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任重道遠

蕭震一個人坐在房中,桌上放着一臺電腦,他正在電腦面前時快時慢地敲着鍵盤。

此剪的蕭震,正在寫着這次調研之後的心得體會,在此之後,他還要整理這份心得體會,寫成論文作爲本次進修的結業作業。

對比何仇在宿豫的做法,聯繫自己在朗柳的措施,蕭震想到的是人治和法治在當今華夏究竟如何平衡,法治是不是能夠取代或者大部取代人治,成爲社會和政治意識主流思想。

但他的結論是悲觀的。華夏的法治化進程,很難走得那麼快。且不說如今中央願不願走大步子,即便願意,敢不敢走?即便敢,能不能起 都很難說。

蕭客想起前教育部某位副部長在前階段接受採訪時說:“華夏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政令不通,中南海制定的東西有時都出不了中南海。像解決困難學生助學貸款的事情,下邊根本就不聽嘛,連這樣的政策都不執行,還說別的嗎?”

這位前副部長所說的只是敵育工作的一個方面,中央政令不通的表現還有很多。比如,國家出臺了很多關於加強安全生產的規定,甚至採取了問責手段和組織手段,還關閉了許多民營礦井,企圖禁止“帶血的凹。”但擋不住視經濟利益爲第一的企業的違規生產,也擋不住包括國營企業在內的違規生產導致的安全事故。

而蕭震更知道,再過幾年,中央會發現現在很能拉動凹的房地產逐漸成爲一個大麻煩,從而一直強調要控制房價過快增長,穩定經濟發展形勢。但地方政府仍然我行我素,怨意妄爲,拼命炒作房價,枉顧民生。有的城市房價離奇地日漲兩千、三千、四千,地王頻現,歎爲觀止。爲達此目的,甚至不惜與黑社會狼狽爲奸。野蠻拆遷,釀成一樁樁血案。

除此之外,大建樓堂館所,公款出國旅遊,超標準購買公務用車,公款吃喝等,沒有一樣不是屢禁不止的。

現在人們聽到“政令不出中南海”還覺得頗爲驚訝,可是到了那咋,時候,不僅“政令不出中南海“這句話已經爲人們耳熟能詳,與此相對應,人們也看慣了“冤屈不出縣區鄉”這樣的政治現實。

許多人有冤無處申,正義無從顯,“張開胸驗肺”讓人目瞪口呆,“唐自焚維權”接二連三,“孫斷指自證清白”亦非孤例。“唐孫張。要想獲得公平和正義,就必須以犧牲生命、殘害身體作爲代價。一出寰娥冤可流傳千古,而“唐孫張。事件之慘烈、之出離人倫道德卻轉眼泯然塵土,迅速走出公衆視線,爲何?原因很簡單,實娥冤在那個時代是少見多怪,僅此一列,所以讓人驚心動魄、代代相傳;“唐孫張”在這個時代是多見不怪,此起彼伏,審“怪疲勞,審“奇”疲勞,諸多,“唐”事件的效果便不免只是讓人一驚一乍之後波伏水清。沒有最慘,只有更慘。在公衆的潛意識裡。早已經習以爲常地認爲,下一個,下下一個,再下下一介”在等着他們的關注呢!

到那個時候,這叮,社會,從其物質內容說,這確實是一個人類的社會,一個承載億人口的國家。可是從其制度精神道德層面上說,在某些地方它已經退化到叢林的社會,很難看到基於精神道德的規則而建立的規範,以及一個民衆可以放心依賴的、公正地保證這些規範得以實現的公共強制力量,這個力量我們稱之爲政府。雖然這個政府存在,可是民衆直接面對的大大小小的地方政府,不僅不能保證公衆的生命財產安全,反而成爲公衆生命財產安全的最大侵犯者。有的利益集團則利用政府的支持,明目張膽地掠奪、搶劫公民財富,在這樣的利益格局下,公衆能夠指望這樣的政府站出來主持正義,提供保護嗎?

