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報紙的影響力

這年頭信息傳遞方式稀少的可憐,哪怕陸承啓覺得自己已經儘量高估了報紙的影響力,可他還是沒料到報紙的瘋狂程度。就好像所有劃時代的新鮮事物出來那樣子,經過短暫的質疑之後,報紙突然就火了,火得大紅大紫,火得毫無預兆。

陸承啓原本打算第一期報紙賣出去萬份已經算是多的了,卻不料經過一天時間的發酵之後,第二日突然就供不應求了。這時的報紙,不是一天一期的,陸承啓打算先做到三日一期,畢竟這時候運輸的手段單一,信息的傳播速度太慢。哪怕大順子民有新聞的概念,可長安城發生的新聞,到達全國之後,也過了兩日之久,那便成了舊聞了。

其實古代的道路並不是都是這麼慢的。秦始皇時代,已經有了馳道,也就是有軌道路,只不過用的不是蒸汽機牽引,而是用馬力拉動。但這也夠讓人吃驚古人的創造力了。而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車同軌”,而不是那些歷史磚家所說的馬車大小一致。

除了馳道之外,還有驛道,官路。驛道是古代陸地交通主通道,同時也是屬於重要的軍事設施之一,主要用於轉輸軍用糧草物資、傳遞軍令軍情的通道。地位十分重要。

而官道是爲了讓官員更好的辦事而修築的道路,也是爲了交通而修築的公路,平民亦可以走。只可惜大順朝的道路年久失修,大多是黃泥路,一到雨季便泥濘不堪,通行不便。

鑑於此,陸承啓在國庫充盈之後,專門撥下款項,修復道路。同時他也讓工部工匠,研製水泥。正所謂路通財通。道路不通,想要發展經濟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長安城中的報紙,就是在這樣的道路上,慢慢向全國輻射開去。兩日後,大順國境內,皆討論新鮮事物報紙,這也間接刺激了報紙的銷量。原本預定的一萬份報紙,根本不夠市場消費的,張元崇請示了陸承啓之後,又再加印了一萬份,才堪堪滿足長安城內的需求。

但這僅僅是長安城中的需求而已,京兆府都尚未滿足。陸承啓看到這種情況,大爲驚異,不僅投進去的成本一下全都收了回來,還略有盈利。他稍稍一沉吟,令監察司告訴張元崇,按照市場需求,再加以擴印。

報紙熱銷,最高興的應該是印刷作坊的老闆了,使用活字印刷術不僅大大降低了成本,印刷質量比雕版印刷都要好。報紙的需求量一加大,他的小小作坊便印刷不及這麼多了。這老闆也是極有魄力之人,一咬牙一狠心便把周遭空地買下,擴建了作坊,再招來二十餘個學徒,專職印刷報紙。他也是派人瞭解了報紙的銷量,看到這般火爆,他哪裡會有錢不賺,立即轉變策略,開始依靠報紙來營生了。

其實,《大順民報》最終得利者,應該非幕後推動的陸承啓莫屬。雖然《大順民報》表面上是開放了言論,但實際上是陸承啓有效控制輿論導向的武器。日後他若想頒佈什麼新政,肯定會利用報紙這個武器,先做一番輿論導向,直到民間有人響應了,陸承啓纔會推出新政。這樣一來,朝中阻力便會小很多,君臣關係也不會這麼緊張了。

其實第一份報紙,製作頗爲粗糙。第一期只有兩頁八版,加上印刷技術的緣故,上面的字也偏大,導致內容較少。不過報紙勝在價格便宜,兩文錢一份,連走夫販卒都買得起,更別說腰纏萬貫的文人舉子了。

大順百姓對報紙本身的內容感興趣外,對報紙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拿第一期報紙來說,上面頭版頭條就記錄了當今聖上對殿試黜落弟子的訓導,讓所有文人都嗅到了一些科考內幕,知曉了當今聖上對實幹型的人才特別感興趣,對沒有實幹的人毫不客氣。知道是這樣後,特意增加自己的眼界,鍛鍊實幹才華,便會在科舉中得到青睞。這對所有文人舉子來說,這是最有用的信息。

而第二,便是對報紙直言朝政的膽量了。敢直言批評朝政的狂生不是沒有,但只限於幾個好友私底下討論而已,很少有人在大庭廣衆之下大聲批判朝政的,更不用說撰寫成文章了。而正是因爲如此,《大順民報》在一出來,便受到了廣大子民的喜愛,畢竟這份報紙說出了大部分人的心聲。

第三,也是報紙本身做得出色的地方,那就是儘量用白話文書寫,鋪陳直述,沒有一貫文人的引經據典,拐彎抹角,論點論證分明,哪怕是八十老嫗亦能聽得懂。雖有些自命清高的文人不屑於此,但架不住平民百姓的喜愛啊!

