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瘋狂的蹴鞠 下

陸承啓在埋怨賺錢不夠快,但他還是明顯小瞧了蹴鞠的魅力。長安城蹴鞠場建成後,僅僅踢了三場比賽,便把京兆府的百姓對於蹴鞠的熱情,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陸承啓宣佈組織蹴鞠聯賽之後,更是讓全國熱愛蹴鞠的人瘋狂了起來,別的不說,單單是奪冠後五千貫的獎金,都讓人瘋狂不已了。

要知道這個時代,一貫錢便能讓一家五口過上豐足的半年,購買力相當於後世一千多塊錢。五千貫是什麼概念?起碼等於五百五啊,即便是一支蹴鞠隊平分開來,每人也能分到幾百貫錢,這也是一筆大財了。

如此豐厚的獎金,如此豐厚回報的蹴鞠福彩,蹴鞠再火不起來,也太沒道理了。就連蹴鞠場外的小攤販,也明顯多了起來,漸漸形成了一條商業街,哪怕是沒有比賽的日子,都顯得熱鬧異常。

如此一來,不僅拉昇了商稅,還爲許多貧苦的長安城居民提供了一個穩定了收入方式,一時間,陸承啓的聲望,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只有一羣人對陸承啓有怨言,那就是戶部衙門。本來,商稅的徵收就夠他們忙的了,沒想到陸承啓大筆一揮,連蹴鞠的聯賽都劃給他們經辦。戶部尚書林鎮中倒是沒什麼,把任務接過來就是了,反正不需要他親自動手去做。可這卻忙壞了下面的小官吏,每日東奔西走,只爲了湊足三十支蹴鞠隊。

洪祥二年十一月十一日,這是一個註定要載入史冊的日子,因爲在這一日,陸承啓一手主導的,在這個異時空中,第一個競技類聯賽要成立了。

被陸承啓親自命名爲銀河蹴鞠場的長安蹴鞠場中,迫不及待的京兆府居民,已經在銀河蹴鞠場中,歡呼以待了。可以容納五萬人的蹴鞠場,座無虛席。

而今天的兩場比賽對應的蹴鞠福彩,已經被銷售一空。當陸承啓看到銷售記錄的時候,不得不感嘆道:“朕親自釋放了一個斂財猛獸!”

整整一萬貫!兩場蹴鞠福彩的銷售,居然售出了一萬貫!兩枚銅板一張的蹴鞠福彩,居然能售出整整一萬貫,這是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

雖然有人加了倍數,但這起碼也要銷售出兩百多萬張啊!好在即便是在異時空,這個大順朝也和歷史上的宋朝一樣,印刷業極其發達,才能堪堪滿足這一個數字。

即便是這樣,也有許多人買不到蹴鞠福彩,敗興而歸。陸承啓接到監察司的報告後,決定再開設多幾家銷售點,同時嚴禁印刷技術外泄,下旨警告那些想發不法之財的人,如有人私自印刷蹴鞠福彩,以叛國罪處斬,決不姑息。聖旨一下,登時震懾了不少不法之徒。

蹴鞠聯賽是一個新生的事物,陸承啓也沒多少經驗,唯一能做的就是儘量做到公平公正,以規則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

在萬衆期待的目光中,陸承啓登上了蹴鞠場邊上的看臺中,用一個鍍金的喇叭狀的喊話筒,以振奮人心的語氣說道:“朕宣佈,第一屆蹴鞠聯賽,今日開賽!”

立時,蹴鞠場內萬衆歡呼。陸承啓等歡呼的聲音小了之後,繼續說道:“蹴鞠,是一項競技運動,它體現了我大順子民堅定不屈,雖敗不餒,團結協作,不畏強敵的精神,這是我中華民族之精神!這也是朕爲什麼要提倡蹴鞠的原因,因爲朕不想被那些夷蠻所欺,犯我邊關,殺我子民,劫我財物!你們想不想?”

“不想!!!”京兆府的子民熱血沸騰地說道。

“很好!我中華民族從來不缺血性,只是在安逸之中,慢慢被消磨了。朕不希望看到這樣的子民,孟子說過,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而朕把它再度總結,就是忘戰必危!我大順要想不被欺負,唯有拿起刀槍,與那些夷蠻講道理。而不是用滿嘴仁義道德,那些仁義道德,是把那些夷蠻打怕了之後,才說的。你們說對不對?”

“對!!!”

“所以,有朕一朝,不稱臣,不納貢,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

見到這五萬人都被自己的演講激起了血性,陸承啓滿意的點了點頭,他不曾注意到,那些陪在他旁邊的大臣,都露出了擔憂的神色,小聲交流道:“陛下這是要窮兵黷武嗎,這可不是個好兆頭啊!”

徐崇光自然也是聽到了這話,但他沒說什麼,因爲他知道,歷朝歷代的明君,都不是守成之君,而是開疆拓土的君王。“看來小皇帝的野心不小啊,這樣的君王,到底是我大順之福還是禍患?”徐崇光心中思索着這個問題,竟一時間忘了身處激動人心的蹴鞠賽場之中。

而這時候,經過一個多月培訓的裁判帶着皇家龍隊和皇家鳳隊出場了,一開始就是實力最強的兩隊強強對碰,立即點燃了觀衆們的熱情,加油吶喊聲此起彼伏。

而皇家蹴鞠隊都是由年輕軍官組成,聽得剛剛陸承啓那番煽動愛國熱情的話語,哪裡還按捺得住?剛剛開賽,便爭得你來我往,打得難分上下。

而在華麗看臺上的陸承啓,卻在思索着如何拿剛剛收到的蹴鞠福彩的錢銀,去做其他事情了。

徐崇光也慢慢回過神來,似乎是自言自語的說道:“蹴鞠的確能激起血性,但此事過猶不及啊!”