蕭定心底裡一直認爲,華夏目前最大的危機並不是什麼亞洲金融危機,也不是什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引起的外部力量實施圍堵的危機,而是一些地方政治衰敗的危機,是無政府的危機,是政府“苛政猛於虎”的危機。這就是這片“神奇的土地。之所以“神奇”的奧秘所在。“苛政猛於虎。的語出者孔子在今天爲什麼大行其道,一個重要原因是孔子在這個時代是以一個批判主義者的面目出現的,孔子政治學說的最大特色就是施仁政、復周禮。他要求統治者和政府施行仁政,建立像周時代那樣良好的政治秩序。 不堪的現實引導我們不得不重新面對政治哲學的一個基本問題,那就是:統治者爲什麼能統治,被統治者爲什麼要服從?答案是:“保護一 服從”。統治者爲什麼能統治,是因爲統治者爲被統治者提供保護;被統治者爲什麼願意服從,是因爲他們能夠從統治者那裡得到他們想要的保護,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能夠安居樂業。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聯繫孔子的主張,那就是“保護”提供“仁政。服從。產生“復禮”因此生成政治秩序。無論中外,這是建構一套政治秩序的基本契約。雖然這個契約並沒有明示,但在客觀的歷史發展中是顯然存在的。在“保從。的契約中,違約者往往是統治者 所謂“官逼民反”是也。統治者不能提供保護了,苛捐雜稅了,苛政如虎了,使被統治者不能安居樂業了,被統治者就沒有服從的義務了,所以就暴動、就起義、就造反、就革命。

“如果這樣的共產黨不是爲人民服務,而是掛着羊頭賣狗肉,那麼人民就要自發組織起來,以武裝的革命堅決打倒假共產黨!推翻其在華夏的罪惡統治!並全部、乾淨、徹底地消滅一切附着在這個奸僞集團上的官僚買辦漢奸勢力!”摘自 燃年大連大衆書店出版《毛選》第二卷第巧頁 毛主席的話言猶在耳,我們的一些黨政幹部的惡劣表現卻已然讓人不得不聯想起這句話來,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危險境地?是中央的權威和民衆的權利已然同時塌陷!

中央權威與民衆權利雙重塌陷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這就涉及到一個政府的權威與政治的效力問題。政府有權威嗎?政治有多大的效力?權威是政府進行政治統治的必要條件。沒有權威,就沒有治有足夠的權威。就沒有良好的治理。 …

“政令不出中南海”這說明政府沒有足夠的權威。接下來的問題是,權威總是相對於某種權威的客體而言的,就是說是指對誰的權威。是對普通民衆的權威,還是對於官僚體系的權威。“政令不出中南海”顯然不是指中央政府缺乏對於普通民衆的權威。恰恰相反,據華夏社會科學院的一份調查,老百姓對於中央政府的信任度和認同度最高。那麼,“政令不出中南海”當然就是指中央對於官僚體系的權威不足的問題,它的直接表現就是政令不暢、政治敗壞、政治失效。“政令不出中南海”是政府缺乏足夠權威、政治失效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一些地方政府對於其治下的民衆,已經毫無權威可言。

導致政治敗壞、政治失效的第一個原因是部門主義和地方主義。具體化到人羣,就是跟各個政府部門建立特殊關係的特殊利益集團和跟地方政府聯繫緊密的地方利益集團。 政令不暢的直接後果是中央制定的法律和政策無法得到有效實施,它的間接後果或者說最主要的後果就是普通大衆的利益受到損害,利益訴求得不到實現。所以,人們一方面對於中央政府有很高的認同度,另一方面對於具體政府部門和地方政府認同度很低,視之爲貪官污吏的大本營。一些地方的政府和官員甚至成爲了人民的敵人。

