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

在趙信的規劃之中,運河的周邊,雖然遍佈了各種的造船廠,開始最最重要的,當然是眼前的這麼一個定海造船廠。

以大帶小,以點帶面,這是後世證明過,非常有效的方法,集中在15公里左右的運河兩側,大量的建設各種的造船廠,這是既定的目標,容易讓產業聚集形成的集約化的效果,可是最好的,還是這麼一個帶頭人。

整個定海軍,最精華的造船工匠的,其中有7成,集中在這個造船廠,剩下的,多是一些有個性,他們寧爲雞頭不爲牛後的特性,讓他們選擇了獨立執掌一個造船廠,或許他們的技術水準,比起現在定海軍造船廠要高一點,可是很多時候,製造能力,並不是技術能夠帶來的。

集中化,高科技,高資金,這就是趙信對於未來定海軍造船廠的規劃,現在,已經初具規模了,20個超過3萬料的船塢,還有大量定海軍先進的技術,最值得一提的,是整個定海軍,有關於造船,工業體系之中,最出色的那些畢業生,幾乎第一時間,就會到達這裡。

人員密集,技術密集,只要稍稍的發展,這個造船廠的效率,就不是其他的造船廠能夠比的,甚至連技術上,大量技術人才的集中,加上趙信不斷的把後世的一些技術和理念,都填充到這個造船廠,未來,技術上面的差距,會更大。

之前,在原來的造船廠,一共準備了4艘萬料的實驗性船隻,當時,第一艘,因爲海盜出現的關係,被緊急的裝備起來,建成了戰船,現在已經去了琉球。

在運河開鑿的這段時間,其他的三艘也一一的完工,不一樣的是,在趙信的要求之下,這三艘,分別作爲運輸船的,快速帆船,還有支援船存在。

趙信的目的非常的明確,就是爲了嘗試不同的艦種的作用,當定海造船廠,還有一大批的造船廠,完成了施工,可以大規模的製造艦船的時候,必須要有所取捨和側重。

3艘試驗船,還有之後,一系列的各種功能性的船隻,具體的測試結果,在趙信這裡最全面,他過來,也抱着,看一看目前開工的大型船隻,它們的船體,到底已經完成到什麼程度了的,以決定之後的計劃。

專屬河港的建設,在趙信的心中,根本就沒有多重要的地步,或許建設了之後,會提升某些重點企業的效率,可是趙信現在要的,是實力,而對於定海軍來說,這麼一個島嶼,最重要的實力,實際上,就是船舶,是戰艦。

知道了趙信的到來,定海造船廠的負責人,迅速的迎了出來,對他而言,趙信不但是整個定海軍的掌控者,同樣的,他也是的目前定海造船廠的金主。

這位負責人,實際上,也是從定海軍的政務體系之中走出來,在造船廠這麼的技術性強的崗位上面,趙信依然選擇政務體系的人員,原因很簡單,任何的工業,製造業,都有共通之處。

或許一個不懂技術的負責人,無法在技術性強的領域,發揮作用,可是一個簡單的統籌和整合能力,卻是原來,那些船匠們所缺乏的。

定海軍一切都是白紙,一切都是新的,這一點非常好,以定海軍的吸引力,也沒辦法吸引到足夠地位的大匠,之前,定海軍最大的船匠,不過是一個主導過200料的小船的建設的工匠。

這樣的船匠,在定海軍是稀缺,在江南,沿着長江兩岸,有着成百個,甚至是上千個的造船廠,這些造船廠之中,能夠主導200料船隻的,真的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船匠,這樣的船匠,根本就沒有那種傲氣。

定海軍在招募人才上面,會給於較高的工資,目前船匠們的工資,早已經是超過了每月150貫,可是在職權管理上面,卻非常嚴格。

一個船匠,哪怕是主導整個造船,可是在他上面,還有統籌,審計,撥款等諸多的口子在限制。

這就是後世的特點,交叉管理,不給與一個人權利,卻會以較高的工資來穩定,這樣,對於主導者能動性可以調動起來,同樣,也不會形成權威。

趙信不需要權威,就算是牛大力這樣的,真的因爲意見跟趙信相左,趙信也會毫不猶豫的放棄掉。

有什麼人,在眼光上,還有對於未來的把握上面,比起趙信更強的,別說是三五十年,就算是1000年的歷史,也盡在趙信的掌握之中。

當然了,因爲他穿越的關係,這一段歷史,已經被改變的不可捉摸了,長弓,棱堡,還有各種各樣的新的東西,在北宋出現,同樣的,北宋的心腹大患,未來大量浪費北宋的資金的西夏,已經滅亡了。

