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母子敘話

而這種在後世已然普及的衛生常識,卻沒法跟尊慈太后劉氏說明。要是陸承啓不顧這個時代的世俗看法,把這些衛生常識貿然跟劉氏說的話,恐怕會被劉氏看做怪物的。有哪一個皇帝,有事沒事研究這些東西,甚至比女人還“懂”女人?

聽得出劉氏“催生”的急迫,陸承啓心中很是不以爲然。日後的時日還很長,何必急在一時?

可這種話卻不能說出他的口,只能唯唯諾諾地點了點頭,連聲應是。尊慈太后劉氏呆在皇宮這麼久,什麼人沒見過?察顏閱色的本領,絕不在一些官場老狐狸之下。見得陸承啓如此敷衍,便知道自己的話,眼前的小皇帝是一句都聽不進去的了。心中嘆道:“畢竟不是親生的,說話便是沒了分量啊!”

其實尊慈太后也有點以貌取人了,陸承啓不是聽不進去,而是聽進去了不以爲然罷了。不過通過這幾句話,陸承啓感覺得出,這個便宜老爸的妃子,還真的有幾分真心是爲他好的。

先前周芷若說的那些尊慈太后和他生母章獻太后非常要好的話,陸承啓還半信半疑。即便沒有看過多少宮鬥電視神劇的他,耳濡目染之下,也自然而然地以爲這皇宮的後宮之爭,必定會激烈得很。哪裡曾想到,不僅鬥爭沒有,連日常的拌嘴都少。“這不科學啊!”,陸承啓心中吶喊一聲,“這尊慈太后如此關心我的子翤問題,可別是有什麼企圖吧?不過也沒有理由啊,陸家的香火一般都不甚旺盛,接連五代都是單傳,皇位都不需要爭的,難道這尊慈太后想效仿武則天不成?不可能啊,這又不是風氣開放的唐代,武則天是不會出現的了……”

陸承啓這麼篤定,是因爲大順立朝之初。便奠定了文人治國的基調。文人靠的是什麼?自然是儒家學說,三綱五常了。

立朝都百年之久了,三綱五常早已深入讀書人的心中。更別說來自書香門第的劉氏了,給她再大的膽子。都不敢逾越這些被世人唾罵的規矩的。

儒家學說,帝王家重用它的理由,說一千道一萬,不過是爲了“和諧”二字,要是按照孔聖人所說。就是“仁”與“禮”。再進一步解釋,就是教導大家,以和爲貴,每個人修養自身,達到與自己和諧,與他人和諧,與天地和諧的地步。都和諧了,社會就穩定了。社會穩定了,帝王的統治,不就天長地久了嗎!

爲什麼儒家能一統中原皇朝的思想?根源就在這裡!其餘的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等等,都是附加品,歷代帝王不會這麼弱智,連自己都不信的東西,還期望底下的比他都要聰明的大臣會信。謊言能矇騙得一時,但不能矇騙百姓幾百年。

劉氏就是因爲懂得這些三綱五常,纔不敢有什麼大逆不道的想法。恰恰相反,她本人是很爲大順着想的。她種麥養蠶,難道是爲了博一世名聲而已?錯了!她的思想境界比任何人都要高,所謂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嫁到了陸家,她的心思早就擺在了陸家上面了。心中所想,都是爲了陸家。身爲尊貴的太后,更是以身作則。勸課農桑。要是讓大順子民知道了,哪裡還不稱讚尊慈太后乃是一代賢后?連太后都耕田養蠶了,他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務農?

劉氏也長了一顆玲瓏心,知道陸承啓畢竟乃一國之君。若是批評得太過了,面子上怕是不好看。他已經不小了,道理稍稍點一下。應該就會明白的了。念及此處,劉氏話題一轉,說道:“老身最感慰藉的是,吾兒明白老身的苦心。”

陸承啓聽得一頭霧水,不明所以地看着劉氏保存得如同三十幾許的臉龐,不知道她的意思是什麼。

只聽劉氏繼續說道:“吾兒已經明白,經商始終乃水中樓閣,好看但不實用。唯獨手中有糧,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陸承啓哭笑不得,他不是不重視農業,也沒有拋棄商業,兩者都缺一不可。農業乃是商業的基礎,商業乃是提高百姓生活質量的潤滑劑。兩者相輔相成,缺少了哪一個,大順都是在用一條腿走路。

可劉氏的思想,乃是典型的小農思想,哪裡肯聽陸承啓的施政方針?這個時代,對於商人的誤解,實在太深了。大順百姓,無不以爲商人唯利是圖,不講道德,官商勾結等等……帝王也忌憚商人財富之大,下令抑制商業,不許商人的地位過高。

其實商人這個稱呼,來自周朝,周朝時候,把殷商遺民稱作商人,不准他們擁有土地和不動產,他們只能從事販運和買賣謀生,過着居無定所的生活。慢慢地就把以做買賣的人,稱之爲商人。商人被人誤解,恐怕從這裡便開始了。

又因爲古代多是自耕農經濟,大多數農戶都是自給自足,對於商品的需求並不多。其實這也和古人沒有很好的辦法管理商人有關,這就是眼光的侷限性了。因噎廢食,自廢武功。陸承啓曾假想過,如果中國古代沒有抑制商業,恐怕中原文明早就在世界稱王稱霸了吧?

