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正確方向

在21世紀,中國已經變成了世界上鋼產量最高的國家的,累積完成生鐵產量的7億噸,幾乎平均每個國民,年用鐵超過了半噸,這是一個何等可怕的數字,普通生鐵的價格還不足1000元,幾乎平均每公斤鐵在八九毛錢。

這是生產力大發展產物,北宋跟21世紀,如果從一般等價物上面來評價的話,更多的是從糧食上面,一斤米可以購買5斤鋼鐵以上,這就是基本的比價。

對於趙信而言,目前的鋼鐵價格還有很大的空間,或許他沒辦法精確的大規模的煉製鋼,鍊鐵是沒問題的。

目前北宋的鐵的製造,還是在手工製造的階段,從出現鐵到宋朝,呈現出了一個緩慢下降的趨勢,下降的幅度並不是很高,從漢朝到宋朝,可能價格降幅不會超過50%,工業革命之後,鐵的價格大大的降低了。

原因很簡單,現在的鍊鐵,還是在衆多的鐵匠的手中,北宋上萬噸的鋼鐵,可能是在數萬,甚至是更多的鐵匠共同工作的結果,手工操作沒有規模性,更沒有節約型,鍊鐵還是木炭,質量可以保證,可是耗費太大,木炭的價格昂貴,就算是在21世紀,也居高不下,是煤炭的好多倍,以煤炭爲基礎的焦炭,可以提供更高的熱量,價格也便宜,這是鋼鐵價格降低的主要因素。

當然了,更加科學高爐設計,減少衆多不必要的環節,生成更多的鋼鐵,這也是工業革命之後,鋼鐵價格大幅度降低的根本因素,1000噸平爐每天產出3000噸,180噸轉爐,一天可以產出接近3500噸,更高的技術帶來更低的成本,帶來更多的產出,可能一個後世平爐一個月的產出,就已經超過目前大宋一年的產出了。

伴隨着鐵的冶煉的減少成本,大規模生產,鐵的價格,會大幅度的降低,不說跟後世的標準,一斤鐵降低到比米還便宜的程度,只要是降低到相差彷彿之間,或者是一兩倍的樣子,就是20文以內,是可以期望的,焦炭的利用,更大的鍊鋼爐帶來的規模化產出,鐵的價格肯定會大幅度的降低是一定。

鐵纔是長箭成本的根源,一枚長箭,會用去60克左右的鐵,鐵的價格下降了之後,箭的價格肯定會大幅度的降低,另外一點的工費,也不多,鍊鐵技術革新之後,箭頭加工更加容易了。

當鍊鐵爐的鐵成功的煉製出來,然後在高溫和碳的作用下,溶解成液體,讓沸騰和流動的液體,注入到早已經準備好的一個個模具之中,冷卻結束之後,就是簡單的箭頭,或許會有一些毛刺之類的,藉助這砂輪和其他工具修理一下,就是一個合格的箭頭。

箭桿的部分,同樣可以用手段節約成本,在初期可以用熟練的工匠進行加工,以目前苗家莊的配備,12個工匠,一天最少可以製作500根以上,這對於訓練來說,已經足夠用了,到真的把長弓手訓練出來,對於長箭的需求大規模的提升之後,可以通過機械加工,這中間,需要製作一些專門針對箭桿的機器。

現在的北宋,製作大規模的精確的機牀,那是天方夜譚。可是簡單的,只能夠進行少許加工木工機牀,這沒有多大的問題。

車牀說白了,就是利用螺旋形,或者某些固定的轉動和刀具,進行固定物品的加工,加工複雜平面,需要的是數控的機牀,這一點別說對北宋,哪怕再過800年,也很困難,趙信又不是製造複雜平面,只是一個最簡單的,圓柱體的箭桿,需要的只是一個車刀,對於固定大小的木條進行加工,着完全不是問題。

只要集中一部分的能工巧匠,把機牀的理念告訴他們,這些有着足夠手工經驗,熟知各種機械的製造方法的,幾乎可以肯定,能把這個開發出來。

制約機牀出現的,永遠是材料,機牀從出現的時候,就是針對鐵的加工,特別是更加堅硬的材料,能夠加工更好材料的,永遠就是更加堅硬和鋒利的材料,而且對於整體的機件來說,也要求非常的高,

