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

在發現美洲之前,最關鍵的是各種探索艦船和航海家,可是在發現美洲之後,最重視的,首先,就只能夠是植物學家了。

沒錯,就是植物學家,美洲擁有衆多的資源,一定程度上面,貴金屬,還有各種的資源纔是重中之重,可是在趙信的眼裡,植物纔是最初最重要的地方,三大作物無不擁有着改變世界的力量,只不過,此時此刻,他、它們還沒有發酵出來。

在歷史上,通過歐洲的歷史,還有中國的歷史上面證明的,三大作物推廣和流傳,進一步的促進了世界糧食產出的增長,讓人口的絕對數值不斷的增長,達到了一個較高達到程度。

連世界都會被影響了,更別說這個時代的中國,或許美洲,有了這樣出色的物種,卻沒有發展起與之相對應的文明,趙信主導下的定海軍,一旦獲得了這個,會成爲人口的倍增器,當三大作物的,在中國普及,或者說,只是普及一部分,對於中國的糧食產量,基礎口糧的增長,也會非常關鍵,人口大量增加,就不必擔心糧食困擾的問題了。

定海軍,從一開始,就非常的重視糧食的問題,糧食是根本,是紅線,沒有足夠的糧食,一切的繁華就是鏡花水月。

宋朝末期戰亂,有氣候學家說,是氣候嚴寒和小冰河氣候造成,北方的野蠻種族,被氣候推動着,逐步的向南,爲了爭取生存空間而產生了必然的動盪,造成了草原上統一的蒙古族的成立,這也是哪個時代,中國和歐洲的動亂之源。

大部分的王朝末期,都是內外的矛盾積蓄下來,達到一個臨界點,然後藉助着自然災害之類的,爆發出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洶涌的海浪之下,王朝也就崩潰了。

從最初,在發展定海軍的時候,趙信的舉措是發展工業,定海軍一共就那麼大的面積,就算能夠把農業搞到極致,又能夠有多少的影響的,產生多麼大的利潤。

只有發展工業纔是最適合的,在定海軍的方寸之地,利用工業才能夠容納足夠多的人口,在方寸之地,創造出最大的效果,這一點,是已經被認可。

可是在發展工業的同時,定海軍從來都沒有放過農業這一條路,對於農業研究的投入,一直都是不遺餘力的。

定海軍上面,雖然說,沒有足夠的土地,就就算是合適的,也是留給工業的,也就是在拿下琉球,擁有更多的土地之後,這才漸漸的寬裕了下來的。

可是北宋有着龐大的土地,趙信一直都把北宋看成自己人,最少說,北宋的這些民衆是沒有錯的,或許提升糧食產量,改變不了什麼,可是總量哪怕增加一點點,也就會讓亡國的可能性減少很多,最少說是推遲了。

改良的植物,利用各種科學的方法,尋找種子,培育出良種,最重要的是水利的開發,增加水澆地的面積,並且普及肥料的使用。

這些多管齊下之下,讓整個北宋的糧食產量的,出現了暴漲,從原來的平均每畝2到3石,一下子增加到了平均5石左右,這可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產量增加,一定程度上面的,等於着在農田的面積沒有出現突破性的增長的前提下,這個糧食的總量,增加了一倍。

這個或許無法解決大部分的問題,大部分增產的糧食,都進入到地主和貴族的手上,可是哪怕漏下來的一點點,也足以讓北宋更多的人活下去。

最關鍵的是,對於最底層的這些民衆而言,如果遭遇了災害,沒有錢買糧食吃,他們的最終結果,往往是死亡,現在有了定海軍,先是增加糧食,給予他們一線生機,真的活不下去了,去投奔定海軍就可以了,最少說,會有一個活路。

看似,在定海軍崛起的過程之中,從北宋吸納了這麼多的人口,可是真的細想的話,如果沒有定海軍,這些人口之中,最少有300萬到500萬是活不下去的,他們一旦離開了家鄉去逃荒,在整個朝堂的主流眼裡,就會變成流民,就會不受重視,甚至怎麼死的,都不會知道的。

