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吃進去的,全給朕吐出來

不怪李自成有自卑感,自從他把崇禎帝趕出北京以後,準確的說是吳三桂叛變,滿清韃子入關以來,他基本很少打勝仗了,明確的分水嶺是一片石之戰。

從那以後,李自成像着了魔一樣,以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風光已經不存在了,跟韃子大打一仗敗一仗,一口氣從北京敗到西安,直到遇到朱由崧的明軍,他仍然是以吃敗仗爲主,直到他投降歸順了朱由崧。

但是似乎這吃敗仗的勢頭仍然沒有被剎住,前不久,鄭鴻逵和鄭成功叔侄了鄭芝龍的當,連累的他又一次兵敗,現在他敗在施琅手裡,又敗在了山賊手裡,這讓他情何以堪?

他非常鬱悶,我李自成還是李自成啊?武藝還是那麼的高強,手下基本還是原班人馬,能征慣戰的大將也不少,看看這連年來的征戰,計謀不可謂不高,但是怎麼隔三差五的吃回敗仗呢?你看看人家張敬軒,自己可風光多了。

竟然連一個山賊都擺不平了?李自成想想這些,甚至有些怨天尤人。

正這個時候,聽說聖駕到了,李自成趕緊率領衆將出營接駕,朱由崧讓他們平身,如衆星捧月一般,把朱由崧接進帥帳。

朱由崧居而坐,衆將列立兩旁。

李自成又把這裡的戰況詳細的向朱由崧作了奏報,其實在路,已經有錦衣衛和軍的探子,把這些消息摸的差不多了。

還不僅如此,通過錦衣衛和廠番的龐大信息系統,朱由崧現在已經摸清了這個姚大刀的底細。

此人真名叫姚啓聖,朱由崧當然知道,這是跟施琅齊名的一個歷史名人,康熙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收復臺灣的決定性人物之一。

難怪李自成會吃敗仗,遇到了這兩位,看來自己這一趟駕臨新安真的沒白來。

但是赫赫有名的姚啓聖怎麼當起山賊來了?開始的時候,朱由崧簡直不敢相信,認爲此姚啓聖必然非彼姚啓聖,後來他算是徹底弄清楚了。

姚啓聖乃是浙江會稽人,是後世的浙江紹興。少年時有俠義心腸,愛好武藝,十幾歲的時候是鄉里有名的大才子,武全才。

等到弱冠之後,學業有成。姚啓聖參加當地的鄉試,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但是當時大明朝風雨飄搖,朱由崧剛剛穿越過來不久,浙江一帶貪官污吏遍地,懸秤賣官,苛捐雜稅多如牛毛,窮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那些好地位好官職,都被當官兒的用作買賣營生,或者近親繁殖了。

姚啓聖獲得鄉試第一名,卻被一個財主家的公子花錢給捐去了,說白了是冒名頂替,人家弄了個知縣,而姚啓聖算是替人家白考試了。

姚啓勝一怒之下離開了浙江老家,他厭倦官場的腐敗,他打算學那些江湖俠士,出家的僧道高人,雲遊四方,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而此時他才20歲便看破了紅塵。

如果朱由崧不穿越,按照原來的歷史發展,南明小朝廷,個個短命,最後被滿清韃子各個擊破,大清建立之後,統一了江南,姚啓聖便開始效忠大清了。

然而現在由於朱由崧的穿越,部分的改變了歷史走向,滿清韃子剛剛入主原只一年,便被朱由崧趕回關外老家去了,怎麼入的關又,又讓他們怎麼出關!

剛剛建立的大清朝,如曇花一現,仍然是塞外東北的是一個偏邦小國。

因此這個姚啓聖便沒有效忠大清的機會了。

姚啓聖遊山玩水,經過蕭山的時候,遇見幾個官差調戲民女。姚啓聖拔刀殺了這幾個官差,救出民女。但這下卻惹下大禍,被當地的官府四處緝拿,畫影圖形。

走投無路的姚啓聖便逃進了深山之。後來聽說魯王朱以海在浙江站住了腳跟,到處招兵買馬,招賢納士。

22歲的姚啓聖便慕名來投,到這裡,通過試和武試,都很出色,但是是銀子欠缺,到這裡人生地不熟的,他沒有半點資源,因此弄了一個七品知縣的案,相當於後世的縣長秘書。

姚啓聖也不嫌自己官小,起初的時候很敬業,清廉,愛民。然而這裡沒有他生存的土壤,很快便得罪了權貴,有一次被土豪劣紳當場侮辱。

姚啓聖忍無可忍便殺了這個土豪劣紳,再一次逃亡。

這一次,他不但對大明朝失望了,對魯王朱以海也失望了,更別提什麼隆武帝,他認爲朱姓的江山氣數已盡,這些王室貴胄沒有一個好東西,只會禍害百姓,吃喝玩樂。

於是他一氣之下,跑到玳瑁山裡,佔山爲王,由於這幾年他闖蕩的名望,還真有幾落草爲寇的來找他入夥。後來像滾雪球一樣,他的隊伍越來越大,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姚啓聖治軍甚嚴,對手下的嘍羅兵及他手下的各個小寨主約法三章,不準搶劫百姓,不許濫殺無辜,正當做生意的商人富戶也不搶劫,他們搶劫的對象是官府和軍隊。不管他是哪個政府的官府和軍隊,通通都是他們搶劫的對象。

剛開始,他手下的這些嘍羅兵不敢幹,當賊哪有敢搶劫官府和軍隊的,這不是找死嗎?