一個難堪的事實是,雖然部門主義和地方主義在阻擋中央的政令暢通,損害民衆的利益,但是中央政府同時又在爲各政府部門和地方政府提供合法性支持,因爲這些部門和地方政府都是直接或間接由中央政府設立的。一旦因爲部門利益集團和地方利益集團與民衆發生利益衝突,中央政府站在哪一邊就成爲一件頗費周折的事情。

政治敗壞的第二個原因是一些部門和地方的懶政、幕政。

政治敗壞的第三個原因是公共權力的運用逐利化、綠林好漢化。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若想打這過,留下買路財。

政治敗壞的第四叮,原因是一些公共權力已經發展到“合法黑社會”的地步,搶奪、霸佔、武力,在官民之間,已經不存在良性互動的空間。一遇事端便出動警力,彈壓百姓,草管人命。在一些地方,政府除了鎮壓之外,已經表現不出或者說喪失了其他職能。說服、引導、教育、談判、協商、妥協、調解等這些手段都被視之爲婆婆媽媽,主張使用上述手段的官員會被認爲缺乏能力和魄力。甚至是何仇這樣的官員一 蕭震認爲他實際上是想爲老百姓辦些實事的 也認爲不必什麼都跟老百姓解釋,覺得這解釋太浪費時間。

然而就是這些心理過多,使得民衆的權利塌陷了,而中央的政令也逐漸的出不了中南海了。

蕭震深知目前的房改才進行不久,大多數人都不會想到日後的房價會高到那樣的程度,很多人現在都覺得房改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政府給的那十幾平米的小房子要住一家三口甚至更多人實在太不像話,房改後只要努力賺錢,終歸會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兩室一廳”

然而深知日後情形的蕭客卻不能不提前開始未雨綢繆。

日後的高房價與土地財政在蕭客看來是有問題的。前世房價暴漲之後,有一種比較普遍的觀點是,地方政府之所以抗拒中央調控房價的的政令,把房價擡得那麼高,主要是因爲分稅制造成的。實行分稅制後,中央政府佔有了大部分的稅源,地方稅源減少。按照常理,稅源減少,地方政府相應承擔的公共職能也應當減少。但是,地方政府承擔的公共職能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逐漸增加,地方財政不堪重負,所以借地生財,擡高房價,高價拍賣土地就成爲彌補財政支出不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如果就事論事,分稅制導致土地財政說有一定的道理,這個道理也很能迷惑人。如果把“三公消費”納入到考慮範圍,這個道理可能就很難站住腳了。比如傷年以來,華夏財政行政事業公用經費支出每年增加口。多億元,四年以後,該項經費支出已接近吸洲乙元。傳統上,這部分經費被稱爲“三公消費”即公款吃喝招待、公車開支和公費出國。大約相當於全年財政支出的端。國家行政學院某位教投在央視的訪談節目中表示,像美國這樣的國家,行政支出佔財政總支出比例是腮左右,日本佔2蕊左右,發達國家平均佔鰓左右。另據耶魯大學某教授介紹,美國政府財政開支的乃%用於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公共產品,行政開支只佔 慣,而我國政府開支只有左鰓用於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文教和科研事業,兩者反差太大。

可見,地方政府更多的是把錢花在了“三公消費”上面。這裡有一個很奇怪的邏輯,控制“三公消費”和調控房價都是中央政令,兩項政令都沒有得到有效貫徹。“三公消費”過多導致地方財政緊張,地方財政緊張所以就搞土地財政,抗拒中央政令三公消費的結果成爲了另一項抗拒中央政令調控房價的原因,最後是開發商舉行房價登高比賽,民怨沸騰。

所以在蕭震看來,日後的房價過高而且難以限制,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中央政治威權下降的原因。

