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越辯越明

看到陸承啓放下了報紙,張載知道,先前看起來很溫和的陸承啓,似乎在蘊藏着爆發的力量一樣。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完全沒有了先前那麼虛心求教的模樣,反而變得如同一隻正在覓食的老虎一樣,不聲不響卻危險至極。

張載不明白,爲何一個人的氣質,能在兩天之內完全轉變。或許這纔是真正的帝王吧,張載不明白,陸承啓也不明白,自己到底在憤怒些什麼?

是怒其不爭麼?報館作爲一個主導輿論的工具,居然讓這些充滿了負能量的言語光明正大刊登在上面,爲了更好的銷量,這樣和後世那些不負責任的周邊小報,有什麼區別?

更讓陸承啓憤怒,卻無可奈何的是,中國人的官本位思想太重了。不過是他稱讚了幾句張載爲聖賢,這些報館便把張載的生平都找不出來了,更是把張載的案底給揭露出來。這樣的用心,在最重名聲的古代,這不相當於把人往死裡整麼?

陸承啓憤怒了,可是沒什麼用。他能力再大,也左右不了世俗觀念。他望着張載,發現這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臉上已經沒有了剛剛的拘束感,漸漸顯得從容了起來。

聖賢就是聖賢,身在何地,身上的氣質都不會改變的。陸承啓想笑,笑不出來,只好起身,把龍案上的報紙,遞給了張載,也不說什麼。

張載眼中閃過一絲疑惑,接過了報紙,不由自主地看了起來。當發現報紙上面盡是抨擊中傷他的報道,他似乎並不意外,反而像是置身事外一樣,不驕不躁地看了起來。

張載的閱讀速度,比陸承啓快多了。畢竟報紙上的話語,爲了識字之人都能看得懂,聽得懂,儘量使用淺白的語句。習慣琢磨經義的張載,自然是看得很輕鬆。

一目十行的看過去,幾張報紙,不到一刻鐘時間。便看了個大概。陸承啓見張載看完了,以沉重的語氣說道;“先生看完了?”

張載笑着說道:“已然拜讀。”

陸承啓有些錯愕:“上面盡是寫先生的壞話,先生猶能如此淡定?”

張載笑道:“君子之道,矜而不爭,仁者不憂。”

陸承啓知道。傳統的儒家學士,都是一個翩翩君子。這裡不是貶義,而是很讚譽的。單單從《論語》之中,便能看出“君子”在孔夫子心目中的地位,那是一種理想的人格標準,一部短短兩萬多字的《論語》,“君子”這個詞就出現了一百多次。可見孔夫子是如何看重君子之道的。

而張載說的“矜而不爭”,乃是出自《論語·衛靈公》,全文應是:“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意思是君子莊重自尊而不和他人爭強鬥勝,普遍團結人而不結黨營私。

仁者不憂,則是出自《論語·憲問》:“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仁者不憂的意思是一個人有了一種仁義的大胸懷,他的內心無比仁厚、寬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細節不計較,可以不糾纏於小的得失。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內心安靜、坦然。

張載活用這兩句話。用意自然是他是一個君子,不會在意小人的中傷詆譭。潛意思便是他只需要做好自己就行了,別人怎麼看他,對他是沒有影響的。

這是儒家自孔子以來。推崇的君子之道。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陸承啓敢說,朝廷裡的官員,能做到這樣的君子的,不超過一手之數。

爲什麼這麼說?孔夫子給出的答案是,君子之道,分好幾個層次。君子第一個標準。便是“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第二個標準是“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第三個標準是“矜而不爭,羣而不黨,和而不同”;第四個標準是“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其中第三個標準便是不結黨營私,現在的大順官員,又有幾個能真正做到?恐怕少之又少。

曾精讀過《論語》的陸承啓嘆了一聲:“先生乃真君子也,可這些小人中傷於你,朕怕先生教學受到影響啊!”

張載正色道:“陛下曾贈言於子厚,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天下開太平。子厚不敢忘,時時牢記於心。於此事都不曾秉持,又何能理會得他人?君子所作所爲,不辯自明也!”

陸承啓讚歎張載心胸寬廣,可還是有些擔憂:“朕欲爲先生辯解,更能宣揚關學之精髓,先生怎麼看?”

