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

整個棱堡的防禦,可以說,是武裝到了牙齒的,單純高度,就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更別說獨具匠心的佈置,防守者,可以受到最完善的保護,而進攻者,則會被遭受從上到下的惡意。

就在狄青等人,認爲,這樣就是棱堡的全部的時候,介紹完了的棱堡的上層建築,內部可能只是的糧倉和儲物的倉庫,卻沒有想到,這個棱堡根本就沒有這麼設計。

在空間利用上面,非常完善,從外側,越過30米的高度,跨越到了棱堡的上層,就算是把整個棱堡的上層都給拿下了,也不代表着佔領。

狄青等人以爲儲藏室,卻紛紛暗藏殺機。

棱堡的內部,不是那麼容易拿下的,一層層的房間,堅固的,內部的設計,可以輕而易舉的處處設防,在其中,多變的秘密通道,可是從上到下快速的移動。

比如說,在棱堡邊上,有一個直通向上通道,雖然只能夠供兩三個人並排行進,卻可以快速的從最底層,攀升大上面,然後攻其不備。

類似的佈置,在棱堡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不熟悉的攻擊者,面對熟悉的,可以完全守護的守軍,那還怎麼打。

這又是棱堡先進的地方,堅硬的磚石結構,不容易被打破,在複雜的通道和樓梯之下,可以方便的支援到棱堡的任何地方。

狄青等人,也是大開眼界,如果不說內部,單純外部,一個攻擊者,最少要付出1.5萬人,纔有可能拿下這個棱堡,這還是在守軍在七百以下的前提下,如果守軍的戰鬥力更強,數量更多,傷亡也會成倍的增加。

可是現在,多了這個內部設計,那麼攻城者損失的人數會減少一些的,在損失一萬人左右,就能夠登上棱堡。

請注意,這是登上,而不是攻佔,這是主動退回來的,因爲在城牆上面血戰,伴隨着戰局的推移,特別是攻城者逐步的熟悉了之後,耗費巨大數量的精兵和老兵進行攻擊的話,很有可能會給守城者造成傷亡。

棱堡縱使有這樣那樣的好處,有一個硬傷,卻是永遠都無法避免的,那就是人數。

這個大規模建造的,會成爲北宋北方防禦體系的堡壘,註定駐紮的人員不多,一般是在700人左右,還是100正兵,200廂軍加上剩餘的邊軍和民團的配備。

一旦進入到了交換,哪怕30,40比1,棱堡也無法承擔的。

棱堡最多,可以容納數萬人的,可是這樣的容納下去,會很快的陷入到糧荒,同時擺在棱堡上面,就那麼多的位置,是經過精心而測算過,或許增加個一兩百,不會影響棱堡的防禦,甚至超過700人的增多的前提下,還可以相互替換的話的,能夠發揮的作用更大。

可是最合適的,就是700士兵,這樣士兵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可以完美的發揮出棱堡的作用。

傷亡過半之後,棱堡的防護力就會大大的下降,之前如果沒有內部的設計,硬拼城牆的話,在最開始的1.2萬人左右,棱堡這邊可以保證幾乎沒有傷亡,可是之後的3000,就會傷亡過半,甚至超過6成,這種情況之下的,被攻佔只是時間問題。

主動退開,並不代表投降,棱堡的空間佈置,讓他有很多的戰法,當進入到了城牆上面通道的時候,每走一步,都只能夠一兩個人走,還要受到三五個人的圍攻,在下面沒有足夠的弓箭支持的前提下,可以說步步血淚。

同樣的,在下面,斷絕了其他人攀爬的道路的時候,攻上來的精兵,就會成爲孤家寡人,用一個少一個,不同於普通的城牆,一旦事不可爲,還可以跳下城牆,對於身手很好的將軍來說,甚至連受傷都不會,可是30米的高度,就算是特級演員,也別想沒有任何裝備的前提下,安然無恙的越下城牆。只要下來,非死即傷。

一個軍隊,老兵數量,永遠是稀少,一個高聳的,防禦強大的棱堡,也只能夠抓住他的人員較少,用換的方法,纔可能攻佔,可是當無損幹掉一萬以上的時候,進入內部,纔是真正的考驗。

