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攻營與罵陣(一更)

在朱由崧離開軍營的當天巳時許,清軍三路大軍近八萬人馬開到明軍大營外面。 正面是肅親王的豪格的三萬人馬,左側是鄭親王濟爾哈郎的三萬大軍,而右側則是祖大壽的一萬五千人馬。

明軍此時有二十萬大軍,韃子們主動來攻,祖克勇、鄭大木、馬寶、馬萬年、陸校、范進忠等這些年輕的大將、武進士都爭着出戰,但總督師盧九德下了道嚴令:“陛下有旨,陛下未回大營之前,任何人不得擅自出戰,死守大營,違令者斬!”

這下沒人再敢主動請戰了,盧九德把鄭鴻逵、劉肇基、黃得功召集到一起,開了個緊急碰頭會,認爲他們的陛下料事如神,陛下在營他們堅守城池不戰,陛下剛剛離營,他們大舉進攻,難道韃子聞到了什麼風聲?還是範程和多爾袞在施奸計?

他們商議之定,決定按旨而行,堅守大營不出戰,如果強攻弓箭侍候,炮火慎用,但是大營不像城池,無險可守,如果有韃真攻進來了,則讓御營鐵騎和白桿兵對付他們。

議定之後,盧九德分兵派將,讓鄭鴻逵、劉肇基和黃得功分別從正面、左側和右側防守。

剛分派完畢,韃子果真開始進攻了。

近八萬韃子從三面猛攻明軍大明,吶喊聲震天動地,鋪天蓋地一般。不過這次雙方投入的兵力雖多,但都沒有動用大炮,實爲觀。因爲明軍彈藥不足,慎用炮火。而清軍雖有幾十門大炮,此時都在大名府城頭架着,他們探知明軍彈藥不足,這也不是攻城,而是野外的一座大營,幾道壕溝而已,他們對自己的戰力非自信,相信能夠一股作氣拿下明軍大營。

韃子衝到射程之內,明軍的弓箭手開射了,漫天的箭雨,遮天蔽日,頓時無數的韃子箭倒地,戰馬被射得東躥西跳,有的連人帶馬當場被射成刺蝟。

但是韃子悍不畏死,趕緊舉盾,照樣往前衝,爲了掩護,韃子們也組織弓箭手往明營射箭,雙方對射起來,如雨如織,來往穿梭,密如雨點。

明軍和韃子都不斷有人倒下,但韃子衝鋒的勢頭一點也不減。

憑戰鬥力而言,整體明軍遠不如韃子,除了朱由崧的兩大王牌之師那幾千人馬之外,剩下的明軍跟韃子野戰,十個明軍難抵一個韃子,這已經是經過數次實戰得出的結論。這也是朱由崧離營之前,不讓盧九德他們輕易跟韃子開戰的一個重要原因。

今天這一戰,再次印證的韃子非凡的戰鬥力。

二十萬明軍死守大營,結果幾個衝鋒之後,還是讓韃子攻進來了。

多虧盧九德早有佈置,而且親自督戰。伏兵四起,三千御營鐵騎和三千白杆殺出來了,現在御營鐵騎有小將軍馬寶統領,忠貞營的白桿兵則有獨目大將馬萬年任指揮使,這兩大王牌之師一參戰果然不同凡響,衝進大營韃子很快像垃圾一樣被清理出去,真是進來得快,潰退得急,留下一地的死傷。

但是韃子退去,盧九德傳令禁止追擊,馬寶和馬萬年不敢抗令,只好帶人馬仍然在營埋伏。

韃子進攻幾次受挫,也不敢再輕易進攻,他們知道明營之迎接他們的不止是弓箭,還有兩隻人數不多的王牌戰師,但又不能輕易撤兵。

因爲這是多爾袞和範程他們定下的一舉殲滅明軍的最好時機。

此時韃子的三員主將,皆非是等閒之輩。

肅親王豪格,這是有實力與多爾袞爭江山的一個親王,身爲皇太極的長子,有着皇室血脈。

鄭親王濟爾哈郎,是努爾哈赤的親侄子,是阿敏的兄弟,在父兄都死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之手時,仍能夠得到皇太極的信任,是除了多爾袞唯一一個被封爲叔王的親王。

這兩個親王不只是位高權重,而且能征慣戰,久經沙場,戰功赫赫。

更別說這個祖大壽了,關寧鐵騎的締造者,他掌握着漢軍八旗最精銳的部隊,雖然此次他只有一萬多人,但卻繼承了關寧鐵騎的軍威和雄風,論戰鬥力一點也不至於建洲韃子。

因此,這三員主將很快發現了明軍的短處,那是他們只是堅守大營而不敢出戰,於是他們命部屬在外面罵陣。

什麼難聽,她罵什麼祖宗奶奶都罵了。無論他們怎麼罵,明軍是不出戰,漢將祖克勇等人不能忍,盧九德命令他們把耳朵堵。

韃子們一看這一招又不成,又心生二計。他們看到此時已經到了午後,認爲這時,僞帝朱由崧已經了他們的埋伏,插翅難飛。

於是他們命人立明營之外,開始嚮明軍喊話。

“明軍弟兄們,實不相瞞,你們的皇到三河鎮刺探軍情,我們已經知道了,我們攝政王爺多爾袞在三河鎮事先埋伏了好幾萬人馬,你們的皇帝陛下已經插翅難飛了。”

“大明朝已經完啦,再打下去沒有任何意義,趕緊投降,是你們唯一的出路。”

“識時務者爲俊傑,我們攝政王爺有好生之德,凡此時投降者,一律既往不咎,官仍爲官,兵仍人爲兵,否則殺進去雞犬不留!”