正因爲對糧食的重視,定海軍創造性的,誕生了農學家這個研究者的,從定海軍開始初步萌芽,開始影響整個北宋的農業,進而,在佔據了琉球和濟州島之後,開始研究整個東亞的植物,進而在的拿下遼國之後,開始大規模的出現,成爲了除了工業之外,投入最高的一個行業。

在大型基地這一個級別上面,是有資格分佈農學專家的,不過,他們一致以來都比較的空閒,在大洋之中的島嶼上面,又有多少的動植物資源,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植物,這些植物,在整個北太平洋廣泛分佈,這些進入到太平洋之中,就觀察到了,已經相當熟悉了的。

雜草之中,或許會有滄海遺珠,可是爲什麼叫做滄海遺珠,那是滄海那麼大的地方,才找到一個遺珠還不是那麼好找的。

他們是肩負着特殊任務而來的,可是在發現美洲之前的,他們的作用幾乎爲零,趙信已經明確的表示,在海島上,是不存在三大作物的,那麼他們就只能等着。

這對於一直都很繁忙的植物專家來說,很是無聊,要知道,從最初的時候,他們的任務都很繁重,到了拿下遼國之後,就更加如此,無論是糧食,各種經濟作物,甚至是牧草上面,他們都需要涉足進去,去提升整個種植的效率和產量,可以說,整個定海軍的糧食安全,跟這麼龐大的植物專家的辛勤工作,是分不開的。

在忙碌之中,突然的閒暇下來,對於他們來說,是有些不習慣,一些人甚至無聊到,去研究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確切的說,是海生植物的,他們被稱之爲藻類,這也是一個方向,甚至在21世紀,有人提出,規模性的養殖水藻一類得水生植物的計劃,甚至引發了一些風投的重視。

水生植物很關鍵,世界上海洋佔據了整個地球面積的絕大多數,可是對於魚類的產出,幾乎只有大陸架,其他地方很少,原因就在於,只有大陸架纔有陽光,有陽光的地方,才能夠生長水藻之類的東西,這些是海里面的生命的根源。

在大陸架之外,也有一些生命存在,深海之中的魚類,或者說生物千奇百怪,可是無一例外,這些的數量是相對稀少的,海藻纔是一切動物的根源,就跟自然界的食物鏈一樣的,草,食草動物,食肉動物這樣的簡單分配,草是最不起眼的額,卻也是最重要額,如果沒有草,整個食物鏈的根基也就不存在了的。

在大海之中,也是這樣的,越是水藻繁盛的地方,魚類就越多,這是一個基礎,至於洋流對衝,還有河流入海口的魚類富集,那也浮游生物和大量水藻旺盛的結果。

有研究結果,如果能夠大規模的種植各種的水藻,讓魚類有一個充足的食物的話,可以讓魚類的密度,提升10倍以上,以大海的面積來說,別說是10倍,就算是一兩成,這個總量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個計劃可以說是大無可大的,可是沒有人願意投資這個項目,原因很簡單,就是這個項目太過於漫長了。

相對於一畝地的農田,種植一畝水藻的難度非常的大,少的,不形成規模的,根本就沒有抵抗的能力,在大海之中,很快就會被淘汰掉的,只有成了規模之後,纔會可怕,保守的估計,可能要也萬畝,十萬畝,甚至百萬畝爲單位的時候,才擁有一定的自我生長和恢復的能力,並且有一定的擴張能力。

之所以提出這個項目,原因很簡單,雖然說,剛開始,比較的困難,也不容易完成種植,可是一旦種植完成之後得,所產生的經濟效率,卻是極高的,

跟陸地不易昂,水面一幕,可是水下也不只是一畝,他是有空間的,哪怕是大陸架,200米的深度,也擁有着很大的空間,只要水藻可以生長,就可以的生長的很多。

當遍佈水藻海域,再進行魚類的繁育的話的,產生的魚類資源非常的可怕。這樣的一個舉動,爲什麼沒有人願意做,原因很簡單,就是這個方法,時效性,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樣,種植這樣的海藻,不但最初的時間非常的困難,需要長時間的照顧和補種,不形成一定的規模的話,之前種植的,就容易出現問題,真正能夠一直繁衍生息的,那是少數,可能要20年,30年,甚至是100年,都未必有效果,可是一旦種植完成,這回形成一個繁盛的生物羣落,甚至可以引起整個海洋範圍的衆多魚類,形成半天然的漁場。