張載笑道:“陛下所做之事,自有道理所在,子厚不敢妄測。報紙一事,若能宣揚聖賢之道,自是教化萬民。聽聞此物乃陛下一力倡導,子厚愚見,此乃功在千秋之舉也。”

知道張載不會阿諛奉承,能得到他這般讚賞,比其他人拍一萬句馬屁都管用。陸承啓高興之餘,這些小節便拋諸腦後了,遂問起張載昨日對於皇家大學的印象。

張載自然不會說,陸承啓先前不授聖賢之道的事情,只是讚歎皇家大學的術業專攻,實乃“奪天地造化”,若能整理成書籍,自可“傳之萬代,自成一派也”。張載說的是,皇家大學研究的學科,都是聖人研究的自然之道,若是悟懂了,也能成賢成聖。

此時的思想還是很開放的,張載並沒有排斥其他學科,而是饒有興趣地看待這些新生事物,覺得裡面蘊含着很深奧的規律,不比聖賢之道差。其實張載對於天文一道,也是有很濃厚的興趣和造詣,只不過皇家大學尚未開設這一專業而已。

陸承啓心中暗喜,這皇家大學雖說是照搬後世的經驗,也還算辦得有特色。可在這時候的大儒看來,各方面還是很欠缺的。張載能這麼說,陸承啓也算是心安了。陸承啓又問了張載打算怎麼教這些學子,張載用孔夫子的話回答了他:“有教無類。”

陸承啓問道:“是否因材施教?”

張載沒聽過因材施教這個詞,可立即明白了它的意思,中國文字就是這麼神奇。張載對此甚是贊同:“陛下此言,道破關學之主旨也。”(未完待續。)

第三百章:開眼看世界第九百六十一章:最後的決戰 二第三百四十六章:投名狀第九百五十三章:拼死不退第六百零一章:聲東擊西第四百七十三章:如何佈陣第八百八十章:商法不是吃素的第六十二章:討論火炮第七十二章:大軍壓境第八百零二章:烽火傳訊第八百八十二章:認罪第五百九十二章:太后意屬第三百四十章:吐着吐着就習慣了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五百零四章:皇上的人情第三百一十章:天公作美第二百四十四章:鬱悶第一百七十章:女人心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十八章:稅制改革第七百二十八章:艮嶽之勢第二十六章:皇家軍校第七百四十六章:引氣第九百四十八章:宮帳軍第七百四十六章:引氣第七百五十三章:賜名第六百二十二章:科舉試題第五章:不一樣的歷史第六百二十四章:王家到京第六章:御前侍衛第一百五十八章:精兵是這樣練成的 上第五百一十二章:姻緣天定第五百七十二章:三兩句情話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鬧騰第八百九十七章:傳召第二百八十二章:一地雞毛的高麗第二十二章:中秋佳節第五百零五章:咱閨女總算是能嫁出去了第七百一十二章:內鬥不可取第七百四十章:神仙中人 下第八十五章:依附強者第八百五十三章:收手?第三百五十章:船塢第三百六十二章:皇莊轉變第七百八十四章:悄然撤軍第二百零二章:摩尼教第三百九十七章:孤臣第三百六十三章:傳授經濟理論第二十九章:驚世發明第六百八十二章:劃地而治第二百八十二章:一地雞毛的高麗第六百零八章:滇黔匪患第三百九十一章:狼狽爲奸第九百五十五章:慘烈的肉搏戰第八百二十九章:擬國書第六百六十一章:秉燭寫折第九百一十五章:八百里邊關急報第一百六十四章:隔空嘴仗第五百二十七章:敵暗我明第七百零四章:套話第七百九十五章:國難思良將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鬧騰第三百九十八章:整頓吏治第629章:長安轟動第五百八十三章:論功行賞第四百八十八章:遼國使臣求見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第三百五十三章:未來構想第九百二十二章:追查第六百零六章:宣傳造勢第九百五十九章:百姓歸心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九百五十五章:慘烈的肉搏戰第一百八十七章:交付俘虜第九百一十七章:民情激憤第七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七百零五章:倭國來使第九百二十一章:無情第三百五十八章:給窮人一個希望第九百四十九章:捷報頻傳第四百二十五章:糾纏不休第五百九十三章:金秋不識玉露第631章:開鑼放卷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一百九十九章:和禁軍賽跑?第七十六章:我有過牆梯第三百三十章:迫於無奈第八百三十章:誰人出使?第七十九章:久攻不下第七百九十章:有些不對勁第七百七十六章:臣願往!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六百一十七章:焉知非福第六百四十八章:黔地無匪患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八百零二章:烽火傳訊第一百七十八章:拍板定案第二百七十九章:無恥之尤第六百一十七章:焉知非福第九百一十五章:八百里邊關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