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收網掃尾

黃得功立即傳令鳳陽、滁州、和州等地的人馬對劉良佐的餘部同時展開進攻。 按照朱由崧的旨意,黃得功在這三地共黃佈下六萬重兵,離鳳陽最近的臨淮和離和州最近的陳杞最先受到攻擊。

劉良佐在這兩地留下的人馬加在一起才兩萬人馬,如何對抗黃得功的六萬雄師?且不說衆寡懸殊,主要是這次黃得功的人馬動真格的了,此前在黃得功的命令下,這些人馬跟劉良佐的人馬只是小打小鬧,還有假打假戰故意裝逼的成分,基本一接觸跑,或者久攻不下。

現在完全變了,劉良佐部才真正領教了黃闖子人馬的戰力,簡直如秋風掃敗葉,僅一個衝鋒,臨淮和陳杞城外的防禦陣地全部被拔除,這兩地的人馬全部被壓縮在城,堅守城門,不敢出戰。

他們龜縮在城納悶,爲什麼此前黃得功人馬這麼慫,而現在卻變得這麼勢不可擋?

正在他們困惑不已時,城外大兵壓城了,黃得功命人向城兵將宣讀旨意,這些人聽完之後才明白,原來這是皇收拾他們的套路,此前全是逗他們玩,現在纔是真正的打仗。當聽到劉良佐腦袋混丟了,七萬主力被廷朝的人馬半日內全殲時,他們已經羣龍無首了,這些兵將全部如觸電般驚呆了,大勢已去,軍心頓散,兩萬人馬無條件開城投納降。

拿下陳杞和臨淮,黃得功人馬乘勝向壽州殺來,此時壽州的兵將早已經得着信了,這些天他們還等着熊州的人馬殺來,他們和臨淮的人馬出兵接應,但睢州和歸德一帶遲遲沒有戰事,派人打探,結果他們寄於厚望的清兵和漢奸劉良臣毫無動靜。

正納悶時,噩耗傳來,劉良佐的近八萬大軍殺到京城下成了強弩之末,皇出招反制,一天之內七萬多人馬全軍覆沒,他們的大帥劉良佐也死於部將之手,現在皇已經對臨淮和和州動手了,很快輪到他們了。

這簡直如睛天霹靂,兵將人心遑遑。而守將丁得興卻是劉良佐的死忠,驚愕之餘,只有五千兵馬的他知道彈丸之地的壽州肯定守不住了,但他並不打算投降朝廷,還夢想着殺出重圍到熊州去找二爺劉良佐,投降清軍爲主子劉良佐報仇。

因此當夜三更天,他集合了手下五千人馬棄城北逃,往熊州方向而來。

然而此時軍心已經散了,不少軍將看到劉良佐大勢已去,不願跟着再混下去了,趁着黑亂和混亂扔了刀槍溜了,這一路當逃兵者難以計數。

由於這是去投敵判國,丁得興沒敢高舉火把,令部衆摸黑前行,但走着走他發現隊伍嚴重縮水,但此時也顧不得許多了,能拉去多少隊伍算多少吧,丁得償搖頭嘆息裝聾作啞帶着人馬繼續往前走。

也不知走出多遠,突然一聲炮響,伏兵四起,無數的火把照如白晝一般。數不清的兵將攔住了他們的去路,刀槍棍棒、弩箭銃炮全都對準了他們,只是沒有開殺。

爲首的一員主將,正是河南總兵袁樞,當場宣佈朝廷對他們的政策,這些兵將聽說降者免死還可以繼續爲朝廷效力,否則只有死路一條,紛紛棄械投降。

僅總兵丁得興賊心不死,帶着爲數不多的兵將企圖突圍,哪知袁樞早做了充分的準備,別說幾千人馬,縱使幾萬人馬也休想從這裡通過。

現在提督東廠的大太監盧九德和河南巡撫陳潛夫已經來到了睢州坐鎮,身爲河南總兵的袁樞親自陣指揮,光在這一帶部下了三萬重兵,向西向北防備韃子,向南則防備劉良佐的殘部,這是朱由崧早部署好的。

這路殘兵敗將離這裡還有二十地時,已經被夜巡斥侯發現了,飛馬報予了袁樞,袁樞全身披掛帶人才截住這支隊伍,然後按旨而行,先沒動傢伙,先按旨意勸降。現在一看有人圖謀不軌,那只有地斬殺了。

這位袁總兵一聲令下,弩箭齊發,銃炮聲起,時間不大,丁得興這二百多名劉良佐的死忠全部倒在血泊之。

袁樞命人割下丁得興的腦袋,連夜清掃了戰場,然後押着近三千名俘虜回兵睢州,向河南巡撫陳潛夫和河南總督盧九德稟報去了。

至此,劉良佐的地盤全部迴歸朝廷,九萬多人馬煙消雲散,但在戰場死傷者僅兩萬六千餘人,先後共有六萬三千人歸順朝廷,還有一少部分下落不明者,是間當了逃兵的那部分,這些極少數可以忽略不計了。