就算是狄青等人,戰鬥經驗異常豐富的,都沒有想到,在這麼狹窄的,甚至可以稱之爲簡陋的內部,卻暗藏這麼大的殺機,可以說層層設卡,步步是局,有時候,看起來的追擊,甚至是殺入到了內部,卻不知道到底是陷阱,還是別的。

而在堡壘內部的,只要支援的人走上城牆,在加上在城牆上面活動,最少在半個小時之內,不太可能有人支援。

孤立無援,還是處於絕對的地利劣勢,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幾乎不可能攻佔棱堡,哪怕是付出更多的傷亡都不可能。

只有簡單的數據,可是狄青把這個數據,通過豐富的戰鬥經驗,進行一番的代入,得到了一個可怕無比的結果。

保守估計,在守軍的糧食和武器充足的情況下,攻佔下一個700人左右手爲的棱堡,要最少付出3萬以上的代價,甚至在付出了3萬人的代價的前提下,都未必能夠攻佔的下來。

這就非常可怕的,兵法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的講述的就是這麼一個道理,一般來說,兵力差距在10倍以上,能夠取得翻盤的,少之又少,可是棱堡卻改變了這個格局,可怕的棱堡,哪怕是在30倍,甚至50倍的前提下,對於棱堡都沒有任何的區別。

越是深入的瞭解棱堡,越是感覺到棱堡的可怕,北宋在三國之中,算是防禦上面做的最好的,北宋的防禦,可以說是獨步天下的。

可是那種防禦跟這個棱堡比起來,首先在防禦思路上面,就有很大的問題。

以往的城防,都是往大去修,那樣,足夠大的城市才能夠容納足夠多的兵力,佈置起足夠強大的防禦,

可是這樣的重鎮,一旦被圍困的話,那麼麻煩可就大了去了,因爲更大的城市,更強的駐軍,更多的人口,帶來糧食上面的巨大壓力,可以用圍城的方法,減少損失,但是對於爲撐着來說,那是可怕的災難,人吃人的事情,也就是在圍城之中爆發的事情,人世間,一切最悲慘的東西的

禮義廉恥,什麼法理之類的東西,在這裡,完全可以拋棄可。

同時,可以容納更多士兵的城市,攻擊者,也可以隨便的挑選攻擊,攻擊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就如同西夏的興慶府一戰,在炸藥炸開城牆之後,防衛打開了,哪怕是西夏還有幾十萬軍民,卻無法挽回失敗的代價。

是棱堡反其道而行之他,他選擇了最小的周圍。

城牆的周長小,代表着,在同樣的地方,能夠擺放的兵力也就少,代表着從一個城牆到另外一個的支援速度很快的。

攻城要的繞開弓箭的射程,從一處進攻另外一處,要走的路多,很多兵力很多的,就多個方面下手,讓人無法支援,也就很快能夠攻城。

可是棱堡不一樣,不但更快,還有內部的,快速通道,可以快速的支援。

這樣,再多的兵力,能夠擺在棱堡面前的,就是少數,那麼在合理的佈置之下,棱堡數量少的兵力,居然成爲了優勢,這就是棱堡的可怕之處。

再加上,棱堡背棄了以往,軍民混合的方法。

戰爭之中,所說的天地人和,主要是在守城的情況下,在無力進攻的前提下,軍隊經過了嚴格的訓練,還可以撐得住,甚至可以減少支出,保證足夠長的時間。

可是民衆怎麼辦,除非是一些極端的前提下,不然的話,在戰爭之中,很少進行食品管制。

越是在圍城,越是在糧食稀少的前提下,使用的糧食就越多,人就有一個潛意識,生怕沒有東西吃,就多吃。

吃得多,也可以儲存脂肪,儲存能量,可是浪費的就更多,反倒是糧食管制,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按照需求,進行消耗,不至於餓死,也不會產生浪費。

同樣的,爲什麼守城,至關重要的就是民心,民心高了,團結了,不容易產生變故,就算是在攻城的時候,也不會後院起火,同時,在士兵缺乏,城內的人也可以充當一些半軍事化的項目,一些強壯的,甚至可以成爲臨時的士兵。

