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九章 朕想蕩平天下

聽了袁可立的話,孫承宗轉頭看了他一眼,笑着說道:“你可真行,到這個時候,還動這樣的小心思。”

袁可立嘆了一口氣,有些無奈的說道:“我可不像你,有些時候這樣的心思也是不得不動。”

“行吧,聽你的。”孫承宗想了想說道:“這個孫傳庭就由你來舉薦。”

見孫承宗領悟了自己的意思,袁可立便笑着說道:“如此自然最好不過了。”

兩個人商量完畢之後,袁可立便離開了。天已經不早了,他不適合再留在這裡。

等到袁可立走的時候,孫承宗也去休息了。

等到第二天,消息就徹底擴散開了。

朝堂上下,無論大小官員全都在議論這件事情。對於這個新成立的參謀處,不少人都動了心思,顯然也是想分一杯羹的。

與此同時,朱由校則是在西苑召見陳四海。

看了一眼有些疲憊的陳四海,朱由校說道:“看你的樣子很疲憊,這段日子忙得厲害吧?也要注意休息,身體很重要。”

“臣多謝陛下關心,臣不累。”陳四海連忙說道,當然這話只是嘴上說說。

這一段時間陳四海可以說是忙得不行,怎麼可能不累?

陳四海奉了朱由校的聖旨,開始摸底各地的衛所,忙得不可開交。

朱由校看了陳四海一眼,問道:“那就說說看,情況怎麼樣。”

聽了朱由校的話,陳四海的表情也嚴肅了起來,沉聲說道:“回稟陛下,只能說是觸目驚心。大明的衛所,恐怕已經爛到根子裡面了。”

說完這句話之後,陳四海並沒有開口,而是擡起頭看着朱由校。

在官場上混了這麼多年,陳四海很清楚在官場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行事原則,那就是報喜不報憂。

你報喜的話,很可能會得到賞賜;但是你報憂,不但得不到賞賜,很可能還會把自己搭進去。

自己這一次調查出來的東西,簡直就是觸目驚心,下面的那些人可以說是喪心病狂。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當着陛下的面說實話,很可能陛下會接受不了。

如果不是之前陛下讓通政司查了不少大案,甚至懲處了福王、徹查了河南官場,陳四海根本都不敢想這樣的事情。

即便是敢說了,也只能是小心翼翼的試探。

見陳四海不說話,朱由校擡起頭看了他一眼,語氣十分隨意的說道:“說呀,怎麼不說了?不敢說?”

說完這句話之後,朱由校自己先笑了。

隨後他擺了擺手說道:“不用顧忌,這深宮大內,朕想要知道一些什麼事情也沒有人和朕說實話,讓你去查就是因爲朕想聽實話。”

“所以有什麼說什麼,但講無妨,又不是你做的壞事,心虛什麼?”

“是,陛下。”

有了朱由校的這句話,陳四海的心裡面也踏實了不少。

陛下自從登基這段日子以來,殺過不少人,外面的風評也不是很好,昏君暴君也有人說。

但是貼身辦事的人心裡面都清楚,陛下雖然做事沒有什麼章法,殺人也不少。但是有一點,陛下從不胡亂責備人,即便是真的有什麼事情,也不會用臣子來擋刀。

他們這些辦事的臣子心裡面都是有數的。至於成國公之流是不是被坑了,根本不重要。那些人尸位素餐,根本不是做事的料子。

所以聽到朱由校這麼說,陳四海還是能放心的。於是他說道:“陛下,時日尚短,臣只是查了山東河南等兩個省份的衛所,所發現的事情已經讓臣膽戰心驚了,這些人實在是膽子太大了。”

朱由校不以爲意,把身子靠在椅子上,輕輕的晃動着,說道:“說說吧,看看這些人都做了什麼好事情。”

“是,陛下。”陳四海連忙說道:“經過臣摸底之後發現,這些人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貪污公田。”

