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0章 1256.女帝出宮

赫連城目視着鄭益杭離開,張張嘴,卻最終還是沒能夠叫住他。

是啊……

他們又有什麼資格質問大宋禁軍呢?

自家的事,又有何理由讓別人在付出代價的情況下相助呢?

再者說,大宋其實對西夏已是仁至義盡了不是麼?

最終,赫連城只是黯然又向着城外走去。

背影顯得極爲蒼涼。

這是他們西夏內戰。這個爛攤子,也只能由他們自己來收拾。

回到軍中以後,赫連城看着疲憊不堪的將士們,再看着周圍不計其數的屍體,心中也不禁是生出些無力的感覺。

單憑他們現在倖存的這點將士,便是連想打掃戰場都做不到。

其後,他只得率軍進城。

在大宋禁軍並未離去的情況下,城內那些四大軍司守軍並沒有抵抗,向西夏禁軍表示了投降。

赫連城發動城內百姓幫忙打掃戰場。

這不僅僅只是軍隊的事情。

城外屍橫遍野,若是天氣又復炎熱,那必然會引起瘟疫。到時候,莫說這龍州城,便是整個西夏都可能深受其害。

鄭益杭嘴裡雖是說着大宋並沒有義務要幫助西夏,但還是率着不少軍卒出城幫着西夏禁軍打掃戰場。

兩軍士卒的遺體都被的堆積起來,然後被焚燒成灰燼。

剩餘的兵刃、甲冑等等,在城外堆積成山。

光是這打掃戰場的事,便是用去兩天的時間。

而這個時候,西夏中興府內自是早收到前線軍報。

李秀淑及仲孫啓賦等人心中皆是陰雲密佈。

雖四大軍司出征的軍隊盡皆覆滅,但他們的家底子也幾乎被打空了。

李秀淑在大殿內宣佈這件事情時,滿殿文武大臣皆是滿臉悲慟。有人嚎啕大哭。

還有人則是如赫連城那般遷怒大宋,對大宋破口大罵。

“住嘴!”

出乎意料的,李秀淑在聽到這些罵聲以後,竟是嚴厲地出聲喝止。

她眼中怒火洶涌,道:“宋國能夠兩不相幫已是仁至義盡,我們西夏自家的事情,你們又怎能去強求宋國相助?”

她咬着牙道:“四大軍司是內賊!要滅,也該由我們西夏來滅!你們哭什麼、埋怨什麼!有這力氣,不妨給朕好生想想接下來該如何將四大軍司那些大族全部覆滅!我們西夏有他們在,朕這個皇位,便始終坐得不安穩。”

她忽然間的大怒,讓得殿內哭聲驟歇。

過良久,仲孫啓賦忽的出列。

他對着李秀淑拱手,道:“皇上,老臣以爲覆滅四大軍司之事不應操之過急。雖禁軍折損慘重,老臣也迫切地想要西夏就此除去大患,但……我們的國力已經難以支撐我們再繼續征伐下去了。老臣以爲,要收復四大軍司,咱們應先行重振大軍、籌措糧草,再保境內百姓安居樂業纔是。”

李秀淑沉吟,輕輕嘆息,“朕也知道老太師你說得在理,只這口惡氣,朕實難嚥得下去啊!要等重整旗鼓,得到什麼時候?”

仲孫啓賦道:“時下咱們已經向大宋俯首稱臣,何不遣使前往大宋請求援助?”

然後不等衆人說話,他緊接着又道:“雖大宋禁軍不太可能助我們遠征,但在財力、物力上,興許能有些許援助。”

朝中衆臣都是看向他,有人不自覺地輕輕點頭。

以西夏現在的局面,以他們女帝集團現在的根底,要想覆滅四大軍司,真的唯有請求大宋相助。

畢竟四大軍司出征的大軍雖是全軍覆沒,但他們在各自老巢的根基卻並未傾覆。

以他們這些年來苦心孤詣的營造,各大軍司內必然還具備着不俗的力量。

他們這些人以前都沒少和四大軍司的拓跋家、佘拓家等打過交道,對其底蘊,也是有些瞭解的。

甚至可以說,以甘肅、翔慶兩個軍司爲根基的女帝集團,其底蘊其實不及四大家族。

若非是李秀淑設計將那些個家族的重要人物都軟禁在中興府內,或許這個時候,她這個皇帝早就被拽下馬了。

李秀淑聽完仲孫啓賦的話,心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竟是道:“那朕便親去長沙!”

說罷她也不給殿內衆臣反對的機會,又道:“朕不在的時日,朝中大事皆由太師定奪。盡全力調集臨洮、鳳翔、利州東西兩路大軍往翔慶、甘肅兩大軍司,嚴防四大軍司的人狗急跳牆!既然眼下咱們沒有足夠的實力覆滅他們,那就且先守住根基,待大軍重整旗鼓,朕必親征,讓我西夏真正大統!”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朝臣中其實有人想要勸諫李秀淑不要前往長沙,但李秀淑話都說到這份上,他們也都只能將話咽回到肚子裡。

