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三章:恐慌

李日尊態度的轉變,很大的根源也是源於交趾百姓的恐慌。

哪怕防止傳播漢軍“入侵”的消息,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流言傳播的速度,快得讓人咂舌。

交趾民間已經把幾萬漢軍,說成了幾十萬漢軍。甚至越傳越神,說漢軍善使妖法,能幾百步外取人性命,類似劍仙傳說,千里外取敵首級。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屠盡滿城百姓。甚至有些漢軍,還生吃人肉……

如此總總傳聞,異常駭人,幾能止小兒夜啼。傳聞也傳到了李日尊的耳中,他向來知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只是這麼大的消息,民間不可能完全壓制得住。雖然竭力派人出去闢謠,但收效甚微。

除卻升龍城,一些城池已經出現了出逃城池的百姓了。這些百姓大多是拖家帶口,逃到山中,逃到密林之內,以期躲過來襲的漢軍。

這樣的恐慌的情緒,也影響了城內的守軍。每日都在擔心漢軍什麼時候來,已經變得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了。

交趾士卒如此高度緊繃的神經,沒有出現瘋子,已經是奇蹟了。

大順,就好像飄在交趾頭上的烏雲,光打雷,卻不下雨。

升龍城內,修葺完畢的龍德宮中。

“陛下,漢軍真的欺人太甚,不若我們召集大軍,將其一舉拿下?這樣被漢軍逐步蠶食,交趾危矣!”

到底是李朝裡面的文官,所得到的消息比普通百姓多了不知多少。李日尊也早就知道,大順禁軍所到之處,對百姓秋毫無犯,甚至喊出了“餓死不擄掠,凍死不拆屋”的口號。但這只是對百姓而言的,被攻破的各地州城裡,糧倉裡堆積起來的官糧、軍糧往往背劫掠一空。禁軍自己帶不了的,都分發給了當地百姓。

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漢軍沒有攻破的州城百姓,都道漢軍是魔鬼,要吃人;被攻破的州城百姓,都說漢軍是萬家生佛,甚至很多人主動提出做漢軍的輔兵,只求一口飽飯吃。

交趾百姓,其實生活挺苦的。李朝常年征戰,稅賦徵得太重,百姓根本沒有活路。除了一些家中有閒錢的讀書人和當兵的能吃飽飯之外,其餘平民百姓,鮮少能真正吃飽飯的。一年辛苦勞作,還得去山上挖野菜,才能果腹。

這些想做輔兵的交趾人,也是餓怕了,一個個骨瘦如柴,怪不得被漢人叫做“猴子”,營養極其不良啊!也難怪他們會做“越奸”(李朝自稱大越),皆因跟着禁軍有飽飯吃,誰還管皇帝是誰做?

打了那麼多年仗,每一年都說只要打下某某城池,就能有飽飯吃了。交趾青年,大多是這樣被誘惑參軍的。李朝統治者的謊言,欺騙了他們多時。參軍的確實能吃飽飯了,但是沒參軍的,生活卻更加窘迫。

在戰場上死去的士卒,家中連一個銅板的撫卹都沒有。別看現在李朝氣勢洶洶,要對占城、真臘動刀動槍的,其實早就外強中乾,透支的是未來。李日尊最怕的就是出現這種狀況,被人打進交趾境內,那他用來愚民的謊言,就有被拆穿的風險。

“不成,不能再這般下去了!”

李日尊雖然知道這幾股漢軍是心腹之患,可他卻沒有什麼好辦法。

“交趾可用大軍,皆在升龍城與宣光州城了,哪裡還來大軍?”

左威衛範彞很是疑惑地問道。

先前說話的人,是文明殿大學士裴嘉祐,搖頭晃腦地說道:“我大越有二十四路,四府十三州三寨,其總兵力兩兩相加,可達三十餘萬,豈曰無軍乎?”

範彞冷笑一聲:“二十四路,朝廷真正控制的,只有十二路罷?其餘十二路,四府十三州三寨都有州牧、酋長,他們早就抱着隔岸觀火的念頭,要看朝廷笑話。要讓他們出兵,等同與虎謀皮!”

“話可不能這麼說,這十二路,四府十三州三寨皆爲大越國土罷?怎麼大越有難,其如何能袖手旁觀!豈不聞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脣亡齒寒,假道滅虢,尤歷歷在目也!”

聽着裴嘉祐在掉書包,範彞不屑地說道:“漢人兵鋒之利,這些州牧、酋長豈會真心抵抗?漢軍早就將伐越露布四處散佈,但凡出城相迎者,皆視爲大順友朋也,若能助大順伐越,日後絕不吝賞賜。若頑抗到底,則玉石俱焚。如此威逼利誘,這些州牧,豈會真心待我大越?”