陸承啓被他這麼一說,打斷了思緒,稍稍一思索,便知道徐崇光是怕他窮兵黷武。他笑道:“徐卿,朕與你說一個故事。”

陸承啓慢慢地把宋朝的歷史,敘述給徐崇光等一干重臣聽。當聽到“靖康之恥”的時候,這一干重臣都沉默了。陸承啓發問道:“你們可知,這宋朝是爲何滅亡的吧?”

兵部尚書秦怡康雖然是一條老泥鰍,但不否認他也是有才幹的,不然陸承啓早就把他送回家安度晚年了。他沉思一番,嘆息道:“宋朝周遭強敵環繞,卻自毀長城,打壓武人。一旦有戰事,便讓武人上戰場賣命,一旦戰事結束,便提防武人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時日一久,哪個武人還有心思練兵,打仗?”

陸承啓沒想到秦怡康這樣的老油條,居然第一個說出了所有武人想說卻不敢說的話,不由得對他刮目相看了:“秦卿說得不錯。朕也曾經說過,一個國家好比一個人,而文武則各是這個人的兩條腿。斷了哪一條,都別想跑得快。天下士子,能爲朕處理政事;而天下兵卒,卻能保護朕與天下士子。孰重孰輕,想必大家都清楚。朕爲何要提升武人地位,不是想打壓文臣,而是想大順朝能延長國祚!”

此話一出,一干重臣哪裡不明白小皇帝的心思,皆拜服道:“陛下遠慮,臣所不及也!”

陸承啓走到欄杆前面,看着下面在綠茵場上飛馳的軍官,指着他們說道:“你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他們也是!若有一日,文臣上了戰場,那是朕的失職,這個國家也就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了。衆卿,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前事之鑑啊!忘戰必危,兵者,雖不祥,卻能保大順上下平安!”

秦怡康激動地說道:“陛下所思,乃大順之福也!”其實秦怡康真的是老油條,他知曉上意,明白陸承啓要提高武人地位,才順水推舟。不然的話,他焉敢出這個風頭?不過,他倒是賭對了。

陸承啓遙看長安城內,堅定的說道:“朕雖不能比秦王漢武,也要保國守土。那些夷蠻,終有一日,朕會讓他們血債血償!只是現在的禁軍、邊軍、廂軍皆不可用,糧草也接濟不上,朕有心而無力啊!”

徐崇光等說道:“臣願誓死相助陛下,終要馬踏陰山!”

陸承啓回過頭來,自信的地說道:“有衆卿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第二百九十九章:國子監辯道 六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八百四十一章:碰撞第七百六十六章:有人報官第六百一十八章:親自走一趟第五百五十章:高手之爭第七百一十二章:內鬥不可取第三十七章:遇刺第一百零四章:落荒而逃第八百六十七章:招安第九十一章:備戰第三百三十四章:趕路第九十四章:前後夾擊第七十四章:填土戰術第二百五十三章:聽朕的沒錯!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八百四十二章:降生第一百二十六章:終於召見第一百四十七章:吐納功第七百二十二章:不僅有字,還要有圖第三百三十四章:趕路第七百五十五章:皇后有喜!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三百九十三章:高麗的小算盤第五百二十二章:震驚第二百三十一章:喧寒問暖第八百三十三章:你是來投降的麼?第633章:再起波瀾第七百七十五章:龍氣翻騰第五百五十七章:淑女于歸第四百三十九章:朕去赴考了第四百四十九章:雄心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鬧騰第一百三十九章:籠袖驕民的生活第三百三十八章:龍顏震怒第九百六十四章:最後的決戰 五第八百六十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百六十八章:重元之亂第一百七十章:女人心第七百九十二章:定計第七百二十七章:多金缺木第二百八十七章:背信棄義第九百零七章:婕妤第八百九十七章:傳召第十章:例朝風雲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七百七十三章:連綿暴雨第九百二十四章:關門打狗第二十九章:驚世發明第一百九十六章:手下見真章第八百八十章:商法不是吃素的第五百二十五章:威力太大第六百七十九章:共浴第八百五十八章:告老還鄉第八百零三章:出城迎敵第四百三十八章:賢后第四十七章:廷議春闈第二十三章:明月幾時有第七百零四章:套話第七百一十四章:新奇玩意第三百一十章:天公作美第二百五十九章:狗頭軍師第二百八十二章:一地雞毛的高麗第六百七十七章:猜測第一百零一章:虛虛實實第三百零七章:賜同進士第七百九十章:有些不對勁第五百七十七章:學院派和實戰派第二百八十八章:一身冷汗第二百四十七章:智取第九百一十八章:來年開春第七十章:契丹先鋒第四百八十一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九百二十六章:大獲全勝第二百四十章:水泊梁山第八百一十一章:人呢?第一百五十一章:高麗使團的招數?第五百六十五章:落荒而逃第五百零一章:有違仁義之道第八百章:攻破升龍第九百四十九章:捷報頻傳第二百八十六章:死到臨頭不自知 下第一百一十三章:初見第九十四章:前後夾擊第一百八十九章:木棉第三百零二章:一同吃酒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四百一十六章:天子腳下第五百四十二章:偶然發現第六十四章:錢荒第八百九十九章:間諜第七百六十四章:說書第五百八十章:正中下懷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五百五十七章:淑女于歸第一百四十二章:射藝較技 下第五百七十五章:攻心爲上第六百九十一章:東廂第九百零九章:此消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