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章 聚會1

爲國爲民的想法做法不被所有人理解,不被皇上和房相接受,心中悲憤的王錚回到家裡,不理門房的問好,直接就鑽進了書房。

雖然皇上不接受他的建議,但王錚覺得自己不能就這麼算了,他還想努力一下,他不能讓強盛後的西夏,肆意佔領大鄭的江山屠戮大鄭的百姓。

最主要的,更遠的將來,現今只有王錚知道絕對會發生的事情是,蒙遼以後還有一個金國,金國崛起滅遼、滅北宋,再往後還有蒙古,蒙古滅金、滅西夏,滅南宋。

這些更不可說,說了更沒人相信,但這些事情以後都會成爲現實,王錚因爲那個人的存在,現在擔心西夏,還只是擔心大鄭的半壁江山,可金國和蒙古,就是整個的漢家王朝。

他想先打下燕雲十六州,就是爲了削弱蒙遼,然後派人潛入女真和蒙古部落,不管用什麼方法,先遏止住金國和蒙古的崛起,使蒙遼、女真和蒙古,三家自相殘殺,使他們沒有時間發展,沒有能力壯大,避免以後大鄭的慘禍。

可這些,又能對誰說?現在的王錚,感到了孤獨,深深的孤獨。此時的世上,能完全相信

他的話的,估計也只有西夏的那一位了。

可笑的是,兩個註定要成爲對手的傢伙,卻也是各自唯一的知音。

王錚是大鄭的輔國大將軍,是上柱國,他有責任有義務保衛國家保護百姓。不管皇上和房相信不信,他還得努力一下,要不然他心裡就會不安。

在書房,王錚奮筆疾書,花了半天功夫,給皇上寫了兩個奏摺。

一個是說的蒙遼,他全方位分析了蒙遼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人員構成等,認真詳細地說明了燕雲十六州對大鄭的重要性,蒙遼別的地方都可以先不打,但燕雲十六州必須收復。

長城防線必須得奪回來,沒有了長城防線的抵禦,蒙遼大軍從幽州出兵,策馬往南的千里沃野無險可守,在極短時間內就能兵臨上京城下。

也就是說,只要燕雲十六州在蒙遼的手裡,上京城時刻都處於危險之中。長城防線太重要,即便是以傾國之力,也必須收復。

王錚還分析了大鄭現有的情況,他說,大鄭現在只要能全民動員同仇敵愾,別說只是打一個蒙遼,就是算上西夏,兩線開戰的話,堅持三五年也沒有一點問題。

何況,這一次和蒙遼或者是西夏的開戰,全是在大鄭的境外,不會太牽扯到普通的百姓,更不會因爲戰亂,導致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

朝廷需要做的,第一是下定決心全國動員,第二是把江南各州府大庫裡的錢糧等,送到上京或者是送到隴西衛,再由兵部統一調配。

至於兵馬,無需再招,現有的兵馬,只要合理調動一下就已足夠。

第二封奏摺說的是西夏,王錚同樣分析了一番西夏的所有情況,着重提出了西夏現在正在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主要原因他沒法說,說了皇上也不會相信,他只說西夏出了個野心極大的能人。

那個能人在一兩年後,等西夏的國力大增,等西夏的國庫儲備充足,等練兵練得兵強馬壯。就必會對大鄭大打出手,必會領兵犯境攻州克府。

他的目的不僅僅是搶掠一番,也不是爲了打下幾個城池佔爲己有。他是爲了大鄭的江山社稷,是爲了大鄭所有的領土。

他會做的,是推翻大鄭對這片富饒土地的統治,西夏想取而代之。

假如,明年開春就對蒙遼用兵的話,一年左右就能收復燕雲十六州,有了長城防線的天險,蒙遼大軍再想長驅直入已不可能。

他們以後就是敢打大鄭的注意,也必是在長城沿線的奪城死戰,代價太大。蒙遼在失去燕雲十六州的後,必會元氣大傷,沒有幾年的休養生息,恢復不到現在的水平,他們在短時間內,就不一定會有大的動作。