如果再看地方政府債務,則更明顯。華夏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由來已久。儘管現行的《預算法》等有關法律嚴格禁止地方財政出現赤字和地方政府舉債,但事實上各級地方政府大都在不同程度上擴大赤字,舉債度日或負債運行,且這些債務大多處於隱性狀態。蕭震深知到舊年後,積聚膨脹的地方政府債務,竟然成爲華夏宏觀經濟中最大的風險因素之一。

根據前世的歷史,十年後地方政府各種債務總額約爲8萬億元人民幣;考慮到勁口年開工的基建項目在力舊將進入建設高峰期,對資金的需求會逐步上升,因此力舊年地方政府的貸款規模再擴大3萬億4萬億元也並不爲奇。根據這一推算,地方政府貸款規模在力舊年底也許會達到。萬億一口萬億元。

蕭定還知道,凶年以後,爲 二…漢度地減少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央政府會採取擴大狽世甲刷激經濟的措施。出人意料的是,常常把中央政令打折執行的政府部門和地方政府,這一次爲什麼那麼尊重中央權威,那麼不打折扣地執行中央政策,甚至是超計發地執行呢?對於這個問題,大多是從經濟和金融風險的角度,或者是從中央地方分稅制改革的角度進行分析。從政治角度分析,可以發現這是一種以尊重中央權威方式忽視中央權威的行爲方式。在大量的政府投資中,有很多投資其實是無效投資、重複投資。根據行業潛規則,一項本來只需耗資,億元的工程,最終報價往往是引乙、引乙,有的甚至可以達到,四倍以上。至於這些錢最終到了哪裡,是工程領域人盡皆知的秘密。政府投資資金的最終來源無非就是來自於人民的稅收,民衆稅負增加,客觀上造成民衆財產權利受到擠壓。

再說一個:駐京辦。駐京辦的存在及其繁衍壯大,成爲了首都的一種產業。從權威分析的角度看,是一種互相矛盾的現象。一方面它顯示的中央權威,顯示了中央擁有巨大的政治、經濟資源,另一方面它又顯示了中央權威的衰減。駐京辦的存在及壯大,意味着中央的權威是可以“交易。的。這裡所說的“交易。”是一種泛化的“交易。”而不僅僅是權錢交易。通過駐京辦的公關。中央的政策、項目、投資等源源不斷地輸向地方。地方的一些違規行爲,可能會因爲公關活動而得到容忍或者減輕中央追究的力度。那些公關不力的地方,則利益相對受損。這客觀上是中央權威的一種變相流失。

蕭客打字的速度越來越快,只是。眉頭也越發皺得緊了起來。

解決雙重塌陷的傳統方式有沒有?

中央已經非常清楚政令不暢、政治敗壞的事實及其危害,並且做出了一系列的舉措。比如,減少政府層級,開始考慮實現省直管縣,讓中央對於地方的管理更加直接;直接由中央黨校舉辦縣委書記培班,讓這些縣委剔已象徵性地作爲“天子門生”直接領受中央政策意圖,減少政策傳達的損耗;中央向地方派出巡視組,監管地方大員;中紀委、最高檢開通舉報熱線,接納民衆的舉報和投訴”,這些措施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想克服中央政令受阻的局面,讓中央政令和權威一竿子插到底。

這些政策是政治的迴歸還是政治的創新?事實上,這些政策除了設立網絡舉報熱線之外,與幾千年以來的大一統政治格局所採取的控制地方的政策相比沒有明顯的改善。可以說,自從秦始皇建立統一的大一統,的中華帝國以來,就面臨着一個集權的中央政府如何有效管理龐大的國土及生活在其上的官員、民衆的問題,以上那些加強中央權威的政策也一直沿用,所謂“百代皆行秦政”決定了這些政策的一致性。就拿中央培刮縣委書記來說,在封建專制時代,一個縣官的任命也是由皇上批准的。也就是說,只要是大一統的中央集權體制繼續存在,儘管有各種各樣的加強中央權威、防止政治敗壞的措施,但政治的週期性衰敗和王朝週期律仍然是屢屢生效的。