劉氏可不知道此刻陸承啓心中的念頭,一個勁地褒獎陸承啓在鼓勵農業上的“正確做法”,一個勁地將陸承啓“鼓吹”商業貶得一無是處。

偏生眼前這人是自己名義上的母妃,不能說些狠話。自古以來,只有母親教子,哪裡輪到兒子教導母親的?漸漸代入了古人思維的陸承啓,沒有開口反駁,而是默默地點着頭。

母子二人,說了好些時候,才收住了口。末了,劉氏說道:“老身老了,精力大不如前,說了好些,竟有些乏了。吾兒國事要緊,還是回去罷!”

陸承啓聽了一個下午的“唐僧唸經”,耳朵都差點起繭了。秉着孝道,才聽完劉氏的嘮叨而已。出得內殿,陸承啓連一步都不敢逗留了。女人嘮叨起來,還真的很可怕的。

待得走到景福殿外殿的時候,見到周芷若正一本正經地跟着宮女學起了紡紗織布。見得這一幕,陸承啓有些好笑。生在書香門第的周芷若,哪裡做過這些粗重的活了?笨手笨腳的,偏生神情又極是認真,這種反差,讓陸承啓看得直想笑。(未完待續。)

第九百五十七章:對峙第六百章:有備而來第一百零九章:福利院第四百一十九章:處置第二百七十四章:登聞鼓第五百二十一章:子母炮 下第五百八十七章:就事論事第七百三十二章:一發不可收拾第八百四十九章:邊患再起第一百五十二章:堵門第一百六十五章:教唆第一百一十六章:班師回京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鬧騰第四百八十五章:臘八時節第五百八十五章:江南風景舊曾諳第七百八十六章:李日尊第一百一十五章:民牧之法第六百七十四章:蠢蠢欲動第七百一十章:下雪了第九百章:苦衷第四百五十九章:煽風點火第六百四十二章:集英殿上第三百八十五章:遼國黨爭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八百二十九章:擬國書第六百九十九章:蝗災第六百八十九章:蒙學學官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第八百八十一章:刑部審訊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一百九十一章:太原王家第二百零六章:太原府尹第八百八十三章:上奏請罪第一百七十八章:拍板定案第一百四十七章:吐納功第五百零四章:皇上的人情第七百四十章:神仙中人 下第六百二十三章:策問時政第八十八章:隔閡初生第一百九十五章:是虎是貓?第七百八十六章:李日尊第五十章:金榜題名第三十四章:瘋狂的蹴鞠 下第六百一十七章:焉知非福第六百七十二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一百三十四章:懸掛的地圖第三百四十五章:血濺五步第三百九十一章:狼狽爲奸第二百七十九章:無恥之尤第九百六十一章:最後的決戰 二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第五百九十六章:這下麻煩了第二百九十八章:國子監辯道 五第六十六章:新鑄錢幣第七百八十四章:悄然撤軍第一百六十五章:教唆第八百八十五章:發配還是勉勵?第七百三十一章:衝擊衙門第五百零六章:書生也會武功第八百九十二章:光明頂?第九百三十七章:誰爲刀俎第三百四十五章:血濺五步第五十二章:傳臚唱名第八百三十二章:輕車從簡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六百五十八章:躊躇不前第四百五十三章:遼國皇后蕭觀音第五百七十四章:用兵一時第三百二十六章:關學興起的前奏第七百六十四章:說書第631章:開鑼放卷第二百二十章:死士第三百七十七章:保密工作要做好第三百四十章:吐着吐着就習慣了第六百四十二章:集英殿上第六百七十三章:關心則亂第八百五十九章:震動朝野第九百二十七章:出了一口惡氣第八百一十三章:匯合第九百三十二章:劍指臨潢府第四百四十八章:反意已露第九百二十八章:準備出征第一百二十七章:口水戰第八十一章:勸降不成反被辱第九百零三章:不如歸去第五百五十九章:一炮之威第八百四十四章:初爲人父第六百五十三章:西廂一夜第630章:不是滋味第六百零四章:商人眼光第一百零八章:皇家御膳第五百六十六章:好一條大漢第九百六十章:最後的決戰 一第二百四十五章:內有乾坤第二百零三章:王家的抉擇第五百六十三章:夜襲第三百七十二章:火炮初成 五第三百九十七章:孤臣第五百三十一章:吹皺一池春水第六十二章:討論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