木材就沒有那麼的硬了,就算是最硬的木材,也是跟鐵的硬度,相差反覆,這種前提下,木質機牀本身就有誕生的可能性的。

實際上,歷史上,木材機牀也誕生過,不過只是針對特定的東西,甚至因爲中國傳統的習慣的關係,藏一手,很多技巧,特別是很深的技巧,都漸漸的失傳了。

在故紙堆之中,曾經有過關於春秋時期,公輸班和墨子的記錄,特別是公輸班,作爲木工的祖師,他也被傳聞製作過木工機具,可以自動對木材進行加工。

不管有沒有,總之,這個時代,已經擁有了誕生木工機牀的一切前提,現在,只是把這個前提變成實質的,通過多年的摸索,纔得到的經驗,在趙信哪裡很多,他曾經看過一些木工機器,這還得益於他給家鄉找的項目。

他的家鄉是一個偏僻的山村,沒有交通,沒有什麼特產,只有大片大片的山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近山林,沒有其他的有利的地方,那麼的加工木材,甚至是製作傢俱,就是必然的選擇。

多年的學習,加上一些臨時的外快,比如說,幫助別人鑑定一些宋代文物,或者是充當一些低級收藏家的鑑定師,以他的專業素養,在行業之中,略有名氣,短短的6年的時間之中,就積累了差不多40萬。

40萬,對於有錢人來說,可能只是一頓飯的飯錢,可是對於偏遠的山村來說,這恐怕是唯一的機會,在通過多方選擇之後,他最終決定了採石和木材加工並重,並且通過一個做傢俱生意的金主,瞭解了木材加工方面的東西。

正是這個瞭解,讓他對於木工機牀有一個大略的認知,這個認知,不能夠幫助趙信用手工的方法,自己製作出一臺臺的木工機牀,卻爲他指明瞭方向,最少說,一些簡單的加工,比如說,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形的簡單木工機牀,基本理念是有。

有了這個作爲基礎,就可以大量加工,機牀最大的好處,一個是使用方便,不用出師的木匠,只用是普通的,稍稍經過訓練的,就可以操作,快的話,可能兩三天的時間,就差不多可以使用機牀進行加工,這就大大增加了從業的人員,另外一方面,機牀生產速度,百倍千倍於人工,可以把單獨一個箭桿的生產成本降低到最低。

一枚長箭,兩個方面都降低了,至於尾羽,那是最簡單,卻同樣是無法節約,需要羽毛,或許以後可以用大量養雞的方法,來增加羽毛的產出,只不過現在,只能夠依託現有產量,這恐怕是唯一,也是最難解決的瓶頸。

不管說什麼,那都是以後的事情,有了前面的兩個降低,當鐵的價格,加工箭桿的難度,分別都降低的時候,長箭的價格,一定會降低到一個很低的程度,比現在短弓使用的箭都要低的程度上,擁有大規模生產可能性。

很多人看到英格蘭長弓,只是看到了長弓本身的強大,最多就是英國人對於長弓運用,卻沒有看到,英國爲了這個兵種付出的努力。

早在13、14世紀,在一些奢侈品和特產品的進口之中,必須要加上一部分紫衫木作爲交易的條件,英國也大力的推動製造業的發展,特別是長箭的製造,英國軍事作坊之中,有六七成以上都是製作長箭,一些簡單的半機械化的裝備,還有大量的人力投入,這些疊加在一起,才形成了英格蘭長弓的輝煌。

對於大宋,同樣如此,長弓是最適合大宋的武器,未來,在大宋,可能要是百萬,甚至是200萬的裝備,按照一次戰鬥150只箭來計算的話,對於箭的需求,算是天文數字,

每一根長箭,一文錢的降低,都會給長弓的天平上,放上一個重重的砝碼,當長箭的價格降低到3文以下,也就是目前短弓五分之一的時候,長弓的使用成本跟現在的短弓差不多,效果卻強大的多,任何一個稍稍有常識的人,都不會拒絕長弓的進入,這纔是長弓發展的正確途徑。

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四百零八章 藥材熱潮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二百二十七章 罷工和動盪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六百二十一章 飛魚級第二百九十章 錢幣圈子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請求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五百一十六章 遠洋海船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二百九十二章 熱武器的野望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七百六十一章 飛剪船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二章 船到南樂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禦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五十五章 試探進攻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二百九十八章 覓封侯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二章 船到南樂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殲遼軍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產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