他們只想着,皇上和大宋皇帝關係匪淺,親自前去,應是想取得更多的幫助。

就在這日,西夏女帝李秀淑在沒等到赫連城率軍返回中興府前,就離開中興府往長沙去。

爲儘快趕到長沙,她甚至只帶着幾個侍劍女官,還有幾個聽潮府的高手。

自然而然,也不會以西夏女帝的身份示人。

龍州城外。

原本滿目的屍體這時候都已經被清理妥當。

赫連城率着剩餘的軍卒暫且駐紮於龍州城,打算在將後事處理妥當以後便率軍回中興府。

鄭益杭、巴統兩人自也不會繼續呆在這裡,率軍離開龍州城回往成都府。

西夏的戰事算是徹底落幕。

大宋無疑是最大贏家。

看起來,大宋好像在這場大戰中扮演着最不堪的角色。但稍有些眼界的人,卻都知道,宋國皇帝已是對西夏格外關照。

因爲大宋完全有趁勢拿下整個西夏的機會,而且幾乎是勝券在握。

甚至有許多人都不明白,大宋皇帝爲何要給西夏這樣的機會。

當初,幫助西夏的是大宋。而這回,卻是西夏主動向大宋宣戰。

大宋皇帝這般舉動,可以說是以德報怨了。這落在許多人眼中,怕是都有些婦人之仁。

作爲國君,理應在這樣的絕佳機會面前開疆擴土纔是。

只這些人如何想,趙洞庭自不會去在乎,大宋禁軍也同樣不會去在乎。

在大宋禁軍的心目中,趙洞庭已然是如同神祗。他說的任何話,做的任何決策,那都必然是對的。

時間過去兩日。

鄭益杭、巴統兩人率着鐵騎回到成都府。

劉諸溫等人這個時候已經得知大戰落幕的消息,只從鄭益杭、巴統兩人嘴裡聽到更爲詳細的過程。

這讓得他們也是不禁輕輕嘆息。

但這嘆息,也並非是因西夏損兵折將。而僅僅只是因那麼多性命的消逝。

其後,劉諸溫便遣散成都府內各軍將士各自回軍區。

而在利州東路邊境,這個時候嶽鵬也是收到西夏禁軍覆滅四大軍司大軍的消息。

這無疑讓得他是有些哭笑不得。

他率軍從襄陽府趕到這裡,在外流連這麼長的時間,最後竟是連沙場都沒有上。

不過這也讓得他心中有些慶幸。

有徵戰,便有折損。

雖此行他們徒勞無功,但除去耗費些糧草以外,也並沒有其他的損失。

在得知消息以後,嶽鵬也是率着天捷、天勇等軍回往京西南路等地境內去。

時間匆匆而逝。

在西夏這邊鬧得沸沸揚揚之時,元朝始終都沒有什麼動靜。看上去,便好似是被大宋禁軍給打怕了。

但實際上,自是在暗中竭盡全力地製造火器。

得到擲彈筒、神龍銃這些利器製造方法的真金可謂是雄心勃勃,自是希望能夠儘快擁有足夠火器,然後一雪前恥。

元朝君臣們,可以說是誰都在攢着股勁。

第164章 冒死出城(1)第982章 大才諸溫(2)第2038章 1714.塔樓之談第136章 麻衣青年(1)第175章 斬將破敵第249章 太后催婚(1)第846章 輕騎出城(1)第1288章 天降甘露(1)第2699章 2375.齊武烈突破第404章 楊帆獻計(1)第859章 逼退秦寒(2)第1749章 1425.打花須鎮第1952章 1628.形勢緊張第1952章 1628.形勢緊張第201章 勸降書(1)第1586章 1262.增補軍械第1363章 1039.斬首罪官第1819章 1495.再議攻元第196章 秦寒之謀(二)第2654章 2330.追上馬車第1255章 小股作戰(中)第1010章 腹背阻敵(1)第2199章 1875.又生心魔第368章 大戲上演(一)(2)第769章 紅娘子(2)第1661章 1337.新金丹道第1067章 羣臣生隙(1)第734章 見蒲立信(2)第786章 蔡劍九死(1)第454章 情人離別第2309章 1985.中樞密信第2671章 2347.再有梵音第875章 兄妹對話第1379章 1055.西夏欲戰第2704章 2380.一致反對第102章 賞秀林堡第124章 大開殺戒(1)第2395章 2071.主動招供第1472章 1148.欲再屠城第2089章 1765.緝拿玉蟾第972章 趙昺身死第1771章 1447.再納三妃第1155章 局勢稍穩第47章 碙州首戰(一)第1516章 1192.麻逸使團第1927章 1603.猛烈進攻第1327章 1003.天祥罰將第715章 夔州開戰第1756章 1432.白馬歸復第2545章 2221.回了長沙第1818章 1494.大赦天下第655章 小人物(2)第879章 大小魔頭第110章 軍中演武第1202章 議論軍事第1458章 1134.兩敗俱傷第1532章 1128.驚豔狗蛋第1106章 太平寨歿(1)第84章 班師雷州第1279章 天助大宋(1)第2357章 2033.郡王世子第1592章 1268.夜郎自大第510章 大理現狀(2)第1276章 大火燒山(2)第697章 雙方會面第1063章 有意立威(1)第2319章 1995.城外樹林第2576章 2252.延緩遷都第2081章 1757.豆芽表白第116章 花魁大會(二)第2148章 1824.再度惡化第2197章 1873.進展緩慢第463章 雷州戰火(五)第1483章 1159.說開心結第1961章 1637.折損過半第188章 決戰平南(六)(2)第2374章 2050.追到長沙第1587章 1263.狗蛋之言第613章 兵到永福(2)第1606章 1282.破薩摩町第2129章 1805.孤立府衙第1268章 山地作戰第1073章 兵發紫荊第1380章 1056.時局動盪第995章 天網密信第1885章 1561.洞庭暴怒第2667章 2343.梵音動第780章 鬥北威風第833章 谷主之恨(2)第2055章 1731.客棧對話第80章 封賞諸臣(2)第298章 蜀道劍門(2)第1415章 1091.軍中隱患第564章 後山仙女(1)第2692章 2368.二十四臣第131章 研製火器第1257章 真武老者(1)第1743章 1419.兩路救援第2515章 2191.不歡而散第1869章 1545.玉林醉酒