只要沒有了蒙遼的後顧之憂,他就主動出擊,先下手爲強,率大軍禦敵於國門之外,把戰火燒到西夏境內。

不需太多,他只要能有三十萬兵馬,就能佔領西夏全境。

哪怕只有十萬輕騎也行,他就能攪得整個西夏全境雞犬不寧,使西夏的經濟倒退到幾十年前,使他們沒有能力騷擾大鄭,避免了被西夏殺進大鄭境內的慘禍。

最後,王錚甚至隱晦地特別聲明,他可以不帶兵,他就在上京待着也行。但必須讓曹顯和韓庚帶兵對付西夏。

他還說,他之所以舉薦曹顯和韓庚,沒有任何私心,僅僅是因爲,曹顯和韓庚靈活運用游擊戰法,才能勉強應付,否則,換誰都會吃大虧。

兩封奏摺,洋洋灑灑近萬言,王錚午飯都是在書房吃的,直到天色將晚,他纔算是終於完稿。

仔細審查了兩遍,雖然全是白話,也幾乎全是簡體字,但現在的大鄭因爲王錚的原因,白話和簡體字已經非常流行,就連十分廉價的蘸水筆,都是隨處就能買到。

王錚覺得皇上絕對能看懂他的奏摺,最起碼能懂奏摺裡說的大概意思。他就封上火漆交給周強,令周強立馬進宮,把奏摺交給柴公公,由柴公公交給皇上御覽。

一般的大鄭官員,奏摺均是先由中書省審閱,重要的事纔會交給皇上預覽。

可王錚不是一般的官員,他是大鄭僅有的三個上柱國之一,還是最能打的那一個。

凡是他的奏摺,必是軍國大事,無論何時何地,哪怕是皇上鄭成剛趴到他的某位妃子的身上,柴公公都可直接把王錚的奏摺送給皇上,讓他扔下已拉好架勢的妃子爬起來觀看。

整個大鄭有這種特權的,不超過五人,四個武職一個文臣。一個文臣是房相,四個武職是三位上柱國和老王爺。

因爲文官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扯嘴皮子的事兒,改天再辦無關大局,可軍國大事卻不能耽擱。從這一點來說,皇上還比較英明。

就在王錚寫好奏摺的時候,代虎代老將軍的府邸,他正在陪前來做客的程霸談話。

“程將軍,可曾聽說王錚晌午在御書房裡的話?”

“聽說了,王大將軍爲你我仗義直言,說你我督領松江衛之時,雖然守住了鬆州和江州,但那麼一大片的國境毀於蒙遼之手,不怪你我。而是因爲朝廷重文輕武,是松江衛的兵力太弱,是燕雲十六州在蒙遼之手,導致北方無險可守。唉!能看透這些的,委實不多,能看透還能直言的,也唯有王大將軍了。”

程霸唏噓感慨道。

因爲兩人作爲松江衛的提督和副督守土不力,致使大片國土淪喪,致使澶州被圍,致使京師機岌岌可危。

現今,朝廷命代老將軍和程霸,在家反思自己的過失。這一段時間,兩人雖人在上京,但家裡門可羅雀,備受朝中大臣的冷落,心中的淒涼,自然只有自己知道。

“唉!誰說不是呢?”

代老將軍也唉聲嘆道:“幸虧王將軍頂住了壓力,率兵北上,一路打到了松江衛,把蒙遼全部趕出了大鄭境內。否則,你我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唉!軍制的確是該變了,松江衛僅有十二萬兵力,可只是邊境一線,就有四個州六個縣需要嚴加防護,後面還有那麼多的城池,每一個城池才能分到多少人馬駐守?怎麼守?蒙遼大軍壓境,誰能全都守住?代老將軍,程某不服。”

“老夫也不服,可有什麼辦法。兵力少是其一,蕭達凜太過奸猾是其二,可最主要的,就是王將軍說的長城防線,沒有天險可依靠,想守住那麼大的區域,難。因此,王將軍提議,明年開春就從松江衛出兵,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對此,程將軍怎麼看?”

“我當然舉雙手贊成,···”

程霸還沒說完,就聽堂房門簾外有人搭腔:“老夫也舉雙手贊成。”

話聲剛落,馬闖掀開門簾走了進來:“是我不讓門房通報,想聽聽你倆都說些啥,果然是松江衛的軍事。”

看見馬闖,代老將軍和程霸連忙起身,給馬闖讓座,三人中,代虎和馬闖是上柱國,程霸是柱國,軍銜低了一級,自然是坐在下首,端茶倒水的差事自然也是他幹。

和王錚的習慣一樣,凡是議論軍國之事,這些大將軍們都不要任何人伺候。

“呵!你也贊成收復燕雲十六州?”代老將軍笑着問馬闖道。

“那是當然,我雖然討厭那小子,但也贊成他的想法。誰都能看的出來,沒有太行山脈和長城防線的天險,我大鄭的北部邊境,就永遠不會有安生的時候,像上次蒙遼突破邊境,直達澶州的情況,就還會重演。”

“是啊!可朝中···唉!那小子的身世是個謎,沒人敢讓他帶那三十萬大軍吶!”

“代老將軍,按道理說,他做了那麼多對我大鄭有益有利的事,不會再···”

“道理歸道理,也許皇上現在並不是在防着他,可朝中的大將,假如只有他一枝獨秀,兩戰滅了噠突三族,一戰再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話,誰還能制約他?你、我,還是馬將軍?”

程霸無語了,馬闖卻喃喃說道。

“那小子不僅是想收復那燕雲十六州,他還想直搗西夏的黃龍府。大鄭邊境所有的異族,他想一掃光。嘿嘿!咱們幾個老傢伙,真是沒法活了。”

“哈!老夫聽說,大鄭邊境所有的異族,唯一被他放在眼裡的,不是強大的蒙遼,卻是建國不久的西夏,爲何?”