在場的文武百官聽了範彞這話,都點了點頭。不得不說,大順這一招攻心計,確實用得非常老到。利用李朝和地方少數民族的矛盾,逐步化敵爲友,開始針對李朝了。如果長久以往,李朝原本就不牢固的統治根基肯定會被動搖。

雖然這時候沒有“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癲狂之語,可誰不想掌統大權,生殺全在自己一念之間?

人性之有大欲,因時而動,無關乎忠奸。就好比一個人的**,是隨着時間流逝而改變的。年幼時,或許很想要一枚糖果,及到青年了,或許就想要媳婦、屋宅了;到了中年,希望能娶妾,兒女衆多;到了晚年,就想着含飴弄孫,享天倫之樂……只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豈能事事如意?

你是個人,就有**;越是身處高位,**也就越大。身爲一州州牧,平日裡絕不敢奢望去做皇帝。可現在似乎看到了一絲機會,他們難保不會動心啊!

人性,這就是人性!

李日尊身爲皇帝,對人性的揣摩不算很到位,可這麼顯淺的問題,他還是看得出來的。

“那依左威衛之見,朕要如何是好?”

戰爭期間,李日尊到底還是偏向相信武將的話多一些。像裴嘉祐這樣的窮酸,除了會掉書包,說一些之乎者也之外,所提的建議,大抵不過是文人的空想,想當然爾,沒有什麼可行性。倒是武將提出的建議,卻往往能點醒李日尊。

“我大越雖然不弱,可對比起大順來,還是差了些……”(未完待續。)公告:筆趣閣app上線了,支持安卓,蘋果。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進入下載安裝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

第八百一十三章:匯合第九百三十九章:來個兜底第四百九十一章:達成協議第九百二十章:叛徒第五百七十四章:用兵一時第一百七十九章:慘烈爭奪第五百二十章:子母炮 中第五百九十九章:開源之法第五百二十九章:大事發生第七十八章:騎兵當步兵第三百四十章:吐着吐着就習慣了第五百七十六章:火炮齊鳴第三百四十六章:投名狀第二百五十六章:夜話第五百一十五章:小登科第七百零八章:有事要奏第九百一十三章:半部論語治天下第二百一十八章:轉戰山東第三百二十四章:水師敗落至此第三百零三章:大儒說,食不可語第四百三十九章:朕去赴考了第一百二十一章:獻俘第九百零五章:征服第六百九十二章:耳廝鬢磨第六百五十四章:一殿三美人第四十七章:廷議春闈第二百六十六章:關學入駐第二百二十七章:嘮叨第二百四十三章:迷你水寨第一百九十九章:和禁軍賽跑?第六十二章:討論火炮第七百一十九章:盛世初顯 五第五百三十四章:一擊必中第六十一章:拉膛線第四百八十一章:巾幗不讓鬚眉第六百二十三章:策問時政第五百零九章:互換官職第五百八十八章:朝廷借債第七百五十章:水到,局成第一百七十二章:定計第七百七十四章:彈劾李誡第三百二十八章:明察暗訪第一百八十章:老實人李誡第八百九十三章:引蛇未果第六百一十九章:活生生的傳奇第七百六十五章:並非沒有良將第九百七十一章:俘了遼國皇帝第九百一十五章:八百里邊關急報第三章:楊太師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五百三十九章:震驚第二百七十九章:無恥之尤第三百二十章:保鏢第633章:再起波瀾第七百一十六章:盛世初顯 二第八百八十八章:又沒錢了第二百零九章:精耕細作的前提第四百九十五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下第三白四十七章:只此一家第四百零八章:巧合?第九章:掌控局勢第九百零一章:重光殿內第三百四十四章:敗事有餘第五百五十一章:癡情人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九十二章:五更天,縱馬襲營第一百四十六章:宴後問武第四十四章:科技獎與保護法第二百四十八章:離去第七百七十五章:龍氣翻騰第八百零一章:夜幕第一百九十五章:是虎是貓?第五百零四章:皇上的人情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七百四十九章:只差一步第六百四十八章:黔地無匪患第二百七十章:驟然大雨第八百六十八章:完顏部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十九章:經濟特區第一百九十九章:和禁軍賽跑?第三十章:賺錢有方第六百零六章:宣傳造勢第二百章:雞蛋碰石頭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九百三十五章:剷除叛徒第七百七十三章:連綿暴雨第七百九十五章:國難思良將第四百六十三章:灤河行宮第四百五十一章:攤牌第六十六章:新鑄錢幣第四百零七章:打個巴掌再給個甜棗第一百二十九章:談判底線第四百三十三章:舉子雅聚第一百六十章:狂風暴雨的前奏第七百二十二章:不僅有字,還要有圖第四百五十二章:定計第四百九十九章:逛街第八百零八章:大捷!第四百零九章:盡孝不是做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