然而姚啓領着他們幹了幾次,幹得非常漂亮,搶了好多銀子,糧食和衣物,甲衣刀槍,鑼鼓帳篷等軍需用品,他們都搶。

遇到當官從這一帶通過,他們不但搶財物,還要搶人,把當官兒的綁架弄到山,敲詐勒索官府和軍隊,這已經不止一次了,地方官派兵鎮壓了幾次,均以失敗而告終,隆武帝,弘光帝,魯王都忙於栽培他們的政大樹,都無暇顧及這些山野草寇,此時誰也不會派大部隊來抄山滅寨,地方官府和軍隊是沒有力量,因此姚啓聖他們便成了氣候。

沒想到這一次做大了,竟然搶到了李自成的頭。搶了李自成也沒關係,李自成現在也被他幹敗了,關鍵是現在李自成成了朱由崧的人,朱由崧這次碰巧趕了,他要親自抄山滅寨。

聽完李自成的詳細奏報之後,早心有數的朱由崧哈哈一笑,“區區五萬兩銀子,和10萬擔糧食,算得了什麼呢?要什麼條件全滿足他,朕這次要看看他姚大刀究竟有多大胃口,吃進去的朕要讓他全部吐出來!”

第512章 李自成突圍(5)第702章 鼓浪嶼海戰(3)第89章 原地消化第904章 孝莊之死(二更)第26章 清洗錦衣衛第765章 血戰赤嵌城(4)(四更)第773章 凱旋歸京(下)(四更)第605章 張獻忠中計第351章 放韃子進城第724章 鄭芝龍的臺灣之行(上)第627章 劫道第292章 當然得先誅韃子第242章 拔矢啖肉第153章 爭執第596章 夫妻反目(上)第24章 殺人不是目的第88章 圍而不殲第717章 山大王對陣帝王(2)第702章 鼓浪嶼海戰(3)第251章 走馬換將(上)第812章 湯若望進京(一更)第361章 佟養甲慫了第861章 石河阻擊戰(中)(一更)第90章 馬肉第894章 清軍給明軍送禮(一更)第941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上)(一更)第749章 文藝復興堡(上)第693章 難以琢磨的朱由崧第159章 抱打不平第503章 智取虎牢關(3)(一更)第421章 智取真定府(上)第151章 收網掃尾第315章 白桿兵再顯威第67章 自大第49章 查抄充帑第351章 放韃子進城第530章 潼關大戰(3)(一更)第265章 全殲偷營之敵第78章 三路用兵第437章 一片石之戰(1)第682章 永曆帝粉墨登場第642章 以假亂真(上)第634章 智取萬縣(上)第618章 對陣李定國第450章 鄭芝龍造反第471章 三氣范文程第181章 可以戴罪立功第850章 屯兵山海關(二更)第11章 召對第329章 阿濟格敗退(下)第615章 屯兵鳳凰山第804章 營救湯若望(4)(五更)第39章 嶄露頭角的鄭大木第581章 李過遭擒第900章 圍城打援(3)(二更)第853章 遠征軍初戰告捷(二更)第390章 祖二瘋子(下)(一更)第765章 血戰赤嵌城(4)(四更)第268章 鄱陽湖大戰(1)第330章 不妨學學明軍的打法第497章 強渡黃河(6)第150章 劉良佐之死第89章 原地消化第340章 全殲多鐸的炮營第630章 李定國突圍(二更)第819章 大明京城的奇怪藝人(二更)第220章 偷樑換柱第900章 圍城打援(3)(二更)第220章 偷樑換柱第185章 還得繼續裝病(第二更)第282章 強渡長江(4)第70章 端倪第479章 原武之戰(5)第282章 強渡長江(4)第423章 智取真定府(下)第348章 瘋狂的韃子第757章 赤嵌城談判(上)第34章 抓人(3)第547章 朕不會比列祖列宗差第21章 錦衣暴動(上)第234章 是收拾左良玉的時候了第210章 對付東林最有效的辦法第396章 將計就計(三更)第72章 劍斬馬得功第152章 斬首計劃第366章 漏網之魚第366章 漏網之魚第517章 牛金星捱罵第237章 爾等真要造反不成!第65章 傲慢的黃得功第448章 弘光大帝坐北京(3)第516章 李自成突圍(8)第584章 大西軍受阻第308章 吳三桂中計(3)第119章 夜半兵變(下)第630章 李定國突圍(二更)第501章 智取虎牢關(1)(二更)第288章 朕練劍的時辰到了第830章 調侃喇嘛僧(三更)第552章 李自成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