在一個大一統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下,爲什麼政治的衰敗、失效和王朝週期律屢屢生效,屢試不爽呢?如果分析原因,可以發現一個事實,大多數王朝的衰敗都是從官員羣體的衰敗、腐朽開始的,都是從中央政府無力控制它的整個官僚體系開始的。或者說,是從各級官府、官員滋民擾民害民禍民而中央政府對此無能爲力、無法控制開始的。再往深一點說,是從整個官僚體系、官員羣體與廣大民衆的矛盾和對立逐漸尖銳,而中央政府對此無法有效調整,無法緩解緊張的官民關係開始的。

大一統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政府部門和地方政府,這麼多的官員,卻只有一箇中央政府。當然蕭客的意思不是說要有很多箇中央政府,而是說這是一個以一對多的困境。打一個簡單的比方,一個老師要控制一個刃個學生的課堂非常容易,可是,要一個老師有效控制一個 兇名學生甚至如個學生的課堂,這可能嗎?或許,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由於老師的學識、人格魅力,他可以實現對於課堂的有效控制。

隨着時長日久,漸漸地就會力不從心了。不說別的,能把這勸個學生的名字叫上來,就算是奇蹟了。至於這許多學生是否專心聽講,是不是認真完成作業,是不是在外面惹是生非,打架鬥毆,老師管得過來嗎?要一個老師每天改勸本作業試試?在這樣的情況下,要談老師的權威,要談政令暢通,那不是雞同鴨講?

所以,在中央集權的大一統政治體制下,中央控制不了它龐大的政府體系和官員羣體,這是必然的事情;這些政府和官員一定會去侵犯老百姓的利益,也是不可避免的;最後老百姓能選擇的道路是什麼 那就一目瞭然了。

這是一個政治體制問題,是傳統政治體制無法化解的政治困境。

但是,在另一種政治體制下,它是一個政治統治的技術問題,是有解的,是可以從技術上進行解決的,而且有現存的解。

毛澤東與黃炎培先生那段關於歷史週期律的對話,已經給這個歷史問題給出瞭解答,認爲民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不過毛澤東的政治實踐卻失敗了,導致了國家的動亂。導致了十年“文化大革命”。

要想掙脫中央集權的大一統體制“一對多。的技術困境,只能是開闢一條“多對多”的途徑,就是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毛澤東的大民主實驗爲什麼失敗,原因在於他沒有找到人民監督政府的政治體制,他找到的是人民砸爛政府的“革命方式”。毛澤東如願以償地砸爛了“官僚主義者階級”這介。他心目中的特權階級,他也同時砸爛了整個國家的政治秩序。他的悲劇在於沒有能夠在追求平等、打擊特權與維護秩序、發展生產之間找到平衡點。這個平衡點就是民主、人權和法治。毛澤東在追求民主主要是下層人民的民主的同時,卻抑制人權。蔑視法治,自稱“和尚打傘無法無天”最終闖下彌天大禍。

準確地說,毛澤東找到了“多對多”的政治力量,但是沒有找到如何“以多對多”的恰當方式。

是不是可以“民權救濟威權,威權支援民權”?繞了這麼一大圈,無非想說明,政府若想樹立自己的權威,中央政府若想樹立對於地方政府的權威,不應該過於看重那些傳統的政治手段,儘管它們有一定的效果。從根本上解決“一對多”的難題,突破中央集權大一統政治體制的統治技術瓶頸,實現從“一對多”到“多對多”的轉換”必須充分尊重人民的民主權利,讓人民充分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自由和權利,充分地開放言論,讓人民能夠依據法律便捷地監督政府。