韃子們挑些大嗓門兒的,輪番在營外喊這些話,爲的是瓦解明營的軍心。

這一下還真有些作用,明軍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人心浮動,兵無鬥志。

盧九德知道後立即殺了一些散佈謠言者,並對明軍將士鼓舞打氣:言說陛下的行蹤韃子們根本不可能知曉。陛下神功蓋世,更有兩位娘娘武藝高強,殺法驍勇,縱使陛下了埋伏,也一定會化險爲夷的。

這一下明營的軍心又穩定下來。

這樣,韃子們在營外連喊帶叫,明營之既沒出去投降的,也沒用出戰的,一直折騰到天黑,達韃子們只好收兵。

朱由崧一晚未回,盧九德鄭鴻逵劉肇基等人心裡泛起了嘀咕,一股不詳之兆涌心頭,商議之後他們讓李全派出錦衣衛探聽陛下的消息。

第二天一大早,祖大弼營外開始罵陣,氣人的是,他一兵一卒都不帶,而且脫了個大光膀子,他離明軍大營不近不遠,在弓箭的射程之外,但又能讓營的明軍聽得清清楚楚。

一開始沒人理他,罵的難聽了明軍將士都塞耳朵。但後來他罵累了,乾脆下馬坐在地罵,然後由躺在地罵。

祖克勇,馬寶,鄭大木,馬萬年等人實在受不了了,不敢找盧九德,他們來找性情粗暴的黃得功。

黃得功也正在着急,他也恨不得帶着人馬出去跟韃子們拼一場,但不敢違抗盧九德得的命令。

此時這幾員將來請令了,黃得功眼珠一轉道:“本爵睜一隻眼閉隻眼,你們幾個偷偷溜出去,把這個祖大弼給本爵宰了!”

第310章 炮火漫天,流矢如雨第145章 劉良佐除外,餘者皆可投降第418章 韃子來了援兵第10章 皇上會武術第163章 船行洪澤湖第98章 再次遭伏第663章 兵變第67章 自大第642章 以假亂真(上)第184章 在搞什麼鬼?第88章 圍而不殲第875章 小淩河之戰(二更)第776章 老外傳槍(上)(七更)第55章 東林復社豔美人第812章 湯若望進京(一更)第394章 鋤奸(3)(一更)第537章 李自成的條件第346章 翁中之鱉第173章 說服第377章 萬馬軍中(一更)第300章 白桿兵初顯威第648章 激戰高崗鎮(四更)第670章 老張要翻本第101章 後退者死第469章 欲擒故縱第8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今天三更,第三更)第175章 欺負第681章 李自成再投降(4)第784章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三更)第694章 鄭成功兵敗第450章 鄭芝龍造反第2章 三身一體第704章 鼓浪峪海戰(5)第752章 朱由崧的高招第497章 強渡黃河(6)第649章 捷報頻傳第321章 多鐸屯兵白沙崗第937章 沙俄臣服(一更)第441章 一片石之戰(5)第332章 和談第411章 炮彈顯威第646章 明軍撤退第913章 野豬林之戰(二更)第57章 削藩之難第49章 查抄充帑第53章 召對鄭大木第724章 鄭芝龍的臺灣之行(上)第374章 此中有詐第375章 奸細第507章 洛陽城困住李自成第623章 對箭(下)第655章 阻擊戰(6)第562章 李自成造反第516章 李自成突圍(8)第412章 多爾袞潰敗第936章 3000破8萬(二更)第695章 重大使命第622章 對箭(上)第241章 誘敵深入第480章 大戰李自成(上)第354章 法場第734章 任性的小柳是(四更)第324章 白天放歌,晚上縱酒第517章 牛金星捱罵第399章 火燒大冶嶺(一更)第305章 大庫嶺之戰第236章 千里挺進九江第363章 人頭陣第85章 開殺第617章 狡猾的張獻忠第781章 賢宦不賢(五更)第78章 三路用兵第574章 徒手對六猛第782章 宋氏弟兄入朝(一更)第695章 重大使命第369章 另類的寧完我第477章 原武之戰(3)第229章 秦良玉第二第416章 祖大壽覆亡第672章 攻山第799章 洪承疇獻計(三更)第132章 練兵(中)第822章 金刀李雲(三更)第222章 自掘墳墓第585章 擒賊擒王第447章 弘光大帝坐北京(2)第71章 比武第834章 夜夜笙歌(二更)第751章 駕臨臺灣島第678章 李自成再投降(上)第88章 圍而不殲第690章 大破鐵甲象軍(上)第244章 御營顯威(中)第860章 石河阻擊戰(上)(四更)第592章 追殺張獻忠(中)第329章 阿濟格敗退(下)第858章 李自成大戰多爾袞(中)(二更)第589章 護駕丟了主子第31章 錢謙益的煩惱第187章 李化鯨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