主持修復皇宮的工程。

而丁渭首先把皇宮前的御街開挖成一條大溝,取土燒磚、燒瓦,再把京城附近的沛水引進大溝內,使運送建築材料的船隻直抵宮前,竣工後又把廢棄的磚瓦和廢土填人溝內,然後修復原來的御街,這一統籌施工安排可謂舉一舉而三得,所以算是華夏工程建設史上的典範。

朱雄英這套“拆遷安置房-改造環境-建立沿湖別墅-發展商業區”的設想,可以說跟丁謂挖溝的原理是基本一樣的。

而這件事情,滿朝文武都吵過好幾輪了,因爲各種齟齬和利益牽扯,也沒人拿出個靠譜的方案來,這個任務被朱元璋交給了朱雄英,沒幾日朱雄英就實地考察後交出了這套邏輯自洽而且不用朝廷出錢的整治方案,如何不讓朱元璋欣喜呢?

朱元璋愈發覺得,大孫不僅有種種神異,能力也是不俗,只要多經過事情的鍛鍊,日後一定能成爲一代明君,引領大明走向盛世。

馬皇后亦是用欣賞的眼光看向朱雄英,自己家的大孫子怎麼看怎麼喜歡,而且要是沒有大孫,恐怕洪武十五年的那場大病,她根本就挺不過去,因此每每想到此事,馬皇后都覺得虧欠了朱雄英,這時候她自然想要幫朱雄英爭取一些利益。

故此,馬皇后主動開口說道:“大孫定是能做成這件事,讓朝野上下好好開開眼界的,不過大孫這麼好的才能,明年若是去就藩,怕是可惜了。”

——哎?

朱雄英微微一怔,明年他確實滿十八歲了,而且按照大明的規矩,哪怕他是太子的兒子,他作爲親王也是得去就藩的,直到朱元璋禪位或者駕崩,朱雄英被冊立爲皇太子,他才能回到京城。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根據宗法制度的繼承原則,也就是【禮有嫡子而無嫡孫】,所謂“周之道,有適子無適孫,適孫猶同庶孫之例,要適子死後乃立適孫”,意思就是有嫡子在就不立嫡孫,嫡孫和庶孫無異;如果嫡子亡故,嫡長孫纔會被確立爲嫡孫,成爲祖父的繼承者。

換言之,皇太子和皇太孫是不能同時存在的,皇太子在就不能立皇太孫,皇位必須有且只有一個第一順位繼承人。

從古至今在皇位繼承邏輯的上,都沒有皇太子和皇太孫同時出現的事情,這是一個悖論,普通百姓或許以爲二者不是平級的,認爲皇太子的繼承權大於皇太孫,但在現行制度下,二者其實是平級且互不相容的,也就是說如果真的出現二者同時存在,那麼一旦皇帝駕崩,二者的繼承權是相等的.當然,這種情況從來沒有出現過。

那麼打破規矩的個例情況有沒有?有。

朱雄英瞭解到的,華夏古代歷史上只有兩例,也就是唐高宗李治立太孫李重潤(李重照),明成祖朱棣立太孫朱瞻基,而後者在目前的洪武朝尚未發生,恐怕也不會發生了。

這兩個例能不能當常態?不能。

李治、朱棣在有皇太子的情況下立皇太孫的行爲,明顯是違背宗法制繼承原則的,而之所以二者這麼做,都是因爲在極其複雜的政治環境條件下,皇帝必須確保皇位傳承到自己的血脈手裡,屬於是不得已之舉而一旦有皇太子和皇太孫並立,那就說明,皇帝認爲王朝存在着極大可能會被傾覆,兩個備份這是再明顯不過的政治信號。

而在目前洪武朝的和平時期,皇位完全能夠做到有序交接,如果釋放出這種信號,所帶來的政治影響是極爲消極且負面效果極大的,除了給朱標和朱雄英之間人爲劃開一道不可彌合的裂痕以外,沒有任何好處。

因此不到萬不得已,朱元璋絕對不會選擇同時冊立皇太子和皇太孫,也正是基於這一點,馬皇后纔會幫朱雄英討要明年就藩後的好處。

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74章 應天府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83章 長夜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67章 徐達背疽!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31章 神器降臨!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