這樣,從朱由崧運籌部署到最後用兵收,這次削藩前後不足二十天。

雖然劉良佐的人馬一度兵臨南京城下,令京師百官和民衆有一定的恐慌,但與如此顯赫的戰果相,簡直是微不足道的,這期間朱由崧親臨城頭,面對氣勢洶洶的判軍鎮定從容,泰山崩於前而不驚,不但折服了一部分朝臣,還在朝野下傳爲佳話,自此朝堂下除了別有用心的東林及復社人士外,那些桀驁不馴的官武將全都對朱由崧附附貼貼了。

又是一次成功的削藩,而且與收拾興平伯高傑,這次朝廷付出的代價更少,全部戰場的傷亡人員不過五千人,卻縛住了劉良佐這隻蒼龍。

這無疑是繼大軍閥高傑倒臺後的又一大快人心之事,舉國震動,特別是壽州、臨淮、陳杞等地的老百姓,聽說皇把劉良佐給辦了,高興得手舞足蹈,有的在家裡直拜菩薩。因爲這裡的老百姓跟徐泗之地的老百姓一樣,他們飽受軍閥搶掠之害,高傑和高良佐相繼被殺,等於爲老百姓除去了大禍害,都感念蒼天有眼。

最高興的當然是帝王朱由崧,回到皇宮,想想自己這次的創意,不禁有些拍案叫絕了,很是得瑟了一陣子,金皇后和選侍嬋兒又來悉心伺候,魚水之歡是少不了的。

打了這麼大一次勝仗,大舉慶賀是少不了的,犒賞有功將士,按功行賞自不必說。

不過接下來問題來了,一下子收編了劉良佐六七萬人馬,加新成立的五千御營,還有即將到來的全國科舉大考,一下子得增列多少銀子的開支啊。

可現在國庫虧空,入不敷出,軍需糧餉救災基本全靠內帑貼補,這一下又增加這麼多開支,時間長了肯定不行,雖然朱由崧前者查抄了韓贊周、馬士英、阮大成和朱國弼等幾個鉅貪大腐,得了一千萬多兩銀子,但這架不住幾萬人馬的和全國科考經費的鉅額開支,如不想辦法增加收入很快會坐吃山空的。

不過朱由崧很快想到了辦法。

第738章 中荷大海戰(3)(三更)第713章 厲害的施琅第256章 江中大戰(下)第855章 多爾袞的計劃 (四更)第467章 血濺青樓第717章 山大王對陣帝王(2)第11章 召對第458章 英雄氣短 兒女情長第421章 智取真定府(上)第670章 老張要翻本第811章 多爾袞不淡定了(三更)第765章 血戰赤嵌城(4)(四更)第832章 掌摑喇嘛僧(五更)第710章 營救鄭成功(5)第516章 李自成突圍(8)第95章 突圍第660章 破鳳凰山之策第875章 小淩河之戰(二更)第549章 李自成耍無賴第705章 劉國軒降明第243章 御營顯威(上)第418章 韃子來了援兵第463章 第一個客人(3)第912章 步步驚心(一更)第608章 夔州兵變第684章 半斤八兩之才第247章 澎澤大戰(中)第493章 強渡黃河(2)第161章 以儆效尤第903章 李淏朝拜(一更)第359章 血戰刑場(上)第166章 如此救人第42章 不能草菅人命第574章 徒手對六猛第95章 突圍第688章 喋血橡樹林第346章 翁中之鱉第689章 遭遇象軍第907章 達斡爾父女(三更)第575章 真是難爲陛下了第778章 朕不是晚清廢帝(二更)第768章 血戰赤嵌城(7)(二更)第443章 吳三桂之死(三更)第337章 開戰第567章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890章 舌戰順治帝(二更)第389章 祖二瘋子(上)(二更)第424章 拔取保定府第371章 祖大壽請纓第646章 明軍撤退第799章 洪承疇獻計(三更)第392章 鋤奸(1)第228章 皇上進考場第579章 列陣草甸湖第201章 勤王之師爆棚(二更)第680章 李自成再投降(3)第409章 豪格之死第793章 掌挫百兵(一更)第92章 偷襲第344章 朕的女人第744章 魯王和唐王第375章 奸細第903章 李淏朝拜(一更)第833章 韃子勇士(一更)第917章 帝王闖山寨(3)第145章 劉良佐除外,餘者皆可投降第222章 自掘墳墓第151章 收網掃尾第346章 翁中之鱉第328章 阿濟格敗退(上)第584章 大西軍受阻第574章 徒手對六猛第205章 王鐸擲筆第715章 吃進去的,全給朕吐出來第944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下)(二更)第891章 孝莊太后親政(三更)第197章 決不做遁逃之君第657章 阻擊戰(8)第193章 驍勇的鄭隆芳第804章 營救湯若望(4)(五更)第52章 一碼歸一碼第269章 鄱陽湖大戰(2)第634章 智取萬縣(上)第188章 劉澤清接旨第779章 膽大包天(三更)第705章 劉國軒降明第631章 金蟬脫殼(上)(三更)第552章 李自成投降第304章 給吳三桂挖坑(下)第360章 血戰刑場(下)第717章 山大王對陣帝王(2)第457章 范文程再獻計第538章 絕不枉殺一人第307章 吳三桂中計(2)第555章 敬畏之心第678章 李自成再投降(上)第653章 阻擊戰(4)第780章 緹騎拿人(四更)第825章 厲害的蘇麻拉姑(三更)第358章 血濺行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