對於報紙上的觀點,肯定是褒貶不一的。同意的人,自然高聲暢讀,不同意這樣觀點的,也不至於垂頭喪氣,因爲報紙最後有寫到:“歡迎各界前往長安城長興路大順民報館投稿,一經採用,當付稿費。”只要文筆順通,內容不反動,宣揚正確思想,就會擇優刊登在下一期報紙之上。

有錢人自然看不上這點錢,但對於家境貧寒的學子來說,又多了一條謀生出路。同時能抒發自己的見解,提升知名度,對喜好名望的讀書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因此,不論爲名還是爲利,給報館投稿,已經漸漸成爲了讀書人之間的一種風氣。

有人開了頭,自然會有人跟風。第二期《大順民報》纔出來,就有人打聽如何辦報紙了。可申辦報館的條件苛刻,必須有二十餘名撰稿人,十多名記者,還有一位功名在身的主編,才能申辦。這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卻也激起了一些讀書人的傲氣。他們共同集資,一同撰稿,成立了第二份報紙《書社報》,這已經是《大順民報》發行第二十期的事情了。

先進入市場的總是吃大頭,《大順民報》特點鮮明,贏得了最多讀者。而關乎讀書人臉面的《書社報》,亦有不少忠實讀者,大多都是讀書人。接下來,還有更多的報紙,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卻沒有這兩份報紙這麼大的影響力了,哪怕文筆再精,也比不上這兩份報紙。關鍵還是先進入者的優勢太過於明顯,先把蛋糕分完了。其餘的還有不少報紙,如《商報》、《時政報》等,亦有不少忠實的讀者。只是,他們的銷量,還不足《大順民報》一個零頭。誰叫《大順民報》的幕後老闆,是當今天子呢!

報紙的出現,大大促進了活字印刷術的發展,順帶還把書籍經典的價格給拉了下來,也算是又爲百姓做了一件實事,起碼離陸承啓的理想“人人有書讀”又近了一步。

第三百七十九章:尚能飯否?第二百八十七章:背信棄義第二十六章:皇家軍校第六百二十一章:秋闈將至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憐第四百二十一章:校正刊印第六百三十九章:野無遺賢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五百五十章:高手之爭第七百九十二章:定計第一百九十三章:用心險惡第八十六章:天子一怒第八百一十二章:不得生火第三百八十四章:御帳親騎第五百零五章:咱閨女總算是能嫁出去了第一百六十七章:闢謠第五百四十八章:暴起傷人第二百二十四章:仵作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七百零三章: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九百五十八章:草原變天了第八百六十五章:形勢第五十八章:練兵新法第一百零二章:伏擊 上第三百六十五章:賜粥羹第六百八十三章:四季如春也下雪第六百七十九章:共浴第八百三十章:誰人出使?第八百二十六章:議增兵,滿朝皆驚 下第五十一章:殿試考策第六百五十三章:西廂一夜第四百七十五章:捲土重來第七百四十六章:引氣第七百六十二章:微服出巡第四百三十九章:朕去赴考了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四百零九章:盡孝不是做戲第九百四十四章:一邊倒第三百三十九章:再開蹴鞠聯賽第三白四十七章:只此一家第三百章:開眼看世界第一百六十七章:闢謠第一百五十章:風雨欲來第八百四十七章:遼國改元第四百七十七章:好漢第二百零五章:鬱悶的盧胖子第一百九十八章:老虎變貓第九百二十七章:出了一口惡氣第六百四十五章:一門四進士第九百六十四章:最後的決戰 五第五百二十九章:大事發生第三十六章:規劃大學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第七百九十七章:大戰在即第三百一十三章:羨煞旁人第九百三十七章:誰爲刀俎第一百一十八章:試築馳道 下第三百五十六章:幫人幫到底第二百二十四章:仵作第七十二章:大軍壓境第五章:不一樣的歷史第十五章:大刀闊斧第四百八十二章:打完就跑第一百七十一章:真相浮現第八百九十章:增商稅第一百章:殘敵肆虐第八百八十五章:發配還是勉勵?第八百五十二章:青壯第五百八十三章:論功行賞第五百六十二章:暗哨立功了第七百一十六章:盛世初顯 二第七百六十七章:撞鐵板上了第一百三十五章:不完美的馳道第638章:省元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一百零八章:皇家御膳第九十章:夜襲準備第八百六十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七百九十四章:炮彈如雨第二百八十一章:驚怒第二百一十一章:暗中緊盯第一百八十六章:準備事宜第二百一十九章:不會就練第二百零八章:常平倉 下第一百二十四章:使臣鬧事第二十六章:皇家軍校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七百八十四章:悄然撤軍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第八百八十八章:又沒錢了第二十三章:明月幾時有第一百八十四章:佈網第三十一章:邊關急報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八百一十六章:怒不可遏第三十五章:國子監第四百一十三章:隱秘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