中央政府的權威應該向人民的權利中求,不應該從中央權威的自我循環論證中求。

當前中國一支同時對中央權威和人民權利構成妨害的力量是特殊利益集團。蕭發不主張所謂理想化地消除特殊利益集團,這倒不是因爲他自己就是屬於利益集團的一員,而是因爲利益集團在任何一種政治體制下都是客觀存在的。所謂消滅它們,倒不如說消滅政治。目前的問題是特殊利益集團日益坐大,比毛澤東當年所關注的“官僚主義者階級”要強大的多,它們是權力與資本的結合。特殊利益集團的坐大既妨礙中央作出符合最大多數公衆利益的決策,又妨礙中央政令暢通,還毫無顧忌地擠壓民衆的利益訴求和利益空間。

一般性地強調中央權威和簡單地呼喚民主,無法形成對於特殊利益集團的有效制約。蕭客對此也只有一個模模糊糊地考慮,覺得應該考慮利益集團間的博弈與民主政治之間的關係。一提利益集團,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就是既得利益集團妾者特殊利益集團,是社會上的那些強勢集團,比如日後強大的房地產利益集團、能源奎斷利益集團等。其實,普通民衆也可以成爲利益集團。比如說農民工、工人、農民、白領、媒體、渴望生第二胎的民衆、主張廢除刑法第張條的律師羣體、主張待遇不低於公務員的教師羣體等,這些都可以成爲利益集團。

成爲利益集團不是說僅僅是身份相同、有同樣的利益訴求就可以了。關鍵在於他們是否能夠認識到一致的、普遍的利益,併爲此去表達、去行動。也就是馬克思所說的從“自在的階級”到“自爲的階級”否則就是一盤散沙,無法形成集體性的表達和力量,只能是以介。體的單槍匹馬去應對強大的利益集團,無能爲力,徒增悲劇。在蕭震的前世,力舊年兩會期間,九三學社中央主張建立工人工資集體談判機制,就是希望把工人單介。的爭取變成集體的爭取,使這種爭取變得強大起來。該話題引起了兩會代表委員的熱烈討論。包括全總某位副主席在內的很多代表委員贊同這種做法。據全國總工會統計,在有工資協商的企業中,勞動者的工資水平要好一些,比沒有集體協商企業員工高 0至舊。事實證明,工人只有組織、強大起來,這種爭取才會有良好的效果。

如果我們平心靜氣地回顧歷史,就會發現人民的民主權利又有哪些不是通過這樣的爭取得來的呢?八小時工作制是工人運動的結果 美國黑人的平等權是黑人平權運動的結果,英國工人階級的選舉權是憲章運動的結果,,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這些權利,毫無疑問都是不同利益集團之間進行博弈的成果。所以,如同“唐”這些社會上被損害與被侮辱的民衆也應該成爲有自主意識的利益集團,去與漠視、損害他們利益的利益集團去爭取、去博弈、去形成壓力。

然而作爲有志於改善這一情況的政府官員,蕭震覺得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國家和政府一項必須履行的職責,就是應該允許人們爲了從特殊利益集團爭取正當的利益而進行博弈。各種具體的博弈方式完全可以納入法治的軌道,它是民主社會的必要組成部分。允許正常合法的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總比人們找不到合適的利益訴求渠道而發生羣體性事件要好得多吧。有人會擔心,如果鐵路、民航的工人舉行罷工,那國家不是要癱瘓了?其實這完全可以通過立法的方式解決。比如可以規定,公營部門的員工不得舉行罷工。或者規定他們可以舉行罷工,但是必須保持最低限度的服務,必須保持鐵路、航班的正常運營。這些東西國外都有現存的規定可資借鑑。試想,如果唐、孫、張有正常的訴求渠道,有組織力量的支持,他們會採取那種極端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嗎?