看起來,遼國是獲得了最大的好處,幾乎絕大部分的西夏的國土,都被遼國給拿下來了,控制在手中,可是通過交易,特別是絲綢方面的交易,北宋拿到了西夏絕大多數的牲口。

或許,其中最適合作爲戰馬的牲口,早已經被遼國扣去,遼國看來,沒有足夠的重騎兵,北宋就算是拿到這些牲口,也沒有什麼用。

這就是認知上面的差距,遊牧民族,永遠不會懂得,農耕民族的可怕,或許,看起來,農耕民族比較的富裕,也比較的溫和,可是在溫和之中,那是無以倫比的創造力。

大量的牛馬牲口這樣的東西,在遊牧民族看來,只是當肉吃,當糧食來用,可是在農耕民族這裡,去可以提供勞力。

只要這些牛馬,以合理的途徑,進入到北宋境內,並且通過一些方法,均勻的分開,這些牛馬所能夠起到的作用是巨大。

節約更多的勞動力,讓有限的勞動力,獲得更好的運作,原來,無法耕種的土地,在牛馬的幫助下,可以耕種,並且在牛馬運轉之下,開墾出更多的土地。

這個如果只是增加耕地面積的話,並不可怕,人力有限,在開墾方面,就算是有牛馬的幫助,又能夠開墾多少。

可是有了牛馬,物流更加的方便,本應該在山裡,沒辦法運出來,並且,獲得更多的利益。

定海軍的一些普通的機械,也開始逐步的流通開去,最好的,就是畜力的各種機械,比如說,水車。

尋常的水車,是在河道的兩邊,對於一些水流較快的河流來說,不但能夠灌溉,還能夠的提供動力,比如說,磨面之類的。

可是這樣的水車,並不是在每一條河流上面,都能夠使用的,在一些水流緩慢,甚至是不怎麼動彈的河流,就沒有用了。

增加了畜力就不一樣了,在水裡慢的,可以用畜力來幫助,定海軍出色的動力體系,可以讓更少的牛馬,可以做更多的功。

對於農田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水。

水是萬物之源,乾旱對於農業來說,是最可怕的災害,一旦乾旱,基本上,就是絕收了,搶都搶不過來。

可是隻要河道,或者是有水的地方,利用水車和各種溝渠,可以對很遠的地方進行灌溉,減少勞動力,並且提升收益。

糧食,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簡直是最基礎,最基石的東西,在遊牧民族哪裡,幾萬頭牲口,只是幾萬頭肉,可是在農耕民族,這些都是勞動力,當這些完全使用上去,整個北宋的勞動力就會得到爆發。

哪怕是沒有定海軍,哪怕現在,趙信離開,不在用後世的科技,來改變北宋,北宋的命運都會得到改變。

先進耕種技術,農家肥的製作,更多的牲口帶來的更多的勞動力水平,預計10年之內,北宋的糧食生產會迎來一波暴漲,到時候,整個北宋人口更多,財富更多,實力也會更加的發達。

同樣的,有了棱堡和長弓這樣,更簡單,更強大的防禦武器的,有了鋼鐵和水泥的結合,就算是蒙古發展,也未必能夠拿下北宋,如果再拿下燕雲十六州,並且有火器的話,整個宋朝甚至是中國的歷史,都會被改寫。