大明朝的田地,有公田和私田。

公田是朝廷的,地方政府有一部分,但是絕大部分都在軍隊的手裡面,因爲這是朱元璋發明的一個制度,叫做屯田制。

在屯田制之上實行衛所制,可以說屯田是衛所的基礎。

每一個軍隊都會有一大堆田地,戰時作戰,閒時耕種。土地的出產有一部分上繳朝廷,一部分留給軍隊自用。

這樣一來,朝廷就不用給軍隊撥付軍糧,這就是好事情。平日裡軍隊也可以自己墾荒,擴大自己的田地規模。

看起來是一件合則兩利的事情,朝廷增收減負,軍隊也能夠自給自足。同時搭配的是世襲的君戶制度,軍隊的人口和土地都不流動,足夠穩定。

可是問題就來了。

wωw ●ttκǎ n ●c ○

種田這種事情,那是需要很大的精力的。很多年不打仗,大部分的軍戶都只會種地了。

而那些世襲的軍官,他們就可以從這些糧食裡面上下其手,甚至把公田變成自己家的地,這種事情也屢見不鮮。

而朝廷也需要人作戰,這就演變成了兩個兵種,軍戶和私兵。雖然名義上都是大明的軍隊,但實際上卻不是那麼回事。

所謂私兵,其實就是那些世襲將領養的軍隊,他們用土地的產出和他們貪污來的錢,來養出來一部分精兵。如果朝廷需要作戰的話,那麼就用這部分人打。

既然選誰都是選,那自然要選自己人、選心腹,所以是私兵。

幾代人發展下來,朝廷的調令有時候都不好使,這也是爲什麼明末的軍隊有時候會不聽招呼的原因,因爲他們都是將領的私兵。在對外作戰的時候,將領們也不想犧牲私兵,會怯戰。

至於剩下的那些軍用戶,他們就只剩下種地了。但是他們種出來的糧食也不屬於他們自己,每天甚至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出現了大量的逃兵。

這些逃兵就是流民,後來陝西農民起義那麼勢大,就是因爲有大量的逃兵。

可以說這個制度已經徹底的崩潰了。

朱由校心裡面很清楚,他讓陳四海去調查,就是想摸摸底。所以情況再差,他都能夠接受。

“除了貪污公田呢?”朱由校看着陳四海問道。

“啓稟陛下,這些人貪污糧餉,基本每一部分都有吃空餉的事情發生。情況最嚴重的是山東的一個衛所,明明有一萬兩千人的編制,但是卻只有四千多人。”

“觸目驚心,喪心病狂,這些人都該死。”

“其他的人呢?”朱由校看着陳四海,緩緩的問道。

要知道這些員額都是滿的,也就是說應該有這麼多人。現在這些人沒了,人都去哪裡了?

“全都逃了。”陳四海有些尷尬的說道:“臣讓人去查了,荊襄等地每年都有幾萬人的流民涌入。甚至一直延續到陝西,山中到處都是流民,這些人全都是逃戶。”

“其中大部分是失去了土地的百姓,很大一部分也都是軍戶。這些軍戶逃走了之後,地方上的那些將領隱瞞不報,直接就吃空餉。每個人都把自己吃的腦滿腸肥,可見腐敗。”

朱由校看着陳四海,點頭說道:“朕已經想到了。”

事實上這種情況一直都有。

當年東南打倭寇爲什麼打不贏?

真的是因爲倭寇的戰鬥力高嗎?

並不是,原因就在這裡。一方面將領軍的私兵不打,那些軍戶早就成了種地的農民了,他們能打什麼仗?

每天吃不飽,穿不暖餓肚子,還要被上級欺壓,日子怎麼過?

上有老下有小,你讓他們去玩命,根本不現實。

戚繼光都曾經幹過吃空餉的事情,更何論其他人?