這個國家應該有一種緊迫感,不應該讓這樣的悲劇再次上演 不應該讓人們的良心一次次經受這樣的酷刑。

蕭震終於停止了不斷的敲打,卻轉而拿起旁邊的紙筆,寫下了兩行字:“民權救濟威權,威權支援民權”

人民爭取各項權利的依據主要是中央通過的法律和政策,人民的權利得到伸張,他們伸張權利所依據的中央的法律和法律就能得到遵循;中央的法律和政萊得到良好的遵循,中央的權威不就自然而然地樹立起來了嗎?中央的政令不就在這個過程中暢通了嗎?反過來,當民衆的正當利益訴求與地方政府和部門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中央政府應該毫不猶豫地支持民衆的正當要求。人們會看到,中央政府通過一次次案例似的衝突解決,通過這種案例似解決的示範作用,通過對於地方政府和部門不合理利益的打壓,人民的權利得到了維護,中央的權威得到強化。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爲?

“你到底是爲人民說話,還是爲黨說話?” 這個不好笑的笑話也曾經深深地刺痛蕭震,尤其是在這一世,讓他格外擔憂。然而,調研心得寫出來的今天,他終於可以輕鬆地睡上一覺了。

因爲,其實中央的意志和人民的意志,並不矛盾。

這恐怕是全書中表達蕭震政治理想的最密集的一章了,可能真的有些枯燥。幽。多字,我也不湊成農。發了,免得又騙大家兩分錢”,,如欲知後事如何,支持作D

第12 影院風波(下)第46章 最後交鋒(三)第5章 給我查!(上)第40章 佈局瀟南(一)第45章 各方出手第16章 中組部的車第110章 黨校開班第58章 嶽小蓮第46章 家庭聚會第5章 給我查!(下)第22章 第四力量第24章 逛商場(下)第117章 一石千層浪(下)第31章 扶貧幫困(上)第62章 抗洪搶險(五)第37章 風向,結果。第132章 太子們(上)第69 回朗柳第137章 黃睿的進步第60章 洪水來了第13章 疑是“故人”來第33章 哀民生之多艱(上)第50章 忙碌的吳城第141章 忙裡偷閒第13章 瞬間逆轉(下)第32章 蕭少的約見第153章 張邦成住院第26章 蕭宸的安排第10章 蕭副科長(上)第140章 父與子第44章 揮別第100章 誰借誰的勢第71章 小別勝新婚第5章 給我查!(下)第44章 揮別第61章 迷幻嬌娃第32章 基層見聞(中)第51章 意外的火災第17章 交鋒常委會(下)第125章 內情第45章 蕭書記,按摩嗎?第45章 紈絝VS紈絝(二)第17章 兩員干將第63章 燕副局長第5章 招妓事件第19章 花月夜事件(下)第112章 量才施用第7章 初見第80章 華共“十六大”第40章 太湖“公主”(一)第21章 疑竇叢生第5章 “嚴肅處理”第43章 軍費問題第1章 市委書記第122章 老公真乖第67章 地震與江東第98章 明星(上)第30章 愛心和希望(中)第17章 交鋒常委會(下)第81章 人事佈局第51章 引薦?第5章 給我查!(下)第66章 下一步規劃第31章 “金元儲君”(二)第59章 總理要來第8章 會議第78章 要搭順風車第55章 軍隊跟地方是不同的!第29章 菩薩心腸,雷霆手段(三)第138章 反蕭集團第一彈第22章 香港迴歸與金融危機第29章 菩薩心腸,雷霆手段(一)第21章 顧副局長第46章 禁賭風波(上)第132章 太子們(下)第31章 “金元儲君”(一)第10章 語馨借錢(三)第62章 抗洪搶險(四)第129章 心意第83章 小衝突,大問題(中)第40章 佈局瀟南(二)第48章 燕微雨的要求第92章 西部大開發第109章 鷹派酒會(中)第12章 書記碰頭會第107章 行棋如人第52章 全國首例第98章 去挖牆角第66章 下一步規劃第31章 一波又起第10章 大學生村官第11章 看電影(上)第11章 遠東的難題第54章 闖勁第30章 愛心和希望(中)第42章 東北大換血第30章 牽連第83章 意外的大禮第6章 尚書之威第122章 老公真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