代老將軍在家反省,無權參與今晌午的軍議,他只得向馬闖打聽。

“這個···沒人知道,那小子說的話沒人信,他的心思也沒人能猜的透。他只說西夏不動則已,動輒就會攪亂大鄭的半壁江山,說的特別嚴重。並且,他還屢次特別強調,他說的,絕不是危言聳聽,他強烈懇請皇上和房相,必須重視西夏。嘿嘿!老夫征戰沙場四十年,現今還是隴西衛的提督,和西夏打的交道最多,我怎麼就沒看出西夏的厲害之處呢?”

“強烈懇請?有多強烈?”

王錚的舉動讓代老將軍很意外,在他的印象裡,王錚一直是雲淡風輕的,什麼事都沒見他着過急,可是,這一次,他爲了讓皇上相信他的話,竟然都強烈懇請了,實在是大出他的意料。

“有多強烈?嘿嘿!你們幾個都是在外鎮守廝殺,老夫在朝堂見到王錚的次數最多,卻還是首次見到王錚如此的急切。”

門簾一掀,又一個不速之客不請自來,是陳斌,皇上小時候的伴讀,自小就和代老將軍有通家之誼的老朋友。

陳斌邊走進來邊繼續說道。

“老夫以爲,王大將軍僅僅因爲看到了那一首蝶戀花,就從中想到了,西夏有一個了不得的能人,並且,那人的本事絕不在王大將軍之下。他因爲太擔心國事,他不想讓大鄭失去半壁江山,他不想讓我大鄭的諸多將士,都因爲輕視西夏,而很輕易地就失去性命,他不想讓數千萬的百姓們,都慘遭荼毒蹂躪。”

“因此,王大將軍怕了,他急了,他纔會懇求皇上,懇求房相,懇求朝堂上所有的重臣,相信他說的話。他的怕,是爲國爲民,不是爲了他個人的私利。”

程霸不由問道:“僅憑一首詞,又能看出什麼?”

“你看不出什麼,我也看不出什麼,所有人均是什麼都沒看出來。可王大將軍就看出來了。他的所思所想,不是你我能及的。”

“蝶戀花,···”

馬闖和代老將軍,又默默背誦了一遍蝶戀花,琢磨半天之後得出結論,是一首好詞,是一首豔詞。但怎麼琢磨都覺得,這首詞一是和軍事無關,二是做出這首詞的人文才不錯,但也僅此而已。

340章 危急軍情447章 回到興州426章 塌天禍事209章 蒙遼軍的破綻469章 一招驚人412章 母老虎要吃人513章 鄭成的悔悟345章 黃河天塹的無奈091章 精明的鄭妽116章 草原初建354章 成吉思汗的死因027章 李家窪之戰 中468章 趨炎附勢的李朗132章 上林苑詩會332章 胭脂奴的請求174章 所謂的嚴懲036章 怪異的公文370章 君主立憲制473章 陳妍的慘敗014章 交代翠姑的話283章 胭脂奴的心事026章 李家窪之戰 上487章 莫移氏的特殊502章 王錚的儲君選擇026章 李家窪之戰 上071章 那老頭兒還不錯393章 紅水河遇伏484章 開辦學府511章 恆安有喜507章 暗中做事427章 刺殺王錚034章 王副總管別哭374章 慶功宴036章 怪異的公文207章 韓德壤的奇謀187章 援軍開拔447章 回到興州438章 看錯你了333章 出征前夕228章 啞女開言201章 衝營死戰490章 洞房武鬥209章 蒙遼軍的破綻445章 文明瑰寶304章 絕世傾城柳十娘061章 重獎054章 出兵草原282章 但願海波平138章 第二次親征451章 多好的將士啊462章 沒藏黑雲來訪370章 君主立憲制436章 老牛、嫩草224章 絕世傾城的啞女423章 動物的本能246章 封賞小議244章 兩個財迷170章 王錚和鄭妽035章 好說話的副總管178章 官復原職109章 王錚的檢討482章 推脫之辭450章 感動的淚水138章 第二次親征526章 莊園裡的談話342章 血戰兔毛川153章 歸家063章 兩個女孩兒097章 衛晃的師長218章 三個女人047章 釀酒和找礦010章 農活238章 這個混賬497章 三女的猜測059章 彆着急 看大戲321章 又見傳教士081章 小公主的牀297章 原來是李昊167章 柴公公來訪516章 四海清平224章 絕世傾城的啞女162章 三位王爺133章 幽會520章 劉武和宋化177章 大婚526章 莊園裡的談話391章 哥兒倆閒談253章 道士豔談515章 家庭會議317章 事情的結局142章 王錚的吶喊271章 雨奴的功勞490章 洞房武鬥100章 管賢和木風004章 誤會157章 那廝太好戰347章 小柔的奪門行動367章 兩個穿越者的談話082章 將士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