只不過戚繼光吃空餉是爲了養兵,明明十萬人的軍餉,到了戚繼光手裡面五萬人的軍餉都剩不下。

所以乾脆要二十萬人的編制,然後給十萬人的軍餉。如此一來,可以貪污掉十萬人的軍餉,上下官員皆大歡喜。

大明朝腐敗到這個地步,軍隊爛到這種程度,可見一斑。

聽着陳四海一項一項的給自己彙報,任人唯親,欺壓百姓,將軍戶視作奴僕,每一件事情都能把皇帝氣的吐血,可見大明朝的軍隊已經爛到了什麼程度。

這也是爲什麼面對農民軍,大明軍隊都打不過的原因。因爲打着打着軍隊就變成了農民軍,沒什麼好說的。

陳四海一邊說着,一邊偷眼看着朱由校,臉上的表情很遲疑。

他原來以爲陛下會怒不可遏,可是沒想到陛下似乎沒什麼反應,表情依舊那麼平淡。這讓陳四海有一些不知道是不是該接着說下去了。

“沒有了嗎?”朱由校看着陳四海,緩緩的問道。

陳四海聽了朱由校這句話,連忙說道:“回陛下,還有。地方上的軍戶與當地的士紳勾結,共同瓜分公田,情節很嚴重。”

“同時讓軍戶幫士紳種地,那些軍戶種出來的糧食,就由將領們和士紳們分了。”

“僱傭軍戶種地,比一般的佃戶給的糧食還要少。即便如此,這些糧食也到不了軍戶的手裡面。全都入了那些將領的手。”

聽了這話之後,朱由校緩緩的坐起了身子,笑着說道:“這真的是把我們大明的軍戶當成奴隸了,乾的好啊!”

雖然陛下在笑,語氣也頗爲感慨,可是陳四海還是聽出了陰冷,不過這也正是陳四海希望的。

在看到手下遞上來的報告之後,陳四海整個人都氣得發抖了!

這些人簡直就是在挖大明朝的根!

朱由校看着陳四海,笑着說道:“儒家講究中庸、凡事不可操之過急,要徐徐圖之。”

“改革也是如此,不能操之過急,要進行微調。所謂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就是不知道大明朝這個江山還能縫縫補補幾年?”

聽了朱由校這句話,陳四海撲通一聲就跪在了地上,說道:“陛下,不能再縫縫補補了!總有一天縫縫補補沒有效果了,那個時候就晚了!”

“臣請陛下讓臣徹查。”說着,陳四海以頭觸地。

“你會丟了命的。”朱由校看着陳四海,目光灼灼的說道:“你可知道這裡面牽扯了多少人?真鬧起來,恐怕朕都吃不消。”

“有人和朕說過,反腐不能操之過急。不反腐,或者還能夠堅持一些年;可是如果反腐了,那可能會亡國。你覺得這個決心朕應不應該下?”

“陛下,大明已經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不可再等了。”陳四海再一次說道。

“是啊,不能再等了。”朱由校看着陳四海。笑着問道:“不怕死?”

“前有海剛峰,後有陳四海。”陳四海說道,語氣堅定。

“那朕也不能讓你去送死。”朱由校走到陳四海的面前,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跟朕出去走一走吧。”

陳四海不知道朱由校要做什麼,不過還是跟着朱由校向外走了。

兩個人走出宮殿的門口。

朱由校看着陳四海,笑着說道:“這大明朝的天下,兩百多年了。仔細算算,兩百四十多年了。”

“縱觀各代王朝,能有三百年的已經算是長的了吧?漢朝四百多年,算是長的了吧?而且還分前漢和後漢。大明到了今時今日,也已經是病入膏肓,纏綿病榻,時日無多。”

“陛下。”聽了朱由校這句話,陳四海連忙開口。

朱由校擺了擺手打斷了他,說道:“朕都明白,這些話沒有人敢和朕說,也沒有人會和朕說。一般也就說說喜事,唱唱喜歌,誰敢說這樣的話?”

“陳四海,回去好好查,把東西都準備好。朕想蕩平天下,還大明一個朗朗乾坤,爲大明再造一個盛世!”

“雖然前路漫漫,頗多坎坷,可是朕並不畏懼。如果因爲這個有人造反,或者因此亡了國,那也是大明的氣數。”

“大明有陛下,必當興盛!中興大明,指日可待!”陳四海連忙說道:“陛下但有差遣,臣不惜此命,臣願爲晁錯!”