這個,或許在未來,當定海軍更加強大的前提下,這個方面肯定會的的做,無論是,科技發展,還是定海軍的資金問題,,都是充沛的,甚至有足夠的時間,等待着這些海藻種植完成。

連陸地的植物,都沒有研究到位,北美的三大高產作物,都沒有拿到手,跟別說這些海藻,這些研究只是一個無聊之中打發時間的方法。

海藻的種類或許不如陸地上面的草木那麼多,可是就以太平洋爲例,就有成千上萬種的海藻。

對於海藻的經濟價值,絕大部分的是食用的價值,有食用價值的海藻,可能有幾十種之多,那些不能食用的,有經濟價值的也很多,一兩百種的樣子,這還是常見的海藻,這些的還是通過研究之中少量的那種。

種植海藻,就如同種植森林一樣,一旦森林覆蓋率上去了,動植物資源也就多了。

海藻的事情,可以先放在一邊的,那是未來,北美的三大作物,則是現在,在收穫了三大作物,並且進行培育,在中國普及了一部分之後的的,讓整個中國不必擔心的人口和糧食的對比問題,然後纔可以一一的去做這些事情。

消息已經通報過來,這是一個龐大的島嶼,疑似是美洲大陸,不但大量的基地人員,船隻,開始向那個地方集中,連這些植物專家,也開始啓程,哪怕這個可能性很小的,但是有一點的可能性,都要付出努力,更別說的,這些植物專家,已經閒的發慌了。

當2000多艘西班牙大帆船,還有近700艘飛剪船抵達到了美洲的旁邊,最少3萬人登上島嶼,並且有5000人的軍隊上島,興建起了比較牢固的基地的前提下,定海軍就開始大膽了起來,組織了2個團的軍隊,開始向外探索,準備跟北美的居民,進行一番的接觸的。

不但有軍隊跟隨,還有大量的外交人員,還有極少數的植物專家跟隨,外交人員,可以進行聯絡,負責跟部落之間的聯繫的,以達到平穩的交流的目的。

或許語言不通,這個語言未必,能夠跟對方交流,可是一些簡單的東西,還是可以,

在北宋,甚至說,更加久遠的封建時代,也是依靠一系列的外交使節,這纔跟外界進行聯繫的,無論是張騫出使西域,還是其他的一些著名的外交專家,

在定海軍,就有過這方面的研究,也形成了一些既定的方案,利用這些方案,可以進行簡單的交流。

有了初步的接觸和交流,就有繼續下去的可能性,運氣好的話,說不定在遇到了第一個部落,就能夠找到北美的作物,找到北美的三大作物之一,或者全部。

如果發現了,單純依靠圖片,前期的人員,未必會發現作物,甚至跟這些部落人員之間的交流,都會因爲雙方的文字不同,代表的東西和意義不一樣,而產生一定的偏差。

可是植物專家跟上去,就不一樣了,他們熟悉植物,他們會從圖片之中,總結出一些特點,然後跟現實生活之中的實物做一下對比,哪怕是近似的,也會拿回來再說,萬一真的發現了,那不是兩全其美。

2500人的隊伍,其中大部分是軍隊,荷槍實彈的出發,在沒有火車,和其他的交通工具,只有少量的馬車和手推車的前提下,開始了對北美探索,這個非常緩慢和艱難。

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四百七十二章 破冰船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二百六十三章 地圖炮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熱武器第七百九十六章 說動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盜島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一百九十三章 二級戰爭卡牌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樹缺憾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二百五十三章 夢魔纏繞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二百九十四章 賴皮韓相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莊蒸饅頭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三百五十八章 無人區第一百八十二章 人形拆遷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二百四十三章 樹炮逞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