除了邊關的那些,鳥不拉屎的,連人都不會去的地方,這纔是只有士兵,沒有民衆,其他的地方,只要是大城市,都有。

沒有攻城,一切都非常的方便,可是攻城一旦到來,這些民衆也要消耗大量的糧食,甚至比軍隊更多。

可是棱堡不這樣,就是一個軍事化,堡壘,甚至連大門,都是關閉,在戰爭的環境之下,棱堡的大門,有一系列開啓規程,必須要保證,視野的範圍之中,沒有任何軍隊,纔可以。

至於城門的位置,先不說,有沒有護城河,棱堡的城門,是一個5萬斤的巨大斷龍石,在目前的狀態下,以北宋的科技水準的,幾乎無法破壞的。

看起來如此龐大斷龍石,一定會非常笨重,實際上,單純石頭本身,是笨重的,可是加入到了棱堡之中的時候,就一點都不笨重的。

同時,因爲使用了滑輪組和省力設施,封鎖大門的是一個5萬斤的斷龍石,只要有十來個人,藉助着葫蘆吊,就可以在120息之內,開闢這個城門。

對於沒有任何的民衆,城內的人,全部都是士兵,完全是戰爭用途上面設計的棱堡,要有糧食,只要不出現大規模的傷亡,軍心就不會喪失。

真的打起仗來,恐怕頭疼的是對方,一個看起來小的彈丸之地,卻要投入巨大的傷亡,保守估計,先要死上幾千人的,纔有可能進入到攻擊的區域。

甚至進入到攻擊區域,也不會戰勝,以此往復,當一次次的嘗試不果之後,就算是再怎麼精銳的部隊,也必須要停下來。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狄青把自己代入到了攻擊者思路,以他的經驗,怎麼尋找,也找不到攻擊棱堡的方法。

也就是說,一方一個沒死,一方就死了很多,

這種壓力,在戰場上面,非常的可怕的一件事情,明知道送死的,又有幾個能夠上去。

赤裸裸的例子,擺在面前,損失幾千人,甚至上萬人,連棱堡的皮毛都沒有動搖,有幾個能夠的繼續進攻的,那絕對是精兵之中的精品,就算是在遼宋,都是非常微小的。

敢死隊這種,要麼是被洗腦了,要麼乾脆是犯了死罪,到戰場上面,去爭奪一線生機的,在長時間的攻城,出了最開始和最後,稍稍的烈度大一點,中間的,更多的是持續。

可是如果圍城的認爲,這個士兵少,可以用圍困的方法,那就大錯特錯了,圍城有用,是因爲越是重要的城市,城內的人口就非常的衆多的,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數十萬軍民,所消耗的糧食是一個天文數字,半年或許還可以支撐,本年之上,沒有糧草,就會很城問題,說不定,就是一個崩壞的結果。

可是對於這些棱堡來說,上方30米,最少是10層,下面3層,上下超過40米的巨大空間,這中間,能夠儲存多少東西,700人,按照一個人一年6石來算的話,700人,不過是4200石,換算下來,8艘600料大船都能夠裝得下。

600料大船,在運河之上,算大的,跟棱堡比起來,真的算小的,20米夠長吧,棱堡的周長400米,上下40米,可以說,只要有十分之一的空間儲存糧食,這個糧食就足夠棱堡吃上十年。

同時,棱堡還會選擇可以打深水井的地方,最少也要是30米深的深井,這樣保證的不會被斷水威脅,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拿你就圍吧,相對而言,除了出入不方便一點,還真的不成問題。

一般而言,整個北宋跟遼國,上萬裡的接壤的地方,最主要防禦的,就是河北兩道,也就是北宋緊緊的挨着的哪一個部分,500個棱堡,或許無法徹底的防護到位,卻可以讓邊關士兵,很大程度的被置換出來,用於發起對遼國的攻擊戰。

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一百二十五章 路布蘭法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二百八十一章 鋼鐵成本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禮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五百二十九章 航海補給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八百五十五章 船舶研究所第八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十九章 禁軍裝備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現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六百零八章 銅可以麼?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第五百一十六章 遠洋海船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江漁場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皁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