朱由校看了一眼陳四海,然後就笑了。

晁錯死的挺慘,陳四海在這裡引用了晁錯,意思十分的明顯,那就是他去做這件事情,最後願意用他自個兒的人頭平息衆怒,等到把事情辦完了,自己可以一刀殺了他。

朱由校看了一眼陳四海,笑着說道:“你不是晁錯,朕也不是漢景帝,那些人也不配讓朕斬自己的忠臣。”

第五二九章 黃昌宗要糟!第三九四章 阿敏之死第一零九章 如想人前顯貴,必然要立功第一五七章 送行劉一璟第六零五章 魏忠賢和陳洪的首次合作第二三七章 武舉人盧象升第一二八章 一份題本引爆了大明官場第四一八章 皇帝也缺錢(三更求票!)第四八一章 黃河決口第一八四章 國丈和內務衙門第三三一章 告魯王府和曲阜第八十八章 煉製的丹藥誰吃?第三零四章 稅務司第一二一章 錦衣衛,出發!第六三零章 參謀處高層會議第二十七章 壽命最長的后妃第五九三章 諸部請罪第二一零章 達成協定第二五六章 奢崇明造反了!第六四七章 平戶島第四九七章 到南京了(日萬求賞)第三三一章 告魯王府和曲阜第六九零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三八六章 大明無農不穩第三零四章 稅務司第一五四章 翻盤(盟主Cz、加更)第九十五章 都挖出來了第四零二章 王象乾(盟主迪迪卡卡俱樂部加更)第八十二章 向魏忠賢認輸第一九三章 王恭廠第二三零章 密奏入京第八十一章 好人壞人第三九三章 努爾哈赤被炮轟了第十四章 天啓帝窮得叮噹響第十五章關門放狗第四章 客巴巴第二七一章 安邦彥要造反!第五三八章 這演技太浮誇了吧?第三四五章 抓孔府大管家第三九五章 魏大中被抓(掌門牧揚3791加更)第一六一章 推銷天主教第四三六章 布木布泰第三二零章 定國公翻騰佔窩之事上架感言!第六一零章 憲兵督查處(求月票求打賞!)第四二三章 燧發槍和鋼炮第一二零章 王化貞的供詞第七十五章 攪屎棍第三八二章 朕乃絕對權威(會長生日加更)第三一九章 整合軍方第一九五章 我盧象升必然名揚天下第六三三章 男人不用守身如玉第四六八章 大明第一次主動在遼東搞事第五八八章 會盟第五十七章 豁出去了第三九零章 狡詐的努爾哈赤(求月票求推薦票求打賞!)第四九九章 成熟的情報網第六四八章 杭州樓外樓第五五九章 建奴覆滅,大明威武!第五五零章 叫吳克善到山海關第五零五章 鹽商第五五五章 撫順大捷第七十一章 撲朔迷離(除夕快樂)第二一一章 皇家標識的商號(萬字)第四十三章 另起爐竈第六八三章 房樑下的一家十九口第五六三章 都想和大明爸爸聯姻第三八零章 皇家書院推廣試點(盟主拂袖沾風加更)第六零八章 朕要去天津(求雙倍月票!)第九十五章 都挖出來了第八十九章 魏忠賢覺得扎心第五七七章 請大明皇帝賜姓(盟主阿蟬東南飛|十里一回頭加更)第三十五章 召見鄒元標第三三四章 魯王,你想造反?第一一六章 搞事第四八二章 籌備大明海軍第八章 飛熊解夢第六五一章 龍虎兄弟第六二六章 藩王往國外封第四四三章 動手抄家吧第五六八章 朱由校到瀋陽了第九十七章 傳召餘懋衡第二六一章 封鎖福王府第二二二章 你沒有反對的資格第五一九章 鎮守太監張維栽了第二七零章 派誰奇襲重慶?第三零五章 參謀處(爲盟主迪迪卡卡俱樂部加更)第十七章 審問第四零三章 書院談判第三零六章 元年結束了第三二二章 皇帝要離京第四一四章 朕的兒子!第四六八章 大明第一次主動在遼東搞事第三八九章 遼東的巨型火炮(求打賞!求票票!)第四九六章 戰艦第六四一章 日月所照,皆爲大明第四三七章 吳克善的妹妹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第二四二章 棒打羣臣!大禮儀之爭?第三八七章 被重用的孫傳庭(松鼠生日加更)第七十章 李如禎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