才兩三年的時間,變化就如此之大,可是在趙信看來,這些北宋的變化,只是定海軍變化的影響,真正變化大的還是定海軍。

滑膛槍,火炮,這些超越這個時代幾百年的武器的出現,讓定海軍的實力大增,現在,就需要一個把這個實力發揮出來的東西,那麼造船就是的最佳。

趙信接見了定海船廠的這些人,在簡單的交談之中,瞭解了定海船廠的發展現狀。

不錯,非常的不錯,20個船塢都被利用上去,在首批超過萬料的試驗船,一一的完成,並且下水,經過了一系列的海上實驗之後,積累了一部分經驗教訓。

這些,或許短時間,沒辦法讓這些船匠們研究出來,可是定海軍,有一系列研究的地方,在新技術的應用上面,船匠們所發揮的作用,是相對有限的,真正有作用的是設計院。

原來船匠,多是根據經驗,根據自己的靈感,來判斷要建設的船隻,這樣是自然的發展,速度非常的慢,可能要幾代,甚至是更長的時間,才能夠完成技術的更迭,一定程度之下,因爲某些關鍵性的船匠的問題,還會出現反覆。

一些絕密的技術,往往會被船匠自己留着,就算是傳下來了,也沒有什麼來龍去脈,只能夠照本宣科,沒有繼續提升,甚至有失傳的危險。

可是,在定海軍,有專門的研究人員進行研究,理論就是力學,還有物理的一些基礎知識,一旦形成了技術突破,就會以論文,或者書本的形式記錄下來。

所有的來龍去脈,都有一個固定的脈絡,並且清晰的理論基礎,後來者,只要學習這些東西,有一些基礎知識,就能夠完成一遍,然後在之後,推陳出新。

在定海軍,船匠們技術,更多的是在實際施工上面的,而不是在決定船的類型,還有建設方法,這就極大的減弱了船匠們的難度,哪怕是隻有主導過200料的船隻,有一個完整的施工經驗的,就能夠在定海軍的工程人員的幫助下,主導萬料的大船。

現在,定海造船廠開建的船隻,跟之前相比,提升的並不太多,從1萬料左右,提升到了1.2萬料,提升幅度不大,沒有之前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提升,可是的內部的結構,卻完全不同。

這是在趙信,成熟西班牙帆船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的結果的。

在巔峰時期的西班牙帆船,是海上的巨無霸,100多門火炮的體量,那絕對是戰場上面的移動軍火庫,百門大炮齊發,那個場面,幾乎是毀天滅地的。

定海軍繼承了西班牙帆船的特點,也在這個特點之中,加入了屬於定海軍,屬於是中國的一些東西。

中國在帆船上面,最出色的地方,實際上是在水密艙,這種被設置在下方,增加了船隻的抗沉性的方面,有着獨特的作用,很多外國海商,爲什麼要買中國的船,質量好是一方面,可是水密艙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不止一次,有海商,在遭遇風浪之後,船隻大規模的破損,卻依靠這水密艙,活了下來。

對於海商來說,其他的什麼都可以不論,但是活着,永遠是最重要。

水密艙對於任何的船,都有巨大的作用,可是最大的作用,實際上,還是在軍艦上面的,風帆戰艦,跟後世鋼鐵戰艦不同,鋼鐵戰艦,看起來萬噸的鋼鐵堆砌而成,有着巨大的防禦,可是同樣級別的主炮,或許一炮不能夠有多少影響,可是多了起來,影響就大了。

只要是激烈交戰,幾個小時,都會結束戰鬥,或者一方壓倒性勝利,或者是雙方是差距不大,最終各自撤退。

可是在風帆戰艦時代,有一兩天,甚至好幾天的戰爭記錄,而且也有承受幾十枚炮彈,依然沒有沉沒的記錄。

風帆的火炮,威力並不足以穿透艦船,再加上木頭比水輕,就算是穿透了,破損了,也不會怎麼沉下去的。

而加上了水密艙之後,抗沉性有了巨大的提升,這一點是通過實驗證明的,在改進之中,第一個加入的就是這個。

中國的技術,加入到西班牙帆船上面,肯定要作出更改,而且水密艙也不是第一個技術,類似的技術很多,在這樣改造之中,哪怕只是提升了20%的排水量,可是整個內部,卻是有巨大的變化,不說跟西班牙帆船完全不一樣,卻也區別巨大。

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二章 船到南樂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五十七章 設計丹木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三百一十七章 元昊詐降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八百二十九章 勞務派遣局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動後退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一百一十七章 準備商品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級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西班牙方陣第二百零六章 高層的麻煩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請求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七百四十九章 贈送槍械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三百六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